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谷集 (崔錫鼎)/卷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 明谷集
卷十一
作者:崔錫鼎
卷十二

[编辑]

不遠復箴[编辑]

群陰剝盡天道熄。氣藏于根陽乃積。反復其道來七日。不遠伊邇見天則。理有循環窮必復。氣有消長翕斯闢。剛反而亨動維捷。相維厥初堅氷冽。陽銷陰亢道幾絶。旣極而通生意軋。纔息旋萌不容髮。動以天行祉元吉。弗有其失焉有得。失而後得君子勖。賢哉回也過必覺。覺則便改紅爐雪。旣仁且剛存四勿。厥惟殆庶聖謨晢。百爾君子盍自飭。知過非難改鮮克。改過非難莫難速。天而不復理必息。人而不復性乃梏。陽動於潛蹇來碩。性復於初合天德。三字爲符猗先獲。顏何人哉有爲若。迷塗未遠庶回轄。子墨司規箴以切。

位宁六箴[编辑]

衛武公儆于卿士。有曰位宁有官師之典。門屛之間謂之宁。人君聽朝之位也。是日適行朝參之禮。故敬以位宁二字。名其箴云。

端本[编辑]

后王馭世。幾則有萬。內受衆攻。其源易溷。治之有要。在端其本。惟理是擴。有係斯遯。如鑑之空。若水之準。廓之際天。斂不盈寸。物來順應。操約施遠。尙其念玆。惟戒惟愼。

建極[编辑]

上玄紘覆。無物不育。太陽普臨。無幽不燭。惟王建極。手攬威福。無作好惡。正以自牧。朝議糾紛。我緣其裻。勿疑其朋。惟才是穀。王路一傾。聖治難復。尙其念玆。戒在私曲。

納諫[编辑]

人有一身。五官交用。目視耳聽。應物無壅。惟辟制治。與玆一統。伊昔堯禹。拜昌稽衆。後王反是。選輭是寵。置瑱自蔽。厥駕乃覂。藥雖苦口。功在定痛。尙其念玆。奬直從諷。

典學[编辑]

維帝王學。殊異韋布。志役紛華。神疲機務。苟或放倒。弗攻伊鹽。譬彼惰農。其禾鹵莽。易不云乎。問辨學聚。望道師文。惜陰如禹。德苟協一。治可咸五。尙其念玆。弗能弗措。

勤政[编辑]

維天於穆。厥運不已。維辟代天。厲精圖理。兢兢政化。勉勉綱紀。坐或待朝。饋亦頻起。報鷄齊詩。戒獒周史。七嗚遺篇。龜鑑在是。立王生逸。邦其替矣。尙其念玆。克勤無怠。

恤民[编辑]

古也有志。民水君舟。勿謂蚩蚩。興喪職由。歲比不登。人將盡劉。春賑若子。秋斂如讎。哀我群黎。曷堪誅求。吏簡其良。食去其浮。如視恫癏。庶絶噢咻。尙其念玆。布政優優。

示兒四德箴[编辑]

戒爾勿驕。驕則傷德。何以去驕。要在謙抑。戒爾勿惰。惰則廢職。何以制惰。要在勤恪。戒爾勿疏。慮疏則滲。何以治疏。要在詳審。戒爾勿浮。氣浮則勝。何以鎭浮。要在沈靜。

敍曰。謙者德之基。勤者事之幹。詳者政之要。靜者心之體。君子執謙。足以崇德。克勤足以廣業。詳愼足以立政。定靜足以存心。君子行此四德。然後可以持己而應物。乙亥冬。存所子書。

戒女箴[编辑]

一曰婦德。性行心志。務在柔順貞靜。戒其辨強專恣。二曰婦言。應對辭氣。務在恭謹信實。戒其捷給便利。三曰婦容。體貌擧止。務在溫和莊重。戒其艶冶側媚。四曰婦功。織絍饋食。務在勤勞節儉。戒其荒怠侈靡。

四要箴[编辑]

謹以持己則動惟貞。嚴以束下則令必行。精以察理則理可明。勤以做事則事乃成。

四字箴封莊陵時示下官[编辑]

勤爲做事之本。謹是持己之方。精乃察理之術。敏卽成務之要。

[编辑]

座右銘[编辑]

毋惰游以篤志。毋戲謔以持氣。孟氏至剛。配夫道義。曾子大勇。見於臨履。

黃鍾銘[编辑]

律胡象黃。象中之色。奚取於鍾。取義孶毓。十二之長。五聲之伯。在昔黃軒。命倫協樂。于以取竹。于彼嶰谷。以諧鳳鳴。雌雄各六。測以秬黍。度以尺彠。九寸其長。載均好肉。數無不賅。先之律歷。玄陰觱發。緹室有侐。相彼浮灰。驗玆來復。天統初萌。地雷有虩。叶以繁會。載徵載角。御以和聲。林鍾太簇。還相爲宮。或君或牧。赤煒之鬯。秦商之肅。萬彙資始。長至是則。圜丘帖妥。九變迺作。節以鞉磬。侑以戛擊。殷薦顥蒼。百神咸格。偉哉斯律。造化根極。我銘于管。來者所式。

石鼓銘幷序[编辑]

器之有銘古也。天乙銘其盤。武王銘于几杖。而又有景之無射,周之讒鼎焉。則鼓烏獨無銘哉。嘗攷歐陽子集古錄。曰韋蘇州以石鼓爲姬昌所作。而篆其詩于宣王之時。韓文公直以爲宣王之鼓。而左氏曰。成有岐陽之蒐。則又疑其成王之鼓。世莫得以詳也。太史氏曰。今鳳翔府。有夫子廟。其中蓋有石鼓云。鼓凡有十。其文可見者。四百六十有五。其磨滅䵝昧。不可識別者。殆過四之二焉。噫。岐之蒐邈矣。今經數千有餘載矣。其演武乾豆之儀制。朝聘殷頫之節文。不可槪考。而獨此鼓在耳。其可寶而重者。奚止如兌之戈,和之弓而已哉。噫。物有遇不遇。而隱見以時。則君子取之。斯鼓也不逐宗周之九鼎。自淪於泗水之上。而竟不汚祖龍之手。又不效漢家之銅狄。嘿嘿受黃初之迫脅。超然獨存於百戰之餘。迺得文章鉅公發揮而歌詠之。庸詎知造物者陰相。而向所謂物有遇焉者非耶。余於此重有感焉。昔楚子猾夏。率中國諸侯。爲申之會。椒擧相焉。上擧勻臺之享。下逮踐土之盟。而中述岐陽之蒐。以規切其君。今之時。與春秋之時。又加遠矣。中夏而翦焉矣。裔夷而肆然矣。思見踐土尊王之禮而不可得焉。則況冀其復聞我車旣攻。其魚維鱮之什耶。志士之感。又烏能自已。銘於鼓。所以志其感也。銘曰。

以汝爲石乎。則賁其腹而隆其呂。視之則鼓也。以汝爲鼓乎。則其質硜硜而其體鑿鑿。叩之則石也。奚取於鼓。不爲其輯士而講武乎。奚取於石。不爲其示遠而不泐乎。昔周郅隆。繼文武而王業昌。于以蒐之。于岐之陽。三驅旣畢。百辟咸賀。于以朝之。靑陽左个。禮備而功嵬。羌不可以無識。迺命磬氏。載攻硩陊。韗人受焉。作鼓以載事。其文伊何。取之興比。其篆伊何。厥有籀史。左驂之幡幡兮。右驂之騝騝。車乘兮孔阜。徒御兮孔虔。伐鼓兮淵淵。振旅兮闐闐。行歸于成周兮。戢弓戈以櫜鞬。耆定爾武。王猷允塞。匪鼓之爲美。維皇之極。我銘以志之。昭千億兮。

自鳴鍾銘幷序[编辑]

歲己酉春。我顯廟命刱造渾天儀。其一用古水激之法。護軍李敏哲所造也。其一卽此架。形制差小。用日本自鳴鍾之法。天文敎授宋以穎所造也。大璣衡置于御座側。小璣衡置玉堂。旣而命並入大內。我殿下十四年秋。以渾儀中廢。命臣錫鼎主管修改。越明年戊辰夏。二架成。玆事顚委。詳載于臣所撰齊政閣記。水激渾儀。則使敏哲修補。命學士吳道一銘之。自鳴鍾小架。則宋以穎已死。使書雲官李縝匠人朴成建等。精加重修。命臣錫鼎銘之。時著雝執徐夏六月己巳也。

器以觀天。誰昔然也。水激其機。自宋傳也。爰有新制。不水而金也。以錘引輪。中懸針也。懸針之端。設衡牙也。衡有雙珥。制疾舒也。外設渾儀。撱以旋也。兩曜相嬗。列宿躔也。應時撞鍾。妙不忒也。仙童執牌。遞報刻也。儀圜架方。規矩形也。懸針以絲。象直繩也。衡平錘懸。應權衡也。聖王制器。必合度也。於惟盛德。欽法古也。

存所二閣銘禮記內則注。閣以懸板爲之。所以庋置飮食也。俗謂之壁藏。[编辑]

存所燕居。有閣廉深。一曰觀頤。二曰洗心。其中維何。藏書庋食。口實養身。前言畜德。

延安謹和堂銘[编辑]

勤謹者心志。和緩者氣像。不勤謹則失於慢忽。不和緩則流於躁妄。心必常操。氣要善養。

損齋銘[编辑]

損上則益下。損己則益人。損私則益公。損欲則益身。損事則益心。損言則益神。在易山澤。其卦爲損。我銘其室。昭哉聖訓。

犀角銘爲洪汝廓萬恢作[编辑]

玄觡黃柢天種美。可以勝邪鎭心氣。其寶絶代歸洪氏。誰與銘者存所子。

存窩銘[编辑]

惟天於穆。賦與萬類。人得爲人。曰惟心爾。昭然靈覺。衆理咸備。主宰一身。酬酢萬事。然其爲物。保難失易。氷火斯須。聖狂造次。若何以治。存之而已。勿忘勿助。居常敬畏。拳拳奉持。凜如盤水。放而知求。不遠伊邇。晦箴靡他。程訓在裏。處己爲人。各得其止。譬彼治家。主人在是。藐予過庭。夙承提耳。揭爲堂顏。昕夕顧諟。曷不慥慥。於乎小子。

勿齋銘爲郭生徽之作[编辑]

人有一心。虛而應物。外誘所牽。易致放佚。要在克己。厥目匪一。視聽言動。非禮則勿。必先四者。是乃仁術。復于天理。乃獲元吉。譬彼師律。麾旗退卒。將令旣嚴。孰敢余拂。孔訓斯炳。程箴有述。苟志希顏。庶幾瞻忽。遯翁有子。以勿名室。我作銘詩。勖爾弗失。

太極亭銘[编辑]

玄化不宰。強名太極。先天混成。妙物無迹。心兮本虛。象玆天則。庶幾存存。神明厥德。

一醉亭銘[编辑]

存叟喜飮。飮喜微酡。飮到數杯。性氣醺和。寓形一醉。高詠浩歌。世間萬事。莫於我何。

書齋銘[编辑]

莊則不戲狎。和則不鬪爭。勤則業可修。謹則行可成。四德爲最要。行之一於誠。

慕蘧齋銘幷序[编辑]

先祖遲川公年五十有七。名其堂曰慕蘧。自言曰。五十知非。雖已過矣。六十而化。吾亦庶幾。先考靜修公於暮年。思追先訓。得許相文甫篆慕蘧齋三字。葛筆書。殊怪偉絶倫。又得隷書大字於白石朴學士士安。亦遒媚獨步。朴筆揭諸城西宅。許篆傳至余。余今年五十有五。慨然興慕。遂揭篆額于北洞寓居。仍作銘一百二十有八言。以自警省云。銘曰。

君子之學。進修不已。日新其德。聖賢可企。猗歟蘧氏。欲寡其過。五十知非。六十而化。用舍冥昭。不易其心。千載之下。聞風起欽。吾祖文忠。慕蘧名室。年考旣高。猶恐有失。藐余小子。志學頗早。踰艾望耆。卒未聞道。尤悔日積。懼爲小人。重揭二字。以警余惛。知非雖過。化其殆庶。先祖有訓。敢忘斯語。有儼其居。有肅其顏。尙愼旃哉。瞻之在前。

洗心堂銘[编辑]

心之本體。淸瑩不泐。物態所蔽。有時昏蝕。譬彼金鑑。塵垢日積。洗而后明。功在拂拭。何以洗心。誦貫方策。操存檢省。講磨窮格。滌其舊汚。神明厥德。易傳藏密。象尼揭式。湯銘日新。宗聖著則。秋月寒江。洞徹澄廓。物無遁情。泛應靡忒。我作銘辭。以勖承學。

紙藏銘[编辑]

虛中得風澤之象。方外取重坤之爻。其爲器也不華。其爲用也至要。

[编辑]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贊[编辑]

鴻靈於斡。大樸睢盱。一理孔昭。萬彙未祛。馮馮翼翼。盪陰磨陽。旣萌而玄。載牙而黃。上焉渾侖。下焉旁礴。橐籥潛運。混沌竅鑿。位定卑高。化行亭毒。日以陽曜。月以陰靈。澤流以融。岳峙以停。二氣相薄。風動雷奮。一元相嬗。火熯水潤。翔走聱耴。卉木零茂。黝然而夜。晢然而晝。百昌歸根。衆品發蔀。震蕩相轉。坱圠無垠。芸芸職職。頫昂化醇。率循範則。無有僭忒。終古恒然。萬塗一轍。合散消息。運化推敓。顯仁藏用。厥施斯博。是曰易行。弗貳弗息。聖昞斯則。反身索原。智崇師乾。禮卑媲坤。燭照高明。履踐篤實。明誠兩進。敬義偕立。天健自強。坤厚載物。德以之崇。業以之廣。眇覿靈明。直躋平蕩。式昭一性。載參三才。旣進旣修。迺博迺巍。相彼陰陽。妙運玄樞。惟此德業。克復厥初。易大生生。性貴存存。斯易之門。此德之根。高厚奠位。變化斯行。智禮存性。道義斯生。執此鏡彼。理則孔符。惟我尼父。味易之腴。觀象繫辭。設敎牖蒙。旨淵義賾。理密辭弘。世世爲學。苟導斯謨。測靈圜則。效義方輿。輝光日新。理義春噓。何往非易。何往非道。爲啓妙鍵。諗此玄造。

太極圖說贊[编辑]

於維太極。窅爾玄默。靡臭靡聲。有倫有則。含陽分陰。兩儀斯立。動靜互根。斡流不息。五材化成。四時遷革。男女睽體。精氣相得。品物生生。飛潛動植。變合無窮。芸芸職職。人之爲人。稟玆靈覺。形生神發。爲氣爲魄。五性交感。四端迭出。危微異源。善惡殊轍。以應萬事。象彼宰物。人事天機。妙契弗忒。惟聖體道。主靜爲法。貞觀貞明。與天爲一。君子小人。悖凶修吉。陰陽天道。剛柔地德。曰義與仁。是爲人極。原始反終。造化可識。偉哉濂翁。洞觀太易。圖旣簡明。說又諄切。熟讀精硏。旨意淵穆。我作贊詞。庸諗來學。

白沙李先生畫像贊[编辑]

世有理亂之相乘。天爲英豪之間出。文足以揚厲國華。武足以鞏安王室。爲將相而奮其才略。履禍難而竭其誠節。矢谹謨於壬辰寇深之年。抗正議於丁巳倫斁之日。磊磊者軒天地。昭昭者揭日月。至其門下諸公。辦得癸亥勳伐。若唐張桓之再造。史稱狄公之遺烈。蓋其材資邁絶於等夷。事業本原於經術。傳所云五百名世。殆爲先生而發歟。後先生今已曠久。猶可識精神風度之髣髴。若其妙處之不可傳。諒非毫末之所能悉。

翠屛趙公畫像贊[编辑]

德尊一代。望隆四朝。其操不易。險夷冥昭。寬和粹溫。忮矜自銷。如襲春陽。若飮醇醪。晉公燕坐。司馬端趨。含德之容。百祿是符。我瞻遺像。怳接敷腴。其妙難傳。七分在圖。

藥泉南先生畫像贊[编辑]

以間世英豪。爲三朝輔相。文之以䆳學雄詞。濟之以高識雅量。廉直表卿士之儀。信惠叶軍民之望。績懋於要劇。誠著於板蕩惟存固社之忠謀。罔恤湛宗之禍謗。其德剛而不詘。其心公而不黨。孤松凌寒而節乃見。魁斗柱天而衆皆仰。觀此七分之容貌。尙亦粗識其規模氣象。若其不可傳者。殆非毫素所肖狀。

經世正韻五贊[编辑]

明象[编辑]

逖觀元始。三才乃陳。日星文乾。華實文坤。皇哉羲昊。繼天立極。手畫八卦。顯道神德。帝軒之臣。若倉頡氏。聿觀鳥迹。書契爰始。神號鬼哭。萬象昭明。天載孔彰。人文化成。降帝而王。寖以滋益。列于六藝。賓興有職。周史著籕。秦卿變隷。字體屢嬗。日趨繆盭。叔重于漢。功符删述。究極六書。說文是筆。曰事曰形。乃聲乃意。轉注假借。於焉相次。從一至亥。類聚群分。日月江河。粲然可觀。九千其字。當萬物數。發揮羽翼。繄賴衆甫。鼎臣有譜。漁仲有圖。長箋發微。亦粤凡夫。藐余末學。用志良勤。表而出之。敢述斯文。

辨韻[编辑]

昔在上古。風氣始開。發爲永言。聲韻自諧。明良賡載。著于典謨。三百之詩。首以關雎。厥聲洋洋。可以觀政。詩變爲騷。亦出情性。漢魏以來。五言始昌。篇章寔繁。寖紊宮商。逮于隱侯。始刱譜訣。何謂四聲。天子聖哲。一平三側。乃分八病。自是厥後。韻書代騁。飜切之學。出自梵天。嚼之齒舌。其妙可傳。司馬指掌。自謂神授。平水倂韻。蓋循俗謬。聲音日譌。莫或正之。幸玆偏荒。粗有管窺。沿流求源。啓鍵抽鑰。惟備遺忘。敢論述作。

本數[编辑]

物生有象。滋而有數。有形斯聲。其用甚溥。闢翕律天。淸濁呂地。聲律音呂。各以其類。平上去入。四聲是分。開發收閉。四等斯陳。經緯錯綜。厥數可知。衍而極之。三萬有奇。神化無方。易道在是。孰闡斯妙。有宋邵氏。硏精覃思。洞見根窟。書曰經世。篇曰觀物。以聲起數。準彼卦畫。引伸觸長。該括動息。弄九餘暇。能事乃畢。蔡則膏肓。祝惟廢疾。知易者希。況於斯義。云余狂簡。夙嚌其胾。鑚討遺篇。僭有論著。後世子雲。竊意殆庶。

稽訓[编辑]

於惟我邦。肇自檀君。大師受封。始闡斯文。地是偏荒。言語異俗。民志不伸。政敎觕樸。自羅而麗。夐數千載。赫赫世宗。道參天縡。禮樂文章。粲乎可述。先天不違。知周萬物。究觀方言。遂創大訓。命曰正音。開愚迪蠢。厥體伊何。取象篆籕。厥數伊何。並躔列宿。皦如彬如。旣粹旣備。聲音律呂。配合成字。叶以終聲。參伍錯綜。數衍于萬。由體達用。鷄鳴狗吠。咸得形容。婦女輿臺。旬日可通。功參畫卦。化符造律。作者謂聖。于古有烈。媲彼皇墳。永垂弘式。臣忝太史。載事是職。狀德天高。摹光日曜。稽首作贊。鏡玆東表。

述志[编辑]

若稽字學。其用寔咸。小猶可觀。君子用心。其建首也。王訓是原。次列韻目。類聚群分。輔以邵氏。經世象數。律呂唱和。廣大悉具。經以八音。緯以五聲。有圖有說。厥義可明。粤在崇禎。後五十年。歲集著雍。敦牂之春。蒙哉小子。祖自羅初。六部之一。是佐赫居。俾籍完山。世襲衣冠。仰述家風。私淑賢門。專精六書。實自童丱。涵而會之。久乃融貫。作爲此書。粗見指撝。齧指徒勤。漫瓿是宜。匪爲求知。秪述其志。百世在下。庶幾以俟。

雜著[编辑]

李生寅炳字詞[编辑]

李生寅炳。請字於余。余以寅於十二神之屬爲虎。遂取革之象大人虎變其文炳也之語。字以文叔。而勉之曰。虎變於皮。其文炳如。人飭于躬。英華曄敷。惟昔三聖。訓易詔世。澤中有火。以闡其義。相彼於檡。衆毛之粹。墮地而斑。含章育異。外物攸鑠。徽美或晦。惟其有之。是以變之。革質南譌。養文素威。不勞文豹。七日霧滋。一朝成文。輝發其舊。賁如濡如。厥美斯覩。彬煥毨澤。文章陸離。宅于嵁嵒。震耀百儀。凡物猶然。況於人斯。戴墨履式。最靈萬物。衆理粲具。至正明達。蔽交習移。厥中以渝。君子愳焉。明善復初。操存本體。滌去舊汚。沈浸書囿。翺翔禮圃。玉礱刀錯。鑑拭垢頮。蠢迪檢柙。衷履仁義。磨光剔穢。日新又新。及其透豁。衆理咸純。畜健輝光。艮止光明。弸內蔚外。闇然日章。天光煥發。實理昭著。發爲文詞。炳烺煌昈。明效晟哉。匪止彪虎。苟昧乎此。事襮遺中。的然日亡。羊質虎蒙。斯易之旨。悖斯則凶。於戲文王。純亦不已。夫子好學。惟文是跂。聖伏人亡。文在簡策。垂示炳明。指南摘埴。大哉文乎。終古不息。日月文乾。華實文坤。文明以止。寔爲人文。曾述明明。孟大克實。擬諸象爻。其揆則一。有美李君。英粹邁倫。篤學日進。如木方春。借曰未知。亦旣弁止。有養其正。有樹其志。言而思信。行而思謹。棄幼成德。知止行健。敦書味腴。績文咀華。有積斯發。有蘊斯攄。晬盎面背。未占有孚。貍別瞠若。犬鞹可羞。暴美非炳。藻繪非文。辭由仁藹。譽隨實宣。勖哉炳乎。惟日慥慥。余諗此詞。冀以自考。

文言系辭辨[编辑]

余讀歐陽文。至傳易圖序。以系與文言非孔子所作。首引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之語以實之。其言僅千餘言。然以余觀之。歐陽子乃眞所謂盡信書而過焉者也。何以明其然也。易之爲書。傳四聖歷三古。實性命之源。道德之府。而天地鬼神之蘊也。以夫子大聖。晩好是書。至有假年卒學之歎。則易豈可驟語乎哉。今觀夫子所贊十翼之篇。率皆渾然而醇。黯然而深。眞所謂聖人之言。而六十四卦之彖。三百八十四爻之象。各隨吉凶悔吝之動而爲之辭。故所自言之各殊。至其性命道德天地鬼神之理。語其全而闡其幽者。則於乾坤之文言及兩系發之。其辭文。其指遠。其辨理也。如江河之沛。其形道也。若化工之神。自游夏所不得與。其爲夫子自著。較然明矣。今歐陽子斷然以爲非孔子所作而曰。若夫子自著。不應自稱子曰。噫。其信書之過也。子夏傳禮經。公穀傳春秋。皆設爲何曷之辭。非必其師生問答之言。蓋其釋文之體宜爾也。況如七篇。是孟子自著而稱孟子曰。史遷百三十篇。皆稱太史公。若如歐陽子之言。則七篇乃爲門人所記。而史記非遷自著耶。遷史之稱太史公。或云楊惲所加而不害爲遷之所著。則系與文言之稱子曰者。雖是後人所加。顧何害於夫子之自著哉。況孟子之論信書之過。亦不過謂仁義之兵。必不至於血流漂鹵。則武成所載。容有傳習之失云爾。豈嘗爲此等文字而發哉。歐陽子又以上系所云系辭焉。以斷吉凶之語。謂孔子旣指爻辭爲系辭。不可復自名其所作。此又信書之過也。夫所謂系辭焉云者。乃斷吉凶而系之辭云爾。非謂目爻辭以系辭也。夫兩系中所論之理。無非卦爻彖象之所有。以夫子述而不作之意。猶言爻彖之注疏焉耳。其可謂無所系乎。今其言曰。非有所系。不可謂之系者。不亦錯乎。況文王所作卦下之辭。謂之彖。而易稱彖曰者。彖之傳也。伏羲所畫之兩體。周公所係之六爻。謂之象。而易稱象曰者。象之傳也。設如歐陽子之言。必以系辭爲爻辭。則兩系之稱系辭者。亦猶彖傳象傳之通謂之彖象也。又何害於其文之爲聖人所著哉。歐陽子又以經解所引易經之辭。不見於今易。證其不得爲完書。此又信書之過也。當秦焚書時。詩書百家。蕩爲灰塵。而獨易不火。書之完而可信者。莫如易也。經解乃戴記中一書。而先儒稱戴記多漢儒所傳會。蓋以其書壞散而不全。中庸大學數篇之外。粹然全者。蓋或鮮矣。況經解所稱差若毫釐。謬以千里云者。古人或以爲出於緯書。其不可考信。亦已明矣。歐陽子嘗論春秋甚詳。以非學者舍經從傳。不信孔子而信諸子。今其論易。乃反信漢儒所傳會。而指易爲非完書。亦獨何哉。以歐陽子之博學多聞。宜無此謬而乃復如此。蓋其學不原於大道。而未嘗加精義之功。故論經之際。自犯於信書之律而不自知。可勝嘆哉。後之學者。能無以文辭之末。害其大義之正則幾矣。

尹生濟明字說[编辑]

妹壻尹生浚明更名濟明。字以亨甫。求余一言以引之。余惟朋友字之。而生之意且甚厚。其又何辭。余嘗讀易至謙之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解之者曰。天之所以光明者。以其氣之下濟也。由其下濟而光明。是以能亨。吾觀夫天蒼然而上。覆育萬物。庶類以之順成。苞之而無外。振之而無遺。日月之照。星辰之行。無不繫焉。其不光明顯大矣乎。然其運也。運而無所積。故能剛健不息。以下濟而明。就使運而不剛健。則其道不日新。不日新。則無以雲行雨施而成其亨矣。生氣和而容粹。行飭而材美。與人恂恂。有卑讓之色。其於下濟之義。亦可謂幾矣。然天之賦於人也不齊。和粹者或欠於剛毅。沈潛者或欠於高明。君子之學。要以變其氣質之偏而已。曷嘗求於序卦之辭乎。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無所蓄而謙者。徒謙也。有所蓄而謙。然後其道乃光明。願生之孶孶日進不怠。力求所以有其大者。肫肫乎獨詣。乾乾乎自強。止乎內而順乎外。則名譽之光。道義之亨。將有不蘄至而至者矣。

夫子待賈論御題應製居第二。賜虎皮。○乙卯秋。[编辑]

臣聞荊山之璞。寶之美者也。卞和獻之而刖其足。何則。急於求用而不知待賈之義也。然則君子之出處行藏。亦奚異於此哉。孔子以天縱之聖。自任以天下之重。而顧世無好賢之主不能致誠盡禮而求之。如湯之於伊尹。不憚三聘之殷勤。則濟時之心雖切。自守之義亦重。其可以不審於去就而自輕於衒鬻哉。此夫子所以因子貢之問而有待賈之訓也。噫。所抱者旣重。則不可以虛禮而動也。所守者旣正。則不可以非招而往也。凡若此者。非欲自尊大自倨肆而然也。誠以時君尊德不誠。樂道未至。則不足與有爲故耳。嗚呼。士譬則玉也。禮譬則賈也。非珍而待賈。則是近於梧石之自寶矣。不求而沽諸。則是近於爐金之自躍矣。衒玉而求售。固非可論於聖人。而懷寶而迷邦。亦非君子之所取。則夫子之待賈不出。豈眞欲深藏不市而自甘於韞匵哉。特以時無善賈而藏器以待之耳。觀其轍環天下。席不暇暖。則夫子之意。亦可想矣。嗚呼。不有善賈。焉能致韞匵之珍。不有誠禮。焉能致待賈之士哉。世之人君。欲致待賈之士者。能善其賈而求之則幾矣。

荀彧論[编辑]

凡才之難。非吾有之難也。所以自用也難。故古之賢智之人。其才非不傑然拔萃也。而未嘗輕出而妄試之。必審其時義而後。致其用焉。子路死於蒯聵之難。而不知食輒之粟爲非義。故先儒譏之。王景略之見苻堅。自比孔明之於昭烈。然綱目於景略遇主之初。略而不書。與昭烈之見孔明異其法。以譏其失身於夷狄。有才而不可輕用也如此。惜乎。文若有高世之才而不能審其所自用也。論者曰。方文若之從操也。漢室尙存。操之賊亂之形。猶未彰露。以爲非操莫可與有爲。直以高光之業。爲操決策。欲共圖霸王之事而已。末路事機衡變。非意所及。文若何以逆探其奸而早處其身乎。及操謀加九錫。簒漢之心已著。於是守正議以尼之。爲大漢死。何爲而不可哉。余竊以爲不然。文若與操相處。凡幾年矣。雖下於文若如許劭橋玄諸人。皆知操之奸賊。則況於文若乎。文若料袁紹之必無成。而不知操之簒漢。此必無之理也。然則以文若之明智。卒事操何哉。蓋文若負甚高之才。値可爲之時。而視海內群雄。皆不足與謀。卒然遇奸雄之主。愛其才勇機智足以當吾之所有。雖或料其後日之蹉跌。而亦不比目前之難處。奇才雋氣。未免爲技癢所使而不自制焉。非初不知操之奸而事之也。業已事操。則宜若可以隱忍就功名。以卒展其才。而及其後來狼狽至此。誠出於不得已也。文若非愚庸碌碌人也。生於陳竇之後。聞節義之風聲熟矣。愛名之重。甚於其身。若欲助成簒謀。則天下後世持淸議之人。將以惡名加諸身。此文若之所顧惜也。而況操之怛中忌剋。凡才智之士。鮮有所容。以名重海內而殺孔融。以見稱剛方而殺崔琰。以才辯過人而殺楊脩。文若嘗爲操制勝。出奇算無遺策。固已才蓋天下矣。此操之所深忌也。而其簒奪之勢。已成於謀九錫之日。文若以爲等死耳。無寧死於漢。以美名死。足矣欲以掩平生附奸之跡而欺萬世靑史之公。倉卒仰藥。眞若伏節死義之爲者。而其實特智窮慮極。知其終不相容而計出於無聊也。然則文若之死。旣不足以扶漢。又不足以成仁。原其失。特在於從操之初。擇之不精。而未免輕於自用。可勝惜哉。夫有一人於此。與劇盜從事積有年所。踰墻鑽穴。胠篋探囊。無所不爲。至於白日都市之中。剽吏而奪之金。則厭然斂袵而退曰。我則非盜。翹翹然欲自解於人。此無他。前見利而爲之。後顧名而違之。雖非操之狡獪。亦必蓄怨而中傷矣。事已至此。雖欲自脫於穿窬之目。其可得乎。子瞻以文若爲聖人之徒。是知子瞻亦文若之徒也。以其有才而輕用同也。邵子之詩曰。施爲欲似千鈞弩。磨礪當如百鍊金。後之君子讀此而有得焉。則庶可免於文若之徒矣。

李生澚字詞[编辑]

李生從余游。其冠也。請字於余。夫澚之義奧也。源之深者流必達。故字曰公達。而系以詞曰。水奧于源。其流斯達。人奧于德。其輝迺發。易美黃中。傳稱闇然。川上亟稱。亦形聖嘆。今子弱齡。有志斯學。發軔正路。嶄然頭角。譬彼山泉。靜深以淸。源旣浚矣。溥博泓澄。學海而至。維水滔滔。盍勉旃哉。戒其怠敖。行潦無根。氿檻易挹。子其念玆。望古遐集。瞻淇有澚。浸彼篁林。武公之德。詩人所欽。惟其僴瑟。是以赫喧。字爾公達。毋替斯言。

南生鶴增字義[编辑]

南君子長有子曰鶴增。要余弁其首而字之。增之義益也。請以伯益爲字。夫釋回增美質。戴記之詞也。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周雅之詠也。人生而有子則喜。有子而髫而丱而弁焉。則加喜焉者何也。豈不以嗣續有托而立揚有望乎。故必爲之祝其繁衍而期其遠大。此父母之心也。然必有日新之德。方可以享滋至之福。三加之祝。廣斯義也。南生旣有淳美之姿。而年方撫壯。苟志於道而俛焉。日有孶孶。則其進豈可禦哉。古訓曰。爲學者日益。又曰。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願生修乎在我而順乎在天。以毋忘今日嘉祝之言。余故以戴記之詞勖於初。而周雅之詠望於終。增乎。爾其志之。

金生希魯字說[编辑]

金承旨士肯冠其子希魯。要余相其禮。余字以聖得。而諗之曰。今與居而古與希。士之志也。古聖賢人可希者匪一。而今爾之所希。獨於魯氏之魯何哉。蓋孔門諸子。子貢氏天資穎悟而貨殖焉。子張氏志氣高遠而難與爲仁。子夏氏文學博洽而不矜於小德。惟魯氏則資不如賜之敏也。志不如師之遠也。學不如商之富也。然慥慥乎自修。肫肫乎獨詣。篤於親而信於友。臨履淵氷之戒。至老死而不少解。以卒聞一貫之旨。得夫聖道之傳者在是焉。此所以夫子稱其魯。而程子贊其竟以是得之者也。今希魯資美而志邁。而其先代學有淵源。而又必以魯氏之魯爲慕焉。則其進豈可量也。夫學貴乎得。譬之射獵。中與獲。其究與思兼三王。有得則坐以待朝者周公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服膺不失者顏氏也。無入而不自得。子思子之訓也。是求有益於得。鄒孟氏之言也。至其魯氏之所以爲說。則以知止而至於能得爲要。然則君子之所學。亦可以知所務矣。然夫道若大路然。得其門者蓋寡。南華稱赤水玄珠不爲離朱喫詬所得。而卒歸於象罔。魯乎。爾其勉之。

趙生駿命字義[编辑]

趙生駿命訪余常山謫舍。請曰。侍生冠而字大而。夫駿之義大也。表德與肇錫意。複而無戒辭。先生盍爲更諸。崔子請以愼汝改之。因諗曰。遠而邦國。近而人身。莫不有命焉。命者天之所賦也。以其赫然而不昧。謂之明命。以其常然而不忒。謂之正命。若摠而言之。無非大命也。人以藐然之軀。善養其天之所以與我者。則其功驗之極。可以參天而贊化。豈不貴且重歟。然其爲道也靡常。修吉悖凶。本於一念之操舍。而義欲爲之消長焉。是以子思言天命之性。而繼之以戒愼恐懼。又繼之以愼其獨。其旨微矣。孟子曰。君臣父子之道命也。有性。君子不謂命也。聲色臭味之感性也。有命。君子不謂性也。苟能病乎在己而順乎在天。以無䙝夫天之所賦。則盡顧諟之方。得保佑之休。而功驗之著。有不可誣者。駿乎。爾其勉之。易乾之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日乾者。戒懼之謂也。夕惕者。愼獨之謂也。乾乾惕若。實爲各正性命之基本。駿乎。爾其加愼焉。

志仁說[编辑]

天地以生物爲心。人得之而爲性。仁其本體也。禮其條理也。是故仁統于四德而爲萬善之長。禮則因而爲之節文焉。所以惇夫天敍者在是。所以庸夫天秩者在是。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斯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仁斯著矣。顏子問仁。夫子語之以克己復禮爲仁。孟子亦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苟能從事於斯。加克復之功。則日用動靜。必循乎天理。仁之本體。可以存而不違矣。李生泰翼居慕禮之里。以志仁名其堂。余嘉其立心之篤而求道之切也。於其歸。贈以一言而勉之。

正統論[编辑]

春秋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歐陽子因是解之曰。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然歐陽子所論儘多合理。而猶有未至者。何則。其論晉無終而隋無始者。可謂至言。而獨其所謂秦以聖王之後。得國無異於湯武。則其亦過矣。所惡於夷狄者。爲其棄禮義事殺戮。而秦自孝公以來。柄用鞅斯。任刑法而上首功。混幷之後。侈虐益甚。生民之力已竭。謂之統則可也。謂之正則未可也。先儒謂之閏統。豈無所見而然哉。若以秦出於柏翳之後褒之。則吳是泰伯之胤。楚亦炎帝之裔。亦可以聖王之後。不待以夷狄耶。春秋之法。中國而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此聖人大公至正之心也。今秦旣僻處西戎。而又棄禮義從夷俗。則何可待以中國乎。且其得天下。以兵力強盛。蠶食六國。乘周德之衰。因而有之。非有弔民伐罪之功。則何可云德比湯武乎。三代以後。統合而得其正。莫如漢唐。因秦隋殘虐荒淫之餘。拯民於水火之中。宋氏德不及於漢唐。然其得國。因士卒之歸心。與前代懿操殊科。而又能寬其政。使生民息肩。亦可爲漢唐之次也。明太祖掃淸腥穢。應天順人。得國之正。遠過漢唐。聲敎訖于滇𤏡。日本西洋。皆奉正朔。正統絶而復續。元氏雖號統合。不能革夷狄之風。淸亦與元相類。而甚至擧天下之人薙髮胡服。合在閏統之例也。朱子綱目。秦政統一之後。雖大書紀年。而二世之編書。諸侯伐秦。又云秦章邯。此不專以正統許之也。隋記亦然。獨其予東晉太過。愚嘗疑之而不得其說。旣而思之。漢昭烈割據巴蜀。猶以正統之裔許之。今晉武統合之後。已許正統。晉元雖南渡江淮。猶不失中國正朔。特許正統。以比於昭烈也。然愚竊以爲不然。司馬氏得國。無異於莽操。而混一之後。旋復荒淫。且令華夷雜處。以啓五胡亂華之禍。又不數傳。而三綱墜地。二帝北轅。而晉祚遂終。是反不及於嬴秦。何可許以正統乎。珢邪南渡。尙主晉祀。而國統中絶。且非父子兄弟承繼之比。歐公所謂平王之東也。以周而東。晉元之南也。寧復以晉而南云者。斯言得之矣。邵氏元會紀年。東晉元帝以下。並書曰帝。終不書崩。與劉宋元魏一例。王仲淹續春秋。亦云晉宋齊梁陳隋亡。以六朝牽連而無殊辭。則晉元之儕於南朝。不得並列於正統。此亦可見矣。宋高之南。猶平王之東。雖在崖海舟中而正統猶在也。昭烈之據蜀。雖不如周宋之遷。旣稱帝室之胄。而以明漢賊之大義爲主。則許其正統。是紫陽之特筆也。愚故爲作正統圖。以明大統之不可苟而爲之論如此云。

宇宙圖說[编辑]

傳曰。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又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心。鄒子裨海九州。卽宇說也。邵子一元十二會。卽宙說也。漢志云武王會于孟津之歲。距曆元十三萬餘歲。其後曆家距算言。人人異。大抵皆宙說也。近世西洋利瑪竇地球之圖。卽亦宇說也。然竊嘗潭思而細推之。氣之體。至大而無外。恒久而不息。夫豈局於一世界一開闢而已哉。莊子曰。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邵子曰。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別有天地萬物。異乎此天地萬物。則吾不得而知之。周子曰。混兮闢兮。其無窮兮。朱子詩曰。前瞻旣無始。後際那有終。莊邵二子之論。宇說得含蓄而意則可見。濂朱兩賢之論。宙說得不翅分曉。蓋從衡同一氣也。久大同一理也。宙旣如此。宇何獨殊。釋氏以此天地爲第七開闢。此則有始之論。其於大原頭。看得不透。而其所謂恒河沙世界。却是看得透。可謂得其一而遺其一矣。凡此所論。涉於宏闊矯誕。荀子所謂無用之辨。不急之察。殆此類也。然君子恥一物之不格。則此是理氣大源處。何可一向擔閣而任其不知乎。易大傳曰。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又曰。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觀乎此。則宇宙之說。可得而言矣。假設宇有許多世界。宙有許多開闢。其間人物之形色名目。未必盡同。世界之明闇理亂。亦無定準。而其陰陽五行之運化。三綱五常之倫理。則必普遍而無不在。綿亘而不可易。雖非足目所到。只可以理而推之耳。今輒妄爲圖子。以資窮格之一端云。甲申初夏。書于紫洞之晩悟堂。

太極圖名圈解[编辑]

○上一圈。此所謂無極而太極也。所以動而陽靜而陰之本體也。然非有以離去聲乎陰陽也。卽陰陽而指其本體不雜乎陰陽而爲言耳。第二圈。此○太極之動而陽靜而陰也。中○一圈者。其本體也。左邊白中黑者。陽之動也。○太極之用。所以行也。右邊黑中白者。陰之靜也。○大極之體。所以立也。陰靜者。陽動之根也。陽動者。陰靜之根也。第三五行圈。此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左系者。陽之變也。右系者。陰之合也。㊌陰盛故居右。㊋陽盛故居左。㊍陽稚故次火。㊎陰稚故次水。㊏沖氣故居中。而水火之絡。交系于上。陰根陽陽根陰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復水。如環無端。五氣布四時行也。○太極陰陽五行三圈。合而言之。五行一陰陽。五殊二實。無餘欠也。陰陽一太極。精粗本末。無彼此也。太極本無極。上天之載。無聲臭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氣殊質異。各一其○極。無假借也。水火金木之絡。總會於一圈。此無極二五所以妙合而無間也。○第四圈。乾男坤女。以氣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極也。○第五圈。萬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萬物一太極也。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則所謂人○極者。於是乎在矣。然形陰之爲也。神陽之發也。五性五行之德也。善惡○此圈今補男女之分也。萬事○此圈今補萬物之象也。此天下之動。所以紛綸交錯。而吉凶悔吝。所由以生也。惟聖人者。又得乎秀之精一。而有以全乎○太極之體用者也。是以一動一靜。各臻其極。而天下之故。常感通於寂然不動之中。蓋中也仁也感也。所謂陽也。○太極之用。所以行也。正也義也寂也。所謂陰也。○太極之體。所以立也。中正仁義。渾然全體。而靜者常爲主焉。則人○極於是乎立。而○天地日月四時鬼神。有所不違矣。君子之戒謹恐懼。所以修此而吉也。小人之放僻邪侈。所以悖此而凶也。天地人之道。各一○太極也。陽也剛也仁也。所謂陽動之左圈也。物之始也。陰也柔也義也。所謂陰靜之右圈也。物之終也。此所謂易也。而三極之道立焉。實則一○太極也。故曰易有太極。此之謂也。

右周子太極圖。朱子爲之解。而其中每箇名圈。只可以意會而難於口讀。今輒添注若干字於各圈之下。以備後學之念誦。惟人最靈下男女萬物兩圈。以例推之。當是脫漏。謹此補入。其後見山陽度氏所爲句解。於各圈之下。隨著名目。而不過以太極陰陽五行字安排而已。其口讀之難則猶前也。輒又附論于此。

秋巖諸子名字說[编辑]

從孫守哲字伯幾。早沒。有三子。長者甫十歲。余名之曰弘輔。字匪熊。其二弟曰弘弼。字若霖。弘佐字如龍。今年春。遺腹子生。名曰弘遇。字殆天。蓋取渭川傅巖孔明子房之故事也。伯幾抱才而無年。天其或者歸成于後歟。歲癸巳。明谷老夫題。

論圃隱遺事[编辑]

谿谷漫筆曰。圃隱以死殉國。而禑昌之廢戮。不能有所樹立。至列於九功臣。此可疑也。愚謂此蓋沿襲禑昌非辛氏之說而爲之言者也。然以余考之。禑乃辛盹之子。禑昌之廢。雖由於太祖旣以廢辛立王氏爲言。則圃隱之立節於此擧。誠不免後人之議。故隱忍其間。及至恭讓禪授之際。乃授命而不渝焉。其所終始樹立。磊磊如此。至於九功臣之參錄。乃我朝諸臣之勒錄。此豈圃隱之本心哉。余曾與趙南岳宗著氏論麗季事。其論正與鄙見相符。以爲恭愍王素有陽痿疾。立子弟衛。選都下年少壯健者克之。瀆亂後宮。冀其有子。及取禑爲子。封定原君。人皆竊議而不敢言。王與坡平君尹虎對棋。終局。王以目字出棋令。虎卽對曰。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王有怒色。禑小字牟尼奴。本宮婢般若所生。王諱之。稱以後宮所生。遂成獄。般若痛哭言世間。不知其父者或有之。安有不知其母者乎。天若有知。必有屋宇震毀之變。言未已。忽有疾風。獄門三間一時傾仆。人皆異之云云。凡此皆辛王之辨也。雲谷元天錫逸史言禑實王氏。此則在野之人。徒信閭巷之傳言。未詳宮禁之事實。亦無怪也。獨韓山李氏族譜。以禑爲王氏。其說頗繁。此則蓋緣廢禑立昌時。牧隱曰。當立前王之子。以此爲說。而此有不然者。禑之初封。牧隱官未高。設若微聞其非實。何可輒言耶。況事祕。莫之詳歟。及立昌時。若從太祖之言。迎立末裔王氏。則權出於我朝。李氏之威盛矣。若立前王之子。則王氏七廟不易。麗室稍張。禑之爲辛。顧何害於牧老哉。圃牧二老。皆勝國之名臣。若以禑爲辛。則立昌。雖不如立王之正大。禑昌旣假王氏。牧隱之心。固自炳然。此與王導之從琅邪一意。若以爲王氏。則圃隱之參功臣。無意義。不死於昌而死於瑤。亦失先後之序。不免於半上落下。世又謂王氏後裔。皆有肉鱗以証之。而禑昌旣不聞有此。則他子孫之有異表。不足爲明証。況近世王氏並無肉鱗。則又將何說而文之哉。韓山族譜。引王陽明詩昭代凌煙夢獨遙之句。序云郭景純夢中來言王茂弘事。此則反爲辛氏之証。抑又何也。先親靜修公用工於史學。其論麗末事。甚詳而核。每以禑爲辛氏。親舊間多有聞而知之者。今因論漫筆。倂著之如此。

太玄蓍策解因金昌翕求解錄成[编辑]

東粤楊起元註號復所○按云者。錫鼎說。

昆侖天地而產蓍。

三十有六而筴視焉。○註一二三各三變。

按一六爲六。二六爲十二。三六爲十八。合爲三十六。

天以三分終於六成。故十有八筴。

天不施地不生。因而倍之。地則虛三以扮天。十八也。

按倍十八爲三十六。虛其三不用。其用三十有三筴。

別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指。中分其餘。以三搜之。幷餘于艻。○註凡一挂再艻。以成一方之位。通率四位。四挂以象四時。八揲以象八風。

按分挂揲歸。倂同易筮。但此先挂後分者。挂一以象太極。分二以象兩。揲三以象三。於序爲順故也。凡第一變得方。

初挂之後。左餘一則右餘一。左餘二則右餘三。左餘三則右餘二。

第二揲。左一則右二。左二則右一。左三則右三。初揲有挂艻。再揲不挂而艻。所謂一挂再艻者也。四位卽方州部家也。凡筴之變有九。圖在左方。

一艻之後。而數其餘。七爲一。八爲二。九爲三。

按一挂再艻之後。視過揲之筴。歸奇得純陽。則餘二十七。卽三九之數。得純陰則餘二十一。卽三七之數。得交數則餘二十四。卽三八之數。得三七則下一算。得三八則下二算。得三九則下三算。一算卽一方。二算卽二方。三算卽三方也。

六算而筴道窮矣。○註餘得七下一算。得八下二算。得九下三算。一二三凡六揲三十三。止得六算。

按方州部家。各有一揲得數。以象四時。又如前法者二次。以求表贊。與前四揲。合爲六揲。所謂六算。恐指此也。

逢有下中上。下思也。中福也。上禍也。

按得贊之後。方有思福禍。若以六算爲一二三之算。則思福禍無承接。

以晝夜別其休咎焉。○註陽家以陰家之晝爲夜。陰家以陽家之夜爲晝。晝爲休。夜爲咎。

按晝爲休夜爲咎則是也。而晝夜互換之說。恐不然。

推玄算。

家一置一。二置二。三置三。

部一勿增。二增三。三增六。○註部二則下三算。三則下六算。

州一勿增。二增九。三增十八。

方一勿增。二增二十七。三增五十四。

按此則求所得之首次第也。如二方三州三部二家。卽度首家二下二。部三下六。州三下十八。方二下二十七。合之得五十四。卽知度首爲八十一首之內。第五十四首也。

贊嬴八表。○註一五七爲一表。三四八爲一表。二六九爲一表。

按九贊之中。一四七爲一表。二五八爲二表。三六九爲三表。而揚氏註如此。未詳。

參摹而四分之。

按三摹。謂天地人三方。四分。謂方州部家四位也。或曰。三摹。卽三搜也。

楊子太玄文。旣奧深難解。至於揲蓍求首之法。異於周易筮儀。讀者未易推究。玆因或人之發問。輒爲之解如此。昔朱子嘗譏玄以三起數。不如太易以兩生物之爲正。然邵子曰。揚雄作太玄。可謂見天地之心。太玄九日當兩卦。餘一卦當四日半。又曰。揚雄旣知曆法。又知曆理。夫精於數學。莫如邵子。其見許如此。則太玄亦何可輕看乎。但太玄七百二十九贊。當三百六十四日半。不足半日。又四分之一。故作踦嬴二贊以當之。破綻補湊。不成造化之妙。愚意不必立踦嬴二贊。只以八十一首。去其最中第四十一首。以八十首七百二十贊。當三百六十日。又以應首九贊。去其最中次五之贊。以當大衍虛一之位。分其八贊。以當四立及分至八節。如此則與焦易去乾坤震兌。以當二十四氣。取六十卦。以當斯歲之日同例。雖不恰滿三百六十六日之數。亦自成說。易大傳乾坤二卦之策三百六十。當期之日。邵氏經世元會之數。亦只取三百六十。其意可知也。未知子雲觀此說。以爲如何。輒又附著于此云。司馬溫公曰。楊雄大儒。孔子旣沒。知聖人之道者。非楊子而誰歟。荀殆不足擬。況其餘乎。觀玄之書。合天地人之道。刮其根本以示人。槩之以六經之言而不悖。乃知玄者所以贊易也。溫公見識未透。以楊雄爲大儒。此襲昌黎餘論也。所見如此。故擬玄而作潛虛。當與衛氏元苞關氏洞極。同科而共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