跳转到内容

雍正朝實錄/卷之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雍正元年。癸卯。二月。辛亥朔。上詣壽皇殿行禮。

升內閣學士宗室佛格、兵部左侍郎勵廷儀、俱為刑部尚書。翰林院侍讀學士吳士玉、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升鑲紅旗護軍統領吉當阿、為本旗漢軍都統。仍兼護軍統領。

以故喀爾喀多羅貝勒喇嘛扎布子策登扎布、襲爵。

壬子。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諭各路將軍等。策妄阿喇布坦、無故起釁。用兵八載。兵丁甚屬勞苦。從前雖將老弱者撤回。今又歷一二年矣。夫兵不務多。惟在精耳。須將實堪效力者。存留足用。裕其糧餉。方有裨益。現今爾等各處兵丁。不拘滿洲蒙古漢人。擇其精練者。存留軍營。其年老殘廢者。於今年青草之時。令其各回本處。

命吏部尚書張鵬翮、為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辦理土默特事務刑部郎中福柱等奏。披甲阿納等、盜牛二頭。照例應絞立決。得旨、偷盜一二牲餼。即將蒙古立絞。人命重大。嗣後應改為擬絞監候。若從此蒙古盜案漸少、則照此例行。儻蒙古無知、法輕多玩。而盜案比往年較多、則仍照原例擬罪,

癸丑。追封仁壽皇太后曾祖額布根、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佐領額參、父護軍參領衛武、俱為一等公。妻、俱為公一品夫人。並命衛武子白啟、襲封一等公。世襲罔替。

以正黃旗滿洲都統馬爾薩、署理領侍衛內大臣。

盛京禮部侍郎巴濟納休致。以鑲白旗漢軍副都統關色、為盛京禮部侍郎。

福建浙江總督覺羅滿保疏報。台灣變亂。有南路下淡水、及安平鎮等處、義民李直三等。倡率鄉勇。首先殺賊。仰懇皇恩酌加議敘。其鄉壯等、量予獎賞。得旨、據奏台灣義民李直三等、帶領鄉勇、協助官兵、擊敗賊眾。竭忠效命。殊為可嘉。著該部從優議敘。

甲寅。上詣壽皇殿行禮。

諭禮部。朕奉皇太后懿旨、風化之基、必資內輔。人倫之本、首重坤儀。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經也。嫡妃那拉氏、懿範性成。徽音素著。孝敬盡乎承歡。惠慈彰於逮下。宜承光宸極。顯號中宮。應立為皇后以宣壼教。朕祗遵慈訓。立妃為皇后。應行典禮、爾部詳察具奏。

乙卯。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諭大學士等、國家養育人材首重翰苑。既讀中秘之書。必當立品端方。居心敬慎。方不愧官箴。聞有僥幸之徒。平昔結黨營私。至科場年分。互相援引。轉為請托。遇謹守之人。畏干法紀。不肯通同作弊。反群相排詆。飛語誣陷。此風甚不可長。亟當甄別。以示勸懲。著大學士張鵬翮。尚書田從典、徐元夢、左都御史朱軾、侍郎張伯行、李紱、會同滿漢掌院學士、將翰林院詹事府等官。不安本分、有玷官箴者、勒令解退回籍。無得徇情。

諭禮部。陳鵬年、潔已奉公。實心為國。因河工決口。自請前往堵築。寢食俱廢。風雨不辭。積勞成疾。歿於工所。聞其家有八旬老母。著該撫賜司庫銀二千兩、資其養贍。伊母給以封典並予陳鵬年謚。照一品蔭其子。

宗人府題、莊親王博果鐸、薨逝無嗣。其所襲乃承澤王碩塞之王爵。承澤王、系太宗皇帝之子。世祖皇帝親兄。與皇上甚近。理應聖祖皇帝之子承襲。得旨、宗人府奏請莊親王之王爵、於朕諸弟內。著一人承襲。朕奏請於皇太后。奉懿旨令十六阿哥允祿承襲。允祿、著襲封莊親王。其惠郡王博翁果諾之孫球琳、著封為多羅貝勒。將惠郡王原有佐領屬下人等、俱著給與。

以河南武陟等處七縣、夏被旱災、入秋又值黃水為害。將康熙六十六十一年分、未完錢糧。分作三年帶徵。從巡撫楊宗義請也。

以故喀爾喀輔國公汪舒克子扎木禪、襲爵。

丙辰。命駐柴旦木將軍宗查布、往署大將軍延信軍營效力。都統宗室西倫圖、往柴旦木辦理撤兵事務。

旌表浙江海鹽縣烈婦戴子亭妻杜氏、拒奸不污。被刃殞命。給銀建坊如例。

丁巳。遣大學士白潢、祭先師孔子。

戊午。祭大社大稷。上親詣行禮。

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趙之垣將虧空錢糧知縣連參二員。從前皇考令趙之垣署理直隸巡撫事務。專為清理伊叔趙弘燮錢糧也。而伊視為與已無干。但將屬下知縣、遽行參奏。定例督參事件、交巡撫審理。撫參交總督審理。直隸既無總督。著將趙之垣所參虧空錢糧之知縣二員、交與刑部確審。他省若有此等參奏虧空、內有別情者。亦將一二案、提交刑部審訊。

諭吏部。直省教官、專司訓迪士子。今捐納教職人員。有不諳文藝之人。不可為年長學優者之師。應照伊所捐品級。別任補用。該部議奏。尋議、各省教職。俱以舉人、恩、拔、副榜、廩生、挨貢、補用。其捐納人員。教諭改以縣丞用。訓導改以主簿用。從之。

以左僉都御史嵇曾筠、署理河南巡撫事務。給路費銀一千兩。令作速赴任。

己未。上詣壽皇殿行禮。

封左都御史朱軾母、為一品夫人。並給銀二千兩。

吏部左侍郎降級留任李旭升、以老病乞休。命給還原品、加尚書銜、致仕。

補行山西甘肅二省、康熙六十年分大計。貪酷官一員。不謹官三員。罷軟官二員。年老官七員。有疾官四員。才力不及官三員。浮躁官三員。分別處分如例。

庚申。諭總理事務王大臣、及諸王大臣等、外間匪類、捏造流言、妄生議論。謂朕鐘愛十六阿哥、令其承襲莊親王王爵、承受其家產。朕為君上。多封諸弟數人為親王、何所不可。而必藉承襲莊親王、以加厚於十六阿哥乎。現今廉親王、怡親王、履郡王、朕皆封以親王郡王矣。大阿哥之子弘昉、一間散宗室。亦現居親王邸第。豈伊本分所應得乎。且如發遣一人、即謂朕報複舊怨。擢用一人、又謂朕恩出於私。今諸王大臣具在。朕所用佛格、尹泰等、何私之有。佛格系宗室輔國將軍。在皇考時、無薦舉之者、故未蒙錄用。朕聞其人可用。或有裨政事。是以擢為尚書。尹泰為人明達。伊系四格親戚。或曾在二阿哥處、行走一二次、亦未可定。皇考惜其材品。仍授為盛京佐領。今朕既知之、何忍置之閒曹。夫天子簡用所知之人。乃分內之事。非臣下所可妄議也。勒什亨憸邪小人。伊父蘇努、系七十之黨。結為生死之交。七十等朋比為奸。搖惑人心。擾亂國是。朕於蘇努父子。宥其罪戾。疊沛恩施。封蘇努為貝勒。授勒什亨領侍衛內大臣、御前行走。亦冀其感念國恩。悛改舊惡。豈知伊等心無饜足。仍然結黨營私。護庇貝子允禟。代為支吾巧飾。將朕所交之事、顛倒錯謬。以致諸事掣肘、難於辦理。又朕諸弟兄家、有奸惡太監數人。種種引誘伊主。若明正其罪、詳審究擬。則牽連伊主之處甚多。朕念兄弟之情。加意保全。不加明訊。將此輩奸惡小人、發遣遐方。令其疏遠。曾謂勒什亨曰。此不過懲治家人、其事甚細。不必記在檔案。而勒什亨顯悖朕旨、記載檔案。複敢以懇給佐領、冒昧陳請。狂妄悖謬。勒什亨不可在內廷行走。著革職、發往西寧、跟隨允禟效力。又我朝舊制、行軍之處、必派王公等前往。大將軍王允禵到京後、未定應行回任與否。經諸王大臣酌議、將貝子允禟、派往軍前。駐札西寧。此不過為國邊疆起見。而允禟怠慢、不肯起程。奏云俟過百日。又云俟陵寢回來。屢次推委、耽延時日、誠屬何心。且允禟之太監何玉柱、一至微至賤之人。而使有家貲數十萬。伊府管領、何人不可用。而用一漢給事中秦道然。豈非欲耀內廷太監以財利。而要外廷漢人之稱譽乎。如此作為、朕猶並未革其貝子、降其俸祿、撤其家奴、所懲治者、特一二奸惡太監耳。而遽謂朕陵逼弟輩。揚言無忌。悖亂極矣。朕受皇考弘恩。歷年身居藩邸。享安閒之福。登極以來、不辭勞瘁。治益求治。安愈求安。誠以皇考付托神器至重。恩欲仰副皇考知人之明。事事必求至當。爾諸臣理宜感發天良。靖共爾位。同心協力。翼贊朕躬。乃爾等之職分。朕為普天率土之主。爾等莫非臣下。若任爾等之縱恣。朕何以對聖祖皇考乎。魯論有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朕受皇考鞠育教誨深恩四十五年。今承大統。惟思永永無改、何止三年。是以朕之弟兄、及諸大臣、一切過犯。無不施恩寬宥。如陳夢雷、罪大惡極。朕詢問九卿大臣。僉云、陳夢雷斷不可留。應行正法。朕猶將伊免死發遣。陶賴、張廷樞、竟將奉旨發遣之犯陳夢雷二子、擅自釋放朕猶欲保全大臣、免其治罪。止以降級結案。爾等果能悛改惡習。竭力供職。一二年後、必有誠於中而形於外者。朕自必知之。如不悛改。不思皇考六十餘年教養深恩。不感戴朕保全寬宥之意。妄生事端。干犯法紀。朕斷不寬宥。總之使朕廣推皇考之仁慈、惟爾等自勉之。使朕昭宣皇考之天威、亦爾等自取之。朕仰體皇考聖心仁愛。欲保全爾等之意。實出於至誠。爾等務必成全朕之孝思焉。特諭。

升詹事府少詹事拉錫希布、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實授齊蘇勒、為河道總督。

予故和碩額駙耿聚忠、所尚和碩柔嘉公主、一等公佟國維母覺羅氏、妻和舍里氏、各立碑致祭。

辛酉。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升順天府府丞張聖佐、為兵部左侍郎。

免湖廣荊門鐘祥等四州縣衛、康熙六十一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予故莊親王博果鐸、祭一次。造墳立碑。謚曰請。

壬戌。調福建按察使董永芠、湖南按察使張安世、廣西按察使李繼謨、俱來京。升雲南道御史秦國龍、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山西河東道甘國奎、為湖南按察使司按察使。雲南永昌道白洵、為廣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癸亥。上詣壽皇殿行禮。

諭禮部。致治之要、首在風化。移風易俗、莫先於鼓勵良善。使人人知彞倫天則之為重。忠孝廉節之宜敦。古帝王勞來匡直、所以納民於軌物者。舍是無由也。朝廷每遇覃恩、詔款內必有旌表孝義貞節之條。實系鉅典。邇來直省大吏。往往視為具文。並未廣咨遠訪。祗憑郡縣監司申詳、即為題請建坊。而山村僻壤、貧寒耕織之人。或菽水養親、天性篤孝。或柏舟矢志、之死靡他。鄉鄰嗟嘆為可欽。而姓氏不傳於城邑。幽光湮鬱、潛德銷沉者。何可勝數。爾部即行傳諭督撫學政。嗣後務令各屬、加意搜羅。虛公核詢。確具本人鄉評實跡。題奏旌獎。勿以匹夫匹婦而輕為沮抑。勿以富家巨族而濫為表揚。以副朕成俗化民、實心彰善至意。

實授陳守創、為總督倉場侍郎。仍署順天府府尹事務。

總管內務府事莊親王允祿等奏言。順貞門、為內庭禁近之地。請將旗下護軍更換。令內府護軍等看守。分為六班。並於內府三旗內、每旗補放管轄之員。以司稽察。得旨、每旗著補放統領一員。定為三品。餘依議。

都察院奏請科道等員、內升外轉。得旨、升轉拘定年限、未為允協。如外任好官、因一盜案詿誤、不得升遷、豈不可惜。嗣後科道官、內升外轉、不必拘定歷俸年限、俱行開列。

以山東泗水等十一縣、連年旱災、發帑賑給。及鄰省就食窮民、一體散賑。並緩徵康熙六十一年分、未完額賦。從巡撫黃炳請也。

甲子。諭禮部。奉皇太后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魯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乙丑。春分。朝日於東郊。遣廉親王允禩行禮。

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宗人府題、輔國公揆慧。因昏憒不端革退。其應襲公爵。除溫良郡王猛峨之子輔國公延信。並無別子。請將延信改為襲封輔國公。得旨、延信兼二公爵。著封為貝子。

丙寅。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內、前鋒護軍、另戶領催、披甲、閒散人等、有能翻譯書寫清字者。從前並無升用之路。著通行查詢。如有長於翻譯、書寫清字、情願考試者。開具人數奏聞、令其考試。擇其甚優者呈覽。

諭六部尚書侍郎等。各部屬員、既各分司。則各有職守。彼此不得干預。況每司滿漢共有六員、不可謂辦事無人。若皆闒冗貪庸。何難指名題參。另易其人。安用他司越俎代庖乎。此明系鑽營包攬、為漁獵之計。嗣後不論何司。不論滿漢。永遠不得借才能之名、一人兼攝數司之事。若有緊要事件。暫時派出、指辦一二事尚可。

諭戶部。治天下要道、莫過安民。朕纘承大統以來。軫念蒼生。痌瘝時切。直隸、山東、河南、連年歉收。特命緩徵額賦。遣官賑濟。至於京師、每年自十月初一日起、至三月二十日止五城設立粥廠、令巡視五城御史、煮粥賑飢。今尚在青黃不接之時。著展期一月、煮粥散賑。至四月二十日止。但四方窮民、就食來京者頗多。著每日各增加銀米一倍。務使得沾實惠、以副朕憫念窮黎至意。

諭禮部。國家掄才大典、首重試官。主考憑房考閱薦之文、定其去取。則一榜衡鑒之當否、系於分校諸臣之賢不肖、亦匪輕矣。近科以來。皇考慎重闢門籲俊之典。於順天鄉試及會試房考官、慮其人邪正不一。特命每房各用二人、同閱試卷。使之互相覺察、彼此鈐制。用意良為周密。但法久弊生。一房兩考官、豈皆遇秉公持正之人。設有一狡黠者參雜其間、即為賢者之累。況兩人或皆不肖。則朋比作奸、為弊更甚。嗣後仍著照原定科場條例、各房止用一人校閱。其責既專。其功罪亦難推諉。務俾鎖闈清肅、悉拔真才、以仰繼皇考旁求俊乂之志。爾部即遵諭行。

諭都察院。各衙門募設書辦、不過令其繕寫文書、收貯檔案。但書辦五年方滿。為日既久、熟於作弊。甚至已經考滿、複改換姓名、竄入別部。奸弊叢生。更有一等缺主名色。掌握一司之事。盤踞其中。交通賄賂。上下朋奸。書辦尚有更換。缺主總無改移。子孫世業。遂成積蠹。自後書辦五年考滿之後。各部院堂司官查明、勒令回籍聽選。如有逗遛不歸者、飭令五城司坊官、稽察遣逐。其缺主倚恃勢力。抗違潛匿者。刻即參究。押解回籍。各部院一年一次保結具奏。儻仍有潛居京師者。或經朕聞知。或被科道題參。將出結之大臣官員、一並治罪。

諭科道等官。皇考臨御六十餘年。至聖至明。無日不以國計民生為念。凡所以咨訪吏治、通達民情之意。至為殷切。邇年以來。無知小人、見科道疏章稀少。遂疑皇考不甚信納群言。又譏言官皆緘默取容。此大失皇考本懷。真所謂坐井觀天也。當時內而滿漢大臣。外而督撫提鎮。皆許其密摺言事。蓋因各省地方事務。督撫身親閱歷。自能詳悉周知。較言臣風聞言事、勝什倍矣。以此皇考據所聞見、折衷行之。大小國政、措置咸宜。言官無所用其建白。而實則天下之利弊、無不洞燭於聖心也。朕仰承大統。一切遵守成憲。尤以求言為急。在京滿漢大臣、外省督撫提鎮、仍令摺奏外。爾等科道諸臣、原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見、自應竭誠入告。絕去避嫌顧忌之私。乃為忠藎。若此時不能盡言。即後日官至大僚、豈能期爾建立謀猷乎。今著各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摺、輪流具奏。一摺祗言一事。無論大小時務、皆許據實敷陳。即或無事可言、摺內亦必聲明無可言之故。在外候旨。或召進面見。或令且退。其所言果是。朕即施行。即或未甚切當。朕亦留中不發。不令人知。儻有徇私挾讎等情、巧為瀆奏。亦不能惑朕之耳目也。摺內之言、不許與人參酌。如有漏洩、或同僚知而言之。則同僚即可據以密聞。朕將兩人之摺、合驗情事。必不能隱諱推諉矣。至於有能面折廷諍。或彈劾權要。或更革弊端。不妨仍以露章奏聞。朕亦不拒。又朕居藩邸時、在朝大小官員、及皇考御前之人。以至藝術之流。從無熟識往來者。即藩邸豈無素所任使之人。然從不假以顏色、信用其言。今朕躬攬大權。所用一二大臣。皆深悉其人可用而用之。非有念舊偏徇之心。誠恐向日效力微員、借稱王府舊臣。在外招搖嚇騙。生事干法。其害甚大。斷難姑容。爾等可不時留心察訪。一有聞見。著即密參。切勿畏忌。爾諸臣其敬承明諭、各抒忠悃。毋負朕懸鞀設鐸之意。

諭直省督撫爾等抵任、每使家丁管理事務、號為堂官。往往串通中軍旗牌、威嚇勒索。且使潛往各屬、探聽事件。各屬皆有坐省家人。與督撫司閽、一氣相通。爾謂甚密、而彼已知之。困得預為賄囑。若誤信其言。則是非顛倒。為害滋甚。至走差齎本之人。每至驛遞。抑勒多端。騷擾百出。尤屬不法。嗣後著永行禁止。堂上辦事。則遣佐貳官、輪班直日。奔走出差。則於衙役中、擇家道殷實、謹厚熟練之人分任。仍嚴加察訪。若招搖生事。即行革退。

工部議覆、河道總督齊蘇勒等疏言。豫省黃河北岸。沁黃交匯之處。至詹家店十八里。請建築遙堤一道。趙莊地方。並沁河迤東。各築挑水壩一座。應如所請。從之。

賜朝正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銀幣鞍馬有差。

丁卯。大學士等。恭擬聖祖仁皇帝陵名進呈。上覽奏、哀慟不勝。親刺指血、圈出景陵字樣。

命廉親王允禩、辦理工部事務。裕親王保泰、辦理理藩院事務。

以河南道御史呂謙恆、為浙江鄉試正考官。翰林院編修田嘉穀、為副考官。山西道御史何世璂、為江西鄉試正考官。編修任蘭枝、為副考官。廣西道御史漆紹文、為湖廣鄉試正考官。編修景考祥、為副考官。

戊辰。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哲爾袞、緣事革職。升鑲黃旗護軍參領巴爾米忒、為本旗蒙古副都統。

改直隸古北口總兵官缺為提督。以總兵官董象緯升補。陵寢副將缺為總兵官。以副將範時繹升補。

升署山東按察使佟吉圖、為山東布政使司布政使。山東濟東道程光珠、為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以山東壽張等五州縣、黃沁水決、麥豆被淹、緩徵康熙六十年分未完漕項銀米。

己巳。恭上聖祖仁皇帝尊謚。先期、禮部具儀注題奏。上曰。爾部所奏閱冊寶儀注內、並未議及朕躬行禮之處。凡閱壇廟祝帛、悉皆行禮。今閱聖祖仁皇帝冊寶、亦當行禮為是。禮部隨遵旨議定、凡閱壇廟祝帛、皇上並皆行禮。今閱冊寶、亦應照閱祝帛儀、行一跪三叩頭禮。得旨、是。是日、設冊寶案於太和門正中。大學士二員。恭捧香冊香寶、安奉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畢。禮部奏請皇上升太和門。視冊寶。上素服乘輿出宮。至太和門後階下。即降輿。步出太和門東門。望見冊寶、即悲感涕泣。閱畢。行三跪九叩頭禮。大學士恭捧冊寶、由正中階下。奉安各彩亭內。前列御仗。出協和門。彩亭啟行後、上方回駕、預詣壽皇殿恭候。是日、大行皇帝鹵簿、全設於壽皇殿大門外。彩亭由景山東門入。大學士恭捧冊寶、由中門中路、入殿中槅扇。奉安於東邊案上。上從大門中門入。進殿東、就拜位。行三跪九叩頭禮。大學士恭捧香冊箱跪獻。上受冊、供獻畢。授左邊。禮部大臣跪接。恭安冊案上。大學士恭捧香寶盝跪獻。上受寶、供獻畢。授右邊禮部大臣跪接。恭安寶案上。典儀官奏宣冊宣寶。隨捧絹冊絹寶宣畢。上行三跪九叩頭禮。奠帛、獻爵、亞獻、終獻、畢。上行三跪九叩頭禮。恭奉祝帛、絹冊、絹寶、詣燎位。贊禮官奏禮畢。上趨至几筵前。跪撫寶榻。呼號大慟。左右無不悲感。以各有執事、不敢進勸。捧冊寶大學士二人。進前哀懇。良久。上方出。及乘輿、猶涕泣不止。供獻時。上高捧頂戴於首。備極恭敬。自初閱冊寶、至於畢事。思功德之隆盛。感神人之禮隔。哀慟失聲。涕泗交頤。駿奔左右者咸感動悲切。幾不能持。因大禮攸關、皆勉強抑制、以襄鉅典。冊文曰。源遠流長。寶歷綿延於萬葉。功高德盛。鴻名炳耀於億年。參覆載以成能。亙古今而立極。光垂寶冊。典重彞章。恭惟皇考大行皇帝。智勇表邦。寬洪錫福。統天作則。符大德之好生。法祖綏猷。繼顯謨而垂裕。溯自乾綱始握。暨夫泰運宏開。推上理之化成。以至仁為治本。勤勞幾務。皆緣利濟蒼黔。愛惜人才。總為輯寧區㝢。蒞法宮而問夜。民隱周知。御鑾輅以省方。輿情畢慰。導黃流於淮海。悉本宸衷。挽紅粟於東南。用寬物力。無一夫之不獲。致比屋之可封。萬象如春。媲美三皇之世。百祥從善凝和四德之元。尊號宜崇惟仁克允。若乃時際守成。功同開創。我皇考膺圖受籙。纘緒重光。文治休明威靈赫濯。值三藩之叛逆。命諸將以誅鋤。攘元裔之跳梁。搗其巢穴。滌台灣之氛祲。隸我版圖。喀爾喀窮蹙來歸綏闔部而享安全之樂。噶爾丹凶頑不戢。統六師而彰掃蕩之勛。惟彼策妄阿喇布坦者。潛蹤遠竄。負固弗庭。禁旅長驅。露布捷馳於北闕天威遠震。御碑屹立於西藩。光列聖相繼之謨猷。拓自古未通之疆土。式遵彞典。載考詩書。禹謨以帝堯為聖君。商頌以成湯為烈祖。德無不備。必稱聖而始該。功有獨隆。非稱祖其曷副予小子寅紹丕基。仰承鴻業。莫罄顯揚之悃。僉詢朝野之公。謹奉冊寶。恭上尊謚曰。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曰聖祖。萬年有赫百代彌尊。伏冀天慈。俯垂鑒格。謹言寶文曰。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之寶。

是日、頒詔天下。詔曰。古帝王有出世之勛。必有非常之謚。故黃帝表中和之美。顓頊著謙約之文。大行受大名。揚光本因乎法地。有功兼有德。加號必極於同天。此追尊之鉅典。守國之常經也。恭惟我皇考大行皇帝。受籙綿長。膺圖悠久。以生知安行之至聖。行存誠主敬之實功。無一事不上合天心。無一念不下周民慮。禋郊饗帝、歲必躬行。祈穀佑民。典恆虔舉。慈闈定省。宗系展庸。問夜求衣。卑宮菲食。萬幾悉歸於盡善。庶政一出於大中。式勸官方。廣開言路。獎廉課吏。敕法儆邪。器以使人。公能肥眾。賑恤之詔、屢下十行。蠲免之租、動成千萬。寬刑肆赦。發帑賚兵。巡省恩膏、備詳方策。治河經略、具載史書。以自強不息之精神。為久道化成之事業。武功之赫濯則蕩清三孽平定沙漠、元裔滅除台灣置郡、收水西而撫紅苗、定土番而複三藏。文德之光華。則親臨太學、特幸闕里、嚴飭學臣、敦訓士子、增博士之員、躋十哲之享。手定五經。窮研六藝。詩同雅頌。文媲典謨。學貫百家。聖實天縱。深仁厚澤。溯四千餘載之史冊、莫有等倫。偉烈豐功。紀六十一年之政治、何能悉舉。今龍馭上賓。星霜未改。普天之思慕。應與歲月而俱深。率土之攀號、惟望徽稱之允合。朕纘承鴻寶。嗣守丕基。方繼述之是圖。豈追崇之敢後。謹命諸王、貝勒、大臣、文武群臣、稽考禮文。恭薦謚號。卿士百闢。不謀同辭。肇舉上儀。恪遵舊典。祗告天地宗廟社稷。於雍正元年二月十九日。奉冊寶恭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謚曰。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曰聖祖。既表尊親之大義。當施逮下之洪恩。於戲、帝德難名。固揄揚之莫罄。聖功丕顯。期昭示於無窮。庶慰遐邇之心。以協天人之願。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詔內恩款凡十一條。

庚午。諭理藩院。據察哈爾總管諾爾布奏報。察哈爾厄魯特佐領羅卜臧錫拉布、藍翎侍衛垂木丕爾等逃遁等語。著作速傳知將軍等。令其派兵各路。要截捕擒。再著喀爾喀、蘇尼特、嚴令各處哨汛。追巢□刀擒獲。其現在厄魯特。恐伊等妄生疑慮。著一等侍衛達鼐。郎中鄂賴。前往照管。俟將羅卜臧錫拉布等、擒獲之後。再回京,

諭內務府、孫思克之妻、系公主長輩。且系功臣之妻。今聞溘逝。朕意欲令公主穿孝。此事交與該部議奏。將內庫銀賞給二千兩。派大臣一員。侍衛十員。將茶酒往奠。東四旗除有承辦事件之大臣外、俱著前往。發引之日、仍著往送。

辛未。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實授宜兆熊、為福建福州將軍。

直隸巡撫趙之垣、緣事革職。升直隸守道李維鈞、為直隸巡撫。

給川陝總督年羹堯、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並加其父原任巡撫年遐齡、尚書銜。

壬申。命在京部院衙門、複行三年考察例。

癸酉。行百日大祭禮。上詣壽皇殿。躬親奠獻。哭泣盡哀。諸王大臣等奏、皇上追念先皇、悲思篤切。躬襄大事。勞瘁倍常。伏懇強持哀情。仰慰先皇付托之命。其詣壽皇殿拜奠之處、乞多隔數日。得旨、朕因皇考付托鴻基之重、故愛惜此身。於臣子哀慕之道、十分未盡二三。朕非強飾以取孝名。但朕受聖祖皇考四十五載顧複教育深恩、今一旦永訣。中心悲痛、何能自已。目今尚可瞻仰梓宮。罔極哀思、乘此猶可稍展。至梓宮暌隔之後、何由再得瞻仰皇考乎。朕躬尚能自持。朕亦盡力強制。諸王大臣所奏、知道了。

甲戌。升四川川東道胡期恆、為陝西西安布政使司布政使。

陝西西安按察使永太、緣事革職。擢陝西臨洮府知府王景灝、為陝西西安按察使司按察使。實授傅德、為陝西甘肅布政使司布政使。擢四川成都府知府劉世奇、為陝西甘肅按察使司按察使。

乙亥。遣官祭先農之神。

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向來地方官奏銷錢糧、不給部費。則屢次駁回。恣行勒索。朕欲革除此弊。特設會考府衙門前降諭旨甚明。近見各處奏銷之事。並不送會考府、各部有擅行駁回者。則勒索之弊、尚未革除。嗣後有應駁之事。定須送會考府查看。如果應改駁。會考府王大臣官員列名駁回。

升廣東廣州協領張天植、為江南京口右翼副都統。

總理事務王大臣等遵旨議覆、自西陲用兵以來。青海王台吉等、俱各效力。應酌加封賞。親王羅卜藏丹津、應加俸銀二百兩、緞五疋。郡王戴青和碩齊察罕丹津、應封為親王。貝勒額爾得尼厄爾克托克托奈、應封為郡王。貝子巴爾珠爾阿喇布坦、墨爾根戴青拉查卜應封為貝勒。輔國公噶爾旦達錫、敦多卜達錫、應封為鎮國公。吹拉克諾木齊、亦應封為貝勒。其貝勒阿爾布坦溫布、應加俸銀一百兩。公諾爾布彭蘇克、應加俸銀五十兩。此外領兵進藏、以及駐防噶斯柴旦木人員、應行文該將軍查明具奏、分別。加賞。從之。

封和碩端敏公主、和碩純禧公主、和碩恪靖公主、俱為固倫公主。

追封青海貝子丹忠為郡王。遣官致祭。賜銀二百兩。以其領兵進藏著有勞績也。

丙子。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從前土默特、因遷移台站、殊為擾累。伊等於用兵之際。知系國家大事看守台站。毫無遲誤。甚屬可憫。除照例賞給米糧外。應按人數。再加恩賚。此前往給賞之處。或另委人員。或即交與管理台站人員辦理。著議奏。尋議、土默特坐台蒙古。應每兵各賞給銀五兩。公鄂倫岱、整理軍台事竣。不必前去。亦不必另派人員。其賞給銀兩之事。即交管理台站人員辦理。從之。

以翰林院侍講吳襄、提督順天學政。

丁丑。上詣壽皇殿行禮。

遣官祭歷代帝王。

以大學士蕭永藻、總理三陵內外事務。內務府總管董殿邦、管理三陵包衣佐領下官員執事太監等事務。

以戶部郎中張坦麟、署理順天府、府尹。

戊寅。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晉封喀爾喀多羅郡王額駙敦多卜多爾濟、為和碩親王。和碩額駙台吉策凌、貝勒丹津多爾濟、俱為多羅郡王。輔國公博貝、為多羅貝勒。

副將軍阿喇衲摺奏。哈密扎薩克一等達爾漢白克額敏。在吐魯番地方。不服水土。呈請帶領回人四百名。至哈密塔爾那沁。種地效力。應將額敏發回哈密。從之。

己卯。諭吏部。虧空錢糧各官、若革職留任催追、必致貽累百姓。伊等既已獲罪革職、豈可複留原任。嗣後虧空錢糧各官、即行革職。著落伊身勒限追還。若果清完。居官好者、該督撫等奏明。著通行直隸各省督撫知之。

副將軍阿喇衲奏報。羅卜腦兒地方回人古爾班等。率領哈喇庫爾、薩達克圖、哈喇和邵三處戶口一千餘人。輸誠投順。下部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