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帝陰符經註 (蔡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黄帝陰符經註
作者:蔡望
本作品收錄於《正統道藏

蔡氏注

上篇

[编辑]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道分而為天地,天地分而為萬物,萬物之中人為最靈,本與天地同體,然人所受於天地有純雜不同,故必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則道在我矣。言天而不言地者,地在其中也。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五賊,五行也。天下之善由此五者而生,而惡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反而言之曰五賊。五賊雖天地之所有,然造天地者亦此五者也。降而在人,則此心是也。能識其所以然,則可以施行于天地,而造化在我矣。故曰:見之者昌。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地之所以為性者,寂然至无,不可得而見也。人心之所稟,即天地之性。故曰:天性人也。人之心自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者,機也。天之所以動,地之所以靜者也。此機在人,何所不至?為堯舜,為桀紂,同是機也。惟立天之道以定之則智。故去而理得矣。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殺機者,機之過者也。天地之炁一過,則變異見而龍蛇起陸矣。人之心一過,則意想生而天反地覆矣。天人合發者,道之所在,天意人情所同。然天序有典,天秩有禮,人之大倫是也。西方之學以此為世網而絕之,然而不能搖者,以萬變之基一定而不可易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聖人之性與天地參,而眾人不能者,以巧拙之不同也。惟知所以伏藏,則拙者可使巧矣。人之所以不能伏藏者,以有九竅之邪也。竅雖九而要者三,耳、目、口是也。知所以動靜,則三返而九竅可以无邪矣。目必視,耳必聽,口必言,是不可必靜,惟動而未嘗離靜,靜非不動者,可以言動靜也。

火生於木,禍發必尅。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火生於木,有時而焚木;姦生於國,有時而必潰。五賊之機,亦由是也。知之修鍊,非聖人孰能之?修鍊之法,動靜伏藏之說也。

中篇

[编辑]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生殺者,道之降而在炁,自然而不可逃者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生萬物而亦殺萬物者也。萬物生人而亦殺人者也,人生萬物而亦殺萬物者也。以其生而為殺者也,故反而言之,謂之盜,猶曰五賊云爾。然生殺各得其當,則三盜宜。三盜宜,則天地位,萬物育矣。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天地萬物主於人,人能食天地之時,則百骸理矣;動天地之機,則萬化安矣。此為盜之道也。時者,春秋早晚也。機者,生殺長養也。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神者,靈怪不測也。不神者,天地、日月、山川、動植之類也。人知靈怪之為神,天地、日月、山川、動植,耳目所接,不知其神也。

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者,人不知其神也。日之數大,運三百六十日;月之數小,運三百六十辰。天地變化,不外乎三百六十。聖功之所以生,知此而已;神明之所以出,由此而已。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盜機者,即五賊流行天地之間,上文所謂日月之數也。見之知之,則三盜宜而三才安矣。然黃帝堯舜之所以得名得壽,蘇張申韓之所以殺身赤族,均是道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至哉,言乎。

下篇

[编辑]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原,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瞽聽聾視,用志不分也。一可以當十。三反者,即目、耳、口也。返者,復其初也。晝夜者,陰陽之運。三者既返,則超乎陰陽之運,而通晝夜一死生矣,一可以當萬。《易》所謂神武而不殺者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心因物而見,是生於物也;逐物而喪,是死於物也。人之接於物者,其竅有九而要有三,而目又要中之要者也。老聃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孔子答:克己之目,亦以視為之先。西方論六根六識,必先曰眼曰色者,均是意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无恩之恩,天道也。惟无恩然後能有恩,惟无為然後能有為,此用師萬倍,必三返而後能也。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至樂者无事,故性餘,裕而能先天下之憂;至净者无染,故性廉,潔而能同天下之患。此三返之道、无為之至也。若不拔一毫者之所為也。然天之道至私,而用之至公,是至樂至淨乃所以有為也。惟物亦然。物之可取者謂之禽,萬物之相制伏,彼豈有為於其間?蓋炁之自然也。虎豹之於麟,鷹隼之於鳳,非以其才之搏與驚也。此三返晝夜,所以能至於一當萬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死恩害,道無不然。此霜雪之殘,所以有至恩;雨露之滋,所以有至忍也。極而論之,則有无動靜之機,未嘗不相與為往來,故正言若反也。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人見天有文,地有理,以為聖也,不知其所以聖。我以時之文、物之理而知天地之所以聖。天文有時,地理有物,哲知也。以天地之常言之,其道固如是;自變者言之,亦如是也。此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至於通乎晝夜,而與造化同體,動靜无違也。

本宋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