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鮚埼亭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十五 鮚埼亭集 卷第十六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純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卷第十七

鮚埼亭集卷第十六


  鄞 全祖望紹衣譔 餘姚史夢蛟竹房校


碑銘


  翰林院編修湛園姜先生墓表


湛園姜先生卒四十年其家零落㑹有  詔修國史


臨川李先生曰四明之合登文苑者非先生乎不可無


行實以移館中予乃摭拾所聞而詮次之而鄭義門曰

先生墓前石表未具曷卽以此文爲之而移其副於史

局予從之先生諱宸英字西溟學者稱爲湛園先生浙

之寧波府慈谿縣人也少工詩古文詞其論文以爲周

秦之際莫衰於左傳而盛於國䇿聞者駴而莫之信也

及見其所作洋洋灑灑隨意岀之無不合於律度始皆心

折寧都魏叔子謂侯朝宗肆而不醇汪苕文醇而不肆

惟先生文兼乎醇肆之間蓋實錄也詩以少陵爲宗而

叅之蘇氏以盡其變當是時

聖祖仁皇帝潤色鴻業畱心文學先生之名遂達 宸

聽一日謂侍臣曰聞江南有三布衣尚未仕耶三布衣

者秀水朱先生竹垞無錫嚴先生藕漁及先生也又嘗

呼先生之字曰姜西溟古文當今作者於是京師之人

來求文者戸外恆滿㑹徵博學鴻儒東南人望首及先

生掌院學士崑山葉公與長洲韓公相約連名上薦而

葉公適以 宣召入禁中浹月旣出則巳無及矣於是

三布衣者取其二而先生不豫翰林新城王公歎曰其

命也夫巳而葉公總修明史薦之入局以翰林院纂修

官食七品俸仍許與試尋兼豫一統志事凡先生入闈

同考官無不急欲得先生者顧佹得佹失而先生亦疎縱

累以醉後違科場格致斥又嘗於謝表中用義山㸃

堯典舜典二語受卷官見而問曰是語甚麤其有出乎

先生曰義山詩未讀耶受卷官怒高閣其卷不復發謄

顧先生所以連蹇正不止此常熟翁尚書者先生之故

人也最重先生是時枋臣方排睢州湯文正公而尚書

爲祭酒受枋臣旨劾睢州爲僞學枋臣因擢之副詹事

以逼睢州以睢州故兼詹事也先生以文頭責之一日

而其文遍傳京師尚書恨甚顧枋臣有長子多才求學

於先生枋臣以此頗欲援先生登朝枋臣有幸僕曰安三

𫝑傾京師內外官寮多事之如舊史之萼山先生者欲

先生一假借之而不得枋臣之子乗閒言於先生曰家

君待先生厚然而卒不得大有佽助某以父子之閒亦

不能爲力者何也蓋有人焉願先生少施顏色則事可

立諧某亦知斯言非可以加之先生然念先生老宜降

意焉先生投盃而起曰吾以汝爲佳兒也不料其無恥至


此絶不與通於是枋臣之子百計請罪於先生始終執

禮而安三知之恨甚枋臣遂與尚書同沮先生崑山徐


尚書罷官猶領一統志事卽家置局先生從之南歸時

貴之搆崑山者亦惡先生顧崑山雖退居其氣力尚健


惓惓爲先生通榜卒不倦則亦古人之遺也康熙丁丑

年七十矣先生入闈復違格受卷官見之歎曰此老今

年不第將絕望而歸耳爲改正之遂成進士及奉大對


聖祖識其手書特拔置第三人賜及第授編修先生以

雄文碩學困頓一生姓名爲

天子所知者二十年至能鑒别其墨跡雖有忌之者而

亦有大老吹噓不遺餘力乃篤老始登一第其遭遇之

奇蓋世間所希旣登中秘神明未衰論者以爲當膺

廟堂大著作之任以昌其文乃甫二年而以巳卯試事

同官不飭簠簋牽連下吏滿朝臣寮皆知先生之無罪

顧以其事涇渭各具當自白而不意先生遽病死新城

方爲刑部歎曰吾在西曹顧使湛園以非罪死獄中媿

如何矣嗚呼桑榆雖晩爲霞尚足滿天而奇禍臨之是

則大造之所以厄之者毒也先生居家孝友之行粹然

無間與人交悃愊不立城府論文則娓娓不倦書法尤

入神直追唐以前風格生平無纎毫失德故旣死而惜

之者非徒以其文也所著有湛園未定稾葦間集皆行

世先生之文最知名者爲明史稾刑法志極言明中葉

厰衛之害淋漓痛切以爲後王殷鑒一統志中諸論序

亦經世之文也晚年尤嗜經學始多說經之作未及編

入集中而卒予生也晩不及接先生之履絇顧世人所

知者伹先生之文而⿱⺾⿰氵亾然於其大節豈知常熟一事則

歐陽兖公之於高若訥不足奇也枋臣一事則陳少南

之於秦塤殆有遜之若始終不負崑山則又其小焉者

矣區區徒以其文乎哉其銘曰

吾鄮文雄樓宣獻公誰其嗣之剡源淸容易世而起有

湛園翁白頭一第亦巳儱涷何辜於天竟以凶終⿱⺾⿰氵亾⿱⺾⿰氵亾

黃土冥冥太空

  大理悔廬陳公神道碑銘

公姓陳氏諱汝咸字莘學别字悔廬浙之寧波府鄞縣

人也曾祖某祖某父則翰林怡亭先生錫嘏也翰林於

梨洲爲高弟而其論格物之學不甚合故梨洲所作翰

林墓銘有微辭然梨洲每屈指門下必首推翰林之篤

行公少隨父講學於證人社中心領神悟多所自得梨

洲嘗謂人曰此程門之楊迪朱門之蔡沉也目無流視

耳無妄聽和平端慤於星緯律歴方輿之說無所不究

而尤得力於愼獨之旨驗其功於修已治人之間然公

未嘗以道學之名自居成康熙辛未進士改庶常座主

安溪相公方以講學招來後進同年江陰楊文定公名

時最先服膺招公同往公曰梨洲黃子之敎人頗泛溢

諸家然其意在乎博學詳說以集其成而其究歸於蕺

山愼獨之旨乍聽之似駁而實未嘗不醇相公步趨朱

子其言粹矣然未知其躬行若何也江陰爲之瞿然出

知漳浦縣漳浦最健訟胥吏能以一訟破中人產公下

車著令凡戸婚田土皆委家督宗親地保議之議成息

訟於官其大者酌其地之遠近而定其期被告人應拘

者卽交原告人呼之被告人聞控卽具訴訴至卽訊不

令稽延時日胥吏無所施其奸縣民輕生每以小忿輒

服斷腸草及諸毒以自𢦤奸人因之煽訟公嚴禁之乃

倣古法令有罪者貢此草以自贖又捐金募民致草以

絶其種俗尚巫民有病舁諸妖師狂祈謬祝費不貲藥

食皆卜之食其吉者食而死則曰神所不佑也公開陳

曉諭巫風以息其爲漳浦立百世之利尢在編審一事

舊例世家有盈數千𤱔爲一戸者下姓有數十𤱔爲一

戸者每族置戸長地丁籍以徵納強後弱先小頑大黠

乃定三百𤱔爲一戸令民親供實產糧多者爲戸長以

次輪僱丁亦如之催科自此不擾以都鄙之民其分保

有大小不一則奸匪易匿而公務不均乃定二百家爲

一保無所頗焉閩之丁口以明初戸籍爲據有遷居百


年而原籍丁糧未除者官吏關移甚苦公援國制令入

籍二十年以上者收之遷籍二十年以上者除之各縣


皆以爲便又盡淸屯產寺產鹽法則漳浦歲額六百餘

舊例食鹽與曬鹽者皆得供課不盡歸商也其後𣲖引

配賣悉歸於商於是添設四場十六館巡丁四出顆粒


盡征給價短額頒發亦愆期公請復舊例有徹商銷引

之議而大吏難之公曰法卽不可更不難行仁於法中


卽革去場差免認保杜包納寛餘鹽之禁漳浦農商積

𡚁皆爲之肅然一洗公恂恂文弱儒者氣體羸甚視日

而行擇地而履顧其在海上方略四出令各鄕練鄕兵

日則瞭望夜則巡邏壬午夏有賊黨數百潛伏縣之七

星洞公急檄官兵擊之賊遁去已而又聚於丹竈山中

公發鄕兵擊之賊又遁去已而又聚於平和山中公以

計掩其魁曾睦賊徒始散已而又以計擒海中大盜徐

容六大頭目之一也公細訊之因并悉五賊巢穴及勦

撫機宜請於督府願身任其事督府以公書生未敢遽

付之兵但以事密聞於是

聖祖遣大臣自閩入粤卽𢹂徐容以往五賊之中勦撫

者四則皆公發縱之功而賞弗及海上自鄭氏騷擾以

後不復知有學術公下車見學宮有伽藍祠大駴立毁

之東嶽行祠中有淫祀香火甚盛焚其像朔望爲諸生

講明經史遡漳之學者自高公東溪陳公剰夫周公翠

渠而尢表章黃公石齋之學謂其貫義理象數而一之

如武庫之無不備乃重修朱子祠之在銅山者而以石

齋侑食石齋故有明誠書院爲浮屠所據則理而岀之

又修朱子祠之在雲霄者與銅山皆贍以祭祀之田自

東溪至石齋諸公書皆輯之何公元子有經學購之以

示學者莆田鄭奚仲精於易并梓其書當時安溪以朱

子之後一人自任欲學者皆尊其學不名他師而公以

爲諸儒之躬行各有宗傳旁捜遠紹不徒爲雷同之口

縣有無爲敎又有天主敎公至盡逐之而崇祀明殉難

忠臣都御史陳公士奇巡道陳公璸高尚遺臣御史張

公若化長史張公若仲於學宮鄞故大學士錢忠介公

墓在古田之黃蘗山公淸釐其墓田之爲人所據者繪

圖以貽其後人不數年漳浦遂成鄒魯之俗公知漳浦

六年督撫已交章薦公輒爲部議所格及更一紀尚未

調蓋公旣以講學不甚當於安溪而安溪子弟在家以

吏事請託遍於閩中公爲安溪主試所得士其子弟益

復旁午而前公致書安溪謂公方以講學居鈞輔當防

閑子弟安溪以是大愠公旣無相門之援而選郞索公

賂不可得遂共尼之㑹南靖山賊陸梁大吏以公在漳

浦而境內無盜乃調之漳浦父老相率請畱於憲府不

可得乃相與運耰耡桔橰薪木横陳縣門以塞路晨夕

守之已而公束裝出父老蠭涌而前奪輿人之摃而摃

之以公還署公乃徒步出紿父老曰吾今日飮酒於李

秀才家未去也夜半變服呼守城卒開門而去父老及

旦而知之追送數十里雨泣而別乃裒公在縣時告約

諭條文移輯爲漳浦政略一書梓之又建月湖書院以

祀公月湖公所居也其治南靖如漳浦招降歐山逋盜

有來而復叛者以計擒之大興境內河渠未期內召爲

刑部福建司主事黜舞文之吏以正法紀尋遷廣西道

御史巡視西城逐白蓮敎之在道觀者尋疏言臺灣白

糖之利遠及三江兩浙沿海居民多前往者日久不能

保無奸人各縣給照不能辨其奸否泉㕔於岀口一驗

更無從辨臣在海上未嘗輕給一照者此也宜嚴防詰

之法又言駐防營伍例用內地兵更番迭換今當及𤓰

之際有私相冐襲者名存實亡恐兵以老而漸驕宜杜

頂替之習次年聞海賊突燒營汛船𨾏疏言歹船出海

非掛號所能查而徒增其害海上歹民其始皆坐小船

竊岀及出奪大船而行則大船之關牌縣照盡巳歸之

原不必掛號也商船利走大洋無礁嶼以隔之風迅帆

急歹船難以攔劫今以掛號之故不得不沿澳迂行於

礁嶼之間而歹船乗之是掛號反爲商船之累也又言

巡哨之船當以南北風信爲凖春夏多南哨船各聚本

汛之南秋冬多北卽各聚本汛之北船聚則兵強風順

船利若分汎各澳則力旣分而風或阻雖見商船

劫而莫能前矣又言海賊雖終年波蕩入冬必返其家

故其旣下海之劫掠當責之巡哨官弁而未下海之踪

跡當責之本籍縣令誠能力行各澳保甲何不可窮治

之有疏上

聖祖嘉納温旨賞賚食物始有大用公之意而沿海遂

罷掛號之例商船至今感其德是年海賊陳尚義乞降

尚義卽故盜徐容等六人之一也前招撫時獨尚義不

至横行海上者多年公言當因其來而亟納之乃自請

行且薦江西舉人阮蔡文得旨許攜蔡文等前往金州

衞鐵山之隍城島招撫陛辭

聖祖謂公曰汝乃近御之臣不可下海風濤不測所當

懼也但令蔡文往足矣又曰山海關外崎嶇汝不善騎

當以肩輿往公感泣謝蔡文入海舟果壞易其副以行

卒撫尚義等復命

聖祖又謂公曰汝若同入海不受驚耶公因頓首感泣

謝因爲上言隍城島在登州金山之中宜撥登州汛兵

駐之其筒子溝天橋厰亦宜巡哨又言金州𮎰地宜闢

遷通政參議㑹有閩中裨將請改易商船之制公力爭

以爲不可安溪雖不喜公然不能不主公議也尋奉使

至湖廣祭告諸陵兼賚駐防士卒湖北之險峻莫如施

州衞竹溪竹山等處湖南莫如九谿永定辰州等處或

以爲可調官代領代給公不可由九谿之鎭筸歴鳳凰

營至乾州進山箐岔口入楓木坪皆紅苗界也公熟視

情形以籌撫苗久安之筞施州登天樓山絕頂以溯當

日伏莾故址猺洞長官有岀迎者歌其土音公爲竹枝

詞宣布太平威德之盛使習之返命遷鴻臚寺卿次年


遷副大理而陜甘以𮎰告復奉使出公之爲學以萬物

一體爲心而隨事周詳以求其中之所安顧素病喘洩


不堪受勞瘁乃連年萬里力圖報答不肯稍自暇逸其


西行也

聖祖謂曰窮邊恐不得食彼所出肉蓯蓉土參朕亦曾


嘗之頗美可啖也公頓首謝入境野有餓莩卽不復御

酒肉山路甚蹇下馬徒行一日而踰九嶺沿途撫慰饑

民流涕沾襟甫抵固原疾動不以爲意猶日馳百里凡

五日而卒其地曰海喇都棺衾皆率略飢民聚而哭之

是時

聖祖方欲用公爲甘撫而公卒矣公之訃至閩漳浦人

聚而哭之書院南靖人亦聚而哭之於社至京鄞人之

在京者聚而哭之城西之都亭而漳浦農商置祀田以

奉公焉生於順治十五年八月初五日卒於康熙五十

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娶張氏贈恭人子本醇蔭生公家

庭之孝謹里黨之任䘏均無閒言而所以待其從弟汝

登尤篤嘗語之曰古人大功同財吾尚與弟在同財之

例所恐者易世而衰吾子與若子功服雖減而同財之

限可展也又約以宦成之後買宅合居汝登或介紹後

輩以見公公推弟之愛以愛之訖今二十餘年汝登亦

老矣語及公未嘗不掩面而泣也方公謝安溪之學或

疑其以師傳之異不肯茍爲授受及當湖陸淸獻公稼

書所著出公亟喜而梓之當湖亦與梨洲有異同者乃

知公之非墨守也公之學未見所止其見於世者亦僅

僅小試其一二斯則可爲太息者也所著有心齋集公

之卒也蔡文勤公世遠志之汝登與公子本醇更令予

銘其麗牲之石予何敢辭其銘曰

南雷諸子大都早逝再傳有公始見行事亦復不年㢙

而小試東西萬里弗辭盡瘁其施未竟可爲長喟但有

棠陰閩疆蔽沛

  提督貴州學政翰林院編修九沙萬公神道碑銘

乾隆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前提督貴陽學使翰林九沙萬

公卒於家先是公嘗自葺年譜謙詞令身後不必求志表

之文至是公之婦弟錢君中盛謂終不可廢也長君承天

屬予序次之余於公爲十世通家子弟少陪杖履又叨同

館後進況生平知已之感至深且重其曷敢辭但攷之今

制墓道之禮五品以上用碑五品以下用碣此唐宋以來

故制莫之易也而館閣諸臣自明以來資望最隆五品以

上其儀視尚書五品以下其儀視侍郞而今制直省學臣

其儀視督撫稱三院則其得用碑無可疑者故予於公麗

牲之石特令準五品以上之儀按公諱經字授一别署九

沙先世爲鳳陽府定遠縣人明初從龍功臣斌之後斌之

子鍾以世襲始爲寧波衞人鍾子武武弟文相繼襲指揮

死王事世所稱四忠者也又四世而爲中府都督同知淮

安總兵表以儒將私淑新建之學世所稱鹿園先生者也

又二世而爲左府都督僉事福建總兵邦孚是爲公曾祖

生戸部主事泰是爲公祖始喪其世職爲寧波府鄞縣人

戸部八子竝有名而殊尤者三人其一爲公擇先生斯選

其一爲充宗先生斯大其一爲季野先生斯同公爲充宗

先生子初鹿園先生二世葬於杭之西谿及充宗先生

開講於杭遂以守墓定居故公長於杭少隨諸父讀書


南雷黃子方移證人書院於鄞申明蕺山之學公擇先


生兄弟最稱高座公劍負侍於席末豫聞格物傳心之


敎諸父著書滿屋公不假外求耳濡目染已成學海一


切世俗之佔畢不得至前此固非下戸小生之所能望


也於是受三禮說數十萬言春秋說數十萬言於充宗


先生又受三禮說數十萬言於季野先生受易說數十


萬言於世父正符先生斯禎受尚書說數千言於從兄


言又受闢佛之說數萬言於公擇先生此其經學也受


明史紀傳三百卷及列代史表數十種於季野先生受

明史綱目及崇禎長編於從兄言此其史學也而公又

叩性理之學於應徵士嗣寅求漢隸原委於鄭君谷口

參攷通鑑地里箋釋於閻徵士百詩其博且精也公成


康熙癸未進士選入翰林是年公高弟今大學士海寧

陳公亦同與省試且同館衣冠以爲盛事尋授編修前


侍郞桐城方公時以株連之禍被禁莫敢保出之者公


奮然送狀西曹遂釋之此其友朋急難之義也尋主山

西試事今尚書太原孫公嘉淦從公問學公一見推挹

卒成魁儒此其知人也尋視學黔中廩奉稍優九宗五


族之中隨分施之此其仁也及報政還京忌者中之遂

有通州修城之役此其不因人𤍠因以取戾者也公之

歸也家旣罄蕭然如布衣賣所作隸字得錢給朝夕於

是增補充宗先生禮記集解又數萬言春秋定哀二公

未畢又續纂數萬言少嘗取從兄尚書說輯成一編至


是又整頓之以成萬氏經學從兄明史舉要未畢續纂

二十餘卷又重修季野先生列代紀年以成萬氏史學


又輯九沙分隸偶存此其晚年著述之目也公雖布衣

疏食而見義必爲未嘗少衰蒼水張公墓道將圯公竭

力修之蒼水固充宗先生所葬公於上巳重九必爲設

祭此其繼志之孝也雪竇山人之集爲人所得冐以爲

其先人之作公購而正之并訪其南屏埋骨之所此其

表章先正之苦心也嗚呼公之立身本末如此而吾讀

年譜所載嗛嗛不肯盡及也此非予表而出之其誰更

表而出之公年七十有八而其同年戸部侍郞仁和趙

公殿最以公應辭科之辟格於部議然公亦本無意出

山已而三禮開局宮詹臨川李公又欲薦公使之成其

父書予知公必不能就代爲止之顧公之抱恨以卒則

予更有大痛者公雖篤老而神明淸吉步履康強飮酒

尚可數斗猶時時爲人作隸字自去冬家遭大火靡有

剰遺充宗先生未刻之書如禮記集解春秋明辨皆燼

焉其他秘抄之本不可數也公於是終日涕洟眠食俱

減自以爲負罪先人擬之夷伯之震而馴至大病不可

起生於順治十有六年正月十有三日得年八十有三

娶錢氏封安人明山東學使啟忠孫女也子承天選拔


貢生山西盂縣知縣承式舉人四川萬縣知縣承烈尚幼

孫六人曾孫三人葬於西谿祖墓之旁公爲人舂容大

雅不激不隨尤喜引掖後進其於杭人物色今編修杭

君世駿於髫年以爲鄭漁仲之流𮎰落如予公引爲忘

分忘年之契吹噓不啻口出晩年大火之後家無儋石

而故人沈峙公之死貧無以殮公爲之遍告於有力者

以賻之其古道若此嗚呼老成凋謝枌社黯然又豈僅

哭其私而已哉其銘曰

西溪之渚萬樹古梅昔年從公秦亭徘徊今年哭公古

梅同哀鄒施秦許半巳蒿萊皆西谿耆宿也先塋八葉世澤未

衰暗香疎影舊德所培





鮚埼亭集卷第十六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