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與國與團結民衆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尋求與國與團結民衆
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髮表
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 主席汪精衞
中華民國26年(1937年)11月12日
1937年11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汪精衛先生抗戰言論集

始終維持正義與和平[编辑]

抗戰期間,有兩件事要注意的:一是尋求與國,一是團結民衆。這兩件事在平時已是必要,在抗戰期間尤爲急切。

先説尋求與國,三中全會宣言裏頭,有“循國際和平之路線以前進”的一句話,這一句話指示了我們今日的外交方針。所謂國際和平,不是泛泛,其最大意義是反對侵略,其表現出來的,如國聯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等等。中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侵略他人的事實,在現在環境上,中國正在努力完成現代國家的建設,正如總理孫先生在就職第一任大總統時,宣言“中國要盡文明國應盡之義務,要享文明國應享之權利”也;正如遺囑所言“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因此之故,中國對於國聯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確實遵守,爲的是要維持世界和平與正義。同時也爲的是中國在維持世界之和平與正義的環境裡,得以努力完成建設現代國家的任務。

九國公約會議召集之理由[编辑]

自從“九一八”以來,中國將中日問題提出國聯,以迄今日,中國參加九國公約會議都是本此一貫之方針,賅括言之,便是“循國際和平之路線以前進”。這不是泛泛,是反對侵略,如今九國公約會議,已經在比京開始進行,我們先就此點作一討論。

九國公約何以於此時才召集呢?自從“九一八”事件發生以來,本就有人主張將中日問題付之九國公約會議,然其後卻付之國聯,其理由是國聯盟約對於違約的國家是有制裁的,如果判斷日本爲侵略國而日本不肯服從,便會對於日本施行經濟制裁等等。反之,九國公約卻沒有制裁的規定,依第七條的規定,對於糾紛只能加以討論。當時將中日問題提出國聯而不提出九國公約會議,其原因實在於此。而國聯派遣調查團時,邀請美國代表參加,及至李頓報告書提出後,國聯雖然沒有判斷日本爲侵略國予以制裁,但已經判斷日本之進兵東北,並非出於自衛;反面説來,既然不是出於自衛,不是侵略是什麼呢?

此次國聯開會,對於日本進兵中國河北各省及上海,以及濫用飛機在中國首都及其他各處肆行轟炸,已經切實予以譴責,對於中國之堅決抵抗已經予以深厚的同情,但仍然沒有明白判斷日本爲侵略國予以經濟制裁,其原因係鑒於去年對於義大利之侵略阿比西尼亞,予以經濟制裁而不能得到效果,所以如此持重。然而日本之橫行無忌,不但危害中國,而且危害世界和平,是所有主張和平主義的國家所萬萬不能忍受的,因此才有九國公約會議的發起,這是爲和平與正義,值得重視的。

九國公約會議之意義[编辑]

現在對於九國公約會議的前途,有些人抱着樂觀,有些人抱着悲觀。樂觀的見解,以爲這次會議,除了九國公約原簽字國外,並邀請蘇聯及德國參加,這些有力的國家,會議一堂,必能爲和平正義努力到底,不使侵略主義的日本,得以肆其野心。悲觀的見解,則以爲此次九國公約會議之目的,在於調解,這調解案如何可以成立呢?如果是中國可能接受的,未必是日本所願聞;如果合於日本的脾胃的,未必是中國所能容忍;如果勉強日本,將就中國,是要拿出力量來的;如果勉強中國,遷就日本,在道理上説不過去。這兩種見解,都可謂持之有故。然而中國此次所以決然參加會議,是十分相信此次會議之動機,出於維持和平與正義,在這會議裏,將因日本之野蠻侵略,而越使日本陷於孤立;將因中國之堅決抵抗,予侵略者以打擊,而越使中國得着世界之同情。日本現在已經悍然拒絶參加此次會議了,已經使其孤立狀態盡情暴露了,將來各國在會議裏如果提出合理的方案,而日本仍然悍然不顧加以拒絶,則其甘心爲破壞正義和平之罪惡者,更屬盡情暴露,而成爲世界之公敵。

尋求與國爲勢較順[编辑]

如此説來,中國此次抗戰,是反對日本之侵略,不但爲中國自己生存盡其責任,同時爲世界之正義與和平盡其責任,正是遵守着“循國際和平之路線以前進”的一貫外交方針。而各國之所以於此之時,公開九國公約會議,其目的也正在維持國際和平之局面。不論他所用的詞句爲調解,爲調停,而其目的是反對侵略,維持和平,是極正大的極明白的。因此之故,中國今日正合著孟子所説的“得道者多助”那一句話,尋求與國,爲勢較順。

現在支持國際和平的局面的,有國聯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諸簽字國,而英、美、法、蘇實爲其重心。自“九一八”以來,英、美、法一直是反對侵略,維持和平,而且日本向中國侵略,不但中國蒙其禍,英、美、法亦感威脅,在利害上有共同之點。至於蘇聯,情勢更是迫切,就過去而論,兩國都經過埋頭準備的工作,例如二十一年,中蘇雖已恢復邦交,然蘇聯因爲埋頭於兩次五年經濟建設計劃之故,曾經出賣中東鐵路於日本,曾經與偽滿洲國交換領事。中國因爲埋頭於統一建設及種種必要準備之故,自塘沽停戰協定之後,對於日本之逐步侵略,往往忍無可忍,但仍然忍下去。這些都是事實。但是自從中國全面抗戰開始以來,蘇聯已經和中國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兩國國交,已經有進步的結合了。日本的侵略,中蘇兩國,感覺着共同利害,這種感覺,因爲日本侵略之日益劇烈,而日益深切,是無疑的。

拋棄了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信賴而可以得到蘇聯之援助是錯誤的[编辑]

近來頗有一部分人士,持着一種見解,以爲中國必須拋棄了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信賴,方才可以得到蘇聯真實的援助,這種見解,在上海幾種刊物上,都曾看過。兄弟以爲這種見解,是看不清楚現在國際和平之路線,看不清楚現在中國須循着國際和平之路線以前進,不用説別的,只怕連蘇聯聽了也嚇一跳,也會把肩頭聳起,也會把舌頭伸了出來。不用看別的,只要看看蘇聯的外交,蘇聯爲什麼要參加國聯呢?蘇聯爲什麼要和法國訂立互助協定呢?蘇聯爲什麼要對於英美汲汲的增進友誼呢?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不注意於自己的生存的;既注意於自己的生存,沒有不防到自己陷於孤立的;尤其沒有一個國家爲自己生存的原故,不得已而與人作打手時,不去尋求幫手的。

自從蘇聯新經濟政策,兩次五年計劃實行以來,已漸漸成爲世界上一個強國了,而其國家在地理上又處於半不怕人侵略的境遇,然而注意國交,尋求與國,汲汲如此,那麼聽了我們這般的高調,嚇了一跳,把肩頭聳起,把舌頭伸了出來,決不是虛構的想像。

把法西國家撇開亦爲錯誤[编辑]

此外還有一部分人士,持着一種見解,以爲中國至少須把法西斯蒂的國家撇開,這也是不對的。如今世界上的國家,已不是從前的時候:會因基督教與非基督教而興起十字軍,因新教與舊教而發生混戰;所謂因主義相同而結合,其成分遠不如因利害相同來得密切。中國與此等國家之關係,以主義論,各有其政治之自由,各人選擇其最適合於自己國情之制度,而加以損益,期於適用,用不著彼此相強,以利害論,彼此利害並無衝突,友誼與商務關係,經濟關係,日益增進,有什麼理由將他撇開?這不是孟子所説,“爲淵驅魚,爲叢驅雀”麼?尤其是德國,他因戰敗之後,備常痛苦,想解除不平等之束縛,恢復平等的地位,其努力更足使我們起敬。至於其他各國,縱使和中國無甚密切關係,但於正義人道上作公正的主張,即是於世界有益,亦於中國有益。例如當國聯投票取決中日問題的時候,前此放棄投票的,只有一個暹羅。此次暹羅之外,只有一個波蘭。這可見各國對於正義,人道,熟心維持;對於日本之暴行,深惡痛絶,對於中國之堅決抵抗,有深厚之同情。這都是我們所不容忽視的。

總之,中國的外交方針,既然認定要循國際和平之路線以前進,則凡反對侵略者,都可以爲中國之與國。中國惟有盡其在我以博得各國之同情,進而得各國之援助,進而與各國對於侵略者加以制裁,這是中國平日應取的態度。尤其是在抗戰期間應取的態度。

團結民衆是必要的[编辑]

再説團結民衆,抗戰之目的,在把垂亡的中國挽救回來,而使之復興。欲達到此目的,惟有合四萬萬人之衆,以必死之決心,盡可能的努力。努力所在,第一自然是軍事,以四萬萬人之衆,如果加以訓練,前赴戰場,前仆後繼,則抗戰必能持久,而得最後勝利;第二是政治經濟財政教育以至文學等等方面,不問爲精神的,物質的,一切都要集中起來,加緊工作。

再切實説一句,這些工作,不但不可因抗戰而放鬆,並且要因抗戰而加緊。因爲抗戰的意義,不但在消極方面要消耗敵人的力量,尤其在積極方面,要增長我們的力量。這是抗戰能持久的基礎,也是抗戰能得到最後勝利的基礎。

如此説來,抗戰不只是前方將士的事,而是全國各地民衆的事。民衆之努力與否,爲抗戰能否持久,能否因持久而得到最後勝利之最大關鍵。所以團結民衆,在平時固然必要,在抗戰期間,尤爲緊急。

團結民衆必須以一個主義爲中心[编辑]

如今的題問,是如何才能團結民衆呢?有人説道,歐洲大戰期間,如英如法,皆是全國民衆不分派別,一致團結,無論政治上經濟上各種見解,繁然各殊,只要認定國家高於一切,便能團結起來,一致努力。這種説法,在國本已定,民主政治已經告成之英法等國,自然可以行得去。如果在國本正在樹立的過程中。民主政治,正在開始訓練,尚未成熟的中國,今日就不能不再加以考慮了。因爲在這樣風雨飄搖的今日,團結民衆,不可不有一個中心,不可不以一個主義爲中心。民衆有了一個主義,對於過去現在,方才認識得清楚,對於將來,方才有了準確的方向,而把握定了邁步前進。

上頭説過,抗戰不只是軍事,而是遍及於政治經濟財政教育以至文學等等方面。既然方面如此之多,愈不能不有一個主義,以爲之統率了。單就軍事來説,三月以來,事實的昭示,凡是受過三民主義的訓練之軍隊,其抗戰能力,必然強大。我們不必將軍隊的番號列舉出來,只就人人所知的,南口之全團殉職,寶山之全營殉職,以及各處戰線前敵將士之未奉命令,有死無退,便一一足以証明。

實現主義爲犧牲的代價[编辑]

綜而言之,三月以來,無日無時,不是以將士的血肉,尤其是以精兵良將的血肉,築成壕塹,來阻遏敵人的前進。他們爲什麼有這種壯烈犧牲的精神呢?因爲平日受過三民主義的訓練,明白了民族主義,上要對得起祖宗,下要對得起子孫,明白了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知道了向此前進,中國必然得到了自由平等的光明快樂,反之,必將陷於奴隸。有了三民主義,站在前面引之導之,使之向前而進,所以又奮發又沉着,將一己的血肉,築成阻遏敵人侵略的一條壕塹,同時也築成了四萬萬同胞及其子孫所同走上的一條光明快樂的大道。

我們相信,每一個精兵強將,當其殺身成仁的時候,沒有不把三民主義之實現,爲其最大之代價,及無上之安慰的。軍隊方面如此,其他一切方面,何莫不然。有了主義,纔有信仰,纔有精誠,有了精誠,纔能團結,纔有力量,有了力量,纔能持久,纔能得到最後之勝利。故不言團結則已,言團結,不可不有一個中心,不可不以主義爲中心,不可不以三民主義爲中心。

在中國國民黨同志,每一念及三民主義之未能實現,固然引爲莫大之責任,在中國同胞,亦必認定在此危急存亡之際,唯有三民主義,才可以把民衆團結起來。所以中國共産黨最近宣言,亦切實聲明願爲三民主義之實現而奮鬥,我們如果這樣的合四萬萬人之身,以爲一身;合四萬萬人之心,以爲一心,則抗戰必能持久,持久必能得到最後之勝利,是無疑的。我們今日在抗戰期間,紀念 總理誕辰,覺得有無限感動,無限興奮,謹以此言爲小小的貢獻。(完)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44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7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

第九條(著作權標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一、憲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譯物或編輯物。
  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
  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
  五、依法令舉行之各類考試試題及其備用試題。
  前項第一款所稱公文,包括公務員於職務上草擬之文告、講稿、新聞稿及其他文書。

本作品來自上列各款,在中華民國,屬於公有領域。詳情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著作權法第九條釋義。另外請注意司法院釋字第5號解釋:「行憲後各政黨辦理黨務人員,不能認為刑法上所稱之公務員。」所以自從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以來,各政黨黨務作品,不能認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