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21年淮滨县政府工作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以来工作回顾

  2020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加压奋进,克难攻坚,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淮滨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今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3%;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2%,经济运行延续了恢复向好态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推进“四个关口前移”,迅速阻断疫情扩散蔓延,是全市确诊病例最少、实现“双清零”最早的县。坚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牢牢守住了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防线,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被表彰为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保持攻坚态势。落实“四个不摘”,坚持贫困退出和巩固提升一起抓,全年脱贫2573户6227人,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是全市第一个通过国家普查验收的县。在全国、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县7个先进集体、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落实扶贫政策。深化“1355”健康扶贫工程,医保累计报销14.71万人次2.25亿元,获全市卫健系统健康扶贫优秀单位,在全省健康扶贫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被评为全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保障住房安全,改造存量危房928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典型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并报道。实施扶贫项目793个,投入资金5.65亿元,持续提升稳定脱贫成色。强化增收支撑。实施就业促进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务工40546人。深化“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促产业发展模式,培育特色产业26个,链接贫困户1.95万户,户均增收5000元,全市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观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推进金融扶贫,企业贷款带贫率、小额信贷户贷率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二)经济增长率先恢复。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率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6条措施,累计减税降费9166万元。加快项目、企业复工复产,被市政府列为全市唯一免督查单位。疫情期间,引进乡土人才1996人,线上招工13103人,经验做法被省政府《工作快报》专期刊发。2020年上半年GDP率先由负转正,增长1.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是全市经济复苏最早的县。积极谋划储备项目。抢抓机遇,深研政策,谋划500万元以上项目502个,总投资608.7亿元。疫情期间,成立重点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专班,谋划项目277个,总投资723.9亿元,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136个,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48亿元。全年争取上级投资项目87个,总投资19.45亿元,争取各类债券资金16.7亿元。谋划项目数、申请资金额、获批资金额均居全市前列。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前期,拨付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050.49万元。坚持县处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工作机制,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例会28次,调度项目358个(次),打通项目建设“中梗阻”。4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62.9%。266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2.3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产业实力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加快推进。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布局16个“区中园”,加快产业集约高效发展,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98家,连续六次获全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第一名,成功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获河南省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金星奖、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建设纺织、服装、食品(白酒)和造船4个全产业链专业园区,围绕产业链图谱,大力招商引资,持续延链补链。积极筹建淮河纺织服装学院,开工建设染整产业园、中西部纺织服装交易中心、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等产业链关键项目,基本形成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纺织服装企业达162家,年产值117亿元,是全市唯一超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规上食品加工企业22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造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制造游艇、货船等600余艘,产值突破35亿元,成为淮河两岸最大的内陆船艇制造基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1.4%,增幅连续三年全市第一,被评为全市外贸先进县。开展直播带货,“水八仙”“旱九作”“美十味”等特色产品线上热销。加快电商物流中心建设,智能化流水分拣线全省县区领先。快递业首次实现进出港顺差。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深化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85个,完成投资118.88亿元。改造提升背街小巷8条,新建城区公厕5座、“口袋”公园5个。铺设城区天然气管网30公里,安装4000户。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3个,新增泊位604个。淮河文化主题公园完成投资9.3亿元,部分景点建成开放。加强城市精细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省级园林县城复查,被评为全市城市管理综合工作先进单位。百城建设提质工作获省通报表扬,并作经验交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经验做法在全省宣传推广。全年粮食产量58.6万吨,被表彰为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先进集体。县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验收。获全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和市政府菜篮子工程评比优秀等次。加强农情信息监测报送,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情基点县工作优秀单位。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院县共建科技示范县。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兑付奖补资金1.05亿元。种粮大户张明勤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启动263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做到应编尽编。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通过省示范县验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示范村21个。累计改厕50448户,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持续推进“三块地”改革,收益资金13.33亿元,在全省自然资源脱贫攻坚会上作典型发言。被评为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先进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创新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两大行动”,《人民日报》进行专访。全市民营经济“两个行动”现场会在淮滨召开。荣获中国投资营商环境最优县。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全年签约项目42个,合同金额82.73亿元。粮食物流及食品科技产业园、温州鞋业淮滨产业园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2.67亿元,实际吸收境外资金5550万美元,目标完成比均居全市前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三大改造”,实施技术改造项目46个,完成投资40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发展动能加快转换。规划建设106.9平方公里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信阳淮滨港完成投资9.2亿元,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港务中心获批成立。与淮河下游和沿海8个港口达成战略联盟,通过珠海高栏港与非州国家开展贸易往来。我县被确定为全省18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

  (六)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环境攻坚12个专项集中整治百日行动,PM2.5、PM10年均值分别位居全省第6、第9。空气优良天数312天,同比增加49天。创成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是全省9个达标县之一,受到省通报表扬,记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集体二等功。严格落实全域禁燃禁放禁烧规定,全年秸秆禁烧省监控零火点,被表彰为全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先进单位。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实施“四水同治”,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整治,持续巩固河砂治理成效,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河湖长制工作获全市优秀等次。被水利部评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打好净土保卫战。坚决落实“土十条”,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固体废弃物处置,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筑牢绿色发展屏障。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新造林1.68万亩,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林业系统,获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集体三等功。

  (七)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省市县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年民生类支出42.8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3%。着力稳定扩大就业。疫情期间,开通复工复产直通车,有序组织外出务工10.43万人。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85万元、城乡低保资金6391万元、特困救助资金3070万元,获全市困难群众救助评价优秀等次。改造老旧小区16个、惠及居民2063户,年度考核全市第一。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县殡仪馆建成投用,县乡公墓启动建设,火化率2020年底达99.5%,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投入资金9.27亿元,实施项目71个,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实施“2312”教育提质在行动,中高考成绩大幅提升。淮高招飞录取21人,位居普通高中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加快健康淮滨建设,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获全省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先进集体、全市综合医改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卫生健康综合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获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优秀县称号。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形势平稳,“两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市平安建设优秀县、全市依法行政优秀县、全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先进单位。谷堆乡朱湾村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荣获市集体三等功。成功抗击198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人防、统计、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档案、气象、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形势,在县委统筹领导下,我们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重点工作跟踪审计,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领航把舵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淮滨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综合实力依然不强,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少数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干劲不足、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在十二届县委领导下,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发展,解决了很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是淮滨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干部执行力最强、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综合实力更为强劲。县域经济实力由“十一五”末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第40位,“十三五”末全县生产总值228.34亿元,年均增长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8亿元,年均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1亿元,年均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1元,年均增长8.3%。三产结构比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全县9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723户8568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成为历史。污染防治攻坚战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PM2.5、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超过23%,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政府债务、金融等风险有效化解。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打造中西部最大的轻纺服装加工、中原食品加工研发、内陆船舶制造维修等三大基地,三大主导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县产业集聚区排名由2016年的全省第107位上升到第45位,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中国针织服装智能制造基地等称号。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超过3.3万户。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依托信阳淮滨港,建立中非豫货贸易直通港,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大力招商引资,成功招引项目219个,合同金额308亿元,呈现出厂房一房难求、企业排队入驻的局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实施,谋划推进百城建设提质项目410个,完成投资436.13亿元,县城建成区25.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34.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6%,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83公里,累计里程3222公里,路网密度全省领先。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所有乡镇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支出8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96万人。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防空、安全生产、扫黑除恶、信访稳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经过五年接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淮滨各项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开启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淮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淮滨县委关于制定淮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锚定“滨淮福地、临港强县”发展定位,编制《淮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到2035年基本建成“一个示范区、四个强县、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淮滨。提请大会审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大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有明显提升。二是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投入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加快聚集,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三是改革开放打造新引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持续形成一批“淮滨改革”经验。依托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打造多层次开放平台,开创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力联动”良好局面。四是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消费市场持续拓宽,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成全市乃至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淮滨样板”。五是文明程度迈入新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主流思想引领力进一步增强,大别山精神和淮河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六是生态环境建设新样板。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公园体系基本建成,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七是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和健康养老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八是治理效能达到新高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鼓舞人心;展望未来,蓝图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一个示范区、四个强县、一个家园”现代化淮滨的起步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围绕实现“两个更好”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着力建设“滨淮福地、临港强县”,在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走在前列,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突出抓好“防输入、防扩散、防复燃”三项重点,如期完成疫苗接种任务,筑牢群体免疫屏障,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转型发展,进一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压实链长责任,加快4个全产业链专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产业链重点企业。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加快纺织科技孵化园、苏州产业园等16个“区中园”建设,建成总投资20亿元、面积82万平方米的纺织服装产业园,落地纺织服装项目80个以上。加快总投资23亿元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总投资25.8亿元染整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中西部纺织服装交易市场、总投资150亿元智能服装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化纤纺织生产基地、服装外贸基地和中国最大窗帘墙布生产贸易基地。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加快粮食物流及食品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五谷春酒业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打造营销队伍,健全营销网络,巩固本地市场。支持五谷春酒业做大乌龙品牌,实现主板上市。提质临港船艇装备制造业。以民用货船、豪华游艇、休闲画舫为主导产品,引进新技术,打造新产品,形成新业态。支持淮滨游艇通过国际CCS认证,开辟国外市场。

  深化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深入实施“回归工程”,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主导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落实以“亩均论英雄”要求,力争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以上。推进“标准地”出让,严格“按规招商”,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符合规划,新建工业项目全部进入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0家以上。支持企业加大平台载体建设,企业研发费用预算备案突破1000万元。加大技改力度,技改投资增长30%以上,县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0%以上。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未来产业,用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率先在“5G+教育”“5G+医疗”“5G+农业”“5G+社会治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家政、育幼、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建设信阳淮滨港“淮上云”信息化平台,发展智慧物流产业。

  (二)坚持扩大内需,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和激活消费协同发力,畅通循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聚焦产业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两新一重”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四比四看”活动,每季度谋划储备符合省级重点标准的项目不少于8个,其中20亿元以上的不少于1个。坚持“单周调度、双周观摩、每月评比”和县处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快推进281个县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51.69亿元。重点推进淮内高速豫皖省界至淮滨段、国道220栏杆至王店白露河桥段、省道335城区至淮息界段改建工程、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智能家电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及产业类项目建设,强化发展支撑。

  激发消费潜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能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充分挖掘市场潜力。落实大宗商品消费惠民政策,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实现质与量协同增长。大力培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增长点。

  防范化解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强化资产负债约束,维护良好信用环境。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兜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过“紧日子”,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积极应对疫情衍生的各类风险。

  (三)坚持统筹协调,进一步改善城乡发展面貌。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争创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以中心城区、重点乡镇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健全城镇体系。争取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纳入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临港经济区专项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区空间专项规划调整。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中心城区土地收储。

  深化城市建设提质。实施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融合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重点推动8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一批社区微改造项目。加快棚改项目建设进度,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优化城市路网。加快蒋国路与国道328连接线、淮河大道西延伸线至刘湾小学段、青年街西延伸线、康隆路、洪河路北段、闾河路北延伸线、红云路北延伸线、学苑路东段以及产业集聚区规划九路等道路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卡脖子路”。启动文轩路、文德路、康时路等新城西区道路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农商智慧城二期、曙光街和青年街农贸市场、桂花岗综合大市场二期、第二供水厂、城区雨污水管网改扩建、西城停车场、智慧停车场、窨井盖治理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整治城市风貌。实施“两下、两进、两拆、两清”为抓手的城市风貌整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网格化管理,持续推进城市“五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打造生态绿城。实施主干道路绿化增量提质工程,启动闾河公园项目,建成龙泉园、畅淮园,新建一批街头小游园。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完成龙泉路、文化路两侧综合整治和东西湖升级改造。提升淮河文化主题公园综合功能。实施乌龙港综合整治,打通“两河四湖”等城市生态水系,放大新城西区城市经营效益。

  加强集镇建设管理。立足“依托产业、市场引导、聚集资源、突出特色”,加快马集副中心城镇,防胡、期思、赵集、新里等中心镇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和公共服务等功能。按照“一乡一品、一镇一特色”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小城镇体系。

  (四)坚持“三农”优先,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2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田长制,持续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1.72亿斤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完成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实现“设施管用、群众满意、长期受益”目标。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强与河南省粮食投资集团合作,规范储备粮管理,确保粮储安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小额信贷工作。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规划、政策、产业、组织、人才、机制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建设一批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

  加快农业提质增效。深化“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促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构建“3大主导产业、4条产业廊道、60个特色产业基地、10大农业产业链、16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小镇”竞相发展格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艾草、猫爪草、迷迭香等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升特色产业品牌效益。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五粮液原料供应基地管理提质,保障五粮液曲酒原料高质量供给。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实施好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强力推进秸秆“五化”和全量利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263个村庄规划报批工作。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万村通客车”工程。建立农村公路管护机制,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卫生改厕。创建一批“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打造2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16个人居环境示范村。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立足淮南湿地、蒋国故城、兔子湖和张庄安宁古城等资源,突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等内容,谋划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积极培育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特色民宿。建成中共豫东南特委旧址纪念馆。推广淮滨特色养生菜,打造“面炕鸡之乡”,叫响淮滨美食品牌。

  (五)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激发内力与用好外力相结合,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企业面临实际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强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力争走在省市前列。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专项行动,创成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普遍落实“非禁即入”。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强化涉企政策“刚性兑现”。规划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强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三块地”综合利用改革,出让土地2500亩,交易指标5000亩,实现收益20亿元以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更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推进国有农场、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医药卫生、生态环境、供销、林业等重点领域改革。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一核两翼”重点区域,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年新招引项目90个以上,总投资6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3.35亿元以上。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全员招商积极性。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招商能力。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完成信阳淮滨港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信阳淮滨港专用铁路、张庄矿建码头,推进淮滨港口岸联检服务中心、淮滨港水运口岸、信阳淮滨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力争成为国家重要的一类口岸。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淮滨港至非洲路易港海上贸易航线,打造豫货出海水上通道。依托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出口型项目,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六)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深化环境攻坚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扎实做好“三散”治理、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秸秆垃圾禁烧等工作,加强乡镇空气质量考核,巩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成果。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标准。实施城区内河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和海绵城市示范街区建设工程。启动淮南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第三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产业集聚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深化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安全。

  创建“四水同治”示范县。编制完成“四水同治”规划。强力推进洪汝河治理、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白露河系统治理等项目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方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森林淮滨建设。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新造林11850亩,完成森林抚育18000亩。巩固落羽杉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成果,改造低质低效林,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加强美国白蛾和杨树食叶害虫监测与防治,确保林业生态安全。全面推行林长制,依法打击乱砍滥伐、侵占林地、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

  (七)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紧盯重点民生领域,加大民生投入,让民生保障更安心、公共服务更暖心、百姓生活更舒心。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做好省市民生实事基础上,做好以下实事:一是实施城镇义务教育资源扩充工程,新增教学班174个、学位8700个。二是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改造城区背街小巷10条。三是实施城区防洪排涝智慧化建设工程,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四是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铺设城区天然气管道20公里,新增用户5000户。五是实施城市道路弱电入地工程,完成楚相大道、淮河大道、西城大道等10条道路地下弱电管网建设。六是实施城乡文化设施配套提升工程,对县图书馆、文化馆及16个乡镇(街道)、20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配套提升。七是实施特殊群体关爱工程,提高80岁以上老人医保待遇,报销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全年完成法律援助案件500件以上。八是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牌、标线、减速带、防护栏等安全设施。九是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提质工程,新建通村入组农村道路101条70公里,改造农村道路中小危桥51座901延米。十是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9000户。十一是实施殡葬设施建设工程,建成县级公墓1处、乡镇公墓15处。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争创河南省返乡创业示范县。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年培训1万人次。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保比例。认真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推进街道养老中心建设,提升农村敬老院管理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2312”教育提质在行动,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扩容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加快新时代学校、新区实验学校、二中教学楼、育才学校新校区等建设,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做好淮河纺织服装学院前期工作。深入实施健康淮滨战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明仁堂医院、县中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安定精神病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支持县第三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推进“一村(格)一警一连”共建互助,健全完善“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平安建设“三化融合”机制,加强信访源头治理,扎实开展平安淮滨、法治淮滨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支持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和慈善事业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计、史志、档案、气象、邮政、机关事务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稳“两个更好”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党委工作主题明确到哪里,政府力量就聚焦到哪里;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政府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委工作重点指向哪里,政府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严格依法行政。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推进科学依法决策。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动政务公开。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和效率。

  增强工作本领。加快知识更新,提升专业素质,提高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崇尚担当尽责,切实改进作风,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突出结果导向,以结果论英雄,看实绩评优劣。

  保持清正廉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用好用活“四责协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清廉本色,恪守从政底线,维护政府系统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脚踏实地加油干,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两个更好”新征程中奋勇争先,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