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63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百三十九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四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三十九卷目錄

 州牧部紀事一

官常典第六百三十九卷

州牧部紀事一[编辑]

《書經舜典》:「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蔡傳「群 牧」,九州之牧伯也。群后,即侯牧也。

《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乃施典于邦國,而建其牧。」訂義鄭 康成曰:「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長,謂之牧,所謂 八命作牧者。」

《春官·宗伯》:「八命作牧,九命作伯。」訂義鄭鍔曰:七命之侯 伯有功德者,加以八命,則為諸侯之長,謂之牧,《大宰》 所謂建其牧』是也。商謂之伯,虞、夏與周則謂之牧,故 《曲禮》曰:『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陸氏曰:『《書》與《周 禮》『伯常稱牧』,蓋自內言之則屈于二伯,故稱牧。《大宗 伯》『八命作牧』,《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是也。 自外言之則伸於諸侯,故稱伯,《王制》所謂「方伯之國」 是也。

《秋官》「掌交諭九牧之維。」訂義鄭康成曰:「九牧,九州之牧。」 鄭鍔曰:「諭以九牧之維,使依九州之牧以相親比,而 為國之維也。」

《漢書王尊傳》:「尊遷益州刺史。先是,瑯琊王陽為益州 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歎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 乘此險』!後以病去。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 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為 孝子,王尊為忠臣。尊居部二歲,懷來徼外,蠻夷歸附』。」 《雋不疑傳》:「不疑為青州刺史,齊孝王孫劉澤交結郡」 國豪桀謀反,欲先殺青州刺史。不疑發覺收捕,皆伏 其辜。擢為京兆尹,賜錢百萬。

《黃霸傳》:「霸為揚州刺史三歲,宣帝下詔曰:『制詔御史, 其以賢良高第揚州刺史霸為潁川太守,秩比二千 石,居官賜車蓋特高一丈,別駕主簿車,緹油屏泥于 軾前,以章有德』。」

《王褒傳》:「宣帝時,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風化于眾庶,聞 王褒有俊材,請與相見,使褒作《中和樂職》《宣布詩》,選 好事者令依鹿鳴之聲習而歌之。褒既為刺史作頌, 又作其傳。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軼材,上迺徵褒,既至, 詔褒為《聖主得賢臣頌》。」

《何武傳》:武遷揚州刺史,所舉奏二千石長吏,必先露 章,服罪者為虧除免之而已。不服,極法奏之,抵罪或 至死。九江太守戴聖,禮經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 前刺史以其大儒,優容之。及武為刺史,行部錄囚徒, 有所舉以屬郡。聖曰:『後進生何知,迺欲亂人治,皆無 所決。武使從事廉得其罪,聖懼自免。後為博士,毀武』」 於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聖子賓客為群盜得, 繫廬江,聖自以子必死,武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 後聖慚服。武每奏事至京師,聖未嘗不造門謝恩。武 為刺史、二千石有罪,應時舉奏,其餘賢與不肖,敬之 如一。是以郡國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 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後入傳舍,出記 問墾田頃畝,五穀美惡,已,迺見二千石,以為常。初,武 為郡吏時,事太守何壽,壽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 故厚之。後壽為大司農,其兄子為廬江長史。時武奏 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 楊覆眾等,酒酣,見其兄子曰:「此子揚州長史,材能駑 下,未嘗省見。」顯等甚慚,退以謂武。武曰:「刺史古之方 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吏治行有 茂異,民有隱逸,迺當召見,不可有所私問。」顯覆眾強 之,不得已召見,賜巵酒。歲中,廬江太守舉之,其守法 見憚如此。為刺史五歲,入為丞相司直。

《朱博傳》:「博遷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為刺 史行部,吏民數百人遮道自言官寺盡滿。從事白請 且留此縣,錄見諸自言者,事畢迺發,欲以觀試博。博 心知之,告外趣駕。既白駕辦,博出就車,見自言者,使 從事明敕告吏民欲言縣丞尉者,刺史不察,黃綬各 自詣郡。欲言二千石墨綬長吏者,使者行部,還詣治」 所,其民為吏所冤,及言盜賊辭訟事,各使屬其部從 事。博駐車決遣,四五百人,皆罷去如神。吏民大驚,不 意博應事變迺至於此。後博徐問果老從事,教民聚 會,博殺此吏,州郡畏博威嚴。

《後漢書朱浮傳》:「舊制,州牧奏二千石長吏不任位者, 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驗,然後黜退。帝時用 明察,不復任委三府,而權歸刺舉之吏。浮復上疏曰: 『陛下清明履約,率禮無違。自宗室諸王、外家后親,皆 奉遵繩墨,無黨埶之名,至或乘牛車,齊於編人,斯固法令整齊,下無作威者也。求之於事,宜以和平,而災 異猶見者,夫豈徒然?天道信誠,不可不察』。」竊見陛下 疾往者上威不行,下專國命,即位以來,不用舊典,信 刺舉之官,黜鼎輔之任,至於有所劾奏,便加免退,覆 案不關三府,罪譴不蒙澄察。陛下以使者為腹心,而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是為《尚書》之平,決於百石之吏。 故群下苛刻,各自為能,兼以私情,容長憎愛。在職皆 競張空虛,以要時利。故有罪者心不厭服,無咎者坐 被空文,不可經盛衰貽後王也。夫事積久則吏自重, 吏安則人自靜。《傳》曰:「五年再閏,天道乃備。」夫以天地 之靈,猶五載以成其化,況人道哉!臣浮愚戇,不勝惓 惓。願陛下留心千里之任,省察偏言之奏。

《王望傳》:「望為青州刺史,時州郡災旱,百姓窮荒,望行 部,道見飢者裸行,草食五百餘人,愍然哀之,因以便 宜出所在布粟,給其廩糧,為作褐衣。事畢上言。帝以 望不先表,請章示百官,詳議其罪。時公卿皆以為望 之專命,法有常條。鍾離意獨曰:昔華元子反楚,宋之 良臣,不稟君命,擅平二國,《春秋》之義,以為美談。今望 懷義忘罪,當仁不讓。若繩之以法,忽其本情,將乖聖 朝愛育之意。」帝嘉意,議赦而不罪。

謝承《後漢書》,謝夷吾雅任明遠,能決斷罪疑。行部始 到南陽縣,遇章帝巡狩,駕幸魯陽,有詔敕荊州刺史 入傳錄見囚徒,誡長吏「勿廢舊儀,朕將覽焉。」上臨西 廂南面,夷吾處東廂,分帷隔中央。夷吾所決,正一縣 三百餘事,事與上合。而朝廷歎息曰:「諸州刺史盡如 此者,朕不憂天下。」嘗以勵群臣。

《後漢書郅惲傳》:「惲子壽為冀州刺史。時冀部屬郡多 封諸王,賓客放縱,類不檢節,壽案察之,無所容貸,乃 使部從事專任王國。又徙督郵,舍王宮外,動靜失得, 即時騎驛上奏王罪,及劾傅相,於是藩國畏懼,並為 遵節。視事三年,冀土肅清。」

《王渙傳》:「渙為兗州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

《左雄傳》:「雄安帝時為冀州刺史,部多豪族,好請託,雄 嘗閉門不與交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 《王龔傳》:「龔為青州刺史,劾奏貪濁二千石數人,安帝 嘉之,徵拜尚書。」

《种暠傳》:「暠為益州刺史,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職三 年,宣恩遠夷,開曉殊俗,岷山雜落皆懷服漢德。其白 狼、槃木、唐菆、邛、僰諸國,自前刺史朱輔卒後遂絕,暠 至,乃復舉種向化。時永昌太守冶鑄黃金為文蛇,以 獻梁冀,暠糾發逮捕,馳傳上言。」

《楊震傳》:「震子秉,出為豫荊、徐兗四州刺史,遷任城相。 自為刺史二千石,計日受奉,餘祿不入私門。故吏齎 錢百萬遺之,閉門不受,以廉潔稱。」

《李膺傳》:「膺遷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風棄官。」 《劉虞傳》:「虞遷幽州刺史,前中山相張純與烏桓連盟 攻薊,又使烏桓峭王等攻破清河、平原。虞到薊,罷省 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 路。又設賞購純,純走出塞,餘皆降散。純為其客王政 所殺,送首詣虞。靈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黃琬傳》:「琬為豫州牧時,寇賊陸梁,州境彫殘,琬討擊 平之,威聲大震,政績為天下,表封關內侯。」

《皇甫嵩傳》:嵩領冀州牧,奏請一年田租,以贍飢民,帝 從之。民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 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蜀志劉焉傳》:「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 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 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 難,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 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會益州刺 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并州殺刺史張益,梁」 《州殺刺史耿鄙焉》,謀得施,出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 封陽城侯,當收儉治罪。

《後漢書徐璆傳》:「璆遷荊州刺史,時董太后姊子張忠 為南陽太守,因勢放濫,臧罪數億,璆臨當之。部太后 遣中常侍以忠屬璆,璆對曰:『臣身為國,不敢聞命』。太 后怒,遽徵忠為司隸校尉,以相威臨。璆到州,舉奏忠 臧餘一億,使冠軍縣上簿,詣大司農,以彰暴其事。又 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臧汙者,悉徵案罪,威風大行。」 《陶謙傳》:「謙為徐州刺史時,董卓雖誅,而李傕、郭汜作 亂關中。是時四方斷絕,謙遣使間行奉貢西京。詔遷 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

《冊府元龜》:「臧旻為揚州刺史,時會稽妖賊許昭起兵 句章,自稱大將軍,立其父生為越王,攻破城邑,眾以 萬數。旻率丹陽太守陳寅擊昭,破之。昭遂復更屯結, 大為人患。旻等進兵,連戰三年,破平之,獲昭父子,斬 首數千級。」

《魏志臧洪傳》:「洪領青州以撫其眾,在州二年,群盜奔 走,紹歎其能。」

《王凌傳》:「凌為兗州刺史,轉在青州。時海濱喪亂之後, 法度未整,凌布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紀,百姓稱之,不容於口。徙為揚豫州刺史,咸得軍民之歡心。始 至豫州,旌先賢之後,求未顯之士,各有條教,意義甚 美。」

《夏侯尚傳》:「尚為荊州牧。荊州荒殘,外接蠻夷,而與吳 阻漢水為境,舊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 百餘里,山民蠻夷多服從者。五六年間,降附數千家。」 《崔林傳》:「林為幽州刺史,北中郎將吳質統河北軍事, 涿郡太守王雄謂林別駕曰:吳中郎將,上所親重,國 之貴臣也。杖節統事州郡,莫不奉牋致敬,而崔使君 初不與相聞,若以邊塞不修斬卿,使君寧能護卿邪?」 別駕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視去此州如脫屣,寧當相 累邪?此州與邊寇接,宜鎮之以靜,擾之則動其逆心, 為國家生北顧憂,以此為寄。」在官一期,寇竊寢息,猶 以不事上司,左遷河間太守,清論多為林怨也。 《郭淮傳》:淮為雍州刺史,安定羌大帥辟蹄反,討破降 之。每羌胡來降,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 年歲長幼,及見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咸稱神明。 《胡質傳》:「質遷荊州刺史,加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吳 大將朱然圍樊城,質輕軍赴之。議者皆以為賊盛不 可逼。質曰:『樊城卑下兵少,故當進軍為之外援,不然 危矣』。遂勒兵臨圍,城中乃安。」

《冊府元龜》:王思領豫州刺史,思與薛悌、郤嘉俱從徵 起,官位略等。三人中悌差挾儒術,所在名為閑省。嘉 與思事行相似。文帝詔曰:「薛悌,駁吏,王思、郤嘉純吏 也,各賜關內侯,以報其勤。」

《魏文帝集》:文帝褒田豫詔云:「昔魏絳開懷以納戎賂, 今卿舉袖以受狄金,朕甚嘉焉。」按《魏略》:豫為邠州刺 史,鮮卑素利等感懷,密遺金三十斤,豫張袖受之,胡 去,悉皆付外。詔褒之。

《魏志王基傳》:「基為荊州刺史,加揚烈將軍,隨征南王 昶擊吳,基別襲步協於夷陵,協閉門自守,基示以攻 形,而實分兵取雄父邸閣,收米三十餘萬觓,擄安北 將軍譚正,納降數千口。於是移其降民置夷陵縣,賜 爵關內侯。基又表城上,昶徙江夏治之,以偪夏口。由 是賊不敢輕越江,明制度,整軍農,兼修學校,南方稱」 之。

《徐邈傳》:「邈為涼州刺史,河右少雨,常苦乏穀。邈上修 武威酒泉鹽池,以收邊穀。又廣開水田,募貧民佃之, 家家豐足,倉庫盈溢,乃支度州界軍用之餘,以市金 帛犬馬,通供中國之費,以漸收斂民間私仗,藏之府 庫。然後率以仁義,立學明訓,禁厚葬,斷淫祀,進善黜 惡,風化大行,百姓歸心焉。西域流通,羌戎入貢,皆邈」 勳也。

《陳泰傳》:「泰正始中徙遊擊將軍,為并州刺史,懷柔夷 民,甚有威惠。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求市奴婢,泰 皆挂之於壁,不發其封。及徵為尚書,悉以還之。」 《吳志步騭傳》:「騭徙交州刺史,時益州大姓雍闓等殺 蜀所署太守正昂,與士燮相聞,求欲內附。騭因承制 遣使宣恩撫納,由是見知,拜平戎將軍,封廣信侯。」 《呂岱傳》:「岱為交州刺史,時交阯太守士燮卒,權以燮 子徽為安遠將軍,領九真太守。徽不承命,舉兵戍海 口。岱於是上疏請討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或 謂岱曰:『徽藉累世之恩,為一州所附,未易輕也』。岱曰: 徽雖懷逆計,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潛軍輕舉,掩其無 備,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嬰城固守,七郡百 蠻,雲合響應,雖有智者,誰能圖之!」遂行過合浦。徽聞 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 岱皆斬送其首。

《晉書王祥傳》:「祥為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別駕。時寇盜 充斥,祥率勵兵士,頻討破之。州界清靜,政化大行。時 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羊祜傳》:「祜為荊州刺史及薨,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 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 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王濬傳》:濬轉廣漢太守,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 臾又益一刀。濬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 「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 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濬設方略, 悉誅弘等,以勳封關內侯,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 徼外多來歸降。

《王沉傳》:「沉為豫州刺史,深尋善政。案賈逵已來法制 禁令,諸所施行,擇善者而從之。」

《郤詵傳》:「詵累遷雍州刺史,在任威嚴明斷,甚得四方 聲譽。」

《劉弘傳》:「弘為荊州刺史,都督荊州諸軍事。時荊部守 宰多闕,弘請補選。帝從之。弘乃敘功銓德,隨材補授, 甚為論者所稱。以牙門皮初補襄陽太守,朝廷以初 雖有功,襄陽又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初乃以前 東平太守夏侯陟為襄陽太守。陟,弘之壻也。弘下教 曰:『夫統天下者,宜與天下同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 為任。若必姻親,然後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壻然後為政哉』!」乃表陟姻親,舊制不得相監,皮初之勳, 宜見酬報。詔聽之。於時流人在荊州,十餘萬戶,羇旅 貧乏,多為盜賊。弘乃給其田種糧食,擢其賢才,隨資 敘用。每有興廢,手書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 爭赴之,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於十《部從事》。」

《華軼傳》:軼,永嘉中歷振威將軍、江州刺史。雖逢喪亂, 每崇典禮,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訓,乃下教曰:「今大義 頹替,禮典無宗,朝廷滯議,莫能攸正,常以慨然,宜特 立此官,以弘其事。」軍諮祭酒杜夷,棲情元遠,確然絕 俗,才學精博,道行優備,其以為儒林祭酒。軼在州甚 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歡心,流亡之 士,赴之如歸。

《陶侃傳》:「侃為荊州刺史,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 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將則加鞭扑, 曰:樗蒱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 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 自謂宏達邪?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繇,若力作所致,雖 微必喜,慰賜參倍。若非理得之,則切厲訶辱,還其所」 饋。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戲賊人 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

《殷仲堪傳》:「仲堪為荊州刺史,以異姓相養,禮律所不 許。子孫繼親族無後者,唯令主其蒸嘗,不聽別籍以 避役也。佐吏咸服之。」

《吳隱之傳》:「隱之為左衛將軍,披絮勤苦,同於貧庶。廣 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然多瘴 疫,人情憚焉。惟貧窶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史,故前後 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 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未至州 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 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 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 操踰厲,常食不過菜及乾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 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始終不易。帳下人進魚,每剔 去骨存肉,隱之覺其用意,罰而黜焉。

《魏詠之傳》:「詠之為豫州刺史。桓歆寇歷陽,詠之率眾 擊走之。義熙初,轉荊州刺史,持節都督六州,領南蠻 校尉。詠之初在布衣,不以貧賤為恥。及居顯位,亦不 以富貴驕人。始為仲堪之客,未幾,竟踐其位,論者稱 之。」

《宋書劉懷慎傳》:「懷慎為徐州刺史,為政嚴猛,境內震 肅。亡命王靈秀為寇,討平之。」

《冊府元龜》:王弘為江州刺史時彭澤令陶潛棄官閒 居,弘甚欽遲之,後自造焉。潛稱疾不見,既而語人云: 「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閑,幸非潔志慕聲,豈敢以王公 紆軫為榮邪?」夫繆以不賢,此劉公幹所以招謗君子, 其罪不細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當往廬山,乃遣其 故人龐通之等齎酒先于半道要之。潛既遇酒,便引 酌野亭,欣然忘進。弘乃出與相聞,遂歡宴窮日。潛無 履,弘顧左右為之造履。左右請履度,潛便于坐申腳 令度焉。弘要之還州,問其所乘,答云:「素有腳疾,向乘 籃輿,亦足自反。」乃令一門生二兒共轝之。至州而言 笑賞適,不覺有羨於華軒也。弘後欲見,輒於林澤間 候之。至于酒米乏絕,亦時相贍。

《宋書杜慧度傳》:「慧度為交州刺史,布衣蔬食,儉約質 素,能彈琴,頗好莊老,禁斷淫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飢, 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繇是威惠沾洽, 姦盜不起,乃至城不夜閉,道不拾遺。」

《張茂度傳》:「茂度為廣州刺史,綏靜百越,嶺外安之。」 《蕭思話傳》:「思話為青州刺史,有亡命司馬朗之、元之 可之兄弟,聚黨于東莞,發于縣,謀為寇亂。思話遣北 海太守蕭汪之討斬之,餘黨悉平。」

《劉道產傳》:「道產為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在州 有惠化,關中流民前後出漢川,歸之者甚多。元嘉六 年,道產表置隴西、宋康二郡以領之。」

《陸徽傳》:「元嘉二十三年,遣徽為持節益寧二州諸軍 事,寧朔將軍,益州刺史。隱卹有方,威惠兼著,寇盜靜 息,民物殷阜,蜀土安悅,至今稱之。」

《劉秀之傳》:「秀之,元嘉二十五年,除梁南秦二州刺史。 時漢川飢儉,境內騷然,秀之善于為政,躬自儉約。先 是,漢川悉以絹為貨,秀之限令用錢,百姓至今受其 利。遷益州刺史,折留俸祿二百八十萬,付梁州鎮庫, 此外蕭然。」

《吉翰傳》:「翰為益州刺史,著美績,甚得方伯之體,論者 稱之。又假節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徐州 刺史。時有死罪囚,典籤意欲活之,因翰入關齋呈其 事。翰省訖,語今且去,明可便呈。」明旦,典籤不敢復入, 呼之乃來,取昨所呈事視訖,謂之曰:「卿意當欲宥此 囚死命,昨于齋坐見其事,亦有心活之。但此囚罪重, 不可全貸,既欲加恩,卿便當代任其罪。」因命左右收典籤付獄殺之。原此囚生命,其刑政如此,其下畏服, 莫敢犯禁。

《杜驥傳》:「驥為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著於齊 土。」

《申恬傳》:「恬為青州刺史,加督冀州。齊地連歲興兵,百 姓彫弊。恬初防衛邊境,勸課農桑,二三年間,遂皆優 實。性清約,頻處州郡,妻子不免飢寒。世以此稱之。死 之日,家無餘財。」

《朱修之傳》:「修之,孝武初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在政 寬簡,士眾悅附。修之治身清約,凡所贈貺,一無所受, 唯以撫納群蠻為務。徵為左民尚書,去鎮秋毫不犯。 計在州然油及牛馬穀草,以私錢十六萬償之。」 《南齊書·王僧虔傳》:「僧虔為湘州刺史,所任以寬惠著 稱。巴峽流民多在湘土,僧虔表割益陽、羅湘西三縣 緣江」民立《湘陰縣》,從之。

《王琨傳》:琨出為廣州刺史,南土沃實,在任者常致巨 富。世云: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也。琨 無所取納,表獻祿俸之半。州鎮舊有鼓吹,又啟輸還。 及罷任,孝武知其清,問還資多少。琨曰:「臣買宅百三 十萬,餘物稱之。」帝悅其對。

《豫章王嶷傳》:「嶷為荊州刺史,時太祖輔政,務在約省, 停府州儀迎物。初,沈攸之欲聚眾,開民相告,士庶坐 執役者甚眾。嶷至鎮,一日遣三千餘人,見囚五歲刑 以下不連臺者,皆原遣。以市稅重濫,更定格以稅還 民。禁諸市調及苗籍,二千石官長不得與人為市,諸 曹聽分番假。百姓甚悅。」

《安陸王緬傳》:「緬為雍州刺史,留心辭訟,親自隱卹,劫 抄度口,皆赦遣,許以自新,再犯乃加誅,為百姓所畏 愛。」

《陳顯達傳》:顯達為益州刺史,世祖即位,進號鎮西。益 部山險,多不賓服,大度村獠,前後刺史不能制,顯達 遣使責其租賧。獠帥曰:「兩眼刺史,尚不敢調我。」遂殺 其使。顯達分部將吏,聲將出獵,夜往襲之,男女無少 長皆斬之。自此山夷震服。

《戴僧靜傳》:「僧靜為北徐州刺史,買牛給貧民,令耕種, 甚得荒情。」

《劉悛傳》:「悛為司州刺史,于州治下立學校,得古禮器 銅罍、銅甑豳山銅罍樽、銅豆鍾各二口,獻之。」

《梁書劉季連傳》:「季連為益州刺史。永元二年,巴西人 雍道晞率群賊萬餘逼巴西,去郡數里,道晞稱鎮西 將軍,號建義。巴西太守魯休烈與涪令李膺嬰城自 守,季連遣中兵參軍李奉伯率眾五千救之。奉伯至, 與郡兵破,擒道晞,斬之涪市。」

《楊公則傳》:「公則,和帝即位,授為湘州刺史。天監元年, 州寇累年,民多流散,公則輕刑薄斂,頃之,戶口克復。 為政雖無威嚴,然勵己廉慎,為吏民所悅。」

《鄱陽忠烈王恢傳》:「恢天監十三年,遷鎮西將軍,益州 刺史,便道之鎮。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陸路往來,悉訂 私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恢乃市馬千匹,以付所 訂之家,資其騎乘,有用則以次發之,民人賴焉。」 《夏侯詳傳》:「詳為湘州刺史,善吏事,在州四載,為百姓 所稱。州城南臨水,有峻峰,舊老相傳云:刺史登此山 輒被」代,因是歷政莫敢至。詳于其地起臺榭,延僚屬, 以表損挹之志。

《桂陽嗣王象傳》:「象為湘州刺史。湘州舊多虎暴,及象 在任,為之靜息,故老咸稱德政所感。」

《王茂傳》:「茂為江州刺史,時九江新罹軍寇,民思反業, 茂務農省役,百姓安之。」

《蕭景傳》:景天監十三年,知十州損益事。十七年,以安 右將軍監揚州,符教嚴整。有田舍老姥,嘗訴得符,還 至縣,縣吏未即發,姥語曰:「蕭監州符火。」「汝手何敢 留之。」其為人所畏敬如此。

《夏侯亶傳》:「亶普通七年,為豫州、南豫二州刺史。壽春 久離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輕刑薄賦,務農省役,頃之, 戶口克復。」

《陳慶之傳》:「慶之為北兗州刺史,會有妖賊沙門僧強 自稱為帝,土豪蔡伯龍起兵應之。僧強頗知幻術,更 相扇惑,眾至三萬,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 城走,鍾離太守單希寶見害,使慶之討焉。慶之受命 而行,曾未浹辰,斬伯龍僧強,傳其首。」

《廬陵威王績傳》:「績中大通三年為雍州刺史,多聚馬 仗,蓄養驍雄,金帛內盈,倉廩外實。」

《夏侯夔傳》:大通六年,夔為豫州刺史。豫州積歲寇戎, 人頗失業,夔乃帥軍人于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歲 收穀百餘萬石,以充儲備,兼贍貧人,境內賴之。夔兄 亶先經此任,至是夔又居焉。兄弟並有恩惠于鄉里, 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 優。在州七年,甚有聲績,遠近多附之。」

《裴邃傳》:邃為北梁秦二州刺史,開創屯田數千頃,倉 廩盈實,省息邊運,民吏獲安。乃相率餉絹千餘匹,邃 從容曰:「汝等不應爾,吾又不可逆納。」其絹二匹而已《蘭欽傳》:欽為衡州刺史,有惠政,吏民詣闕,請立碑頌 德,詔許焉。

《王神念傳》:「神念為青冀二州刺史,性剛正,所更州郡, 必禁止淫祠。時青冀州東北有石鹿山,臨海,先有神 廟,妖巫欺惑百姓,遠近祈禱,糜費極多。及神念至,便 令毀撤,風俗遂改。」

《孔休源傳》:「休源為南郡太守,行州府事,甚有治績,平 心決斷,請託不行,高祖深嘉之。」

《陳書歐陽頠傳》:頠為東衡州刺史。侯景平,元帝遍問 朝宰:「今天下始定,極須良才,卿各舉所知。」群臣未有 對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進曰:「未審為誰?」帝 曰:「歐陽頠公正,有匡濟之才。」乃授武州刺史。

《周敷傳》:「敷為寧州刺史。熊曇朗之殺周文育,㨿豫章, 將兵萬餘人襲敷,徑至城下,敷與戰,大破之,追奔五 十餘里,曇朗單馬獲免,盡收其軍實。曇朗走巴山郡, 收合餘黨,敷因與周迪、黃法𣰰等進兵圍曇朗,屠之。」 《魏書·李惠傳》:「惠為雍州刺史,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 重擔,息于樹陰。二人將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爭者出,顧州綱紀曰:「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 以為戲言,咸無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 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使爭者視之,負薪者乃伏而 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類,繇是吏民莫敢欺犯。 《張蒲傳》:蒲子昭,延和二年為幽州刺史。時年穀不登, 州廩虛罄,民多菜色。昭謂民吏曰:「何我之不德,而遇 其時乎?」乃使富人通濟貧乏,車馬之家,糴運外境,貧 弱者勸以農桑,歲乃大熟,士女稱頌之。

《源賀傳》:「賀出為征南將軍,冀州刺史。賀之臨州鞫獄 以情,徭役簡省。時考殿最,賀治為第一,賜衣馬器物, 班宣天下。賀上表請代,朝議以賀得民情,不許。在州 七年,乃徵拜太尉。」

《韓茂傳》:茂子均為定州刺史,轉青、冀二州刺史,恤民 廉謹,甚有治稱。廣阿澤在定、冀相三州之界,土廣民 稀,多有寇盜,乃置鎮以靜之。均在冀州,劫盜止息。 《武昌悼王鑒傳》:鑒為齊州刺史,時革變之始,百度維 新,鑒上書遵高祖之旨,下采齊之舊風,軌制粲然,皆 合規矩。高祖嗟美者久之,顧謂侍臣曰:「諸州刺史皆 能」如此,變風易俗,更有何難?下詔褒美,頒之天下,一 如鑒所上。齊人愛詠,咸曰「耳目更新。」

《任城王雲傳》:「雲為徐州刺史,以太妃蓋氏薨,表求解 任,許之。性善撫綏,得徐方之心,為百姓所追戀,送遺 錢貨,一無所受。顯祖聞而嘉之。」

《彭城王勰傳》:「勰為揚州刺史,簡刑導禮,與民休息,州 境無虞,遐邇安靜。」

《汝陰王天賜傳》:「天賜第五子脩義,涉獵書傳,頗有文 才,為高祖所知。自元士稍遷左將軍、齊州刺史。脩義 以齊州頻喪刺史,累表固辭。詔曰:『脩短有命,吉凶由 人,何得過致憂憚,以乖維城之寄。違凶就吉,時亦有 之。可聽更立館宇』。」于是移理東城。脩義為政,寬和愛 人,在州四歲,不殺一人,百姓以是追思之。遷秦州刺 史。

《穆羆傳》:「高祖改吐京鎮為汾州,以羆為刺史。前吐京 太守劉升,在郡甚有威惠,限滿還都,胡民八百餘人 詣羆請之。前定陽令吳平仁亦有恩信,戶增數倍。羆 以吏民懷之,並為表請。高祖皆從焉。羆既頻薦升等, 所部守令咸自砥礪,威化大行,百姓安之。」

《賈彝傳》:「彝子秀,秀子儁為荊州刺史。先是,上洛置荊 州,後改為洛州,在重山中,民不知學。儁乃表置學官, 選聰悟者以教之。在州五載,清靜寡事,為吏民所安。」 《李寶傳》:「寶子佐為輔國將軍,行荊州事,在州威信大 行,邊民悅附,前後歸之者二萬許家,尋為正刺史。」 《苟頹傳》:「頹拜洛州刺史,為政剛嚴,抑強扶弱,山蠻畏 威」,不敢為寇。

《韋閬傳》:閬族弟珍,為顯武將軍郢州刺史。在州有聲 績,朝廷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五十疋,穀 二百斛。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以我能撫 綏卿等,故賜以穀帛,吾何敢獨當。」遂以所賜悉分與 之。

《呂羅漢傳》:「羅漢為秦益二州刺史。秦益阻遠,南連仇 池,西接赤水,諸羌恃險,數為叛逆。自羅漢涖州,撫以 威惠,西戎懷德,士庶帖然。」

《游明根傳》:「明根拜東兗州刺史,為政清平,新民樂附。」 《鄭羲傳》:「羲為西兗州刺史,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 騰,別駕賈德,治中申靈度,並在任廉貞,勤恤百姓,羲 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

《高祐傳》:「祐為西兗州刺史,假東光侯,鎮滑臺。祐以郡 國雖有太學,縣黨宜有黌序,乃縣立講學,黨立教學, 村立小學。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 一井,以供行客,不聽婦人寄舂取水。又設禁賊之方, 令五五相保,若盜發則連其坐。初雖似煩碎,後風化 大行,寇盜止息。」

《楊播傳》:「播弟椿,除定州刺史。自太祖平中山,多置軍府,以相威攝,凡有八軍,軍各配兵五千食祿,主帥軍 各四十六人。自中原稍定,八軍之兵漸割南戍一軍 兵統千餘,然主帥如故,費祿不少。椿表罷四軍,減其 主帥百八十四人。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戶,年常 發夫三千,草三百車,修補畦堰。椿以屯兵惟輸此田 課,更無徭役,及至閒月,即應修治,不容復勞百姓。」椿 亦表罷,朝廷從之。

《沈文秀傳》:「文秀為持節、平南將軍、懷州刺史。時河南 富饒,人好奉遺,文秀一無所納,卒守清貧。」

《張偉傳》:「偉為營州刺史,在州以仁德為先,不任刑罰, 清身率下,宰守不敢為非。」

《李寶傳》:「寶子承,承子彥,轉徐州刺史。延昌二年夏,大 霖雨,川瀆皆溢。彥相水陸形勢,隨便疏通,得無淹潰 之害。朝廷嘉之,頻詔勞勉。」

《崔挺傳》:挺從祖弟敬邕,除管州刺史。庫莫奚國有馬 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于是夷人感附。 《鄭羲傳》:羲子道昭,為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其在二 州,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民所愛。

《薛安都傳》:安都從祖弟真度為豫州刺史。景明初,州 大飢,真度表曰:「去歲不收,飢饉十五,今又災雪三尺, 民人萎餒,無以濟之。臣輒日別出州倉米五十斛為 粥,救其甚者。」詔曰:「真度所表,甚有憂濟百姓之意,宜 在拯卹。陳郡儲粟雖復不多,亦可分贍,尚書量賑以 聞。」

《郭祚傳》:「祚為青州刺史,值歲不稔,闔境飢敝,矜傷愛 下,多所賑卹。雖斷決淹留,號為煩緩,然士女懷其德 澤,于今思之。」

《李平傳》:「平為司徒左長史,詔以本官行相州事。世宗 至鄴,親幸平第,見其諸子,尋正刺史,加征鹵將軍。平 勸課農桑,修飭太學,簡試通儒,以充博士,選五郡聰 敏者以教之。圖孔子及七十二子於堂,親為立讚。前 來臺使,頗好侵取。平乃畫履虎尾,踐薄冰於客館,注 頌其下,以示誡焉。」

《崔亮傳》:「亮為雍州刺史,性公清,敏于斷決,所在並號 稱職,三輔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詔賜衣馬被褥。」 《裴延儁傳》:「延儁從祖弟良為汾州刺史。先是官粟貸 民,未及收聚,仍值寇亂,城民大飢,人相食。賊知倉庫 空虛,攻圍日甚,死者十三四。良以飢窘,因與城人奔 赴西河。」汾州之治西河,自良始也。

《崔延伯傳》:「延伯為荊州刺史。荊州土險,蠻左為寇,每 有聚結,延伯輒自討之,莫不摧殄。繇是穰土帖然,無 敢為患。」

《淮南王他孫法壽傳》:「法壽除龍驤將軍、安州刺史。先 令所親微服入境,觀察風俗。下車便大行賞罰,于是 境內肅然。」

《東平王翰傳》:翰子提,提子孚拜冀州刺史。孚勸課農 桑,境內稱為慈父,鄰州號曰神君。先是州人張孟都、 張洪建、馬潘、崔獨憐、張叔緒、崔醜、張天宜、崔思哲等 八家,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號曰「八王。」孚至,皆 請入城,願致死效力。後為葛榮所陷,為榮所執。兄祐 為防城都督,兄子子禮為錄事參軍。榮欲先害子禮, 孚請先死以贖。子禮叩頭流血,榮乃捨之。又大集將 士,議其死事。孚兄弟各誣己引過,爭相為死。又孟都、 潘紹等數百人皆叩頭就法,請活使君。榮曰:「此魏之 誠臣義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榮平,還除冀州 刺史。

《封懿傳》:「懿子虔之,虔之子磨奴。磨奴以族子叔念為 後,高祖賜名回,為鎮遠將軍、安州刺史。山民愿朴,父 子賓旅,同寢一室。回下車,勒令別處,其俗遂改。肅宗 初,授平北將軍,瀛州刺史。時寇亂之後,加以水潦,百 姓困乏。回表求賑卹,免其兵調,州內甚賴之。」

《宇文福傳》:「福熙平初除鎮北將軍瀛州刺史性忠清 在公嚴毅以信御民甚得聲譽。」

《韋閬傳》:「閬族弟珍,珍子彧,遷平遠將軍、東豫州刺史, 綏懷蠻左,頗得其心。蠻首田益宗子魯生、魯賢,先叛 父南入,數為寇掠。自彧至州,魯生等咸牋啟修敬,不 復為害。彧以蠻俗荒梗,不識禮義,乃表立太學,選諸 郡生徒于州總教,又于城北置崇武館以習武焉,境 內清肅。」

《崔亮傳》:「亮從父弟光韶,肅宗初,遷青州平東府長史。 府解,敕知州事,清直明斷,民吏畏愛之。」

《蕭寶夤傳》:「寶夤,神龜中出為徐州刺史,起學館于清 東,朔朢引見土姓子弟,接以恩顏,與論經義,勤于政 治,吏民愛之。」

《傅豎眼傳》:「豎眼為益州刺史,性清素,衣食之外,俸祿 粟帛皆以享賜夷首。賑恤士卒,撫蜀人以恩信為本, 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竊。有掠蜀民入境者,皆移送 還本土,檢勒部下,守宰肅然,遠近雜夷,相率款謁,仰 其德化,思為魏民矣。是以蜀民請軍者,旬月相繼,世 宗甚嘉之。」

《江悅之傳》:「悅之子文遙,為安州刺史,善于綏納,甚得物情。時杜洛周、葛榮等相繼叛逆,自幽燕以南,悉皆 淪陷,惟文遙介在群賊之外,孤城獨守,鳩集荒餘,且 耕且戰,百姓皆樂為用。」

《裴佗傳》:「佗為荊州刺史,尋加平南將軍。蠻酋田盤石、 田敬宗等部落萬餘家,恃眾阻險,不賓王命,前後牧 守雖屢征討,未能降款。佗至州,單使宣慰,示以禍福。 敬宗等聞佗宿德,相率歸附。于是合境清晏,寇賊寢 息,邊民懷之,襁負而至者千餘家。」

《宋翻傳》:「翻為南兗州刺史。時蕭衍遣將先據荊山,規 將寇竊。屬壽春淪陷,賊遂乘勢徑趣項城。翻遣將成 僧達潛軍討襲,頻戰破之。自是州境帖然。」

《周書泉企傳》:「企永安中除東雍州刺史。部民楊羊皮, 太保椿之從弟,恃託椿勢,侵害百姓,守宰多被其凌 侮,皆畏而不敢言。企收而治之,將加極法。於是楊氏 慚懼,闔宗詣閤請恩。自此豪右屏跡,無敢犯者。」 《寇儁傳》:「儁永安二年,出為左將軍涼州刺史。民俗荒 獷,多為盜賊。儁乃令郡縣立庠序,勸其耕桑,敦以禮 讓。數」年之中,風俗頓革。在州清苦,不治產業。秩滿,其 子等並徒步而還。吏民送儁,留連於道,久之,乃得出 界。

《陸騰傳》:「騰,魏廢帝元年,拜龍州刺史。州民李廣嗣、李 武等據憑巖險,以為堡壁,招集不逞之徒,攻劫郡縣, 歷政不能治。騰密令多造飛梯,身率麾下,夜往掩襲, 未明,四面俱上,遂破之,執廣嗣等于鼓下。其黨有任 公忻者,更聚徒眾,圍逼州城,乃語騰曰:『但免廣嗣及 武,即散兵請罪』。騰謂將士曰:吾若不殺廣嗣等,可謂 隳軍實而長寇讎,事之不可者也。公忻豎子,乃敢要 人!」即斬廣嗣及武,以首示之,賊徒沮氣。于是出兵奮 擊,盡獲之。

《竇熾傳》:「熾魏廢帝元年,除大都督原州刺史。熾抑挫 豪右,申理幽滯,每親巡壟畝,勸民耕桑。在州十載,甚 有政績。州城之北,有泉水焉,熾屢經遊踐。嘗與僚吏 宴於泉側,因酌水自飲曰:『吾在此州,唯當飲水而已』。 及去職之後,人吏感其遺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懷之。」 《魏書樊子鵠傳》:「子鵠為殷州刺史,屢歲旱儉。子鵠恐」 民流亡,乃勒有粟之家分貸貧者,并遣人牛易力,多 種二麥,州內以此獲安。

《路恃慶傳》:「恃慶弟思令,為南冀州刺史,假平東將軍 都督。時葛榮遣其清河太守據季虎高唐城,以招叛 民,思令乃命麾下并率鄉曲,潛軍夜往,出其不意,遂 大破之,徐乃收眾南還。」

《北齊書高乾傳》:「乾弟季式,天平中出為濟州刺史。山 東舊賊劉盤陁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齊、兗、 青、徐四州患之,歷政不能討。季式至,皆破滅之。尋有 濮陽民杜靈椿等攻城剽野,聚眾將萬人,季式遣騎 三百,一戰擒之。又陽平路叔文徒黨緒顯等立營柵 為亂,季式討平之。又有群賊破南河郡,季式遣兵臨」 之,應時斬戮。自茲以後,遠近清晏。

《彭城景思王浟傳》:「浟武定六年,出為滄州刺史。為政 嚴察,部內肅然。守令參佐,下及胥吏,行游往來,皆自 齎糧食。浟纖介知人間事。有隰沃縣主簿張達,嘗詣 州,夜投人舍食雞羹。浟察知之,守令畢集,浟對眾曰: 『食雞羹何不還價直也』?達即伏罪,合境號為神明。又 有一人從幽州來,驢馱鹿脯,至滄州界,腳痛行遲,偶」 會一人為伴,遂盜驢及脯去。明旦告州浟乃令左右 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價。其主見脯識之,推獲 盜者。轉都督、定州刺史。時有人被盜黑牛背上有白 毛,長史韋道建謂中從事魏道勝曰:「使君在滄州日, 擒姦如神,若捉得此賊定神矣。」浟乃詐為上府市牛 皮,倍酬價直,使牛主認之,因獲其盜,建等歎服。又有 老母姓王,孤獨種菜三畝,數被偷浟,乃令人密往書 「菜葉」為字,明日市中看菜葉有字,獲賊。爾後境內無 盜,政化為當時第一。

《李元忠傳》:「元忠除使持節光州刺史,時州境災儉,人 皆菜色。元忠表求賑貸,俟秋徵收。被報,聽用萬石。元 忠以為萬石給人,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 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振之。事訖表陳,朝廷嘉 而不責。」

《杜弼傳》:「弼行海州事,在州奏通陵道并韓信故道。又 于州東帶海而起長堰,外遏鹹潮,內引淡水。敕並依 行。」

《周書史寧傳》:「寧大統二年,遷車騎將軍,行涇州事。時 賊帥莫折復熾寇掠居民,寧率州兵與行原州事李 賢討之,轉東義州刺史。州既鄰接疆場,百姓流移,寧 留心撫慰,咸來復業。十二年,轉涼州刺史。十五年,遷 驃騎大將軍。」

《獨孤信傳》:「信本名如願,大統六年,除隴右十州大都 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訟,歷 年不能決。及信在州,事無壅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 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民願附者數萬家。太祖以其 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王思政傳》:「思政,大統十二年,特進荊州刺史。州境卑 濕,城塹多壞,思政方命都督」藺小歡督工匠繕治之, 掘得黃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 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太祖嘉之,賜 錢二十萬。

《賀蘭祥傳》:「祥大統十四年為荊州刺史。先是祥嘗行 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 是漢南流民襁負而至者日有千數,遠近蠻夷莫不 款附。祥隨機撫納,咸得民心。時盛夏亢陽,祥乃親巡 境內,觀政得失。見有發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謂守 令曰:『此豈仁者之政邪。於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 雨。是歲「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 遂息。

《韋瑱傳》:「瑱,魏恭帝三年,除瓜州諸軍事、瓜州刺史。州 通西域,蕃夷往來,前後刺史多受賂遺,胡寇犯邊,又 莫能禦。瑱雅性清儉,兼有武略,蕃夷贈遺,一無所受。 故人畏威,不敢為寇。公私安靜,夷夏懷之。」

《北齊書潘樂傳》:「樂拜東雍州刺史,神武嘗議欲廢州, 樂以為東雍地帶山河,境連胡蜀,形勝之會,不可棄 也,遂如故。」

《堯雄傳》:「雄為瀛州刺史,時禁網疏闊,官司相與聚斂, 惟雄義然後取,復能接下以恩,甚為吏民所懷附。」 《李渾傳》:「渾天保初除海州刺史,土人反,共攻州城。城 中多石無井,嘗食海水,賊絕其路。城內先有一池,時 旱久涸,一朝天雨,泉流涌溢,賊以為神,應時駭散。渾 督厲將士,捕斬渠帥。」

《王峻傳》:「峻為營州刺史。營州地接邊城,賊數為民害。 峻至州,遠設斥候,廣置疑兵,每有賊發,常出其不意 要擊之,賊不敢發,合境獲安。」

《唐邕傳》:邕出為趙州刺史,世祖謂邕曰:「朝臣未有帶 侍中護軍中正作州者,以卿故有此舉。放卿百餘日 休息,至秋間,當即追卿。」

《任城王湝傳》:湝天統三年,拜并州刺史。時有婦人臨 汾水浣衣,有乘馬人換其新靴馳而去,婦人持故靴 詣州言之,湝召城外諸嫗以靴示之。紿曰:「有乘馬人 在路被賊劫害,遺此靴焉得無親屬乎?」一嫗撫膺哭 曰:「兒昨著此靴向妻家。」如其語捕獲之,時稱明察。 《袁聿修傳》:聿修,天統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鄉也。時 人榮之。為政清靖,不言而治,長吏以下,爰逮鰥寡孤 幼,皆得其歡心。武平初,御史普出,過詣諸州,梁、鄭、兗、 豫,疆境連接,州之四面,悉有舉劾,御史竟不到信州, 其見知如此。及解代還京,民庶道俗,追別滿道,或將 酒脯,涕泣留戀,竟欲遠送。既盛暑,恐其勞弊,往往為 之駐馬,隨舉一酌,示領其意,辭謝令還。「還京後,州民 鄭播宗等七百餘人請為立碑,斂縑布數百疋,託中 書侍郎李德林為文,以記功德。府省為奏,敕報許之。」 《元景安傳》:「景安為豫州刺史。武平三年,景安之在邊 州,鄰接他境,綏和邊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內 蠻多華少,景安被以威恩,咸得寧輯。比至武平末,招 慰生蠻,輸租賦者數萬」戶。

《周書陽雄傳》:「雄為洵州刺史,俗雜賨渝,民多輕猾。雄 威惠相濟,夷夏安之。」

《長孫儉傳》:太祖表儉功績尤美,宜委東南之任,授荊 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僕射。所部鄭縣令泉璨為民所 訟,推治獲實,儉即大集僚屬而謂之曰:「此由刺史教 誨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於廳事 前肉袒自罰,捨璨不問。於是屬城肅勵,莫敢犯法。魏 文帝璽書勞之。太祖又與儉書曰:「近行路傳,公以部 內縣令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肅群下。吾昔聞王臣謇 謇匪躬之故,蓋謂憂公忘私,知無不為而已,未有如 公刻身罰己,以訓群僚者也。」聞之嘉歎。荊蠻舊俗,少 不敬長。儉殷勤勸導,風俗大革,務廣耕桑,兼習武事, 故得邊境無虞,民安其業。吏民表請為儉構清德樓, 樹碑刻頌,朝議許焉。

《宇文測傳》:「測弟深,為東雍州刺史。為政嚴明,示民以 信,抑豪右,吏民懷之。」

《閻慶傳》:「慶,孝閔帝踐祚,出為河州刺史。州居河外,地 接戎夷,慶留心撫納,頗稱簡惠。」

《于翼傳》:翼,孝閔帝踐祚,出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蒞 此州,頗有惠政。翼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 比之大小馮君焉。

《柳敏傳》:「敏孝閔帝踐祚,出為郢州刺史,甚得物情。及 將還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並齎酒餚及土產,候之 于路,敏乃從他道而還。」

《宇文貴傳》:「貴為益州刺史。先是,蜀人多劫盜,貴乃召 任俠傑健者,署為遊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頗 息。」

《令狐整傳》:「整孝閔帝踐祚,拜司憲中大夫。初,梁興州 刺史席固以州來附,太祖以固為豐州刺史。固蒞職 既久,猶習梁法,凡所施為,多虧治典。朝議密欲代之, 而難其選。遂令整權鎮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接,數月之間,化洽州府。于是除整豐州 刺史,以固為湖州。豐州舊治,不居人民,賦役參集,勞」 逸不均,整請移治武當。詔可其奏。獎勵撫導,遷者如 歸,旬月之間,城府周備。席固之遷也,其部曲多願留 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之許也,流涕而去。及整秩 滿代至,民吏戀之,老幼送整,遠近畢集。數日停留,方 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

《庾信傳》:「信拜雒州刺史,多識舊章,為政簡靜,吏民安 之。」

《王雅傳》:「雅世宗初除汾州刺史,勵精為治,人庶悅而 附之,自遠至者七百餘家。」

《隋書豆盧勣傳》:「周武帝嗣位,以勣有才略,轉渭州刺 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 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 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烏翔止廳前,乳 子而後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 夷,神烏來翔』。」

《周書元偉傳》:「偉保定二年遷成州刺史,政尚清靜,百 姓悅附,流民復業者三千餘口。」

《蕭撝傳》:「撝保定三年為上州刺史。為政仁恕,以禮讓 為本。嘗至元日,獄中所有囚繫悉放歸家,聽三日然 後赴獄。主者固執不可,撝曰:『昔王長、虞延見稱前史, 吾雖寡德,竊懷景行,導民以信,方自此始。以之獲罪, 彌所甘心,幸勿慮也。諸囚荷恩,並依限而至,吏民稱 其惠化。秩滿當還,部民李漆等三百餘人上表乞更』」 留兩載。詔雖弗許,甚嘉美之。

《達奚武傳》:「武保定三年,為同州刺史。時屬大旱,高祖 敕武祀華岳。岳廟舊在山下,常所禱祈,武謂僚屬曰: 『吾備位三公,不能燮理陰陽,遂使盛農之月,久絕甘 雨。天子勞心,百姓惶懼。忝寄既重,憂責實深,不可同 於眾人。在常祀之所,必須登峰展誠,尋其靈奧。岳既 高峻,千仞壁立,武年踰六十,唯將數人攀藤援枝,然』」 後得上。於是稽首祈請,陳百姓懇誠。晚不得還,即於 岳上藉草而宿,夢見一白衣人來執武手曰:「快辛苦, 甚相嘉尚。」武遂駑覺,益用祗肅。至旦,雲霧四起,俄而 澍雨,遠近霑洽。高祖聞之,璽書勞之。

《柳霞傳》:霞保定中為霍州刺史,導民務先以德,再三 不用命者,乃微加貶異,示以恥之而已。其下感而化 之,不復為過,咸曰:「我君仁惠如此,其可欺乎。」

《裴果傳》:「果保定五年授復州刺史。性嚴猛,能斷決,每 抑挫豪右,申理屈滯,歷牧數州,號為稱職。」

《尉遲綱傳》:「綱保定二年為陝州刺史。天和二年,以綱 政績可紀,賜帛千段,糓六千斛,錢二十萬,增邑四百 戶。」

《陸通傳》:「通弟逞,天和四年,除宜州刺史。故事,刺史奉 辭,例備鹵簿。逞以時屬農要,奏請停之。武帝深嘉焉, 詔遂其所請,以彰雅操。」

《樂遜傳》:「遜天和五年,授湖州刺史。民多蠻左,未習儒 風。遜勸勵生徒,加以課試,數年之間,化洽州境。蠻俗 生子,長大多與父母別居。遜每加勸導,多革前弊,在 任數載,頻被褒錫。」

《楊敷傳》:「敷天和六年,出為汾州刺史。齊將段孝先率 眾五萬來寇,梯衝地道,晝夜攻城。敷親當矢石,隨事 扞禦,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時城中兵不滿二千, 戰死者已十四五,糧儲又盡,公私窮蹙。齊公憲總兵 赴救,憚孝先,不敢進軍。敷知必陷沒,乃召其眾謂之 曰:吾與卿等俱在邊鎮,實同心戮力,破賊全城。但強 寇四面,攻圍日久,吾等糧食已盡,救援斷絕,守死窮 城,非丈夫也。今勝兵之士猶數百人,欲突圍出戰,死 生一決,儻或得免,猶冀生還,受罪闕庭,孰與死于寇 乎?吾計決矣,于諸君意何如?」眾咸涕泣從命。敷乃率 見兵夜出,擊殺齊軍數十人,齊軍稍卻。俄而孝先率 諸軍盡銳圍之,敷殊死戰,矢盡,為孝先所擒。齊人方 欲任用,敷不為之屈,遂以憂懼卒于鄴。高祖平齊,贈 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曰 「忠壯。」

《宇文神舉傳》:「神舉授并州刺史。州暨齊氏別都,控帶 要重。平定甫爾,民俗澆訛,豪右之家,多為姦猾。神舉 勵精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間,遠邇悅服。」

《隋書和洪傳》:「洪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時龍州蠻 任公忻、李國立等聚眾為亂,刺史獨孤善不能禦。朝 議以洪有武略,代善為刺史。月餘,擒公忻、國立,皆斬 首梟之,餘黨悉平。」

《王長述傳》:「長述,周受禪,出拜廣州刺史。甚有威惠,吏 人懷之。在任數年,蠻夷歸之者三萬餘戶。朝議嘉之, 就拜大將軍。」

《柳儉傳》:「儉高祖受禪,出為廣漢太守,甚有能名,擢拜 蓬州刺史。獄訟者庭遣,不為文書,約束佐史,從容而 已,獄無繫囚。蜀王秀時鎮益州,列上其事,遷邛州刺 史。在職十餘年,荊夷悅服。」

《周法尚傳》:法尚,高祖受禪,拜巴州刺史,破三鴉叛蠻于鐵山,封譙郡公,邑二千戶。後上幸洛陽,召之。及引 見,賜金鈿酒鍾一雙,綵五百段,良馬十五匹,奴婢三 百口,給鼓吹一部。法尚固辭。上曰:「公有大功于國,特 給鼓吹者,欲令鄉人知朕之寵公也。」固予之。歲餘,轉 黃州總管。

《乞伏慧傳》:慧,高祖受禪,領潭桂二州總管,三十一州 諸軍事。其俗輕剽,慧躬行樸素以矯之,風化大洽。曾 見人以簺捕魚者,出絹賣而放之。其仁心如此。百姓 美之,號其處曰:「西河公」《簺 于仲文傳》:仲文從父弟璽,高祖受禪,拜汴州刺史,甚 有能名。上聞而善之,優詔褒揚,賜帛百匹,尋轉邵州 刺史。

《唐書鄭善果傳》:「善果,隋開皇初為沂州刺史。善果母 崔賢明曉政治,嘗坐閤內聽善果處決,或當理則悅, 有不可,則引之床下責媿之。故善果所至有績,號清 吏。」

《隋書河間王弘傳》:「弘為蒲州刺史,得以便宜從事。時 河東多盜賊,民不得安,弘奏為盜者百餘人,投之邊 裔,州境帖然,號為良吏。」

《蘇孝慈傳》:「孝慈兄子沙羅,為資州刺史。開皇八年,冉 尨羌作亂,攻汶山、金川二鎮,沙羅率兵擊破之,授邛 州刺史。」

《韋鼎傳》:「鼎開皇十二年,除光州刺史,以仁義教導,務 弘清靜。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嘗為劫 盜,鼎于都會時謂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因條其 徒黨,謀議逼留,其人驚懼,即自首伏。又有人客遊通 主家之妾,及其還去,妾盜珍物,于夜亡,尋于草中為 人所殺。主家知客與妾通,因告客殺之。縣司鞫問,具 得姦狀,因斷客死。獄成,上于鼎。鼎覽之曰:「此客實姦 而殺,非也」,乃某寺僧。妾盜物,令奴殺之,贓在某處, 即放。此客遣掩僧,并獲贓物。自是部內肅然不言,咸 稱其有神。

《盧賁傳》:「賁遷懷州刺史,決沁水東注,名曰利民渠。」又 派入溫縣,名曰「溫潤渠,以溉瀉鹵,民賴其利。」

《楊尚希傳》:「尚希出拜蒲州刺史,在州甚有惠政。復引 瀵水立堤防,開稻田數千頃,民賴其利。」

《長孫平傳》:「平歷許、貝二州,俱有善政。鄴都俗薄,舊號 難治,前後刺史多不稱職,朝廷以平所在稱善,轉湘 州刺史,甚有能名。」

《侯莫陳穎傳》:「穎為邢州刺史,時朝廷以嶺南刺史縣 令多貪鄙,蠻夷怨叛,妙簡清吏以鎮撫之。于是徵穎 入朝,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及到官,大崇恩信, 民夷悅服,溪洞生越,多來歸附。煬帝即位,拜恆山太 守。其年,嶺南閩越多不附,帝以穎前在桂州有惠政, 為南土所信伏,復拜南海太守。」

《裴蘊傳》:「蘊歷洋、直、棣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大業初,考 績連最。煬帝聞其善政,徵為太常少卿。」

《慕容三藏傳》:「三藏大業十二年,授廓州刺史。州極西 界,與吐谷渾鄰接,姦宄犯法者,皆遷配彼州,流人多 有逃逸。及三藏至,招納綏撫,百姓愛悅,襁負日至,吏 民歌頌之。」

《四川總志》:「趙昱,煬帝徵為嘉州太守。時州有蛟為害, 昱令民募船數百,率千人臨江鼓譟,自披髮仗劍入 水,有七人亦披髮仗劍隨之,天地晦冥,少頃雲霧斂 收,七人不復出,惟昱左手持劍,右手提蛟首,奮波而 出,河水盡赤,蛟害遂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