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朱子五經語類 (四庫全書本)/卷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十二 朱子五經語類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七十三
  錢塘程川撰
  禮十四
  小戴禮記四
  月令比堯之厯象已不同今之厯象又與月令不同萬人傑録月令
  問禮注疏中所説祀五帝神名如靈威仰赤熛怒白招拒叶光紀之類果有之否曰皆是妄説漢時已祀此神漢是火徳故祀赤熛怒謂之感生帝本朝火徳亦祀之問感生之義曰如𤣥鳥卵大人跡之類耳漢赤帝子事果有之否曰豈有此理盡是鄙俗相傳傅㑹之談又問五行相生相勝之説歴代建國皆不之廢有此理否曰須也有此理只是他前代推得都没理會如秦以水徳漢却黜秦為閏而自以火徳繼周如漢初張蒼自用水徳後來賈誼公孫臣輩皆云當用土徳引黄龍見為證遂用土徳直至漢末方申火徳之説及光武以有赤伏符之應遂用火徳歴代相推去唐用土徳後梁繼之以金及至後唐又自以為唐之後復用土徳而不繼梁後晉以金繼土後漢以水後周以木本朝以火是時諸公皆争以為本朝當用土徳改正五代之序而去其一以承周至引太祖初生時胞衣如菡蓞遍體如真金色以為此真土徳之瑞一時煞争議後來卒用火徳此等皆没理㑹且如五代僅有三四年者亦占一徳此何足以繋存亡之數若以五代為當繋則豈應黜秦為閏皆有不可曉者不知如何又曰五行之建於國家初無利害但臘日則用此推之耳如本朝用戌日為臘是取此義又曰如秦以水徳以為水者刻深遂専尚殺罰此却大害事
  沈僴録月令
  明堂想只是一箇三間九架屋子
  葉賀孫録月令
  論明堂之制者非一某竊意當有九室如井田之制東之中為青陽太廟東之南為青陽右个東之北為青陽左个南之中為明堂太廟南之東即東之南為明堂左个南之西即西之南為明堂右个西之中為總章太廟西之南即南之西為總章左个西之北即北之西為總章右个北之中為𤣥堂太廟北之東即東之北為𤣥堂右个北之西即西之北為𤣥堂左个中央為太廟太室凡四方之太廟異所其左个右个則青陽之右个乃明堂之左个明堂之右个乃緫章之左个也緫章之右个乃𤣥堂之左个𤣥堂之右个乃青陽之左个也但隨其時之方位開門耳太廟太室則每季十八日天子居焉古人制事多用井田遺意此恐也是
  劉砥録月令









  曹問春行秋令之類不知是天行令是人行令曰是人行此令則召天之災
  不知何氏録月令
  問月令竈在廟門之外如何曰五祀皆在廟中竈在廟門之東凡祭五祀皆設席於奥而設主奠俎於其所祭之處已乃設饌迎尸於奥
  董銖録月令
  戊巳土律中黄鍾之宫詹卿以為陽生於子至午而盡到未又生出一黄鍾這箇只好説話某思量得不是恁地盖似些元亨利貞黄鍾畧畧似箇乾字宫是在中字中間又似是非在惻隱之前其他春音角夏音徴秋音商冬音羽此惟説宫聲如亰房律準十三絃中一絃為黄鍾不動十二絃便拄起應十二月林夔孫録月令
  庚之言更也辛之言新也見月令孟秋之月其日庚辛下注
  董銖録月令
  直卿云今仲冬中星乃東壁
  黄義剛録月令
  或問古者婦三月廟見而温公禮用次日今有當日即廟見者如何曰古人是從下做上其初且是行夫婦禮次日方見舅姑服事舅姑已及三月不得罪於舅姑方得奉祭祀
  黄義剛録曾子問
  或問禮經婦三月而後廟見與左氏不同曰左氏説禮處多與禮經不同恐是當時俗禮非必合於禮經又問既為婦便當廟見必三月之乆何邪曰三月而後事定三月以前恐更有可去等事至三月不可去則為婦定矣故必待三月而後廟見或曰未廟見而死則以妾禮𦵏之曰歸葬於婦氏之黨
  陳文蔚録曽子問
  用之問祭用尸之意曰古人祭祀無不用尸非惟祭祀家先用尸祭外神亦用尸不知祭天地如何想惟此不敢為尸杜佑説古人用尸者盖上世朴陋之禮至聖人時尚未改相承用之至今世則風氣日開朴陋之禮已去不可復用去之方為禮而世之迂儒必欲復尸可謂愚矣杜佑之説如此今蠻夷猺洞中有尸之遺意每遇祭祀鬼神時必請鄉之魁梧姿美者為尸而一鄉之人相率而拜祭為之尸者語話醉飽毎遇歲時為尸者必連日醉飽此皆古之遺意嘗見崇安余宰邵武人説他之鄉里有一村名密溪去邵武數十里此村中有數十家事所謂中王之神甚謹所謂中王者毎歲以序輪一家之長一人為中王周而復始凡祭祀祈禱必請中王坐而祠之歳終則一鄉之父老合樂置酒請新舊中王者講交代之禮此人既為中王則一歲家居寡出恭謹畏慎畧不敢為非以副一村祈向之意若此村或有水旱災沴則人皆歸咎於中王以不善為中王之所致此等意思皆古之遺聞近來數年此禮已廢矣看來古人用尸自有深意非朴陋也陳丈云盖不敢死其親之意曰然用之云祭祀之禮酒肴豐潔必誠必敬所以望神之降臨乃歆享其飲食也若立之尸則為尸者既已享其飲食鬼神豈復來享之如此却為不誠矣曰此所以為盡其誠也盖子孫既是祖宗相傳一氣下來氣類固已感格而其語言飲食若其祖考之在焉則有以慰其孝子順孫之思而非恍惚無形想象不及之可比矣古人用尸之意所以深逺而盡誠盖為是耳今人祭祀但能盡誠其祖考猶來格況既是他親子孫則其來格也益速矣因言今世鬼神之附著生人而説話者甚多亦有祖先降神於其子孫者又如今之師巫亦有降神者盖皆其氣類之相感所以神附著之也周禮祭墓則以墓人為尸亦是此意
  林子蒙録未詳所聞年歲饒後録十七卷中
  曽子問録中盖上古朴陋之禮二句陳文蔚録云
  是上古朴陋之俗先王制禮是去不盡者
  古人用尸本與死者是一氣又以生人精神去交感他那精神是㑹附著歆享杜佑説古人質朴立尸為非禮今蠻夷中猶有用尸者
  不知何氏録曽子問
  或問妣有尸否曰一處説無尸又有一處説有男尸有女尸亦不知廢於甚時古者不用尸則有隂厭書儀中所謂闔門垂簾是也欲使神靈厭飫之也
  輔廣録曽子問
  男用男尸女用女尸隨祖先數目列祭若其家止有一人全無骨肉子孫之類又不知如何程先生言古人之用尸也質意謂今不用亦得
  包揚録曽子問
  無後之祭伊川説在古今家祭禮中
  李閎祖録曽子問
  問無後祔食之位曰古人祭於東西廂今人家無東西廂某家只位於堂之兩邉祭食則一但正位三獻畢然後使人分獻一酌而已如今學中從祀然
  黄義剛録曽子問
  古人神位皆西坐東向故獻官皆西向拜而今皆南向了釋奠時獻官猶西向拜不知是如何
  不知何氏録文王世子附
  室中西南隅乃主位室中西牖東户若宣聖廟室則先聖當東向先師南向如周人禘嚳郊稷嚳東向稷南向今朝庭宗廟之禮情文都自相悖不曉得古者主位東向配位南向故拜即望西今既一列皆向南到拜時亦却望西拜都自相背古者用籩豆簠簋等陳於地當時只席地而坐故如此飲食為便今塑像髙髙在上而祭饌反陳於地情文全不相稱曩者某人來問白鹿塑像某答以州縣學是天子所立既元用像不可更書院自不宜如此不如不塑像某處有列子廟却塑列子膝坐於地這必有古像行古禮須是㕘用今來日用常禮庶或饗之如太祖祭用簠簋籩豆之外又設牙盤食用椀楪之類陳於床這也有意思到神宗時廢了元祐初復用後來變元祐之政故此亦遂廢
  葉賀孫録文王世子附
  夫子像設置於椅上已不是又復置在䑓座上到春秋釋奠却乃陳簠簋籩豆於地是甚義理某幾番説要塑宣聖坐於地上如設席模様祭時却自席地此有甚不可處毎説與人都道差異不知如何某記在南康欲於學中整頓宣聖廟不能得後説與交代云云宣聖本不當設像春秋祭時只設主祭可也今不可行只得設像坐於地方始是禮
  徐寓録文王世子附
  釋奠據開元禮只是臨時設位後來方有塑像顔孟配饗始亦分位於先聖左右後來方並坐於先聖之東西嚮當來所降指揮今亦無處尋討
  吳必大録文王世子附
  孔子居中顔孟當列東坐西向七十二人先是排東廡三十六人了却方自西頭排起當初如此自升曽子於殿上下面䟎一位次序都亂了此言漳州未知他處如何又云某經歴諸處州縣學都無一箇合禮序葉賀孫録文王世子附
  孟子配享乃荆公請之配享只當論傳道合以顔子曽子子思孟子配嘗欲於雲谷左立先聖四賢配右立二程諸先生後不曽及在南康時嘗要入文字從祀伯魚以漸去任不欲入文字理㑹事但封與劉淳叟以其為學官可以言之
  包揚録文王世子附
  在漳州日陳請釋奠禮儀到如今只恁地白休了子約為藉田令多少用意主張諸禮官都没理㑹了遂休坐客云想是從來不曽理㑹得故怕理㑹曰東坡曽云今為禮官者皆是自牛背上拖将來今㸔來是如此因問張舅忠甫家須更别有禮書令還鄉日詢求之致道云今以時文取官下稍這般所在全理㑹不得曰向時尚有開寳通禮科令其熟讀此書試時挑問後來又做出通禮如注釋一般如人要治此必須連此都記得如問云籩起於何時逐一説了後又反覆論議一段如此亦自好漳州煞有文字皆不得寫如今朝廷頒行好多禮書如五禮新儀未是若是不識禮便做不識禮且只依本寫在也得又去杜撰將古人處改了是日因㸔薛直老行状中有述其初為教官陳請改上丁釋奠事盖其見當時用下丁故請改之舊看古禮中有一處注云春用二月上丁秋用八月下丁今忘記出處向亦欲檢問象先及漳州陳請釋奠儀欲乞委象先又思量渠不是要理㑹這般事人故已之
  葉賀孫録文王世子附
  因論程沙隨辨五禮新儀下丁釋奠之説而曰政和中編此書時多非其人所以差誤如此續已有指揮改正唐開元禮既失煩縟新儀又多脱畧如親祠一項開元禮中自先説將升車執某物立車右到某處方説自車而降今新儀只載降車一節却無其先升車事前一段既如此載後凡親祠處段段皆然今行禮時又俱無此升降之儀
  吳必大録文王世子附
  釋奠散齋因云陳膚仲以書問釋奠之儀今學中儀乃禮院所班多參差不可用唐開元禮却好開寳禮只是全録開元禮易去帝號耳若政和五禮則甚錯今釋奠有伯魚而無子思又十哲亦皆差互仲弓反在上且如紹興中作七十二子賛只據唐爵號不知後來已經加封矣近當申明之
  鄭可學録文王世子附
  新書院告成明日欲祀先聖先師古有釋采之禮約而可行遂檢五禮新儀令具其要者以呈先生終日董役夜歸即與諸生斟酌禮儀鷄鳴起平明往書院以㕔事未備就講堂裡宣聖像居中兖國公顔氏郕侯曾氏沂水侯孔氏鄒國公孟氏西向配北上並紙牌子濓溪周先生東一明道程先生西一伊川程先生東二康節邵先生西二司馬温國文正公東三横渠張先生西三延平李先生東四從祀亦紙牌子並設於地祭儀别録祝文别録先生為獻官命賀孫為賛直卿居甫分奠叔蒙賛敬之掌儀堂狹地濶頗有失儀但獻官極其誠意如或享之鄰曲長幼並來陪禮畢先生揖賔坐賔再起請先生就中位開講先生以坐中多年老不敢居中位再辭不獲諸生復請遂就位説為學之要午飯後集衆賔飲至暮散
  葉賀孫録文王世子附
  先聖冕服之制殊不同詹卿云衮冕畫龍於胷然則鷩冕之雉毳冕之宗彝皆畫於胸
  董銖録文王世子附
  師保疑丞疑字曉不得想只是有疑即問他之意不知何氏録文王世子
  公與公族燕則異姓為賔注曰同宗無相賔客之道董銖録文王世子
  公族有罪無宫刑不翦其類也纎剸於甸人特不以示衆耳刑固不可免今之法乃殺人不死祖宗時宗室至少又聚於京師犯法絶寡故立此法今散於四方萬里與常人無異乃縱之殺人是何法令不可不革鄭可學録文王世子














  朱子五經語類卷七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