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淸容居士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二 淸容居士集 卷第二十三
元 袁桷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卷第二十四

清容居士集卷第二十三

 序

   送鄧善之應聘序

近世先達之士類言求進于京師者多羇

困不偶煦煦道途間麻衣弊冠柔聲媚色

無以動上意其言若諄切懇款後進之士

懐疑而不進百以十數然遇不遇命也而

言若是則抱道自足者益無忌於世而或

者亦得以窺其介且固焉夫道成於同而

弊於孤雲龍之相從風水之相應其理然

也徃歲余與巴西鄧君道所以嘗以為今

世無是决矣吾徒當力學為已閉門息心

耕六籍之圃溉根以茂實若古逸民髙士

退静自樂其於道也無害方是時君家錢

塘囂塵五達之衝意寂而體舒無造門囁

嚅之勞下帷授書衿佩森立公卿貴人皆

傾下愛慕獨君無少矜喜而去来朋徒各

盡㤙意以相周奉其有不可强猶謙挹慰

藉人咸以為其未遇也已異夫褊心者之

論則其遇當不止若是今年春承徵将如

京師告余以行余固喜夫人之所期者有

驗而其行也復将有説焉君子之出也大

言以行道者夸誣之流也相時而行守身

於不辱謹得避難貞白而無愧斯近之矣

方今食太官衣御府亡慮數百擬之漢世

為盛吾意吾丘周仁之徒道不相類若貢

禹之經明行絜區區車馬之對亦若無可

取者苟不以是進則其氣昌而愈完行周

而無躓於得䘮益無病矣夫處順者逆言

莫能入嗜味者腊毒無終悔予與君疇昔

相好無𠩄𨼆思處贈之誼而宻以告焉

   送曺伯明序

議者謂故家世官陽明精絜之氣極于簡

𠕋溢于圭組盛衰消長始相尋為無端焉

嗟夫豈誠有是理哉百尋之木上干雲霄

盤礴𢡖舒履之而後至其風雨雪霜之變

適其事㑹理之不可詰者誰得而辨而茍

一時之得失以自詭吾未之信也士患不

自知而卒病夫知者迄莫可究至扵凌髙

躐深惝怳疾進幸其安肆顛越而莫救則

豈其父兄之過至不幸糜爛墜覆與世為

始終者要未得以成敗論也廬山曹伯明

官翰林十有二年始為編修官議當叙遷

曰愚名居先願以讓秩再滿則又曰太夫

人春秋髙願補邑以行吾知其盛衰消長

之理炳于胷中確乎不能以易者也維昔

從祖文簡公既老来朝翩然東歸位不充

其徳未幾先正端明公敦知止之誼慷慨

力去邈乎髙風趾媺不墜謙以居之仁以

成之振世德之緒使議者之言不出乎口

其自伯明始因其行序以識之

   送范徳機序

四方士㳺 京師則必囊筆楮飾賦詠以

偵候于王公之門當不當良不論也審焉

以求售若乗必駿食必稻足趼而腹果介

然莫有所遭夫争藝以自進宜有不擇焉

者心誠知之孰慙其非故幸得之則歸于

能其不得之則歸于人惕然而自治吾未

之見也臨江范徳機㳺于兹三年矣語焉

簡然行焉恂然嗇其菁華韜焉以深視世

之言文辭位貴重者靳靳不自表夫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范君誠審焉抑不可知

使不可知則凡辱與㳺者責莫能以辤也

君所為詩文幽絜而静深怨與不怨皆存

乎天慨然南歸善治其學彌謹所徇使果

擇士耶無以易矣譬之璞焉蓄極而光遇

寜有不遂者乎惜其行解以俟之

   送周子敬序

温與閩地犬牙相入俗秀而矜絜子弟勝

衣能文詞父兄相與言命束装負書以行

四方劘切感動約不有所就不復見故凡

困于有司則適㧿諸公貴人職牋記劇談

論翺㳺以自逞其横厲捷發者讀太公孫

吳書櫜鞬轅門建功業萬里樂生重遷⿱六十 -- 卒

無所思其故土然視閩俗為㝡少噫弊成

于過髙安其所常義不能以自勝恬不知

改積數十年來蔑有以議亦固矣當咸淳

間周子敬以治經㳺錢塘聲至士避未幾

而科舉絶来四明授業于嘗所知己南望

數十驛每悒悒不自置罄囊槖以歸拜其

家君焉得奉終于其家夫情合於中情至

而不從者非罪也縱情而不返極其所從

於理乎何有始於榮其親終於私其身漠

然而不接兹惑滋甚視子敬之道得以愧

矣子敬将終老于吾鄉棄其田廬畀于季

弟以奉先人之祀今年夏季弟疾亟貧不

能以行天台趙叔度官于温載與俱歸審

其心於季弟友且怡也桷與之交㝡深慕

其静安絶毫髮偽妄蒼然長身風雨一室

無子弟佽助而清韻雅語舉觴晏如與之

違寧無介然者乎今歸于家其耄者必曰

當終樂於我此土也㓜者則曰先生老于

行悉于事某聞某戒願執簡以受去魯之

意吾未知所决也化民成俗之道必自上

始因俗以徵其謬子敬其何遜敢俟而質

   送劉習卿序

今之為守令者㩀文法以具事事弊而法

具雖更百吏焉無易也事當而文不具一

撓詰之齚舌無所對歲部使者入境吏曹

取舊牘相考訂附益完善至名押題署恣

所補不復問使者坐所治决事搜擿十不

得一二然皆毫末靡細於政體不相涉故

稱能吏者或以苛察議噫徒法不足以致

理任情而失實故先王為法以禁其過久

而繁滋則審於治者簡而易之使不病焉

斯可矣大徳丁未浙東西以饑告殍移日

屬于道官㑹其數于郷将賑活之其不實

者究焉鄉登名于縣縣審而始聞于郡郡

以事至重闔郡寮以議其一以故不預則

旬月以俟廼得達部使者部發使於鄉復

詢察而周詳始定其議如令夫幸民之饑

乗而弊焉者羣下之過也因其弊而持久

之則民之死者日益甚法顧安得以救有

司者之意夫豈不知是拘於文狃於故相

安而不改其勢然也今年夏中書掾汴劉

習卿御史府舉為浙右肅政從事習卿精

敏簡廉與余議古今事嘗欲以無法為法

其施張而品節之者必中理道至於條㩀

辨析灼與繩墨脗合向宦江南洒然無俗

吏意㩀鞍賦詩危坐終日一語不及律令

従事職掌𭈹緫所部為至重故余舉今

之所急者以告㑭毋汩扵常而變通焉彼

瑣𤨏守文者又烏足與語是

   送祝道士南歸序

世祖皇帝取江南首 詔召龍虎山嗣漢

天師掌其教或曰其父觀妙公甞推天人

之要教繇是尊元貞制書甞言之 今上

即位𡻕以 天夀節命使者祝香于兹山

延祐四年冠山道士祝君為祠官将行

求予言以餞噫盛衰消長相尋為無窮禎

祥之説儒者之所不道守經執中則必一

其説以立教然而窮居巖穴之士精思㩀

㑹其為書也幽明簡深由變察来使之黙

焉以知畏将以定夫天下之象夫豈荒忽

眩於衆理有所不能逃焉者若是矣老

子之學法於簡易隂陽闔闢必本於其身

因身以及物故凡水旱疾癘必責其徒其

徒則曰吾無為也何取是若是則其教之

廢也久矣昔先正肅公守饒觀妙公始十

四五以禜祭上章入静室正肅公嘗與之

論天運環合之道觀妙公愀然有言曰公

老不復見當在四十年以後于時族祖永

州親聆其説亟言之龍虎由觀妙以興祝

君多藝能沉静篤志其歸山中正辭永命

予不能以告敢誦所聞願有以推究則世

人之所深望将不憚煩豈若彼大言者飽

食自嬉以無聞於後姑勉乎哉

   贈宣城汪澤民登第歸里序

今世論道理詞章為二塗師道徳之説者

毫分縷析派其近似而刪黜之其言博以

約㩀㑹統宗謂一足以緫萬也然懼其辭

工而勝理則必直致近譬山林頽放諺俗

之語皆於是乎取甚者金石著述勦其説

而師倣之莫得有議焉者矣昔者夫子言

行見記於門弟子簡絜精粹嘗並於五經

初非有意於辭也謂不若是不足以有傳

也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私獨怪近世學者

参錯輩出過子貢十百倍将惟其所尚而

然邪抑羣聖之道存於書㴠泳濡嚌不期

然而能者歟科舉廢己久 今天子崇闡

文治損益條制以興其賢能八表之士連

𨋎結袂于然以来然而沿襲之弊相尋於

無窮愛憎之説若不相似宣城汪君叔志

首上于春官報罷以歸則曰吾學未至焉

耳探幽闡微遂益治其業戊午歲復来

京師擢乙科授同知平江州以歸則又曰

仕優而益學斯可矣将行求余贈言以歸

余固感夫二者之不相同也綴言以績文

将以明理也理不自得剽襲以求之文益

弊而理日益逺将焉以為準興之以化成

天下實自有司始操繩墨審程度有司盡

之矣合八音以成律吕師曠猶難之噫有

司之任其果能有同乎維昔端明公誥命

擅天下制作具備集衆美之效也慶流雲

仍叔志之踵傳科于今十世矣志専而氣

昌異於凡近其異也必能以復古家世趾

媺莫叔志若也故余以昔之有疑者告之

而因以勉焉夏四月越𡊮桷序

   送吳成季歸省序

噫吾徒來 京師視成季有三愧焉居

京師者不宜以塊䖏蓬蓬然結鞍整袂惜

日以進其不能是者目以為固野成季則

不然閉門展書視日蚤莫冰渟而川止也

達公貴人語未脱口納柔奉佞千巧百詭

成季獨正色指畫朗言某事未當至論天

下休養大計龜灼繩直聴者唶舌方疾趨

以行不勝其愧成季㓜為方外士常所置

論必曰吾父母皆耆年矣惕焉不得以朝

夕養而吾徒将捐棄尊愛荒塵敗屋啜蔬

飯糲業官以為生如無𠩄容歸若是者愧

之大者也今年春承 詔如南得省其親

樂不能以已而懐愧者亦争道而交賛夫

人之情扵道不逺極其𠩄騖而⿱六十 -- 卒莫之救

化之者不足以導歟将人事之未思不復

以致此歟唐之陽城語若鄙近薫然而歸

養者凡數十人何則機使之然也儒扵道

㝡髙力不勝其弊則成季之出䖏吾當疾

馳焉従而慕之整轅扵四逹之衢斯得矣

又何愧焉因其行序以侈之

   送達兼善祠祭山川序

古之為使者亦難矣哉存撫省聘諭言語

恊辭令必盡其誼嫚有致辱之道焉惰則

媮簡則侮約而有常敬以成禮斯其為使

者之事矣然此特平世而言之也飛矢旁

午國懸於三寸之舌操機以析明輕重揣

情偽定議於瞬息使不亦重乎哉奉天子

命持節萬里外懾之而莫屈而因事専輙

宣威布徳凾首入覲非夫勇智超絶不足

至此⿸麻止 -- 歴千百年數人而已矣吾嘗觀夫列

國諸臣禮以定儀言以叙志結禬執玉若

合符節而其諷諭陳白足以截其矯泰蔑

有敗事非强辭以言是其夙昔之所素備

夫子之言曰専對不能其警夫四方之使

皇元一海宇偏陬逺㠀蹙縮候賔館無事

於使者而歲以祠祭使望於山川分道四

出其為使也若甚易至治三年集賢修撰

達君兼善以使由恒山濟源東南上于㑹

稽吾於兼善有言焉恒山古真定地也二

河交流濁漳貫其旁郡縣築防歲不得息

或言有運河在焉民居墊蕩冝詢其俗而

條紀之濟源在懐州懐河南地相接昔之

括地興賦民不勝其害河流靡常空灘遺

磧墾殖以自肥者其誰與㑹稽杭相襟帶

粟帛絲布丹漆綺繡之作倍於他郡竒衺

夸誕故都之習不能以革獨㑹稽山水秀

朗民朴安業徃承大饑荒壟彌望猶不能

盡耕昔有逸民戴安道賀知章其故家曰

王謝能有若斯人者宜表而出之悉䟽歸

以俟 明天子之清問則得之矣因其行

故序以告之

   送曾巽堂南歸序

景㝎中樞宻東陽馬公帥臨安先子職酒

正入幕府于時廬陵御史曾公相後先佩

鳴纓彯剖吏牘若破竹俱欲以功業自致

運數合一兩家子弟東西數千里過庭入

塾志同業同而僕⿺辶商先爲史院属㑹御史

仲子于 京師年冨志鋭屢䇿焉以儆不

能止也皇慶承徵入翰林復㑹季子焉氣

清貌謙不為汲汲計嘗曰仕以傳世岌然

以取誚誠不敢平進以求而猶曰未宜吾

有不甘焉今為應奉文字論者始歛口盖

其為文敏而新其待人周以和夫孰曰不

宜春三月謁告盡室以歸求言以處桷曰

今居顯榮清宻者凛凛不自置名至矣文

不能以稱文不能以稱造物之所不畀於

是乎有覆絶之憂焉燁然以興萎然随之

是則得者失之兆君何憾焉桷官翰林踰

二十年老不戒止念之至者滋以懼将歸

故山究五經之藴為書以蘄逺文詞之任

老不能以進炳燭之勤願相與勉焉泰定

元年三月四明𡊮桷序

   贈崔兵部序

髙句麗崔君耐卿徃督征税於 京城不

私其餘以進于官既又懼為後来者之莫

繼也則慊然曰吾豈為奉上之罪人哉復

䟽以告于上曰事適然願勿以為程數噫

崔君仁矣哉今世善言利者督括虗籍峻

鞭朴以求媚嘗諰諰以告吾所居官能贏

餘以自效當升夫資秩相率以效朘削日

廣而其徒争不肯自置其猥闒者則攘臂

以取不顧利害其弊有不可勝言者今崔

君兩得之不希于公不病于民絜矩之道

至而儆夫在位者皆得以同是道也崔君

徃為内史府官見 天子于王邸大器異

之今即位首拜兵部員外郎兵曹之事多

於昔飛符調發水陸之需頃刻在立辦寛

則事不能以濟稍苛急民之病有甚於専

征之弊崔君推昔日之心明以核之仁以

恕之政績之著有踰於昔将步武日躋廣

經濟之志不愆於素守桷也願拭目以觀

因志其美以俟焉泰定元年三月癸夘四

明𡊮桷序

   送王叔能守㑹稽序

桷與北京王叔能交幾二十年其贊行省

於江浙也盡心而不苛合上下之情婉而

加且詳焉弗亟以邀美弗固以逞志執政

宜之寮寀服之至治元年丞相慎選左司

之熟於政體者叔能在選爲都事

英宗皇帝更庶政除前相𠩄行不便事下

詔天下命御史臺樞宻翰林集賢集議桷

時得預末席叔能首言江南兩稅已㝎復

增賈區銀賦賈無常居賦重即逋逃今徴

額籍具使無能輸将併扵主户主户既主

徭役是徭役之外别有銀賦将不勝其害

群公以為然 新詔既下取首建議為多

古之善言利者莫先扵劉晏晏𠩄行不至

急刻而晏迄不善後是興利為害身本也

躁扵求進⿱六十 -- 卒之自唐以來如晏者皆無以

自保吁可不懼哉叔能世居燕北而樂於

江南於江南厭其囂煩而樂於山水屢丐

補於外宰輔察其志 奏守㑹稽㑹稽王

謝之所居泉石清美有不可勝道逸少安

石經世素藴託丘壑以自負盖深取而有

擬也昔之陳迹按行而搜摭之舉觴以酹

其訪於民俗也不察其毛疵事至而應無

欲以自化将見獄空訟息少者避於道老

者㳺於衢撃壤以歌沐太平之治郡守之

賢必以王公為第一矣因其行序以祝之

   贈孟久夫南臺掾序

世嘗病夫儒與吏其道不同卒莫有一其

説者為吏者曰法定於後王微忽不可以

相混也徵調出入官簿淺深不可以踰越

也童而師之猶不能以盡今儒者之説急

於所緩髙而迂滯而踈卒一遇焉吾深知

其莫能成事矣儒者則曰法有不忍人之

意焉審官别人制用有常沾沾然迎好以

刻意非為治之本也然而為儒者莫有以

見於用間嘗用之其肯綮節脉融貫昭晢

之理疑有所滯而益得以藉口吁是誠難

矣 今天子崇尚儒術立進士科昔之舉

茂才者咸試吏以盡其材智憲府舉按守

令閭閻纎粟令式髙下日接于耳目果勤

而敏修若視鑑焉瞭其妍醜無有逃遁於

是儒吏之一倣自今始吏部從事孟君久

夫以茂才舉者也兩属于司憲復辟御史

府矜抑自将盡其㢘隅入吏部朝夕謹曹

事人莫有識其面遇事守令甲不踰越旁

暢曲就藹然猶守儒素吾知足以有用於

世矣未幾江南御史臺復辟為掾将行𡊮

桷告之曰御史臺職諸道黜陟歲終㑹事

以㢘直舉者不能得一二人黜者何多陟

者恒寡激奨之道豈上有所未備邪守法

而不變視其成牘惻然以求仁善人之用

心非𮥠法以為直也州縣賢否孟君嘗知

之矣執中以權使無偏焉亦儒者之説也

故重之以言

   崔君都事餞行詩序

今之言賛畫者以摭拾為能羣吏抱成牘

入幕府一不可意輙曠日相持不决由是

揣摩迎合弊有不勝言者矣昔人之善吏

治事决於頃刻理定於造次安于其自然

人莫能有以為非者心出乎公也海右帥

府事號㝡簡其治於民者七郡之守令係

焉寓於軍旅緫戎夫長之職任焉今而曰

某事所行吾将諭之以從我又曰吾不能

坐視其利病更謁迭請繇是有撓政侵官

之譏雖不靣議退而悉數其長短者皆是

也夫其職在於奉行先之以更張上所增

疑而下益得以議是殆昧於守官之道矣

大名崔君義甫之為都事也未明攬衣坐

署執筆無滯礙其不便者白於長官從大

府以行一介之卒不入於所隷敦厚侃侃

守正以自律其紿之者謝不與較養恬藏

智閭巷之人不知崔君之賛帥府三歲觧

去而其不知者始曰詎不知崔君無嘱託

於州縣吾是以不知今而曰知殆惜其去

而願後来者之與崔君同也噫功利增羡

人所願學每率得竒禍而猶接踵不悟視

崔君所爲其果有悔乎郡之文士相率爲

歌詩以餞桷遂爲之序

   贈陳太初序

戰國之士以雄辨長説㳺諸侯立致卿相

故其髙自譽道無所顧藉雖困躓有不肯

悔揣摩相師遺言成編今七十二子之書

皆足以爲㳺之具也漢世尊尚黄老㳺士

屏息武帝開絶域於萬里外㳺者復至盡

其足之所歴圖寫險阨立功效能以其荒

怪異物輸于地圖而口舌之學悉廢與戰

國之㳺有異矣南北分裂㳺不越其國㳺

之效不能以著唐立科舉各挟䇿自奮窮

山水之勝履危陟幽則皆其羇窮不遇之

所為見於詠歌盖不以為利達冨貴也若

是則㳺之道幾廢矣宋承唐舊巖居逸士

見於聘徵㳺者益耻至於季年下第不偶

者輙為篇章以謁藩府京淮閩廣旁午道

路數十年不歸子弟不識其靣目囊金輦

粟求筦庫之職以自活視前之㳺戛戛然

難相並矣

丗祖皇帝大一海宇招徕四方㑭盡計畫

以自效雖誕謬無所罪㳺復廣扵昔敝裘

破履袖其囊封卒空言無當以其無所罪

也合類以進省署禁闥駢肩攀縁卒無所

成就余甞入禮部預考其長短十不得一

将遏其㳺以喻之㳺者訖不悟

朝廷固未甞㧞一人以勸使果㧞一人将

傾南北之士老扵㳺而不止也今㳺之㝡

夥者莫如江西其拙㳺者惟浙東浙之東

天台以能㳺稱四明之士不著扵㳺録餘

五郡間一見之括蒼陳太初壮歲能詞章

得濟勝之理西適錢塘復来四明以其藝

㳺公卿多深奨之業儒以為本復挟能以

自張其寧有不遇者故余歴言㳺者之幸

不幸太初之㳺夫豈若是然哉生之髙祖

容州府君與 先樞宻越公同為淳熙進

士於其行得盡其言且命二子為歌詩以

   送俞教授回里序

吾郡教官繇至元丙子以来見於題名者

亡慮數十人皆得而接識之其通於綜核

者善移易故籍結熟郡守鉗士口不得發

歲時表章經説疑義⿱六十 -- 卒假耆舊以隂助誦

⿳宀羽尒 -- 𡪹⿳宀羽尒 -- 𡪹講授不立不復以師道自任繇是

諸生之亡賴者挟短長以剽竊廩稍而貴

騃之子弟恃其可侮益得以恣睢有終歲

不入于學宫極於弊壊而勸學之 詔屢

下為虗文矣始余以為吾郡惟然後官

京師見教官選于吏部凡數百人罷老不

勝任十居其六若吾郡之弊十有三其俊

秀博習則皆為館閣掄選各得以自見而

所謂若人者十僅居其一焉噫考昔時得

人必在教官今不如昔或者謂入仕之門

必慎其始故今之為教官不三考已致其

事尚何能兾其惠淑之益哉合吾郡之教

官得一人焉曰天台吴君宗彦吳以牋記

㳺公卿其文辭亦闗絡合時用去三十餘

年復得一人焉曰永嘉俞君希魯用中父

其属筆纚麗若錦機然五采彰而文宻也

其行温然其容粹然聴其言若飲醇酎而

愈恭也論理而不泛取友而不雜余交於

俞君不一年而知其所為若是惜吾郡之

後進習於故常不能以請業於其行序以

餞之為歌詩凡若干併見于後

   送陳山長序

郡博士而下其尊且専者莫若書院數十

年来朱文公之説行祠宇徧東南各以四

書為標準毫杪擿抉於其所不必疑者而

疑之口誦心臆孩提之童皆大言以欺世

故其用功少而取效近禮樂刑政之本興

衰治亂之迹茫不能以知纍纍冠綬礙於

銓部老死下僚⿱六十 -- 卒莫能以自見良有以也

蘭亭有書院自東平王侯始右軍之學非

止於一藝也經綸憂世寜不仕焉以見其

志審勢陳害瞭然指掌非善於謀國者不

能也語必堯舜髙自譽道⿱六十 -- 卒至變易紛擾

而莫可救視右軍之行事誠何如哉參政

清敏陳公之曾孫鑑翁為長于蘭亭求余

以言家世之正學不能以告憫夫世之通

弊知長于彼者考右軍之傳倣其所言陳

白于太守太守王侯通逹國體求儒以自

近君有言其寧有不遭乎

   送蔡府尹歸里序

郡守之任亦重矣視其精神為之折衝鈎

扶一不加意吏挟以侮民逞以姦故其食

息嘗内省外顧非智與力兩全者不能也

朝廷察為仕者之有病於吾民也於是著

致事令而其罷軟昏眊不待年而具者朝

廷亦不能以限之也余官京師見有請于

廟堂自陳其剛强矍鑠雖不之許察其意

猶有觖望噫羞惡是非人皆有之若是果

何如哉濟寧蔡侯茂先之守於四明也屢

引年以請于上考其年猶未至也既而曰

吾宜休而不得謝可若何遂移疾家居踰

三月始告于其同官及嘗所徃來曰吾具

舟江滸将行矣於是咸驚且誦曰蔡侯之

来民實不知戢其竒哀返于雍熙不苛不

黷歲則大熟俟復于所再命作牧自余歸

里中數聆其議論明而通相時以行無矯

⿲氵身攵之過焉保其身若是人孰得以議審侯

之進退将以為不知止之勸聞于

天朝其寧使夫終老扵里閭則其去也盖

抑将以有進也文學之士是宜為歌詩以

餞遂首為辭㤗㝎二年九月丙寅郡人前

史官𡊮桷序

   送閔思齊調閩府序

閩郡縣蓄産饒給仕扵彼者咸曰可善更

盖其疆理與 亰師相逺浙為要衝貢賦

考工之役使者督責亡虗月而閩獨以絺

繡為勞視若重任較二浙為十一耳閩浙

二帥府府史更迭受任然終以閩地𤇆瘴

蒙犯少優其歲月隴西閔君思齊繇浙東

更於閩則曰不然九州分設唐虞之制也

皇元以仁武凾諸夏卉裳重譯罔不臣服

幅員倍古限南北取士非 上意也立賢

無方是則

世祖之明訓而凡吾徒之居於南者稍得

致通顯輒言財用掇竒禍或言刑法致深

文根株排連牢不可破守正脩己悉不復

自達矣桷曰珠玉藴于山淵採擇者必之

夫絶域是寜有逺邇耶

世祖皇帝遣使徵聘必先夫江南歲月既

逺聞者益荒見者益狭彼區區售技自獻

者實不與昔時並思齊敏不自夸百受而

不撓精於琴知急焉不足以知操縵将緩

以求深懼其為孱緩也考其中聲按抑止

泊澹𠔃若無營激𠔃若有感是則於政事

文學法理於此盡矣蔑有加矣桷老矣遲

君之還猶能皷南風之弦歌明月之篇其

果有合乎泰定三年秋七月清容居士𡊮

桷序

   送薛景詢教授常熟序

㤗定元年吾里進士上南宫曰薛君景詢

程君時叔史君車父三人者皆故宦家所

居皆在城東志同道同聲聞同意其歴階

以陞比肩而袂接也未幾獨景詢下第于

時余編試 殿廬景詢不以咎而余獨恨

景詢之不果遭也

天子新即位推龍飛㤙授常熟教授以歸

将之官求言以導其行抑嘗考隋唐選舉

之法不久即弊今夫所謂經疑者以知行

體用而鈴約之不中不逺經説萃于一家

按其形模而脱𡐊焉不敢以自異也有司

守固陋而程式之千士一律欲求其緫核

同異㑹衆美以合乎至論不可得矣賦貴

於鋪揚因雕蟲之譏而以理致為長屈宋

兩漢之作誠不若是之易也至於考晁董

之對則方諸近作有不待辨而明者自設

科取士桷未嘗不預議焉嚴以取之則近

於隘俛以售之則鄰於率心恧焉以不釋

薛君較藝於 京師誠知其有幸不幸操

車於四達之衢險阻曲直惟御是審則淑

於是州者必有其道吾将見褎然秀出者

推是州為首是則薛君之教也

清容居士集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