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全”思想要不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洋、全”思想要不得
淮阴拖拉机修配厂革委会
1971年11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上级要我们厂生产一种农机配件:尤特兹—45后桥壳体。当时有人认定:要生产这样的配件,非要“大、洋”设备不可。结果,任务拖了几年也没完成。去年,党总支和革委会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办企业路线指引下,放手发动群众,打破洋框框,坚持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完成了后桥壳体的制造任务。

有“大、洋、全”思想的人,必然胸无大志,不敢革命。不仅对陈旧的设备看不惯,不肯用;对“洋”设备也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不适用,也不敢向它开刀。我们厂有几台“小、旧”机床,过去被认为“太土”,丢在一边快生锈了;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批判了“贪大求洋”的思想,把它“解放”出来,经过修复改制后,成为生产农机配件的重要设备。有一台价值几万元的高级搪磨机床,买回来后不适用。因为它是“洋”的,一直不敢向它开刀;在深入开展斗、批、改阶段中,工人们也对这台“洋”机床进行了改造,使它真正成为一台有用的床子。

不彻底批判“大、洋、全”思想,就不能正确处理工业生产中的协作问题。比如,对于比自己大的企业,一味依赖,认为唯有它才行,如果那个单位对协作任务一时承担不了,宁愿完不成计划,也要把协作件放在那里等待;对于比自己小的企业则瞧不起,总认为:“我这个部件重要,质量要求高,你干不了。”有时,甚至从本位主义出发,借协作为名,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达到实现自己“大、洋、全”的目的。所以,“大、洋、全”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一种表现。照它办事,不但生产少慢差费,而且必然把企业引向资本主义邪路上去。

毛主席教导我们:“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决定了生产技术领域中两条路线斗争的长期性。对于“大、洋、全”思想,要经常批、反复批、不断批,才能真正把它肃清。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