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第03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十四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三十四卷目錄

 官制部彙考十二

  隋

銓衡典第三十四卷

官制部彙考十二[编辑]

[编辑]

隋改周之《六官》,更定《百官》之制。

按《隋書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祕書、 內侍等省,御史、都水等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 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等寺,左右衛、左右武 衛、左右武候、左右領、左右監門、左右領軍等府,分司 統職焉。」

三師不主事,不置府僚,蓋與天子坐而論道者也。 三公參議國之大事,依《後齊》置府僚,無其人則闕。祭 祀則太尉亞獻,司徒奉俎,司空行掃除。其位多曠,皆 攝行事。尋省府及僚佐,置公則坐於尚書都省,朝之 眾務,總歸於臺閣。

尚書省事無不總置。令、左右僕射各一人,總吏部、禮 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曹事。是為「八座。」屬官左 右丞各一人,都事八人,分司管轄。吏部尚書統吏部 侍郎二人,主爵侍郎一人,司勳侍郎二人,考功侍郎 一人。禮部尚書統禮部、祠部侍郎各一人,主客、膳部 侍郎各二人。兵部尚書統兵部、職方侍郎各二人,駕 部、庫部侍郎各一人。都官尚書統都官侍郎二人,刑 部、比部侍郎各一人,司門侍郎二人。度支尚書統戶 部侍郎各二人,金部、倉部侍郎各一人。工部尚書統 工部、屯田侍郎各二人,虞部、水部侍郎各一人。凡三 十六侍郎,分司曹務,直宿禁省,如漢之制。

門下省,納言二人,給事黃門侍郎四人,錄事、通事令 史各六人。又有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各四人,諫 議大夫七人,散騎侍郎四人,員外散騎常侍六人,通 直散騎侍郎四人,並掌部從朝直。又有給事二十人, 員外散騎侍郎二十人,奉朝請四十人,並掌同散騎 常侍等,兼出使勞問。統「城門尚食、尚藥、符璽、御府、殿」 內等六局:「城門局,校尉二人,直長四人。尚食局,典御 二人,直長四人,食醫四人。尚藥局,典御二人,侍御醫 直長各四人,醫師四十人。」符璽、御府、殿內局,監各二 人,直長各四人。

內史省置監、令各一人,尋廢。監,置令二人,侍郎四人, 舍人八人,通事舍人十六人,主書十人,錄事四人。 祕書省監、丞各一人,郎四人,校書郎十二人,正字四 人,錄事二人。領著作、太史二曹。著作曹置郎二人,佐 郎八人,校書郎、正字各二人。太史曹置令、丞各二人, 司曆二人,監候四人。其曆、天文、漏刻、視祲,各有博士 及生員。

內侍省,內侍、內常侍各二人,內給事四人,內謁者監 六人,內寺伯二人,內謁者十二人,寺人六人,伺非八 人,並用宦者。領內尚食、掖庭、宮闈、奚官、內僕、內府等 局。尚食置典御及丞各二人餘各置令丞皆二人宮闈內僕加置丞各一人掖庭又有官教博士二人 御史臺,大夫一人,治書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 內侍御史、監察御史,各十二人,錄事二人。後魏延昌 中,王顯有寵於宣武,為御史中尉,請革選御史。此後 踵其事,每一中尉,則更置御史。自開皇後,始自吏部 選用,仍依舊入直禁中。

都水臺使者及丞各二人,參軍三十人,河堤謁者六 十人,錄事二人,領掌船局「都水尉二人。又領諸津:上 津每尉一人,丞二人,中津每尉、丞各一人,下津每典 作一人,津長四人。」

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等九 寺,並置卿、少卿各一人。太僕尋加少卿一人各置丞。太常衛尉宗正大理 鴻臚將作二人光祿太僕各三人司農五人太府六人主簿。太府四人餘寺各二人錄事。 各二人光祿則加至三人司農太府則各四人等員。 太常寺又有「博士四人,協律郎二人,奉禮郎十六人。」 統郊、社、太廟、諸陵太祝、衣冠、太樂、清商、鼓吹、太醫、太 卜、廩犧等署。各置令。並一人太樂太醫則各加至二人丞。各一人郊社太樂鼓 吹則各至二人郊社署又有《典瑞》。四人太祝署。「有太祝。」二人太樂 署、「清商署」,各有樂師員。太樂八人清商二人鼓吹署有《哄師》。二人 太醫署有「主藥。」二人《醫師》:二百人《藥園師》:二人醫博士。二人助 教。二人按摩博士。二人《祝禁》博士二人等員。太卜署有卜師 二十人《相師》。十人男:覡:十六人女巫:八人太卜博士助教。各二人 相,博士、助教。各一人等員。

光祿寺。統「太官、肴藏、良醞、掌醢等署。」各置令。太官三人肴藏 良醞各二人掌醢一人丞。太官八人肴藏掌醢各二人良醞四人「太官」又有「監膳。」 十二人良醞。有「掌醞。」五十人《掌醢》有《掌醢》。十人等員衛尉寺統。公車、武庫、守宮等署。各置令。公車一人武庫守宮各二 人丞。公車一人武庫二人等員。

宗正寺,不統署。

太僕寺又有獸醫博士員。一百二十人統驊騮、乘黃龍廄 車府、典牧牛羊等署,各置令。二人乘黃車府則各減一人丞。二人乘黃 則一人典牧牛羊則各三人等員。

大理寺不統署,又有正、監評。各一人司直。十人《律》博士。八人 明法。二十人《獄掾》:八人

鴻臚寺統典客、司儀、崇元三署,各置令。三人崇元則惟置一人 典客署又有「掌客。」十人《司儀》有「掌儀。」二十人等員。 司農寺統「太倉、典農、平準、廩市、鉤盾、華林、上林、𣜦官 等署。」各置令。二人鉤盾上林則加至三人華林惟置一人太倉又有《米廩 督》。二人穀倉督。四人鹽倉督二人京市有肆長。四十人《𣜦官》有 「御細倉督。」二人麴麪倉督。二人等員。 太府寺。統左藏、左尚方、內尚方、右尚方、司染、右藏、黃 藏、掌冶、甄官等署。各置令。二人左右尚方則加至三人黃藏則惟置一人丞。 四人左尚則八人右尚則六人黃藏則一人等員。 國子寺元隸太常祭酒:一人《屬官》有主簿、錄事。各一人統國子、 太學、四門書筭學,各置博士。國子太學四門各五人書算各二人助教。 國子太學四門各五人書算各二人《學生》:國子一百四十人太學四門各三百六十人書四十人算 八十人等員。

將作寺大匠。一人丞、主簿,錄事。各二人統左右校署令。各二 人丞。左校四人右校三人各有「監作。」左校十二人右校八人等員。 《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各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並 有長史、司馬、錄事,功、倉、兵、騎等曹參軍,法曹、鎧曹行 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左右衛左右武衛各六人左右武衛各八人等員。 左右衛。掌宮掖禁禦,督攝仗衛。又各有直閤將軍。六人 《直寢》。十二人直齋「直後。」各十五人並掌宿衛侍從。奉車都尉。 六人掌馭副車,武騎常侍。十人殿內將軍。十五人員外將軍。 三十人殿內司馬督。二十人員外司馬督。四十人並以參軍 府朝,出使勞問。左右衛又各統親衛,置開府。左勳衛開府左 翊一開府二開府三開府四開府及武衛武候領軍東宮領兵開府准此府置開府。一人有 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等曹參軍,法曹行參軍。各一人 行參軍。三人又有儀同府。武衛武候領軍東宮領兵儀同皆准此儀同已 下,置員同開府,但無行參軍員。諸府皆領軍坊,每坊 東宮軍坊准此置坊主。一人佐。二人每鄉團:東宮鄉團准此置團主。一人佐。 二人左右武衛府,無直閤已下員,但領外軍宿衛。 左右武候,掌車駕出,先驅後殿,晝夜巡察,執捕姦非。 烽候道路,水草所置。巡狩師田,則掌其營禁。右加置 《司辰師》。四人漏刻生。一百一十人

左右領左右府、「各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掌侍衛左右,供 御兵仗,領千牛備身。十二人掌執「千牛刀,備身左右。」十二 人掌供御弓箭,備身。六十人掌宿衛侍從。各置長史、司 馬、錄事,及倉、兵二曹參軍事,鎧曹行參軍。各一人等員。 「左右監門府各將軍。」一人「掌宮殿門禁及守衛事。」各置 郎將。二人校尉直長。各三十人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曹參 軍,鎧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四人等員。

左右領軍府,各掌十二軍籍帳、差科、辭訟之事。不置 將軍,唯有長史、司馬、掾屬及錄事,功、倉、戶、騎、兵等曹 參軍,法、鎧等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十六人等員。又置 明法。四人隸於法司,掌律令輕重。

行臺省則有尚書令、僕射。左右任置《兵部》:兼吏部禮部度支:兼都 官工部尚書及丞:左右任置各一人,都事四人。有考功。兼吏部爵 部司勳《禮部》:兼祠部主客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庫部·刑部》兼都 官司門度支:兼倉部戶部:兼比部金部、工部屯田兼水部虞部侍 郎各一人,每行臺置食貨、農圃、武器、百工監,副監各 一人,各置丞。食貨四人農圃六人武器二人百工四人錄事。食貨農圃百工各二人武 器一人等員。

太子置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開皇初,置詹 事,二年定令,罷之。

門下坊,置左庶子二人,內舍人四人,錄事二人,主事 令史四人,統司經。宮門內置典膳、藥藏、齋帥等六局。 司經置洗馬四人,校書六人,正字二人。宮門置大夫 二人。內直置監、副監各二人,監殿舍人四人。典膳、藥 藏並置監、丞各二人。藥藏又侍醫四人。齋帥置四人。 典書坊,右庶子二人,舍人、通事舍人各八人,錄事二 人,主事令史四人,內坊典內及丞各二人,丞直四人, 錄事一人。內廄置尉二人,掌內車輿之事。

《家令》:掌刑法食膳倉庫什物奴婢等事《率更令》。掌伎樂漏刻僕。掌宗族親疏車輿騎 乘各一人。三寺各置丞。家令二人寺各一人錄事。家令二人寺各一人家 令,領食官、典倉、司藏三署令各一人丞。食官二人典倉一人司藏三人 僕寺領廄牧令。一人員。

左右衛,各置率一人,副率二人,掌宮中禁衛。各置長 史、司馬及錄事,功、倉、兵、騎、兵等曹參軍事,法曹、鎧曹 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四人員,又各有直閤四人,直寢 八人,直齋、直後各十人。

左右宗衛,制官如左、右衛,各掌以宗人侍衛。加置行 參軍二人,而無直閤、直寢、直齋、直後等員。

左右虞候,各置開府一人,掌斥候伺非。長史已下如 左右衛,而無錄事參軍員,減行參軍一人。

左右內率、副率各一人,掌領備身已上禁內侍衛,供奉兵仗。又無功騎、兵法等曹及行參軍員,餘與虞候 同。有千牛備身八人,掌執千牛刀。備身左右八人,掌 供奉弓箭;備身二十人,掌宿衛侍從。

左右監門各率一人,副率二人,掌諸門禁。長史已下, 同內率府,而各有直長十人。

高祖又採後周之制,置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 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 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總十一等,以酬勤勞。 又有特進、左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 大夫、朝議大夫、朝散大夫,並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 德聲者,並不理事。六品已下又有翊軍等四十三號 將軍,品凡十六等,為「散號將軍」,以加汎授。居曹有職 務者為「執事官」,無職務者為「散官。」戎上柱國已下為 「散實官」,軍為「散號官。」諸省及左右衛武候、領左右監 門府為內官,自餘為外官。

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皇伯叔昆弟、皇子為親王。置師、友各一人,文學二人。 嗣王則無師友長史,司馬,諮議參軍事,掾屬,各一人,主簿二 人,錄事,功曹,記室,戶、倉、兵等曹,騎、兵、城、局等參軍事, 東西閤祭酒,各一人,參軍事四人,法、田、水、鎧、士等曹 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六人,長兼行參軍八人,典籤 二人。

上柱國、嗣王、郡王無主簿、錄事參軍;東西閤祭酒,長 兼行參軍等員,而加參軍事為五人,行參軍為十二 人。柱國又無騎兵參軍事、水曹行參軍等員,而減參 軍事行參軍各一人;上大將軍又無諮議參軍事;田 曹、鎧曹行參軍員,又減行參軍一人;大將軍又無掾 屬員,又減參軍事二人;上開府,又無法曹、士曹行參 軍參軍事員,開府又無典籤員,減行參軍二人,《上儀 同》;又無功曹,城局參軍事員,又減行參軍二人;《儀同》; 又無倉曹員,減行參軍三人。

三師、三公置府佐,與柱國同。若上柱國任三師、三公, 唯從上柱國置。王公已下,三品已上,又並有親信帳 內,各隨品高卑而制員。

諸王置國官,有令、大農各一人,尉各二人,典衛各八 人,常侍各二人,侍郎各四人,廟長、學官長各一人,食 官、廄牧長丞各一人,典府長丞各一人,舍人各四人。 《等員》:「上柱國、柱國公減典衛二人,無侍郎員。侯、伯又 減典衛二人,食官、廄牧長各一人。子、男又減尉、典衛、 常侍、舍人各一人。上大將軍、大將軍、公同柱國子男。」 其侯伯減公。典衛、侍郎、廄牧丞各一人,子男無令,無 典衛,又減舍人一人。上開府、開府公同大將軍子男, 其侯伯又無常侍,無倉官、廄牧丞,子男又無侍郎。廄 牧長,上儀同、儀同公同開府子男,其侯伯又無尉,無 學官長,子男又無廄長、食官長。二王後置國官,與諸 王同。郡王與上柱國公同。國公無上開府已上官者, 「上開府公同。散郡公與儀同,侯伯同;散縣公與儀同, 子男同。」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並置家令、丞各一人, 主簿,謁者、舍人各二人,等員。郡主唯減主簿員。 雍州置牧,屬官有別駕、贊務,州都郡正主簿,錄事,西 曹書佐,金戶兵法、士等曹從事,部郡從事,武猛從事 等員,并佐史,合五百二十四人。

京兆郡置尹,丞,正,功曹,主簿,金、戶、兵、法、士等曹佐等 員,并佐史,合二百四十四人。

大興、長安縣,置令,丞,正,功曹,主簿,西曹,金、戶、兵、法、士 曹等員,并佐史,合一百四十七人。

「上上州,置刺史,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功曹,戶、兵等 曹參軍事,法、士曹等行參軍,行參軍,典籤,州都、《光初》 主簿,郡正主簿,西曹書佐,祭酒從事,部郡從事,倉督、 市令、丞等員,并佐史」,合三百二十三人。

上中州,「減上州吏屬十二人。」

上下州,減上中州十六人。

《中上州》,減上下州二十九人。

中中州,減中上州二十人。

《中下州》,減中中州二十人。

《下上州》,減中下州三十二人。

《下中州》,減下上州十五人。

《下下州》,減下中州十二人。

郡置太守,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簿,縣正,功曹,主 簿,西曹,金、戶、兵、法、士等曹,市令等員。并佐史,合一百 四十六人。

上中郡減《上上郡》吏屬五人。

上下郡減上、中郡四人。

中上郡減上、下郡十九人。

中中郡減《中上郡》六人。

中下郡減中中郡五人。

《下上郡》減中下郡十九人。

《下中郡》減下上郡五人。

《下下郡》減下中郡六人。

縣,置令,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簿,功曹,主簿,西曹, 金、戶、兵、法、士等曹佐,及市令等員,合九十九人上中縣,減上上縣吏屬四人。

上下縣,減上中縣五人。

中上縣減上下縣十人。

中中縣,減中上縣五人。

中下縣,減中中縣五人。

下上縣減中下縣十二人。

下中縣減下上縣六人。

下下縣,減下中縣五人。

州置總管者,列為上、中、下三等。總管、刺史加使持節, 鎮置將、副,戍置主、副,關置令、丞。其制,官屬各立三等 之差。

同州總監、副監各一人。置二丞,統食貨、農圃二監、副 監。岐州亦置監、副監。諸冶亦置三等監,各有丞員。 鹽池置總監、副監、丞等員。管東西南、北面等四監,亦 各置副監及丞。隴右牧置總監、副監、丞,以統諸牧。其 驊騮牧及二十四軍馬牧,每牧置儀同及尉、大都督、 帥都督等員。驢騾牧,置帥都督及尉。原州羊牧,置大 都督并尉。原州駝牛牧,置尉。又有皮毛監、副監及丞、 錄事。又鹽州牧監,置監及副監,置丞。統諸羊牧,牧置 尉。苑川十二馬牧,每牧置大都督及尉各一人,帥都 督二人。沙苑羊牧,置尉二人。緣邊交市監及諸屯監, 每監置監、副監各一人。畿內隸司農,自外隸諸州。 五嶽各置令。又有「吳山令」,以供其灑掃。

三師、王、三公,為正一品。

上柱國、郡王、國公、開國郡縣公,為從一品。

柱國,太子三師,特進,尚書令,左、右光祿大夫,開國侯, 為正二品。

上大將軍、尚書左右僕射、雍州牧、金紫光祿大夫,為 從二品。

大將軍,吏部尚書,太常、光祿、衛尉等三卿,太子三少, 納言,內史令,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領左右等 大將軍,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尚書,宗正、太僕、大 理、鴻臚、司農、太府等六卿,上州刺史,京兆尹,祕書監, 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為正三品。

上開府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左右衛、武衛、武候、領左 右監門等將軍,國子祭酒,御史大夫,將作大匠,中州 刺史,親王師,朝議大夫,為從三品。

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光祿、衛尉等三少卿, 太子左右衛、宗衛、內等率,尚書吏部侍郎,給事黃門 侍郎,太子左庶子,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等 少卿下州刺史已前上階內史侍郎太子右庶子通直散 騎常侍,左右監門郎將朝散大夫開國子,為正四品 上。儀同三司,尚書左丞,太子左右衛、《宗衛》、內等副率, 左右監門率,上郡太守,雍州別駕,親王府長史,太子 家令,率更令、僕,內侍、城門校尉已前上階尚書右丞,上鎮 將軍,雍州贊務,直閤將軍,親王府司馬,諫議大夫,為 從四品。

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內常侍祕書丞國子博士散騎 侍郎太子內舍人太子左右監門副率員外散騎常 侍上州長史親王府諮議參軍事開國男已前上階尚食、 尚藥典御,上州司馬,為正五品。

著作郎通直散騎侍郎中郡太守。直寢,太子洗馬,中 州長史,奉車都尉。已前上階都水使者,治書侍御史,大興、 長安令,大理司直,直齋,太子直閤,京兆郡丞,中州司 馬,中鎮將,上鎮副,內給事,駙馬都尉,親王友,員外散 騎侍郎,為從五品。

翊軍、翊師將軍尚書諸曹侍郎內史舍人下郡太守 大都督親王府掾屬下州長史已前上階《四征將軍》。征東征南 征西征北三將軍。內軍鎮軍撫軍大理正,監評,千牛備身,左右左 右監門校尉,內尚食典御,符璽監,御府監,殿內監,太 子內直監,下州司馬,下鎮將,中鎮副,為正六品。 四平將軍。平東平南平西平北四將軍。前軍後軍左軍右軍通事舍人,親 王文學帥都督左、右領軍府長史太子直寢,親王府 主簿親王府錄事參軍事,太子門大夫給事,上縣令 已前上階冠軍、輔國二將軍,太子舍人,直後三寺丞,親王 府功曹,記室,倉、戶曹「參軍事,城門直長,太子直齋,太 子副直監,太子典內、左右領軍府司馬,下鎮副,為從 六品。」

鎮「遠、安遠二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御醫,《左右衛》、武衛、 武候、領左右等府長史,親衛,親王府諸曹參軍事。」已前 上階建威、「寧朔二將軍,六寺丞,祕書郎,著作佐郎,太子 千牛備身,太子備身左右尚食、尚藥、左右監門等直 長,太子通事舍人,左右衛、武衛、武候、領左右等府司 馬,都督,太子典膳、藥藏等監,太子齋帥,上戍主,為正 七品。」

寧遠、振威二將軍左右監門府長史太子左右衛、宗 衛等率,左右虞候,左、右內率等府長史,符璽御府、殿 內等直長,上州錄事參軍事,左右領軍府掾屬,親王 府東西閤祭酒,中縣令,上郡丞太子親衛、將作丞,勳 衛親王府參軍事,上鎮長史已前上階伏波輕車二將軍, 太學、太常二博士,武騎常侍,奉朝請,國子助教,親王府諸曹行參軍,太子直後,太子左右監門直長,大興、 長安縣丞,太子侍醫,侍御史,太史令,上州諸曹參軍 事,左右監門府,太子左右衛、左右宗衛、左右虞候,左 右內率等司馬,上鎮司馬,為從七品。

宣威、明威二將軍協律郎都水丞殿內將軍太子左 右監門率府長史別將下縣令中郡丞中州錄事參 軍事上上州諸曹行參軍事親王府行參軍左右領 軍府錄事參軍事中鎮長史太子內坊丞太子勳衛 已前上階襄威、厲威二將軍,殿內御史,掖庭宮闈二令上 署令。公車郊社太廟太祝平準太樂驊騮武庫典客鉤盾左藏太倉左尚方右尚方司染典農京市 太官鼓吹「太子左、右監門率府司馬,中州諸曹參軍事,左 右衛、武衛、武候等府錄事參軍事,左、右領軍府諸曹 參軍事,內尚食丞,中戍主,上戍副」,為正八品。

威戎、討寇二將軍,四門博士主書門下錄事,尚書都 事,監察御史,內謁者監,上關令,中署令。太醫右藏黃藏乘黃龍廄 衣冠守官華林上林掌冶導官左校右校牛羊典牧下郡丞下州錄事參軍事 中州諸曹行參軍備身左右衛、武衛、武候、領左右等 府諸曹參軍事,左右領軍府諸曹行參軍太子左右 衛、宗衛率等府錄事參軍事下鎮長史太子翊衛已前 上階盪寇、盪難二將軍,親王府長兼行參軍及典籤,員 外將軍統軍太子三寺丞,中關令,奚官內僕二令下 署令。諸陵崇元太卜車府清商司儀肴藏良醞掌醢甄官廩犧上津尉,下州諸曹 參軍事,左右衛、武衛、武候等府諸曹行參軍,領左右 府鎧曹行參軍,左右監門,太子左右衛、宗衛等率,左 右虞候,左右內率等府諸曹參軍事,掌船局都尉,上 鎮諸曹參軍事,上縣丞,上郡尉,為從八品。

殄寇、《殄難》二將軍太學助教太子備身大理寺律博 士諸校書郎都水參軍事,內史錄事,內謁者令,內寺 伯中縣丞下關令,中津尉下州諸曹行參軍上州行 參軍左右監門府鎧曹行參軍太子左右衛、宗衛、虞 候府等諸曹行參軍太子左右內率府鎧曹行參軍 左右領軍府行參軍中鎮諸曹參軍事上鎮士曹行 參軍,中郡尉。已前上階掃寇、「掃難二將軍,殿內司馬督,太 子食官、典倉、司藏等令,尚食、尚醫、軍主,太史,掖庭、宮 闈局等丞,上署令,太子左右監門率府諸曹參軍事, 中州行參軍,左右衛、《武衛》、武候等府行參軍,上州典 籤,下戍主,上關丞,太子典膳、藥藏等局丞,下郡尉,典 客署,掌客、司辰師,為正九品。」

曠野、橫野二將軍掖庭局宮教博士太祝,太子廄牧 令,太子校書下縣丞中署丞左右監門率府鎧曹行 參軍下州行參軍中州典籤,左右監門府、太子左右 衛、宗衛虞候,卒府等行參軍正字,太子內坊丞直,中 關、上津丞下鎮諸曹參軍事,中鎮士曹行參軍上縣 尉已前上階「偏、裨二將軍,四門助教,書筭學博士,奉禮郎, 員外司馬督,幢主,奚官、內僕等局丞,下署丞,下州典 籤,內謁者局丞,中津丞,中縣尉,太子正字,太史監候, 太官監膳,御府局監事,左右校及掖庭監作,太史司 曆,諸樂師」,為從九品。

又有《流內視品》十四等:

行臺尚書令,為視正二品。

上總管、行臺尚書僕射,為視從二品。

中總管、行臺諸曹尚書,為視正三品。

下總管,為視從三品。

行臺尚書左右丞,為視從四品。

同州總監、《隴右牧》總監,為視從五品。

行臺諸曹侍郎,為視正六品。

上柱國、嗣王、郡王、「柱國府長史、司馬,諮議參軍事,鹽 池總監,同州隴右牧總副監,王、二王後國令,為視從 六品。」

上大將軍、大將軍府長史、司馬,上柱國、嗣王、郡王、柱 國府掾屬,嗣王文學,公國令,王、二王後大農尉、典衛, 為視正七品。

上開府、開府府長史、司馬,上大將軍、大將軍府掾屬, 上柱國、嗣王、郡王、柱國府諸曹參軍事,鹽池總副監, 鹽州牧監,諸屯監,國子學生,侯、伯國令,公國大農尉, 典衛,雍州薩保,為視從七品。

上儀同、儀同府長史、司馬,上大將軍、大將軍府諸曹 參軍事,上柱國、嗣王、郡王、柱國府參軍事,諸曹行參 軍,行臺諸監,同州諸監,鹽池四面監,皮毛監,政州監, 同州總監,隴右牧監等丞,諸大冶監,雍州州都主簿, 子、男國令,侯、伯國大農尉,典衛,王、二王後國常侍,為 視正八品。

行臺尚書都事,上開府、開府府諸曹參軍事,上大將 軍、大將軍府參軍事,諸曹行參軍,上柱國、嗣王、郡王、 柱國府行參軍,五岳、四瀆、吳山等令,鹽池四面副監, 諸皮毛副監,行臺諸副監,諸屯副監,諸中冶監,諸緣 邊交市監,鹽池總監丞,諸州州都主簿,雍州西曹書 佐,諸曹從事,京兆郡正功曹,太學生,子、男國大農、典 衛,為視從八品。

開府府法曹行參軍,上儀同儀同府諸曹參軍事,上 大將軍、大將軍府行參軍,上柱國、嗣王、郡王、柱國府典籤,同州諸副監,岐州副監,諸小冶監,鹽州牧監丞, 諸大冶監丞,諸緣邊交市副監,諸郡正功曹,京兆郡 主簿,諸州西曹書佐,祭酒從事,雍州部郡從事,公國 常侍,王、二王後國侍郎,公主家令,諸州胡二百戶已 上薩保為視正九品。

儀同府法曹行參軍,上開府、開府府行參軍,上大將 軍、大將軍府典籤,上儀同、儀同府行參軍、上開府府 典籤,行臺諸監丞,鹽池四面監丞,皮毛監丞,諸中冶 監丞,四門學生,諸郡主簿,諸州部郡從事,雍州武猛 從事,大興長安縣正功曹主簿,侯、伯、子、男國常侍,公 國侍郎,為視從九品。

又有流外勳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 九品之差。又視流外,亦有視勳品、視二品、視三品、視 四品、視五品、視六品、視七品、視八品、視九品之差。極 於胥吏矣,皆無上下階云。

三年四月,詔「尚書左僕射掌判吏部、禮部、兵部三尚 書事,御史糾不當者,兼糾彈之。尚書右僕射掌判都 官、度支、工部三尚書事,又知用度,餘皆依舊。」尋改度 支尚書為戶部尚書,都官尚書為刑部尚書,諸曹侍 郎及內史舍人,並加為從五品,增置通事舍人十二 員,通舊為二十四員。廢光祿寺及都水臺入司農,廢 衛尉入太常,尚書省廢,鴻臚亦入太常。罷大理寺監、 評及《律》博士員,加置正為四人。罷郡,以州統縣,改別 駕、贊務,以為長史、司馬。舊周齊州郡縣職,自州都郡 縣正已下,皆州郡將縣令至,而調用理時事。至是不 知時事,直謂之「鄉官」,別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歲考 殿最,刺史、縣令三年一遷,佐官四年「一遷,佐官以曹 為名者,並改為司。」六年,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 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帳;侍郎闕,則釐其曹事。吏部 又別置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等 八郎,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騎、雲騎、羽騎八尉, 其品則正六品以下,從九品以上,上階為郎,下階為 尉。散官番直,常出使監檢,罷「門下省員外散騎常侍、 奉朝請、通事令史員,及左右衛殿內將軍、司馬督、武 騎常侍等員。」

十二年,復置光祿衛尉、鴻臚等寺,諸州司以「從事」為 名者改為參軍。

十三年,復置都水臺,國子寺罷,隸太常,又改寺為學。 十四年,諸省各置主事令史員,改九等州縣為上、中、 中、下、下凡四等。

十五年,罷「州縣鄉官。」

十六年,內侍省加置內主事員二十人,以承門閤。 十八年,置備身府。

二十年,改將作寺為監,以大匠為太監。初加置副監。 仁壽元年,改都水臺為監,更名使者為監。罷國子學, 唯立太學一所,置博士五人,從五品,學生七十二人。 三年,監門府又置門候一百二十人。

煬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於第九, 唯置正從,而除上下階。罷諸總管,廢三師、特進官。分 門下、太僕二司。取殿內監名以為殿內省,并尚書、門 下、內史、祕書以為五省。增置謁者、司隸二臺,并御史 為三臺。分太府寺為少府監,改內侍省為長秋監,國 子學為國子監,將作寺為將作監,并都水監總為五 監。改左右衛為左右翊衛,左右備身為左右騎尉,左 右武衛依舊名。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改 左右武候為左右候衛,是為十二衛。又改領左右府 為左右備身府,左右監門依舊名。凡十六府。其朝之 班序,以品之高卑為列,品同則以省府為前後,省府 同則以局署為前後焉。

尚書省六曹,各侍郎一人,以貳《尚書》之職。又增左右 丞階,與六侍郎並正四品。諸曹侍郎並改為郎。又改 吏部為選部郎,戶部為人部郎,禮部為儀曹郎,兵部 為兵曹郎,刑部為憲部郎,工部為起部郎,以異六侍 郎之名。廢諸司員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為二員, 都司郎各一人,品同曹郎,掌都事之職,以都事為正 八品,分隸《六尚書》。諸司主事,並去「令史」之名。其令史 隨曹閒劇而置。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滿十者亦置 一,以其餘四省、三臺,亦皆曰「令史」,九寺、五監、諸衛府, 則皆曰「府史。」後又改主客郎為「司蕃郎」,尋又每減一 郎置承務郎一人,同員外之職。

舊都督已上至上柱國,凡十一等,及八郎、八尉、四十 三號將軍官,皆罷之,并省朝議大夫,自一品至九品, 置光祿。從一品左、右光祿左正二品右從二品金紫。正三品銀青光 祿:從三品正議:正四品《通議》:從四品朝請。正五品朝散:從五品等 「九大夫建節。」正六品《奮武》:從六品宣惠。正七品綏德:從七品懷 仁。正八品《守義》。從八品《奉誠》。正九品立信,從九品等「八尉」,以為 散職。開皇中,以開府儀同三司為「四品散實官」,至是 改為從一品,同漢、魏之制,位次王公。

門下省,減給事黃門侍郎員,置二人。去「給事」之名,移 「吏部給事郎」名,為「門下之職,位次黃門下。」置員四人, 從五品。省讀奏案。廢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諫議大夫、散騎侍郎等常員。改符璽監為郎,置員二人,為 從六品;加錄事階,為正八品。以城門、殿內、尚食、尚藥、 御府等五局隸殿內省。十二年,又改納言為侍內內 史,省減侍郎員為二人,減內史舍人員為四人,加置 起居舍人員二人。從六品次舍人下,改通事舍人員為 「謁者臺職」,減主書員,置四人,加為正八品。十二年,改 內史為「內書。」

殿內省置監。正四品少監。從四品丞。從五品各一人,掌諸供 奉。又有奉車都尉十二人,掌進御輿馬。統「尚食、《尚藥》 《尚衣》、尚舍、《尚乘》《尚輦》」等六局,各置奉御二人。正五品皆 置直長以貳之。正七品尚食直長六人,又有食醫員。尚 藥直長四人,又有侍御醫、司醫、醫佐員。尚衣,即舊御 府也,改名之,有直長四人。尚舍,即舊殿中局也,改名 之,有直長八人。尚乘局置左右六閑:一左右飛黃閑, 二左右吉良閑,三左右龍媒閑,四左右騊駼閑,五左 右駃騠閑,六左右天苑閑,有直長十四人,又有奉乘 十人。尚輦,有直長四人,又有掌輦六人。城門置校尉 一人,降為正五品。後又改校尉為「城門郎」,置員四人。 從六品自殿內省隸為「門下省官。」

祕書省降監為從二品,增置少監一人。從四品增著作 郎階為正五品,減校書郎為十人。改太史局為監,進 令階為從五品,又減丞為一人。置司辰師八人。增置 監候為十人。其後又改監、少監為令、少令。增祕書郎 為從五品,加置佐郎四人。從六品以貳郎之職,降著作 郎階為從五品,又置儒林郎十人。正七品掌明經待問, 唯詔所使。文林郎二十人。從八品掌撰錄文史,檢討舊 事。此二郎皆上在藩已來直司學士。增校書郎,員四 十人,加置楷書郎,員二十人。從九品掌抄寫御書。 御史臺增治書侍御史為正五品,省殿內御史員,增 監察御史員十六人,加階為從七品。開皇中,御史直 宿禁中,至是罷其制,又置主簿、錄事員各二人。五年, 又降大夫階為正四品,減治書侍御史為從五品,增 侍御史為正七品,唯掌侍從糾察。其臺中簿領,皆治 書侍御史主之。後又增置御史從九品,尋又省 「謁者臺大夫一人。」從四品五年改為正四品掌受詔勞問,出使慰 撫,持節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之。駕出,對御史引駕。 置司朝謁者二人以貳之。從五品屬官有丞一人,主簿、 錄事各一人,等員。又有「通事謁者二十人。」從六品即內 史通事舍人之職也。次有議郎二十四人,通直三十 六人,將事謁者三十人,謁者七十人,皆掌出使。其後 廢議郎、通直、將事、謁者、謁者等員,而置員外郎八十 員。尋詔門下、內史、御史司隸謁者,五司監受表以為 𢘆式,不復專謁者矣。尋又置散騎郎,從五品,二十人, 承議郎。正六品通直郎。從六品各三十人。《宣德郎》正七品宣 義郎。從七品各四十人徵事郎。正八品將仕郎。從八品常從 郎。正九品奉信郎。從九品各五十人,是為正員,並得祿當 品。又各有散員郎,無員,無祿。尋改「常從」為「登仕,奉信」 為「散從。」自「散騎」已下,皆主出使,量事大小,據品以發 之。

司隸臺,大夫一人。正四品「掌諸巡察」,別駕二人。從五品分 察畿內,一人案東都,一人案京師刺史,十四人。正六品 「巡察畿外諸郡,從事四十人,副刺史巡察。其所掌六 條:一察品官以上理正能不;二察官人貪殘害政;三 察豪強姦猾侵害下人,及田宅踰制,官司不能禁止 者;四察水旱蟲災,不以實言,枉徵賦役,及無災妄蠲 免者;五察部內盜賊,不能窮逐,隱而不申者;六察德 行、孝悌,茂材異行,隱而不貢者。」每年二月乘軺巡郡 縣。十月,入奏置丞。從六品主簿。從八品錄事。從九品各一人。 後又罷司隸臺,而留「司隸從事」之名,不為常員,臨時 選京官清明者權攝以行。

光祿已下八寺卿,皆降為從三品,少卿各加置二人, 為從四品。諸寺上署令,並增為正六品,中署令為從 六品,下署令為正七品。始,開皇中,署司唯典掌受納, 至是署令為判首,取二卿判,丞唯知勾檢。令闕,丞判。 五年,寺丞並增為從五品。

太常寺罷太祝署,而留太祝員八人,屬寺,後又增為 十人,奉禮減置六人。太廟署又置陰室丞,守視陰室。 改樂師為樂正,置十人。太卜又置博士員,置太卜卜 正二十人,以掌其事。太醫又置醫監五人,正十人。罷 衣冠、清商二署。

太僕減驊騮署入殿內尚乘局,改「龍廄」曰「典廄署」,有 左右駁皁二廄,加置主乘、司庫、司廩官。罷牛羊署, 大理寺丞改為勾檢官,增正員為六人,分判獄事。置 司直十六人,降為從六品,後加至二十人。又置評事 四十八人,掌頗同司直,正九品。

鴻臚寺,改典客署為「典蕃署。」初,煬帝置四方館於建 國門外,以待四方使者,後罷之。有事則置,名隸鴻臚 寺,量事繁簡,臨時損益。東方曰「東裔使者」,南方曰「南 蠻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 掌其方國及互市事。每使者署典護、錄事、敘職。敘儀 監、府監置互市監及副參軍各一人,錄事主綱紀敘職,掌其貴賤、立功合敘者。《敘儀》掌小大次序。監府掌 其貢獻財貨。監置掌安置其駝馬船車,并糾察非違。 互市監及副掌互市參軍事,出入交易。

司農但統上林、太倉、鉤盾、導官司署。罷典農、《華林》二 署,而以平準、京市隸太府。

太府寺既分為少府監,而但管京都市五署及平準、 左右藏等,凡八署。京師東市曰都會,西市曰利人。東 都東市曰豐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遠。及改諸令 為監,唯市署曰令。

國子監依舊置祭酒,加置司業一人,從四品;丞三人, 加為從六品;并置主簿、錄事各一人。國子學置博士, 正五品,助教從七品,員各一人,學生無常員。太學博 士、助教各二人,學生五百人。先是,仁壽元年,省國子 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員五人,為從五品,總知學事。 至是,太學博士降為從六品。

將作監改太監、少監為大匠、少匠,丞加為從六品。統 左右校及甄官署。五年,又改大匠為大監,正四品;少 匠為少監,正五品。十三年,又改監、少監為令、少令,丞 加品至從五品。

少府監置監,從三品,少監,從四品,各一人;丞,從五品, 二人。統左尚、右尚、內尚、司織、司染、鎧甲、弓弩、掌冶等 署。復改監、少監為令、少令,併司織、司染為「織染署」,廢 鎧甲、弓弩二署。

都水監改為使者,增為正五品,丞為從七品。統舟楫、 河渠二署。舟楫署每津置尉一人。五年,又改使者為 監,四品,加置少監為五品。後又改監、少監為令,從三 品;少令,從四品。

長秋監,置令一人,正四品;少令一人,從五品;丞二人, 正七品;並用士人。改「內常侍為內承奉,置二人,正五 品;給事為內承直,置四人,從五品;並用宦者。」罷內謁 者官,領掖庭宮闈奚官等三署,並參用士人。後又置 內謁者員。

十二衛,各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總府事,并統諸 鷹揚府。改驃騎為「鷹揚郎將」,正五品;車騎為「鷹揚副 郎將」,從五品;大都督為校尉,帥都督為旅帥,都督為 隊正,增置隊副以貳之。改三衛為「三侍」,其直閣將軍、 直寢、奉車都尉、駙馬都尉、直齋別將、統軍、軍主、幢主 之屬並廢。以武候府司辰師員隸為太史局官。其軍 士,左右衛所領名為「驍騎」,左右驍衛所領名「豹騎」,左 右武衛所領名熊渠,左右屯衛所領名「羽林」,左右禦 衛所領名「射聲」,左右候衛所領名「佽飛」,而總號「衛士。」 每衛置護軍四人,掌副貳將軍。將軍無,則一人攝。尋 改護軍為武賁郎將,正四品,而置武牙郎將六人副 焉。從四品。諸衛皆置長史,從五品又有錄事參軍、司 倉、兵、騎、鎧等員。翊衛又加有親侍。鷹揚府,每府置鷹 揚郎將一人,正五品;副鷹揚郎將一人,從五品。各有 司馬及兵、倉兩司。其府領親、勳、武三侍,非翊衛府,皆 無三侍。鷹揚,每府置越騎校尉二人,掌騎士。步兵校 尉二人,領步兵,並正六品。外軍鷹揚官並同左右候 衛。增置察非掾二人,專糾彈之事。五年,又改「副郎將」 並為「鷹擊郎將。」

左右領左右府改為「左右備身府」,各置備身郎將一 人,又各置直齋二人以貳之,並正四品。掌侍衛左右。 統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並正六品。千牛掌執千牛 刀宿衛司射掌供御弓箭署長史,正六品;錄事,司兵、倉、騎參軍等 員,並正八品。有折衝郎將各三人,正四品。掌領驍果。 又各置果毅郎將三人以貳之,從四品。其驍果置左 右雄武府雄武郎將以領之,以武勇郎將為副員,同 鷹揚、鷹擊。有司兵、司騎二局,並置參軍事。左右監門 府改將軍為郎將,各置一人,正四品;直閤各六人,正 五品。置官屬並同備身府。又增左右門尉,員一百二 十人,正六品,置門候員二百四十人,正七品。並分掌 門禁守衛。

門下坊,減內舍人、洗馬員各置二人;減侍醫,置二人。 改「門大夫」為「宮門監」,正字為「正書。」

典書坊改「太子舍人」為「管記舍人」,減置四人。改「通事 舍人」為「宣令舍人」為《八員。家令》改為《司府令》,「內坊承 直」改為「典直。」

左右衛率改為「左右侍率」,正四品。改親衛為「功曹」,勳 衛為「義曹」,翊衛為「良曹。」罷直齋、直閤員。

左右宗衛率改為「左右武侍率」,正四品。

左右虞候,開府改為左右虞候率,正四品。并置副率。 左、右內率降為正五品。千牛備身改為司仗左右,備 身左右改為「主射左右。」各員八人。

左右監門率改為「宮門將」,降為正五品;監門直長改 為「直事」,置六十人。

開皇中,置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為九 等者。至是唯留王、公、侯三等,餘並廢之。

王府諸司參軍,更名諸司屬參軍,則直以「屬」為名。改 「國令」為「家令」,自餘以「國」為名者皆去之。

行宮所在,皆立總監以司之。上宮正五品,中宮從五品,下宮正七品。隴右諸牧,置左右牧監各一人,以司 統之。

罷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從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 從四品,京兆、河南則俱為尹,並正三品。罷長史、司馬, 置贊務一人以貳之。京兆河南從四品上郡正五品中郡從五品下郡正六品次 置東西曹掾。京兆河南從五品上郡正六品中郡從六品下郡正七品主簿,司功、 倉、戶、兵、法、士曹等書佐,各因郡之大小而為增減。改 行參軍為行書佐。舊有兵處,則刺史帶諸軍事以統 之,至是別置都尉、副都尉。都尉,正四品,領兵與郡不 相知。副都尉,正五品。又置京輔都尉,從三品。立府於 潼關,主兵、領遏并置副都尉,從四品。又置諸防主、副 官,掌同諸鎮。大興、長安、河南、洛陽四縣令,並增為正 五品。諸縣皆所以管閒劇及衝要,以為等級,丞、主簿 如故。其後諸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京兆、河 南則謂之內史。又改郡贊務為丞,位在通守下;縣尉 為縣正,尋改正為戶曹、法曹,分司以丞。郡之六司,河 南、洛陽、長安、《大興》則加置功曹而為三司,司各二人。 郡縣佛寺改為道場,道觀改為「元壇」,各置監丞。京都 諸坊改為里,皆省除里司官以主其事。帝自三年定 令之後,驟有制置,制置未久,隨復改易,其餘不可備 知者,蓋史之闕文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