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23年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2023〕108 号
2023年6月29日
发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2023〕108 号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目 录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正文…3

一、总体要求……………………………4

二、罪名认定问题………………………8

(一)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行为…………………8

(二)关于代购毒品行为……………………10

(三)关于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11

(四)关于其他涉毒行为……………………12

三、毒品数量、含量问题……………………13

四、共同犯罪问题……………………………15

(一)一般规定………………………………15

(二)关于居间介绍买卖毒品………………17

(三)关于运输毒品共同犯罪………………18

五、死刑适用问题……………………………19

(一)一般规定………………………………19

(二)关于毒品共同犯罪的死刑适用………21

(三)关于毒品上下家犯罪的死刑适用……22

(四)关于运输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23

(五)关于制造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24

(六)关于非传统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25

(七)关于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25

六、主观明知认定问题………………………26

七、隐匿身份人员实施侦查案件的处理问题…27

八、自首、立功问题………………………28

九、累犯、毒品再犯问题…………………30

十、特定人员参与毒品犯罪问题…………31

十一、涉案财物处理、财产刑适用问题…32

十二、缓刑适用及减刑、假释问题 ………33

十三、管辖问题 …………………………34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 央禁毒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毒品案件审判工作,推进新时 代新征程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最高人民法院于 2023 年 2 月 16 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 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 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主管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等。最高人 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憬宏、杨万明、沈亮、李勇出席 会议,高憬宏、杨万明讲话。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 精神,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取得的成 绩,分析了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总体形势和主要特点,研究了毒品案件审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推进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禁毒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认为,最高人民法院 2008 年印发的《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大连会议纪要》)和 2015 年印发的《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

第 3 页 共 35 页

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武汉会议纪要》),较好地解决了毒品案件审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法律适用问题,在一定时 期内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随着毒品犯罪形势不断发展变 化,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及时应对、 有效解决。与会代表对《大连会议纪要》和《武汉会议纪要》 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以上两个纪要没有作出规定或者规定不尽完善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达成了共识。现纪要如下。


一、总体要求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厉行禁 毒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和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 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新时代禁毒人民战 争,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禁毒 斗争形势持续向好,彰显了党领导下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 的强大优势。 依法审理毒品案件,积极开展禁毒工作,是人民法院担 负的重要职责使命。各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 品犯罪,持续加强毒品案件审判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禁毒 综合治理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禁毒斗争形 势持续向好、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第 4 页 共 35 页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我国 禁毒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禁毒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艰巨。新时代新征程,各级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 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 握禁毒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禁毒工 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推动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一是始终坚持党对禁毒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禁毒 工作的绝对领导,是走好中国特色毒品问题治理之路的根本 要求,是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确保禁毒司法工作正确 政治方向的根本保障。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 导作为开展禁毒工作的首要政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禁毒 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 党中央禁毒决策部署。要自觉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禁毒工 作,及时向党委汇报法院禁毒工作情况,紧紧依靠党委政法 委协调解决禁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法院党组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禁毒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压紧压实党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禁毒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 5 页 共 35 页


二是全面加强毒品案件审判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要毫不 动摇地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突出打击重点,注重打 击效果,依法严惩源头性毒品犯罪、具有严重情节的毒品犯 罪及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加大对新 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及危害农村地区毒品犯罪的惩处力 度,依法严惩操纵、经营涉毒活动的黑恶势力、毒黑交织、 枪毒合流的制贩毒团伙,深挖涉毒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

要更加注重从经济上制裁毒品犯罪,加大涉毒资产追缴力度 和财产刑判决执行力度,依法惩处涉毒洗钱和窝藏毒赃等下 游犯罪。要织密刑事法网,对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加工、 贩卖非列管物质等行为,准确运用相关法律规定予以惩处,并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在从严惩处的同时,做到宽以济严、宽严有度、 罚当其罪。要牢牢把握案件质量生命线,坚决落实证据裁判 原则,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审判程序,进一步提升毒品案件审判质效。

三是持续推进毒品案件审判规范化建设。各级人民法院 要结合当地毒品犯罪形势特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 结审判经验,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裁 判规则引领作用,遴选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予以发布,并择优 推荐参选指导性案例,为类案审判提供参考借鉴。各高级、中级人民法院要加大对下指导力度,在依法、有效发挥审判

第 6 页 共 35 页

监督指导作用的同时,通过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召开专题 会议、组织业务交流培训等,不断提高辖区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水平。最高人民法院将采取出台司法解释或者规范性 文件、发布指导性案例等举措持续规范法律适用,通过案件审理、随案附函、集中通报等方式继续加强审判指导,并适时总结成熟实践经验,提出立法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法律。 四是不断完善参与禁毒综治工作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主动延伸审判职能,落实好打防并举、综合施治方针,积极 参与禁毒综合治理。要将禁毒宣传工作制度化,在“6·26” 国际禁毒日期间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禁毒宣传,形成 严厉惩处毒品犯罪的强大声势。要健全常态化禁毒宣传机 制,依托审判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日常禁毒法治教 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 力。要立足审判职能,就毒品案件审判中发现的治安隐患和社会管理漏洞,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源头治理、强化日常管理的司法建议,推动构建更为科学严密的禁毒防控体系。要树立禁毒工作“一盘棋”思想,在同级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下,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职责,加强与其他部门、地区 的沟通协作,在文件制定、信息共享、业务交流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禁毒合作共治新举措,更好地凝聚 禁毒工作合力。

第 7 页 共 35 页


二、罪名认定问题


(一)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行为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是选择性罪名,确定罪名时不以行为实施的先后、毒品 数量或者危害大小排列,一律按照刑法条文规定的顺序表 述。对同一宗毒品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且有确凿证据证明 的,应当按照犯罪行为的性质并列确定罪名,毒品数量不重 复计算,不实行数罪并罚。对同一宗毒品可能实施了不同种 犯罪行为,但根据证据只能认定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行为,认定其他行为的证据不属确实、充分的,则按照依法能够认定 的行为性质定罪。对不同宗毒品分别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 的,应对不同行为并列确定罪名,累计毒品数量,不实行数 罪并罚。检察机关起诉指控或者原审法院判决确定的选择性罪 名不准确或顺序不当的,审理法院可以减少部分罪名或者改动罪名顺序;检察机关指控了相关犯罪事实,但未适用相应选择性罪名的,在充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审理认定的事实,增加或者变更为相应选择性罪名,但上诉案件不得加重刑罚或者对刑罚执行产生不利于被告人的影响。对于从贩毒人员住所、车辆等处查获的毒品,一般应认

第 8 页 共 35 页

定为其贩卖的毒品。确有证据证明查获的毒品并非贩毒人员 用于贩卖,其行为另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窝藏毒品罪等其 他犯罪的,依法定罪处罚。 用毒品支付劳务报酬、偿还债务或者换取其他财产性利益的,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用毒品向他人换取毒品用于 贩卖的,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双方以吸食为目的互换毒品,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法定罪处罚。 吸毒者因购买、存储毒品被查获,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实 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的故意,毒品数量达到刑法第三百四 十八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的,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吸毒者因运输毒品被查获,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实施贩卖 毒品等其他犯罪的故意,毒品数量达到上述最低数量标准 的,一般以运输毒品罪定罪处罚。 购毒者接收贩毒者通过物流寄递方式交付的毒品,没有 证据证明其有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的故意,毒品数量达 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的,一般以非法 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代收者明知物流寄递的是毒品而代购 毒者接收,没有证据证明其与购毒者有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 犯罪的共同故意,毒品数量达到上述最低数量标准的,对代 收者一般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 制造毒品,除传统、典型的非法利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 炼和用化学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以外,还包括以改变

第 9 页 共 35 页

毒品的成分和效用为目的用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为欺骗购毒者或者逃避查缉等,对毒品掺杂使假,通过 物理方法使毒品溶解、混合、吸附于某种物质,或者以自用 为目的对少量毒品添加其他物质、改变形态的,不认定为制 造毒品。

(二)关于代购毒品行为

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代购毒品,未从中牟利 的,以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代购者加价或者变相加价从中牟利的,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代购者收取、私自截留部分购毒款、毒品,或者通 过在交通、食宿等开销外收取“介绍费”“劳务费”等方式 从中牟利的,属于变相加价。代购者从托购者事先联系的贩 毒者处,为托购者购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并收取、私自截 留少量毒品供自己吸食的,一般不以贩卖毒品罪论处。 没有证据证明代购者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代购毒品,代购者亦未从中牟利,代购毒品数量达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代购者因购买、存储毒品被查获的,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因运输毒品被查获的,一般以运输毒品罪定罪处罚。对于辩称系代购毒品者,应当全面审查其所辩称的托购 者、贩毒者身份、购毒目的、毒品价格及其实际获利等情况, 综合判断其行为是否属于代购,并依照前述规定处理。向购

第 10 页 共 35 页

毒者收取毒资并提供毒品,但购毒者无明确的托购意思表 示,又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存在代购行为的,一般以贩卖毒品 罪定罪处罚。

(三)关于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国家规定管制的、没有医疗等 合法用途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一般以走私、贩卖、运 输、制造毒品罪定罪处罚。 确有证据证明出于治疗疾病等相关目的,违反药品管理法规,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国家规定管制的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进口在境外也未合法上市的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未经批准生产、 进口的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而予以销售,构 成妨害药品管理罪的,依法定罪处罚。 明知是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吸毒人员,而向 其贩卖国家规定管制的、具有医疗等合法用途的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的,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依法从事生产、运输、 管理、使用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实 施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规定的行为的,区分不同情形,分别以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或者贩卖毒品罪定罪处 罚。确有证据证明出于治疗疾病等相关目的,违反有关药品 管理的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国家规定管制的、具有医疗

第 11 页 共 35 页

等合法用途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不以毒品犯罪论处; 情节严重,构成其他犯罪的,依法处理。实施带有自救、互 助性质的上述行为,一般可不作为犯罪处理;确须追究刑事 责任的,应依法充分体现从宽。 因治疗疾病需要,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携带、寄递 国家规定管制的、具有医疗等合法用途的麻醉药品、精神药 品进出境的,不构成犯罪。 明知他人利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施抢劫、强奸等犯 罪仍向其贩卖,同时构成贩卖毒品罪和抢劫罪、强奸罪等犯 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案件存在其他情形, 符合数罪并罚条件的,依法定罪处罚。

(四)关于其他涉毒行为

利用信息网络,设立用于实施贩卖毒品,非法买卖制毒 物品,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或者传授制造毒品、非法 生产制毒物品的方法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 者发布实施上述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情节严重的,以非法 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实施上述行为,同时构成贩卖毒 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传授犯罪方法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利用信息网络,组织他人吸毒,构成引诱、教唆、欺骗他人 吸毒罪等犯罪的,依法定罪处罚。 盗窃、抢夺或者抢劫毒品,构成盗窃罪、抢夺罪或者抢

第 12 页 共 35 页

劫罪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量刑。盗窃、抢夺或者抢劫毒品 后实施贩卖毒品等毒品犯罪的,依法数罪并罚。 不以提炼毒品或者非法买卖为目的,种植罂粟、大麻等 毒品原值物,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可以酌情从宽 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三、毒品数量、含量问题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刑法、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毒品的,按照相关标准依法定 罪量刑。对于刑法、司法解释未规定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毒 品,参考已有折算标准,综合考虑其毒害性、滥用情况、受管制程度、纯度及犯罪形势、交易价格等因素,依法定罪量 刑。涉案毒品既无定罪量刑数量标准,亦无折算标准的,应 当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确定涉案毒品的致瘾癖性、毒害性、纯 度等,综合考虑其滥用情况、受管制程度及犯罪形势、交易 价格等因素,依法定罪量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两种以上毒品,刑法、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可以根据现 有定罪量刑数量标准,将不同种类的毒品分别折算为海洛因 的数量,以折算后累加的毒品总量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但在裁判文书中,应当客观表述涉案毒品的种类和数量,不表 述折算的毒品数量;刑法、司法解释未规定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参照前述规定,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依法定罪量刑。

第 13 页 共 35 页

根据现有证据能够认定被告人实施了毒品犯罪,但未查获毒品实物的,应当根据在案证据依法认定毒品数量。有确 实、充分的证据证实毒品交易金额和单价的,可以据此认定 毒品数量。制造毒品的,不应单纯根据制毒原料制成毒品率 估算毒品数量。无法根据现有证据认定涉案毒品具体数量 的,可以在事实部分客观表述毒品交易的金额、次数或者制 毒原料的数量等,表明其实施毒品犯罪的情节、危害。对于未查获实物的甲基苯丙胺片剂(俗称“麻古”等,下同)、 MDMA 片剂(俗称“摇头丸”)等混合型毒品,可以根据在 案证据证明的毒品粒数,参考相关案件中查获的同类毒品的 一般重量计算毒品数量;在裁判文书中,则只客观表述根据 在案证据认定的毒品粒数。 对于有吸毒情节的贩毒人员,一般应当按照其购买的毒 品数量认定其贩毒数量,量刑时酌情考虑其吸食毒品的情 节;购买的毒品数量无法查明的,按照能够证明的贩卖数量 及查获的毒品数量认定其贩毒数量;确有证据证明其购买的 部分毒品并非用于贩卖的,不计入其贩毒数量。 除司法解释另有规定或者为了逃避查缉等临时改变毒 品常规形态的情形外,一般均应将查证属实的毒品数量认定 为毒品犯罪的数量,并据此确定适用的法定刑幅度。涉案毒 品纯度明显低于同类毒品的正常纯度的,量刑时可酌情考虑。

第 14 页 共 35 页


毒品成品、半成品的数量应当全部认定为制造毒品的数 量,废液、废料不计入制造毒品的数量。制毒废液、废料的 认定,可以根据其残存毒品成分的含量、外观形态、存放的 容器和位置,结合被告人对制毒过程、查获毒品疑似物性质 的供述和辩解等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可以听取专业机 构意见。对于查获的相关毒品,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毒品提取、扣押、称量、 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三条进行鉴定的, 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含量鉴定。 对于含有两种以上毒品成分的混合型毒品,应当根据相 关成分和含量鉴定,确定其所含不同毒品的成分及比例,并 根据主要毒品成分和具体形态认定毒品种类、确定名称。混 合型毒品中含有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冰毒,下同)成分的,一般以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分别认定毒品种类;不含 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成分,或者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含量极 低的,可以根据混合型毒品中其他定罪量刑数量标准较低且 含量较高的毒品成分认定毒品种类,并在量刑时综合考虑其 他毒品的成分、含量和全案毒品数量。


四、共同犯罪问题


(一)一般规定 对于毒品共同犯罪,根据现有证据能够区分主从犯的,

第 15 页 共 35 页

应当依法认定,不能因为涉案毒品数量巨大,就不加区分一 律将在案被告人认定为主犯,或者实际上都按主犯处罚。部 分涉案人员未到案,根据现有证据能够认定系共同犯罪,或 者能够认定在案被告人系共同犯罪中的主犯的,应当依法认 定。确有证据证明在案被告人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不能 因为部分共同犯罪人未到案而不认定为从犯,甚至认定为主 犯或者实际上按主犯处罚。 区分毒品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和从犯,应当从犯意提起、 具体分工、出资或者占有毒品的比例、约定或者实际分得毒 赃的多少及共犯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准确认定共同犯罪 人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出资者、毒品所有者或者起意、策划、 纠集、组织、指使、雇用他人参与犯罪等起主要作用的,是 主犯;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受指使、雇用实施 毒品犯罪的,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发挥的作用准确 认定为主犯或者从犯。对于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 用的被告人,不能因其具有累犯、毒品再犯等从重处罚情节, 而认定为主犯或者实际上按主犯处罚。 应当准确认定共同犯罪人的涉案毒品数量,并非对所有 共同犯罪人均按照涉案毒品的总数量认定处罚。对毒品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毒品犯罪的总数量认定处罚。对一般共同犯罪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 指挥的毒品犯罪的数量认定处罚。对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

第 16 页 共 35 页

与的毒品犯罪的数量认定处罚。 毒品共同犯罪中有多个主犯的,应当在全面考察各主犯 实际发挥作用的差别、具体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的差异及主 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不同的基础上,对其中罪行更为严重者 依法判处更重的刑罚。 对于从犯的处罚,不同的毒品案件不能简单类比。本案 从犯涉案毒品数量可能大于他案主犯,但对本案从犯的处罚 并非必然重于他案主犯。依法认定为从犯的,无论主犯是否 到案,也无论其涉案毒品数量是否大于他案主犯,均应依法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关于居间介绍买卖毒品 对于居间介绍买卖毒品行为,应当准确认定,并与居中 倒卖毒品行为相区别。居间介绍者在毒品交易中处于中间人地位,发挥个绍联络作用,通常与交易一方构成共同犯罪, 但不以牟利为要牛。受购毒者或者贩毒者委托,为其提供交 易信息、介绍交易对象、居中协调交易数量、价格,或者提 供其他帮助,促成毒品交易的,属于居间介绍买卖毒品。居 中倒卖者则属于毒品交易主体,与前后环节的交易对象是上下家关系,直接与上家、下家联系,自主决定交易毒品的数 量、价格并赚取差价。 受贩毒者委托,为其居间介绍贩卖毒品的,与贩毒者构 成贩卖毒品共同犯罪。明知购毒者以贩卖为目的购买毒品,

第 17 页 共 35 页

受委托为其介绍联络贩毒者的,与购毒者构成贩卖毒品共同 犯罪。受以吸食为目的的购毒者委托,为其提供购毒信息或 者介绍认识贩毒者,毒品数量达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 的最低数量标准的,一般与沟毒者构成非法持有毒品共同犯 罪;同时与贩毒者、购毒者共谋,联络促成双方交易的,与 贩毒者构成贩卖毒品共同犯罪。 居间介绍者实施帮助行为,对促成毒品交易起次要或者 辅助作用,一般应当认定为从犯。以居间介绍者的身份介入 毒品交易,旦在交易中实际已超出居间介绍者的地位,对交 易的发起和达成起重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主犯。

(三)关于运输毒品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同行运输毒品的,应当从是否明知他人带有毒品、有无共同运输毒品的犯意联络、有无实施配合、掩护他人运输毒品的行为等方面,综合审查认定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受雇于同一雇主同行运输毒品,但受雇者之间没有共同 犯罪故意,或者虽然明知他人受雇运输毒品,但各自的运输 行为相对独立,既未实施配合、掩护他人运输毒品的行为,又分别按照各自运输的毒品数量获取报酬的,不认定为共同犯罪,受雇者对各自运输的毒品承担刑事责任。受雇于同一 雇主分段运输同一宗毒品,但受雇者之间没有共谋的,也不认定为共同犯罪。雇用他人运输毒品的雇主,以及其他对受

第 18 页 共 35 页

雇者起到一定组织、指挥作用的人员,与各受雇者分别构成 运输毒品共同犯罪,对运输的全部毒品承担刑事责任。

五、死刑适用问题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方针,突出 打击重点,依法严惩走私、制造和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 罪,依法严惩毒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职业毒犯、累犯、毒 品再犯等犯罪分子,依法严惩具有武装掩护毒品犯罪、以暴 力抗拒查缉情节严重、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严重情 节的犯罪分子,对其中罪行极其严重、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的, 坚决依法判处,充分发挥死刑对于预防和惩治毒品犯罪的重 要作用。同时,应当全面、准确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体现区别对待,做到罚当其罪,综合考虑毒品数量、犯罪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因 素,严格审慎地决定死刑适用,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 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一)一般规定 毒品数量是量刑的重要情节,但不是唯一情节。在对被 告人决定死刑适用时,应当坚持“毒品数量+其他情节”的标准,不能仅因涉案毒品数量远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 量标准,就不加区分地判处一案多名被告人死刑,还应充分 考虑不同被告人的不同犯罪情节。 毒品数量接近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具有累

第 19 页 共 35 页

毒品再犯,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 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 可以判处被告人死刑。 毒品数量刚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具有多 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向多人贩卖毒品,在戒毒、 监管场所贩卖毒品,向在校学生贩卖毒品,组织、利用残疾人等特定人员实施毒品犯罪,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 利实施毒品犯罪等情节的,可以判处被告人死刑。 毒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具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判处被告人死刑: (1)被告人自首或 者立功的; (2)已查明的毒品数量未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 适用数量标准,被告人到案后坦白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 毒品犯罪,累计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的; (3)经鉴定,毒品纯度明显低于同类毒品正常纯度,掺杂 掺假后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或者有证据 表明毒品纯度明显偏低但因客观原因无法鉴定的;(4)原 本意图实施的毒品犯罪数量未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 量标准,确系或者不排除因受隐匿身份人员引诱,毒品数量 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的;(5)其他不是必须 判处死刑的。 毒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同时具有 法定、酌定从严和从宽处罚情节的,应当在全面考察犯罪的

第 20 页 共 35 页

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 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审慎决定是否适用死刑。 审理毒品死刑案件,应当严格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始终 坚持证据审查判断认定的最高标准和最严要求,确保办案质量。全案未查获毒品的,一般不判处被告人死刑。主要犯罪 事实中未查获毒品的,判处被告人死刑应当特别慎重。

(二)关于毒品共同犯罪的死刑适用

毒品共同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应当与涉案毒品数量、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相 适应。涉案毒品数量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但未 达到数量巨大,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的,要进一步区分主犯间的罪责大小,一般只对其中罪责最大的一名主犯判处死刑。 涉案毒品数量达到巨大以上,两名以上主犯的罪责均很突出,或者罪责稍小的主犯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判处二人 以上死刑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并利于实现全案量刑平衡 的,可以依法判处。涉案毒品数量刚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共同犯罪人地位和作用相当或者责任大小难以 区分,且均不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可以不判处被告人死刑。对于部分共同犯罪人未到案的毒品案件,在案被告人罪 行最为严重,或者在案被告人与未到案共同犯罪人均属罪行

第 21 页 共 35 页

极其严重,即使共同犯罪人到案也不影响对在案被告人适用 死刑的,可以依法判处在案被告人死刑。在案被告人的罪行 不足以判处死刑,或者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全案只宜判处未到 案共同犯罪人死刑的,不能因为共同犯罪人未到案而对在案 被告人适用死刑。在案被告人与未到案共同犯罪人的罪责大 小难以准确认定,进而影响准确适用死刑的,不应对在案被 告人判处死刑。

(三)关于毒品上下家犯罪的死刑适用

对于贩卖毒品的上下家,应当结合其贩毒数量、次数及 对象范围,犯罪的主动性,对促成交易所发挥的作用,犯罪 后果等因素,综合考虑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决定是否 适用死刑。 对于买卖同宗毒品的上下家,涉案毒品数量超过实际掌 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但未达到数量巨大的,一般不同时 判处死刑;上家持毒待售或者已掌握毒品来源,主动联络销 售毒品,积极促成毒品交易的,可以考虑判处上家死刑;下 家积极筹资,主动向上家约购毒品,对促成毒品交易起更大 作用的,可以考虑判处下家死刑。涉案毒品数量达到巨大以 上的,也应综合考量上述因素决定死刑适用,同时判处上下 家死刑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并利于实现全案量刑平衡的, 可以依法判处。 多名共同犯罪人、上下家针对同宗或者部分同宗毒品实

第 22 页 共 35 页

施犯罪的,综合运用前述毒品共同犯罪、上下家犯罪的死刑 适用原则予以处理。

(四)关于运输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对于运输毒品犯罪,应当准确把握打击重点。依法严惩 运输毒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组织、指使、雇用他人运输毒 品的主犯或者职业毒犯、毒品再犯,以及具有武装掩护运输 毒品、以暴力抗拒查缉情节严重、以运输毒品为业、多次运 输毒品等严重情节的被告人,对其中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的, 坚决依法判处。 对于涉嫌为实施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犯罪而运输毒品, 由于认定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犯罪的证据不充分而认定为 运输毒品犯罪的被告人,在决定死刑适用时,应当与单纯受 指使、雇用为他人运输毒品的情形有所区别。 对于受人指使、雇用运输毒品的被告人,应当充分考虑 其在毒品犯罪链条中所处的地位和实际发挥的作用,体现区 别对待,不能单纯根据涉案毒品数量大小或者所获报酬多少决定死刑适用。要综合考虑其运输毒品的次数和距离、犯罪 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危害 大小、获利方式、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结合毒品数量等 因素,慎重适用死刑。对于确属受人指使、雇用运输毒品的 被告人,具有不排除系初次运输毒品;被雇用者严密指挥或 同行人员监视,从属性、辅助性明显;与雇用者同行运输毒

第 23 页 共 35 页

品,处于被支配地位;或者确因急迫生活困难而运输毒品等情形之一的,即使毒品数量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 准,也可以不判处死刑。对于不能排除受人指使、雇用运输 毒品的被告人,符合上述条件的,也可以考虑不判处死刑。 多人受雇同行或者分段运输毒品的,在决定死刑适用 时,除各被告人运输毒品的数量外,还应当综合考虑其具体 犯罪情节、参与犯罪程度、与雇用者的关系及其主观恶性、 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同时判处二人死刑应当特别慎重。

(五)关于制造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制造毒品是源头性犯罪,应当充分体现从严惩处的政策 要求。已经制出粗制毒品或者半成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既 遂论处。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制造毒品的种类、次数、规模, 有无制出毒品成品,被查获时所处的制毒阶段,制出的毒品 成品、半成品或者粗制毒品的数量、性状、含量及造成的危 害后果等因素,决定死刑适用。 已制出的毒品成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 标准,又无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可以判处被告人死 刑。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曾制出毒品成品,仅查获毒品半成 品,或者现有证据表明由于制毒原料、方法等问题实际无法 制出毒品成品的,不得判处被告人死刑。已制出的毒品成品 数量未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或者仅制出粗制 毒品的,判处被告人死刑应当慎重。

第 24 页 共 35 页


(六)关于非传统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甲基苯丙胺片剂中的甲基苯丙胺含量相对较低,危害性 亦有所不同,其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可以按照甲基苯丙胺的 2 倍左右掌握。 综合考虑致瘾癖性、毒害性、滥用范围和犯罪形势等因素,氯胺酮(俗称“K 粉”,下同)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可以 按照海洛因的 10 倍以上掌握。走私、贩卖、制造氯胺酮, 数量超过上述标准,且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大,或者具 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可以判处死刑。 涉案毒品为刑法、司法解释未规定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 新类型毒品的,一般不判处被告人死刑。对于刑法、司法解 释规定了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新类型毒品,实施走私、制造 或者大宗贩卖等源头性犯罪,毒品数量远超过实际掌握的死 刑适用数量标准,被告人系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其他罪责更 为突出的主犯,或者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不判处死刑难 以体现罚当其罪的,可以判处死刑。

(七)关于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

对于实施毒品犯罪论罪应当判处死刑,因案件的具体情 况而被判处死缓的累犯,具有武装掩护毒品犯罪,以暴力抗拒查缉情节严重,或者曾因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等情形之一的,为实现罚当其罪、确保量刑平衡,可以决定限制减刑。

第 25 页 共 35 页


六、主观明知认定问题 被告人到案后否认明知是毒品的,应当综合运用在案证 据加以证明,必要时可要求检察机关补充提供相关证据。综 合被告人供述,相关证人证言,从涉毒场所、物品上提取的 痕迹、生物检材,从被告人体内或者贴身隐秘处查获的毒品,从被告人体表、随身物品上提取的毒品残留物,以及调取的 物流寄递单据、资金交易记录、通信记录、行程轨迹信息等 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明知是毒品的,可以依法认定。 被告人到案后否认明知是毒品,又缺乏其他证据证明其 明知的,可以根据其实施毒品犯罪的方式、过程及毒品被查 获时的情形,结合其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状况、职业背景、 是否有毒品违法犯罪经历及与共同犯罪人之间的关系等情 况,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此方法认定明知的,应当认真审查 被告人的辩解是否有事实依据、对异常行为的解释是否合 理、是否存在被蒙骗的可能等,防止认定错误,在决定对被 告人是否适用死刑时更要特别慎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 认定其明知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的是毒品,但有证 据证明其确实不知情或者确系被蒙骗的除外: (1)执法人 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邮局、快递站点等场所检查 时,要求申报为他人运输、携带、寄递的物品和其他毒品疑 似物,并告知法律责任,但被告人未如实申报,在其运输、

第 26 页 共 35 页

携带、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2)以伪报、藏匿、伪 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或者行程路线故意绕 开检查站点,在其运输、携带、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3)在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藏匿、丢弃、试图销毁其 携带的物品、弃车逃离或者其他逃避、抗拒检查行为,在其 携带的物品或者遗弃的车辆中查获毒品的; (4)采用高度 隐蔽方式运输、携带、交接物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的惯常 运输、携带、交接方式,从中查获毒品的; (5)以虚假的 身份、地址或者物品名称办理托运、寄递手续,从托运、寄 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6)采用隐匿真实身份、支付不 等值报酬等不合理方式,指使、雇用他人运输、携带、寄递 物品或者代为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 (7) 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不等值报酬,为他人运输、携带、 寄递物品或者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 (8) 其他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的情形。


七、隐匿身份人员实施侦查案件的处理问题 对于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正在准备或者已经着手实施毒 品犯罪,隐匿身份人员采取贴靠、接洽手段破获案件,不存在犯罪引诱的,应当依法处理。 隐匿身份人员在侦查活动中违反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 定,诱使本无犯意的人实施毒品犯罪的,属于“犯意引诱”。 隐匿身份人员向被引诱人提供毒品或者毒资、购毒渠道的,

第 27 页 共 35 页

其所提供的毒品、毒资、被引诱人从其提供的渠道购买的毒 品及其证实被引诱人实施毒品犯罪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认 定被引诱人实施毒品犯罪的证据。排除上述证据后,在案证 据达不到认定被引诱人有罪的证明标准的,应当依法作出证 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隐匿身份人员诱使他人超出其原本意图实施的毒品犯 罪数量,实施了更大数量的毒品犯罪的,属于“数量引诱”。 对于因受“数量引诱”实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一般应当从 轻处罚。特别是对于因受“数量引诱”而实施了对应更高量 刑幅度或刑种的毒品犯罪的被告人,量刑时更应充分体现从 宽。被引诱人又诱使本无犯意的其他人实施毒品犯罪,或者 诱使其他人超出原本意图实施了更大数量的毒品犯罪的,属 于“间接引诱”。对于受“间接引诱”实施毒品犯罪的被告 人,参照前述关于“犯意引诱”或者“数量引诱”的规定处 理。存在或者不排除存在其他不规范使用隐匿身份人员实 施侦查的情形,影响定罪量刑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


八、自首、立功问题 毒品犯罪中的自首情节具有较高司法价值,对于自首的被告人,一般应当依法从宽处罚。对于积极响应司法机关发

第 28 页 共 35 页

布的敦促涉毒在逃人员投案自首通告,在通告期限内自行或 者经亲属劝说、陪同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被告人,从宽处罚的幅度应当更大;有的虽不构成自首,量刑时也应 充分考虑其自动投案情节,尽可能地兑现政策。认定立功情节,应当充分考虑毒品犯罪线索发现、案件 侦破及抓捕工作的特殊性。按照公安机关的安排,经现场或 即时视频通讯方式指认、辨认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 或者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即时通讯等方式将其他犯罪嫌疑 人(包括同案犯)约至指定地点,公安机关据此抓获该人员 的;以及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即时通讯等方式稳控其他犯 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抓获该人员起到实质性协助作用 的,可以认定为协助公安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 案犯)。具有到案后规劝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投 案、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获大量案外毒品等情形之一 的,可以认定为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 被告人提供毒品共同犯罪人、上下家的姓名、住址、体貌特征等基本情况,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使用、掌握的上述人员的联络方式、藏匿地址,公安机关据此抓获该人员 的,虽不认定有立功表现,但量刑时可酌情考虑。 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被告人,是否从宽处罚及从宽处罚 的幅度,应当根据犯罪性质、具体情节、危害后果、毒品数 量及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结合立功的类型、价值大小

第 29 页 共 35 页

等因素综合考量,以功是否足间的 量刑平衡。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罪责相对较大的主犯检举揭 发其他罪行相对较轻的犯罪分子,或者协助抓获从犯、罪责 相对较小的主犯构成立功的,量刑时应当从严掌握,如果被告人罪行极其严重,只有一般立功表现,功不足以抵罪的,可不予从宽处罚;如果其检举揭发的是其他案件中罪行同样 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协助抓获的是其他首要分子、罪责相 对较大的主犯,功足以抵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从犯、罪责相对较小的主犯立功,特别是协助抓获首要分 子、罪责相对较大的主犯的,应当充分体现政策,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九、累犯、毒品再犯问题 根据刑法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 毒品罪被判过刑的被告人,无论是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后,还是在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 满后,又犯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规定之罪的,均应认定为 毒品再犯。对于上述在前罪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期 间又犯罪的被告人,应当对其所犯新的毒品犯罪依法从重处 罚后,再与前罪依法并罚。 累犯、毒品再犯是法定从重处罚情节,即使本次毒品犯 罪情节较轻,也要体现从严惩处的精神。尤其对于曾因严重

第 30 页 共 35 页

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累犯、刑罚执行完毕后短期内又实施毒品 犯罪的再犯,以及在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实施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严格依法从重处罚。 对于同时构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被告人,在裁判文书中 应当同时引用刑法关于累犯和毒品再犯的条款。对于因同一 毒品犯罪前科同时构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量刑时不得重复 从重处罚。对于因不同犯罪前科分别构成累犯和毒品再犯 的,从重处罚幅度一般应大于上述情形。对于因不同现行犯 罪分别构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应当对其所犯各罪分别予以 从重处罚。


十、特定人员参与毒品犯罪问题 对于毒品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组织、利用残疾人、严 重疾病患者、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特定人员 实施毒品犯罪的案件,要做到区别对待,依法准确惩处。对于利用、教唆上述特定人员实施毒品犯罪的组织者、指挥者 和教唆者,应当依法从严惩处,该判处重刑直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对于被利用、被诱骗参与毒品犯罪的特定人员, 可以从宽处罚。对于利用自身特殊状况积极实施毒品犯罪,以及曾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实施毒品犯罪的特定人员,应当从严把握上述强制措施和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

第 31 页 共 35 页


十一、涉案财物处理、财产刑适用问题 应当更加注重从经济上制裁毒品犯罪,切实加大制裁力度,依法追缴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充分发挥财产刑 的作用。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财产,或者其财产难以查清、难以分割或者难以执行,就不判处财产刑或者判处与主刑不 相匹配的财产刑。对于未依照相关规定,全面收集证明被告 人财产状况的证据并随案移送财产清单和相关证据材料的, 应当要求有关机关收集并移送。 应当更加注重审查证明涉案财物及其孳息的来源、性质、用途和权属情况的证据,并在裁判文书中写明对涉案财 物及其孳息的具体处理情况。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 其孳息,经查确属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供毒品犯 罪所用的本人财物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其他涉案财物的,应 当判决没收上缴国库,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被告人 将依法应当追缴的毒品犯罪涉案财物用于投资、置业,因此 形成的财产及其收益;或者将依法应当追缴的毒品犯罪涉案 财物与其他合法财产共同用于投资、置业,因此形成的财产 中与涉案财物对应的份额及其收益,均应予以追缴。 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毒品犯罪案 件,依法应当追缴、没收的涉案财产无法找到、灭失或者与 其他合法财产混合且不可分割的,可以判决追缴、没收其他 等值财产或者混合财产中的等值部分。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在

第 32 页 共 35 页

毒品犯罪期间获得的财产高度可能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 罪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收益,被告人不能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应当判决追缴、没收。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 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适用刑事诉讼 法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 序审理。经审理认为申请没收的财产高度可能属于违法所得 及其他涉案财产的,应当裁定没收。 判处罚金刑,应当结合毒品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 果及被告人的获利情况、经济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罚金数 额。对于决定并处没收财产的毒品犯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 刑的,应当按照上述确定罚金数额的原则,确定没收个人部分财产的数额;判处无期徒刑的,可以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死缓或者死刑的,应当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十二、缓刑适用及减刑、假释问题 应当从严掌握毒品犯罪被告人的缓刑适用条件。对于毒 品再犯,一般不适用缓刑。对于不能排除有多次贩毒嫌疑的 零包贩毒被告人,因认定构成贩卖毒品等犯罪的证据不足而 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被告人,以及引诱、教唆、欺骗、 强迫他人吸毒的被告人,应当严格控制缓刑适用。 对于具有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累犯、毒品再犯等情节的

第 33 页 共 35 页

毒品罪犯,应当从严掌握减刑条件,适当延长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严格控制减刑幅度。应当严格审查毒品罪犯履行 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能力,对于确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 或者不全部履行相关财产性判项的,一般不认定其确有悔改表现。对于刑法未禁止假释的上述毒品罪犯,应当严格控制 假释适用。

十三、管辖问题 毒品犯罪的犯罪地,包括犯罪预谋地,毒资筹集地,交易进行地,毒品制造地,毒品和毒资、毒赃的藏匿地、转移 地,走私或者贩运毒品的途经地、目的地等。主要利用计算 机网络实施的毒品犯罪,犯罪地还包括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 网络服务使用的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在地,犯 罪过程中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所在地等。对于毒品案件中一人犯数罪、上下家犯罪、共同犯罪及 共同犯罪的被告人实施其他犯罪的,一般应当并案审理。对于上下家犯罪的被告人实施的其他犯罪,以及他人实施的包 庇毒品犯罪分子、窝藏毒品、为毒品犯罪洗钱等关联犯罪,并案审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可以并案审理。对于分案起诉的毒品共同犯罪或者关联犯罪案件,合并审理更有利于 查明案件事实、保障诉讼权利、准确定罪量刑的,可以并案审理。因客观原因造成毒品共同犯罪或者密切关联的上下家

第 34 页 共 35 页

犯罪分案审理且无法并案的,应当及时了解关联案件的审理进展和处理结果,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等诉讼权利,并 注重量刑平衡。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秘书一处

2023 年 6 月 29 日印发


注:此前印发的有关毒品案件审判工作的会议纪要,不再适用。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