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難經本義/卷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三十一難 論三焦之部位與作用

[编辑]

三十一難曰:三焦者,何稟?何生?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許?可曉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傍。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道也,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一本作“沖”)。

三十二難 論心肺獨在鬲上

[编辑]

三十二難曰:五藏俱等,而心肺獨在鬲上者,何也?然:心者血,肺者氣,血為榮,氣為衛,相隨上下,謂之榮衛,通行經絡,營周於外,故令心肺在鬲上也。

三十三難 論肝肺色象浮沉之理

[编辑]

三十三難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然:肝者非為純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陽,而吸其微陰之氣,其意樂金,又行陰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者非為純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陰,婚而就火,其意樂火,又行陽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複沉,肝熟而複浮者,何也?故知辛當歸庚,乙當歸甲也。

三十四難 論五臟之聲色臭味液與七神

[编辑]

三十四難曰: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皆可曉知以不?然:十變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聲言,其液汁。脾色黃,其臭香,其味甘,其聲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聲哭,其液涕。腎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其液唾。是五藏聲色臭味也。

五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然:藏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

三十五難 論諸腑之功能與五臟之相配

[编辑]

三十五難曰:五藏各有所,府皆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也?然:經言:“心榮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遠也。

又諸府者,皆陽也,清淨之處,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

然:諸府者謂是,非也。經言:“小腸者,受盛之府也;大腸者,傳寫行道之府也;膽者,清淨之府也;胃者,水穀之府也;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一府猶無兩名,故知非也。小腸者,心之府;大腸者,肺之府;膽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腎之府。

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下焦之所治也。

三十六難 論腎與命門

[编辑]

三十六難曰:藏各有一耳,腎獨有兩者,何也?然: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腎有一也。

三十七難 論五臟上關九竅與臟腑不和之病機

[编辑]

三十七難曰:五藏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然:五藏者,當上關於九竅也。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結為癰。

邪在六府,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藏,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陰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經言:氣獨行于五藏,不營於六府者,何也?然:夫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營于五藏,陽脈營於六府,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複始,其不覆溢。人氣內溫于藏府,外濡於腠理。

三十八難 論腑何獨有六

[编辑]

三十八難曰:藏唯有五,府獨有六者,何也?然:所以府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

三十九難 論腑五臟六

[编辑]

三十九難曰:經言:“府有五,藏有六”者,何也?然:六府者,正有五府也。

五藏亦有六藏者,謂腎有兩藏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故言藏有六也。府有五者,何也?然:五藏各一府,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屬於五藏,故言府有五焉。

四十難 論鼻臭耳聞之意

[编辑]

四十難曰:經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腎之候,而反聞聲;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於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腎者,北方水也,水生於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四十一難 論肝獨有兩葉

[编辑]

四十一難曰:肝獨有兩葉,以何應也?然:肝者東方木也,木者春也,萬物始生,其尚幼小,意無所親,去太陰尚近,離太陽不遠,猶有兩心,故有兩葉,亦應木葉也。

四十二難 論腸胃長短與臟腑重量

[编辑]

四十二難曰:人腸胃長短,受水穀多少,各幾何?然: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常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腸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腸胃凡長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穀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腸胃長短受水穀之數也。

肝重二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藏,主藏意。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主藏志。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二兩,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盛穀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十六曲,盛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大腸重二斤十二兩, 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齊右回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廣二寸半,唇至齒,長九分,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二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九節。肛門重十二兩,大八寸,徑二寸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四十三難 論人不食飲七日而死

[编辑]

四十三難曰:人不飲食,七日而死者,何也?然:人胃中當有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盡,即死矣。

四十四難 論七沖門

[编辑]

四十四難曰:七沖門何在?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沖門也。

四十五難 論八會

[编辑]

四十五難曰:經言八會者,何也?然:府會太倉,藏會季脅,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血會鬲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

四十六難 論老人臥而不寐與少壯寐而不寤

[编辑]

四十六難曰:老人臥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經言:“==

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于常,故晝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氣衰,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濇,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四十七難 論人面獨能耐寒

[编辑]

四十七難曰: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胸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

四十八難 論人有三虛三實

[编辑]

四十八難曰: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之虛實者,濡者為虛,堅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牢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四十九難 論正經自病與五邪所傷之別

[编辑]

四十九難曰:有正經自病,有五邪所傷,何以別之?然: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自病也。

何謂五邪?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何以知傷暑得之?然:當惡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臭。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然:當喜若味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為酸,入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酸,自入為甘,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何以知傷寒得之?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人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灑灑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濇。

何以知中濕得之?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濕,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五十難 論五邪之別

[编辑]

五十難曰: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然: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

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

五十一難 論臟腑病證之別

[编辑]

五十一難曰: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見人者,有不欲得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藏府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府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藏也。何以言之?府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藏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以別知藏府之病也。

五十二難 論臟腑發病根本不等

[编辑]

五十二難曰:府藏發病,根本等不?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離其處。府病者,彷佛賁向,上下行流,居處無常。故以此知藏府根本不同也。

五十三難 論七傳者死與間髒者生

[编辑]

五十三難曰:經言:“七傳者死,間藏者生。”何謂也?然:七傳者,傳其所勝也;間藏者,傳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傳腎,腎傳心,一藏不再傷,故言七傳者死也。

問藏者,傳其所生也。假令心病傳脾,脾傳肺,肺傳腎,腎傳肝,肝傳心,是子母相傳,竟而複始,如環無端,故曰生也。

五十四難 論髒病難治與腑病易治

[编辑]

五十四難曰:藏病難治,府病易治,何謂也?然:藏病所以難治者,傳其所勝也。府病易治者,傳其子也。與七傳間藏同法也。

五十五難 論積聚之別

[编辑]

五十五難曰: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然: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故積者五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故以是別知積聚也。

五十六難 論五臟之積

[编辑]

五十六難曰:五藏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複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齊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欲複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複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欬,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複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複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積之要法也。

五十七難 論五泄

[编辑]

五十七難曰:泄凡有幾?皆有名不?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名曰後重。

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

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

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

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五十八難 論傷寒有五

[编辑]

五十八難曰:傷寒有幾?其脈有變否?然: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濕溫之脈,陽浮而弱,陰小而急。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濇。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濇。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各隨其經所在而取之。

傷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然:陽虛陰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陽盛陰虛,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熱之病,候之如何也?然:皮寒熱者,皮不可近席,毛髮焦,鼻臥不得汗。肌寒熱者,皮膚痛,唇舌臥無汗。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本臥痛。

五十九難 論狂癲之病

[编辑]

五十九難曰:狂癲之病,何以別之?然: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倨貴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癲疾始發,意不樂,僵僕直視。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六十難 論頭心病之厥痛與真痛

[编辑]

六十難曰:頭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謂也?然: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則名厥頭痛。

入連在腦者,名真頭痛。

其五藏氣相干,名厥心痛。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六十一難 論望聞問切與神聖工巧

[编辑]

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

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

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髒何腑也。

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六十二難 論髒井滎有五而腑獨有六

[编辑]

六十二難曰:髒井榮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然:腑者陽也,三焦行于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六十三難 論五臟六腑皆以井為始

[编辑]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榮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蚑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六十四難 論井滎俞經合之陰陽五行屬性

[编辑]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

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餘皆仿此。

六十五難 論所出為井與所入為合之義

[编辑]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所入所合,合者,北方之冬也,陽氣入藏,故言所入為合也。

六十六難 論十二經之原

[编辑]

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肝之原出於太沖,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溪,少陰之原出於兌骨(神門穴也),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沖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穀,小腸之原出於腕骨。”

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然:五藏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然:齊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于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六十七難 論募在陰而俞在陽

[编辑]

六十七難曰:五藏募皆在陰,而俞在陽者,何謂也?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

六十八難 論井滎俞經合所主病

[编辑]

六十八難曰:五藏六府,皆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

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藏六府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六十九難 論補母瀉子之治

[编辑]

六十九難曰:經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何謂也?然: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乏,然後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者,是正經自生病,不中他邪也,當自取其經,故言以經取之。

七十難 論四時針刺之法

[编辑]

七十難曰:春夏刺淺,秋冬刺深者,何謂也?然: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者,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者,何謂也?然: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引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內之陽也。是謂春夏必致一陰,秋冬必致一陽。

七十一難 論針刺榮衛之淺深

[编辑]

七十一難曰:經言:“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何謂也?然: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榮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也。

論迎隨補瀉之法

[编辑]

七十二難曰:經言:“能知迎隨之氣,可令調之,調氣之方,必在陰陽。”何謂也?然: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曰迎隨。

調氣之方,必在陰陽者,知其內外表裡,隨其陰陽而調之,故曰調氣之方,必在陰陽。

七十三難 論刺井瀉滎之法

[编辑]

七十三難曰:諸井者,肌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諸井者,木也。滎者,火也。火者,木之子,當刺井者,以滎瀉之。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瀉者不可以為補。”此之謂也。

七十四難 論四時針刺之異

[编辑]

七十四難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榮,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何謂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榮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

其肝心脾肺腎,而系於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藏一病,輒有五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眾多,不可盡言也。四時有數,而並系於春夏秋冬者也,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

七十五難 論肝實肺虛瀉火補水之道

[编辑]

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七十六難 論補瀉之法與步驟

[编辑]

七十六難曰:何謂補瀉?當補之時,何所取氣?當瀉之時,何所置氣?然: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其陽氣不足,陰氣有餘,當先補其陽,而後瀉其陰;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當先補其陰,而後瀉其陽。榮衛通行,此其要也。

七十七難 論上工中工之治病

[编辑]

七十七難曰: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謂也?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七十八難 論針刺壓按與補瀉之道

[编辑]

七十八難曰:針有補瀉,何謂也?然: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壓按所針榮俞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得氣因推而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不得氣,乃與男外女內;不得氣,是謂十死不治也。

七十九難 論迎隨補瀉之法

[编辑]

七十九難曰: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何謂也?

然,迎而奪之者,寫其子也;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假令心病,寫手心主俞,是謂迎而奪之者也;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也。

所謂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也。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八十難 論入針出針之法

[编辑]

八十難曰:經言:“有見如入,有見如出”者,何謂也?然:所謂有見如入者,謂左手見氣來至乃內針,針入見氣盡乃出針,是謂有見如入,有見如出也。

八十一難 論實實虛虛之害

[编辑]

八十一難曰:經言:“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寸口脈耶?將病自有虛實耶?其損益奈何?然:是病非謂寸口脈也,謂病自有虛實也。假令肝實而肺虛,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當更相平,當知金平木。假令肺實而肝虛,微少氣,用針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此者中工之所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