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 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上一卷 卷第十七 下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諸大弟子說業報緣

爾時諸大聲聞耆宿苾芻告具壽薄俱羅曰:「具壽財益已說本業,次至仁說本業因緣。」爾時薄俱羅苾芻以頌說曰:

「昔於親惠城,  而為賣藥人;  毘鉢尸住世,  諸佛及僧伽。  施諸療病藥,  來者求皆與;  根莖葉花藥,  合以施眾僧。  三月夏安居,  隨食而供給;  於諸苾芻眾,  人施一訶梨。  九十一劫中,  不墮三惡趣;  由其施藥報,  獲斯殊大果。  雖施少分藥,  受樂轉無窮;  施一訶梨勒,  生天受天樂。  有殘餘業報,  復得生人中;  生在有學家,  不受信心食。  於三日夜中,  解了三藏教;  服著垢弊衣,  但唯求糞掃,  常樂居閑靜,  不愛俗喧林。  我年百六十,  不曾身有病,  我憶施少分,  多受天人樂。  薄俱羅眾前,  自說昔業報;  安坐蓮花內,  無熱大池中。」

爾時諸大聲聞耆宿苾芻告具壽尊者苾芻曰:「具壽薄俱羅已說昔業報,次至仁說。」爾時具壽尊者即以伽他而說頌曰:

「昔作治皮人,  憶念前生事;  當時逢儉歲,  煮皮而用食,  以此為存命。  後有一沙門,  從遠來求食;  我當發清信,  皮食施沙門。  獨覺尊食已,  對面昇虛空:  我發清淨心,  合掌申供敬。  見斯神變已,  更起慇重心:  『願我當生處,  常遇如是聖;  所獲殊勝果,  一如今聖者。』  所施體無色,  亦無香美味;  見者心清淨,  當施如是食。  因雖施少分,  獲果乃無量,  多引生天樂,  復得勝人身。  此是最後身,  得生於人趣,  親侍大導師,  無上等正覺。  我先所發願,  願證無上果;  已獲阿羅漢,  除熱得清涼。  我名大尊者,  今對斯聖眾,  自說昔業報,  無熱大池中。」

爾時諸大聲聞耆宿苾芻,告具壽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等作如是言:「具壽尊者,已說昔業報,次至仁等當說。」爾時三人共以伽他而說頌曰:

「我等昔為三商主,  與諸兄弟同遊戲;  遇見迦葉佛滅塔,  破壞摧落無多在。  我等共勸商人眾,  營造此塔復令新;  三人於此佛塔上,  各懸寶蓋同崇建。  由斯殊勝善業故,  得生天上受歡娛;  天上福盡生人趣,  獲得富貴常安樂;  今逢世尊等正覺,  於佛教中而出家。  世尊在彼尼連側,  現大神變運神通;  我等皆蒙示正法,  得入無上涅槃宮。  斯由敬重大師教,  又於佛塔懸妙傘;  由斯差別種善根,  能除熱惱清涼樂。  優樓頻螺迦葉等,  於諸耆宿尊者前,  自說往昔業因緣,  無熱池中處蓮坐。」

爾時諸大聲聞耆宿苾芻,告具壽名稱,作如是言:「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等各說本業,次至仁說。」爾時具壽名稱即以伽他而說頌曰:

「我昔曾作賣香人,  於諸藥性善分別;  時有婦人將女來,  買香及藥至我所。  彼之少女美顏容,  見者皆令貪欲染;  我見是女容儀已,  不覺起心生愛著。  即執女手同遊戲,  由斯惡業生惡趣;  後得人身常手枯,  經於五百生受苦。  我今親事佛世尊,  隨佛出家而學道;  今已證獲阿羅漢,  能除熱惱得清涼。  大德我思先惡業,  已經百劫業不亡。

「今已得神通,  由有餘殘報;  我之左臂手,  不如右手臂。  若男若女人,  侵妻及奪夫;  常墮地獄中,  恒受斯劇苦。  樂遠離他妻,  猶如踊火炎;  猶斯諸智者,  與自妻歡娛。  汝等當審觀,  貪染他妻妾;  恒於地獄受,  長夜無休息。  我由作是罪,  隨所在生身;  已受如斯報,  捺落迦中生。  今此最後身,  得入無上位;  解脫一切苦,  去熱得清涼。  欲求安樂處,  不得婬他婦;  解脫諸煩惱,  受於妙喜樂。  我名稱苾芻,  今於尊宿前,  說自昔業報,  無熱大池中。」

爾時諸大聲聞耆宿苾芻告具壽火生曰:「具壽名稱已說昔業,次至仁說。」爾時具壽火生以頌答曰:

「我昔曾於親惠城,  有佛正覺號毘鉢;  我時名為無所著,  於眾人中最尊貴。  佛有六十二萬眾,  聲聞弟子共圍繞;  我屈毘鉢尸世尊,  并諸弟子三月請。  于時親惠城國王,  亦請世尊并弟子;  是時我與彼城王,  隔日設食呈微供。  至時我倍加供養,  佛及苾芻聲聞眾;  三月供養事已畢,  我更共王同供養。  當時最後設會日,  親惠城王宮自辦;  廣設百味妙飲食,  衣服臥具及諸珍。  既辦如斯上妙物,  復於王苑敷高座;  其座價直百千金,  飲食衣服同斯量。  一一苾芻所施物,  算數計分不能知;  所有象馬皆嚴飾,  縷金線網莊嚴身。  各各僧前持傘蓋,  依座次第布周圓;  宮內婇女莊嚴身,  以次旃檀塗瑩體。  各執金瓶盛德水,  苾芻僧處遣祇承;  於是最後興斯供,  王自供養佛僧伽。  我當見是王供養,  一心正念作思惟: 『上妙飲食皆能辦,  寶座嚴飾實難為;  乍可辦餘上妙具,  如王象馬無由得。』  既作如斯言念已,  帝釋天主應時來;  于時天帝報我言:  『善哉助汝興供養。』  天帝既述斯言已,  便化最勝大園林;  其園芳麗甚超絕,  諸天妙座遍莊嚴;  并持上妙天衣服,  奉施佛及苾芻僧,  先請毘鉢尸世尊,  并諸弟子聲聞眾。  于時天帝及諸天,  第一寶象而來應;  各各執持天寶蓋,  於僧頂上在空中。

「齎持天飲食,  供養真聖眾;  復以天衣覆,  得受人天樂。  九十一劫中,  不墮三惡趣;  由斯先世善,  感得柔軟身。  為大仙興供,  大德毘鉢尸;  今此最後身,  生於王舍城。  影勝王宮內,  最尊豪族家,  王及大夫人,  敬戀恩養育,  諸臣咸愛我,  及所有國人。  常受於天上,  諸天五欲樂,  既得是人身,  反受諸天樂。  無上大導師,  正覺牟尼主,  調伏人天故,  而來王舍城。  我當聞佛來,  大師微妙覺,  聞已生歡喜,  即詣如來所。  既見世間燈,  能持流炬者,  從輅投身下,  足步至尊前;  頂禮佛雙足,  深心極喜悅,  退坐於一面,  瞻仰大慈尊,  無量人天類,  恭敬而圍遶。  世尊如是告:  『汝斷諸纏縛;  無上天尊師,  慈悲故來此。』  為說四諦法,  聞者能開悟。  我聞如是請:  『唯正覺世尊,  願許我出家,  近住成圓具。』  無上大慈父,  無有等等者,  哀愍命善來,  言下成圓具;  精進不放逸,  苦行而修習,  即證無生位,  得入涅槃宮。  親侍大導師,  無上等正覺,  證得阿羅漢,  除熱得清涼;  能脫三有海,  漂流生死河,  一切憂悲苦,  由斯永得除。  火生之苾芻,  對斯真聖眾,  說自昔作業,  無熱大池中,  安坐蓮花臺。」

爾時諸大聲聞耆宿苾芻告具壽護國曰:「具壽火生已說本業,次至仁說。」爾時護國苾芻即說頌言:

「昔有王名吉基利,  迦尸國主饒益人;  我身是王最小子,  為佛造大窣覩波。  父王令其最小子,  躬持傘蓋奉如來;  我聞王勅心歡喜,  安置寶蓋窣覩波。  既安蓋已便發願,  由斯善業因緣故;  天上人間招快樂,  常有最勝大光明。  今生最後於人趣,  降誕倉庫大城中;  既生最勝豪族舍,  世間尊貴而第一。  見者歡喜常恭敬,  一切國人皆慶悅。  殊勝果報隨身現,  色相端嚴心安靜,  人間受用悉充足,  一切所須無乏少。  護國苾芻對尊宿,  說自昔報業因緣。」

爾時諸大聲聞耆宿苾芻告具壽娑底曰:「具壽護國已說業報,次至仁說。」爾時具壽娑底即說頌曰:

「昔於王舍城,  王臣大富貴;  五百仙人至,  皆令共供養。  當時我宣教,  普令先造食;  家中種種飯,  給五百仙人,  次第分與我。  我既為尊首,  最初仙供養,  我家恒營辦,  作飯百杓餘;  於彼出家人,  將此飯供給。  既施飯食已,  生貪作是念:  『我姊妹兄弟、  妻男女親族,  尚不施飯食;  此仙三月坐,  當有用度多,  況於五百數。  我須彼沙門,  令其得命終;  若得彼身死,  我即無用度。』  無過殺於彼,  及生罪心已,  煎煮其馬尿,  和食與彼飡。  當喫此食已,  乃即有病患,  便即腸肚出。  其時知死已,  彼仙得道人。  于時龍神等,  皆共大聲語: 『大罪是商人,  無過枉殺仙,  得自在獨覺,  寂靜無漏者。』  諸親皆瞋我,  皆於當觀察,  能生多罪業,  為殺彼仙故。  聞親說語已,  我即起愁悲;  請餘諸仙人,  極生悔其過。  對諸佛懺悔,  現過心悔已;  飯供五百仙,  珍重令充足;  懺其彼罪業,  懺過於諸仙。  以食供養已,  即當發誓願: 『當來願如是,  供養此大德;  如所得解脫,  願我亦離縛;  生生離貧家,  莫在貧窮處。』  忽常起慳貪,  令心發其惡;  捐彼獨覺人,  作業即愁悲。  死後墮地獄,  久住千年歲,  常受其苦痛;  後得生人身,  還受短命報。  當有多財物,  供養於諸人;  常患腸肚出,  因此即命終。  即生遇大聖,  乃獲出家體,  依教而成住,  一切貪悉捨。  無熱蓮花座,  說本業因緣。」

爾時具壽耆宿苾芻告具壽膝多迦攝波曰:「具壽娑底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膝多迦攝波即說頌曰:

「往請苾芻眾,  不闕於七年;  於其聚落內,  時世為饑饉。  我所得分者,  心調意寂靜;  是獨覺所尊,  無惱甚清涼。  我先有要誓,  乞者而不與;  縱是子及親,  非營作不濟。  如是發此意,  遂為罪惡業;  苾芻既不作,  何故而與食?  即將此苾芻,  經行於田處;  然始至家中,  方與其飲食。  由斯惡業熟,  遂墮於地獄;  眾活炎熱中,  而受諸楚苦。  地獄業報盡,  所生流轉趣;  鄙賤常憂苦,  飡糧甚難得。  此是我最後,  而獲於人身;  不虧調御士,  正覺無上尊,  淨信而出家;  蠲除諸有漏,  證得六神通,  至於羅漢果。  諸德當知我,  雖證大神通;  經行甚難苦,  方獲而飲食。  遊歷極遠處,  遂有而少獲;  命將欲斷絕,  時可得其食。  我姓膝迦攝,  名為耳大威;  無熱蓮花坐,  言斯先業緣。」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周離槃陀迦曰:「具壽膝迦攝波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槃陀迦即說頌曰:

「我於前生中,  而為養猪者;  繫其猪口已,  將渡至河邊。  既到河中心,  欲至於彼岸;  諸猪氣不通,  因此皆命過。  我隨水漂沒,  荒迷無所為;  河邊有仙住,  哀愍所救濟。  出我溺憂苦,  而為與出家;  以無相三昧,  教化令調順。  既於此滅已,  得生於天上;  天上纔捨命,  下生於人趣。  虔恭等正覺,  捨俗為出家;  頑愚極暗鈍,  示敬不能持。  於其三月內,  方能誦一偈;  既明一句義,  煩惱欲悉除。  我先所造業,  如是思憶念;  經於無量時,  輪迴生死海。  對於世間父,  於此無熱池;  我周利槃馱,  說斯黑白業。」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蛇僕:「具壽周利槃陀迦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蛇僕即說頌曰:

「迦攝佛滅度,  最後為聲聞;  多聞備三藏,  於法甚慳悋。  不為諸苾芻,  諷誦而解說;  恐餘諸苾芻,  而有勝於我。  苾芻詣我所,  欲求問少義;  我為懷惡色,  訶詰而不理。  時諸苾芻來,  諫責我斯見;  何不治法化,  作斯非理事。  我於臨終時,  情生極追悔;  所閑真妙法,  不為他顯示。  命唯有七日,  時轉不久停;  宜集出家士,  悔謝諸過咎。  我既悔罪已,  息其慳法心;  即於大眾中,  七日常說法。  既聞善說法,  隨我皆聽受;  互相為解釋,  咸共而談論。  我緣臨終時,  七日說妙法;  而得生天上,  諸欲悉具足。  天上捨報盡,  下生於人趣;  而生劫比羅,  釋迦王族中。  資財大富貴,  容儀甚可樂;  人眾皆敬愛,  資產無有乏。  種族諸男女,  捨俗而出家;  我為惱欲纏,  而無欣樂意。  無比大丈夫,  為欲哀愍故;  頻至於我所,  誨勸令出家。  我即稽調御,  無上等正覺;  唯願七年中,  哀愍受壇施。  若見受其施,  七年將過已;  即隨大慧所,  方可為出家。  告我命危脆,  不暫豈七年;  宜當急捨施,  出入息難保。  佛語深尊重,  豈敢而棄捨;  白言七日內,  哀愍與出家。  即於七日中,  隨意皆資給;  於其城內外,  諸親咸守擁。  最上大光明,  遍耀於城墎;  不思議人眾,  得出於城外。  於佛法教中,  淨信為出家;  於二十五年,  心無有正悟。  遂即罪心起,  不欲依此住;  莫能至甘露,  宜退且還家。  既生此怯懼,  深懷大羞恥;  諸親及家眷,  定為譏誚我。  所念非相類,  審知不善事;  我宜以刀害,  何用此殘活?  即持極利刀,  跏趺而端坐;  安刀於頭上,  心即得解脫。  心既得蠲除,  口口而稱讚;  奇哉佛法僧,  有斯勝善法。  我先有思想,  凡夫便捨壽;  不顧其性命,  證得無上寂。  我於先有中,  懶惰極慳法;  由斯果報故,  艱難得解脫。  又我於臨終,  為說淨妙法;  由斯業成熟,  超除諸財欲。  法根釋迦子,  蛇奴大威德;  於其無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又告具壽阿泥盧馱曰:「具壽蛇奴已說業報,次至具壽。」于時阿泥盧馱即說頌曰:

「我先無攝錄,  貧窮負草活;  歸投備名稱,  奉覲大沙門。  今生釋迦種,  名阿泥嚧馱;  善閑歌舞伎,  能於諸妙曲。  希逢大導師,  無畏等正覺;  見已心清淨,  捨俗而出家。  得聞所說教,  樂住大師處;  情無暫放逸,  常自勤策勇。  三明具獲已,  大師教已作;  觀知於宿命,  所曾之事業。  於三十三天,  七返而受生;  七返生人趣,  亦為作人主。  灌頂剎帝利,  獨化於贍部;  彼七此亦七,  輪迴十四返;  曾住受用處,  咸皆知其所。  此類諸果報,  無有而不悉;  我於所生處,  情極甚歡喜。  觀知諸有情,  生死輪迴趣,  此變於餘現,  一心繫思念。  五趣輪迴事,  天眼皆明了,  已獲安詳道,  天眼甚明淨。  世間無上師,  知我念所念,  佛身意神通,  而來於我所;  我所有思念,  而能增上說。  大師無過咎,  所說亦無非;  我聞彼所說,  依教而淨住。  心生極精勤,  常修不放逸;  三明已通達,  所應作已作。  於生無有喜,  於死亦無憂;  唯知待時至,  正念住威儀。  廣嚴竹林村,  命當於彼過;  於其竹林下,  而欲取歸化。  我先施食故,  獲此殊妙果;  虔恭大導師,  無比等正覺,  證得阿羅漢,  清涼寂靜處;  諸見者記我,  大福中為最。  此阿泥盧馱,  對佛苾芻僧,  於無熱河中,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又告具壽師子王迦羅苾芻:「具壽阿泥盧馱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迦羅即說頌曰:

「我先押甘蔗,  至於煎糖室;  時有病獨覺,  徐行來我所。  於其七日內,  糖油常奉侍;  於其七日後,  獨覺昇空去。  我緣出不在,  奴便啟我言;  有斯勝福田,  比受家中供。  我既聞斯說,  情生極淨信;  速往昇空處,  深為欽敬仰。  往因發淨心,  又緣施油糖;  天上人間趣,  具福心明朗。  此為最後生,  亦得作人身;  虔恭大導師,  無比等正覺。  於大釋師教,  希得為出家;  證獲阿羅漢,  清涼寂靜處。  我今極獲安,  利養甚豐多;  衣食及臥具,  湯藥無所乏。  我以少緣事,  要須四團糖;  欲施縫衣者,  糖將興供養。  諸天知我念,  即告影勝王;  宜速施迦羅,  沙糖清涼漿。  由斯施漿故,  王獲大勝利;  宜使侍縛迦,  齎菴羅及糖。  即遣四大象,  馱齎真美味;  影勝大福王,  令送於我所。  王既令使送,  我得此甘糖;  供給千二百,  五十苾芻僧。  迦羅阿羅漢,  具六大神通;  於無熱河中,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又告具壽羅怙羅曰:「具壽迦羅已說業報,次至具壽。」于時羅怙羅即說頌曰:

「我作先國王,  在於廣嚴都;  發朝依正化,  令眾皆安益。  時有一仙來,  威德甚雄猛;  詣至於我所,  便發如是言: 『我今是盜賊,  不與水而飲;  請王准賊法,  依教科罰我。』  我即報彼言:  『仙若法德備,  泉井河江水,  許隨意而飲。  我所懷疑惑,  不能悉蠲除;  願見王罰罪,  我即無思慮。』  即告彼仙曰:  『宜入芳園中;  六日不應食,  已後任隨去。』  我所作此業,  實無有惡意;  黑繩炎熱中,  六十年受苦。  業報盡後身,  六年在母胎;  此實無心造,  亦無身口業。  由此因緣故,  而受諸苦果;  耆宿眾前說,  當知業不亡。  此是羅怙羅,  對於諸尊者;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惡業。」

爾時諸耆宿苾芻又告具壽難陀曰:「具壽羅怙羅已說業報,次至具壽。」于時難陀即說頌曰:

「毘鉢尸佛教,  時我設香湯;  洗浴苾芻僧,  便發如是語: 『願我當來世,  及諸如是眾,  清淨無瑕垢,  煩惱漏皆除;  容儀得端正,  顏色過蓮花。』  其時命既過,  得生於天上;  天上甚超絕,  人趣亦殊妙;  隨所生流處,  恒安常富貴。  後持獨覺身,  起塔鮮白淨;  嚴飾塗香已,  黃色而覆上,  [跍*月]跪合掌言:  『當願諸根具;  身相如金色,  善持而不變。』  由此善根故,  生波羅痆斯;  與迦陀國王,  而為第二子。  又見迦攝塔,  虔恭生淨意;  於其此塔中,  而懸一傘蓋。  由先浴眾僧,  塗塔黃色因;  施塔傘蓋故,  多獲諸安樂。  由斯餘福業,  於其最後身;  生釋迦王族,  與如來為弟。  我今於此身,  具備大丈夫;  三十殊妙相,  而無欠闕者。  釋迦師子教,  而我得出家;  證極阿羅漢,  除熱獲清涼。  蒙佛記於我,  端嚴甚可樂;  我生皆已盡,  至於無上處。  此善者難陀,  對佛苾芻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實力子曰:「具壽難陀已說業報,次至具壽。」于時實力子即說頌曰:

「我於前身時,  名捕魚商旅;  因興易進發,  有仙來伴去。  是真大獨覺,  漏盡心無礙;  我相見中間,  常請受微供。  隨其至宿處,  為敷諸臥具;  洗足奉油塗,  及與為然燈。  同比共為伴,  虔心常供侍;  徐徐既前進,  得至於海際。  既至於海際,  我即前跪曰: 『大德有何緣,  故來於此處?  我等皆欲纏,  不辭諸苦惱;  入於險難處,  無涯大海聚。』  彼言我除惱,  願汝常安樂;  生生備大福,  多財無所乏。  我即以上衣,  齎持而奉施;  頭面禮敬足,  虔心而右繞。  彼哀愍我故,  受我所奉衣;  諸旅咸瞻仰,  便昇於虛空。  諸旅覩神通,  我即懷悲惱;  虔躬遙合掌,  作如是發願: 『如是大尊德,  願我常相遇;  其所得妙法,  願我亦證悟。  當來得值佛,  而得為出家;  供養僧伽眾,  發起大神通。』  由此善根故,  天上常歡樂;  亦生於人趣,  多受諸安泰。  凡是諸生處,  多財大富貴;  天上及人間,  福德恒明朗。  從初受果報,  此為最後身;  於拘尸那城,  得為壯士子。  端正極可樂,  顏容無有比;  人眾皆敬愛,  得超大富際。  希遇釋師子,  無上等正覺;  見已心清淨,  捨俗而出家。  依於竹林內,  及處於山間;  聲聞眾來集,  而惱苾芻僧。  敷設臥具故,  與苾芻說過;  或惱或譏誚,  頻頻相呵責。  具此諸梵行,  我即起悲心;  時有我生盡,  當為供侍者。  而自常勤策,  於教恒修習;  證得阿羅漢,  具備六神通。  詣於大師所,  曲躬頭面禮;  合掌前恭敬,  從無上乞願: 『願見聽於我,  供給苾芻僧;  不隨愛瞋癡,  慈心皆平等。』  大師知我意,  默然受我請;  即令住寺內,  對諸苾芻僧。  身為慈悲業,  口意亦復然;  供給苾芻眾,  低心常敬重。  來去諸苾芻,  及諸道行者;  我見甚歡喜,  安慰而問訊。  五指放光明,  如然大明炬;  敷設諸臥具,  顯現大神通。  我所有神變,  苾芻欲見故;  時極將幽暗,  方來於我所。  次復續後來,  慈心悉敬重;  為敷其臥具,  不生恚念心。  我先有思慮,  我所有誓願;  清淨悉成辦,  今皆得圓備。  此實力聖子,  漏盡心自在;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近將曰:「具壽實力子說業報已,次至具壽說。」于時近將即說頌曰:

「我於往昔時,  為獵者遊藪;  為求害麞鹿,  持弓及毒箭,  尋山登峻險,  夙夜常無倦。  若逢禽獸時,  情起殺害心,  彎弓放毒箭,  射斷其命根。  時我持弓箭,  遊行於林藪,  見一大獨覺,  住在於樹下;  我覩彼沙門,  情生大忿恚,  彼無犯調寂,  我以毒箭射。  既遭毒箭苦,  甚受諸楚痛;  即於其樹下,  捨有歸寂滅。  我由斯惡業,  命終墮地獄;  經無量千歲,  具受諸楚痛。  地獄命既終,  復受傍生趣;  山中遭害死,  還墮於地獄。  生生恒怖畏,  步步皆驚恐;  夙夜飢困苦,  羸瘦甚憔悴。  而常逢獵師,  懷害雄猛者,  即以利毒箭,  射我應時倒。  彼見我墮地,  命在身搖動;  後以利刀截,  分割肉將去。  如是五百生,  多受諸苦惱。  又於某方處,  為求諸食故;  乃於其山下,  見多大仙眾,  具修諸苦行,  有大神威德;  我既覩仙眾,  情便生慈念。  漸漸心以慶,  觀其大仙眾;  由此發清淨,  得生於人趣。  遂見大獨覺,  而來乞求食;  我即常奉請,  就家受微供。  供養彼德已,  合掌而發願: 『願我當來世,  常逢此尊師;  見佛生恭敬,  而為作出家;  得生無所畏,  斷除諸有漏。』  由此善根故,  得生於天上;  又生於人趣,  大富具多財。  虔奉此大師,  無比等正覺;  既見大牟尼,  捨俗歸出家。  淨心既出家,  深樂大師教;  我證阿羅漢,  具六大神通。  大德而我今,  斷除諸結縛;  當入於山窟,  方欲而受終。  當有磣毒蛇,  來墮我身上;  此時我歸寂,  是為證涅槃。  諸德我思惟,  先身所造業;  受無量果報,  所作業不亡。  此近將苾芻,  對大僧伽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賢子曰:「具壽近將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賢子即說頌曰:

「昔時極飢儉,  大怖皆幽闇;  時有五百人,  求乞而濟活。  我為眾中首,  而與作導師;  彼乞得食已,  咸來奉於我。  或精或麁食,  常濟供承我;  不懷諸惡意,  依我教而住。  時有人在市,  持煎餅而賣;  我即強奪取,  走出於市外。  衝突向前走,  餅主隨後逐;  我便迅疾去,  莫能擒得我。  急渡於大河,  一邊而安住;  四面遙顧望,  不見有人來。  欲飡其煎餅,  多膩甚精味;  我作如是念:  『今日應飽滿。』  時有大威仙,  急來於我所;  是大獨覺尊,  諸根甚寂靜。  我便作是念:  『貧苦最為楚;  由先不修福,  今獲飢窮報。  今宜精味餅,  奉施此沙門;  寧可受飢死,  不用貧苦活。』  便發志誠心,  深生清淨意;  即持其煎餅,  奉上勝福田。  大師受我施,  對我前而食;  欲哀愍我故,  便昇於虛空。  我即合掌禮,  『願我無窮報;  當生大豪族,  顏色得端嚴。  如是大德類,  願常得相遇;  彼所證獲法,  我亦當開悟。』  由此善根故,  多受諸快樂;  天上及人趣,  端嚴甚光悅。  天上及人間,  受勝大王報;  由斯施業故,  不曾生惡趣。  復由殘業報,  今於最後有;  得生大豪族,  釋迦種望城。  於此後生中,  而處於人身;  虔奉釋師子,  無上等正覺。  大德佛世尊,  來過親族時;  我與諸親眷,  捨俗而出家。  我先所有願,  今皆已圓滿;  證獲阿羅漢,  寂靜清涼處。  王種而出家,  是其佛種族;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賢鹽曰:「具壽賢子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賢鹽即說頌曰:

「拘留孫佛時,  有造彼佛塔;  時我為傭力,  常與他雇作。  作此塔之時,  我頻出惡語: 『何用斯大塔,  豈有得成期?  塔宜微小作,  不應廣費損;  省功無憂惱,  而得速成就。』  由斯口業故,  說此麁惡言;  臨終既命過,  墮於地獄中。  地獄業報盡,  於其所生處;  顏色極醜陋,  人眾皆棄賤。  迦攝波佛時,  為雄拘羅鳥;  依波羅痆斯,  半道大林中。  其世大明燈,  苾芻眾圍遶;  我出和雅音,  於上右飛遶。  我凡見佛眾,  而行乞食時;  出時及入時,  常與右飛遶。  由斯善根故,  得生於人趣;  虔奉調御士,  無上等正覺,  釋迦師子法,  而得為出家;  證悟阿羅漢,  至寂清涼處。  於諸妙教中,  佛記我為最;  多聞持法則,  善音常演暢。  四眾來我所,  聽聞我說法;  天及諸有情,  無不皆欽仰。  先作善業少,  為惡業極甚;  今獲其果報,  當知業不亡。  此賢鹽苾芻,  對大僧伽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蜜性曰:「具壽賢鹽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蜜性即說頌曰:

「昔於廣嚴側,  我為猴中主;  見多鉢在彼,  我便持佛鉢。  諸苾芻見喝,  世尊即告曰: 『汝等諸苾芻,  勿喝不損鉢。』  即持大師鉢,  將昇於大樹;  滿盛白淨蜜,  徐徐從樹下。  捧持淨蜜鉢,  奉獻大導師;  其中有虫故,  大師不為受。  我即詣一邊,  觀見而有虫;  揀擇其虫已,  還持奉大師。  雖至如來所,  世尊亦不受;  由未作淨故,  善逝不納持。  我即以清水,  點淨其蜜上;  以大至誠心,  奉施等正覺。  佛舒百福臂,  無比無等手;  持我獻蜜鉢,  與聲聞眾飲。  情懷大欣慶,  虔躬而合掌;  對此法王前,  舞蹈禮已去。  我願捨命後,  得生於人趣;  常遇大導師,  恒持真妙法。  由此善根故,  遂獲得人身;  敬奉事調御,  無上等正覺。  於釋師子教,  得為作出家;  證獲阿羅漢,  至寂清涼處,  備六大神通。  而此諸苾芻,  猶呼我蜜性,  名稱福遠聞;  常受尊敬重,  恒來供養我。  與諸苾芻眾,  遊行於人間,  至於曠野處,  大眾咸遭渴;  我便心起念,  願令獲淨蜜。  四方非人類,  知我心所願;  各持大蜜器,  咸來施與我。  我見即便受,  乃至隨意足;  充滿苾芻眾,  皆發勝上心。  我於猴生中,  為王供養故;  纔捨傍生趣,  得踐甘露地。  我先所有念,  及曾發深願;  虔心奉大師,  所作皆成辦。  此是我所念,  先為善業因;  今受其果報,  微妙極受樂。  此蜜性苾芻,  對大僧伽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十七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