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會要/卷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西漢會要
◀上一卷 卷二 帝系二 下一卷▶

◎帝係二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雜錄附)

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外戚傳。)

昭靈后,高祖母媼也,嚐息太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交龍於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高祖即位,追尊母媼為昭靈夫人,(漢儀注云,高祖母兵起時死小黃北,後葬於小黃,作陵廟。)呂后七年,尊曰昭靈后,(以本紀修。)

高祖呂皇后。(見帝號。)

高祖薄姬生文帝,年八歲,立為代王,出從子之代為代太后,文帝即位,尊太后為皇太后,孝景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外戚傳及本紀修,下同。)

孝惠張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魯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呂太后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為皇后。呂太后崩,廢處北宮,孝文後元年薨,葬安陵,不起墳。

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呂太后時,以良家子選入宮,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誤置籍代伍中,代王獨幸竇姬,生景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男最長,立為太子,竇姬為皇后,景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為太子時,薄太后取以為太子妃,景帝立,立薄妃為皇后,無子,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廢,廢後四年薨,葬長安城東平望亭南,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嫁為金王孫婦,生一女矣,母臧兒卜,筮曰兩女當貴,欲倚兩女,奪金氏納太子宮,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夫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兆也,未生而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會薄皇后廢,立王夫人為皇后,立九年,景帝崩,武帝即位,為皇太后,元朔三年崩,合葬陽陵。

孝武陳皇后,長公主嫖女也,(嫖竇太后女也。)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主有力,取主女為妃,及帝即位,立為皇后,元光五年,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後數年薨,葬霸陵郎官亭東。

孝武衛皇后,字子夫,為平陽主謳者,武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主因奏送入宮,元朔元年生男據,遂立為皇后,皇后立七年,而男立為太子,衛後立三十八年,巫蠱事起,皇后自殺,宣帝立乃改葬,諡曰思后,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焉。

孝武趙婕妤,昭帝母也,武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大有寵,生昭帝,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婕妤從幸甘泉,有過見譴,以憂死,因葬雲陽,後上疾病,乃立鉤弋子為皇太子,明日帝崩,昭帝即位,追尊婕妤為皇太后,發卒二萬人,起雲陵邑,孝昭上官皇后,祖父桀,受武帝遺詔輔少主,昭帝初立,年八歲,桀子安有女,即霍光外孫,因帝姊鄂邑蓋長公主,內安女後宮為婕妤,月餘遂立為皇后,年甫六歲,後桀安謀廢立事發覺,宗族既滅,皇后以年少不與謀,亦光外孫,故得不廢,皇后立十歲而昭帝崩,後年十四五雲,昌邑王即位,尊為皇太后,宣帝即位,為太皇太后,凡立四十七年,年五十二,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

宣帝祖母戾后,本衛太子史良娣也,巫蠱事起,遇害,宣帝即位,追尊曰戾后。

宣帝母悼后,本史皇孫王夫人也,名翁須,生宣帝數月,衛太子敗,家人皆坐誅,宣帝即位,追尊母王夫人,諡曰悼后,與祖母戾后皆改葬,起園邑,長丞奉守。

孝宣許皇后,元帝母也,父廣漢,坐論為鬼薪,時宣帝養於掖庭,號皇曾孫,與廣漢同寺居,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當為歐侯氏子婦,臨當入歐侯氏子死,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數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婕妤,公聊議立皇后,大臣白立許婕妤,霍光夫人顯欲貴其小女,道無從,明年,許皇后當娠,顯使女醫淳於衍以附子並合大醫大丸飲皇后,有頃,曰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毒,遂崩,諡曰恭哀皇后,葬杜南,是為杜陵南園。

孝宣霍皇后,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光女也,母顯既使淳於衍陰殺許后,顯勸光納之,果立為皇后,立三歲而光薨,上立許後男為太子,顯恚不食歐血,復教皇后令毒太子,皇后數召太子賜食,保阿輒先嚐之,后挾毒不得行,后殺許后事頗泄,顯與諸壻兄弟謀反,發覺皆誅滅,后廢,處昭台宮。後十二歲,徙雲林館,乃自殺,葬昆吾亭東。

孝宣王皇后,父奉光,宣帝在民間,數與奉光會,有女十餘歲,每當適人,所當適輒死,宣帝即位,召入後宮為婕妤,霍皇后廢后,上憐許太子蚤失母,於是選後宮素謹慎而無子者,遂立王婕妤為皇后,令母養太子,自為後後,希見無寵,封父奉光為卬成侯,立十六年,宣帝崩,元帝即位,為皇太后,成帝即位,為太皇太后,成帝母亦姓王,故世號太皇太后為卬成太后,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餘,永始元年崩,合葬杜陵,稱東園。

孝元王皇后,成帝母,王莽之姑也,五鳳中,獻入掖庭,宣帝選送太子宮,生成帝,字太孫,宣帝崩,太子即位,是為元帝,立太孫為太子,以母王妃為婕妤,後三日,立為皇后,元帝崩,太子立,是為成帝,尊皇后為皇太后,哀帝即位,為太皇太后,哀帝崩,無子,太皇太后以莽為大司馬,共立中山王,是為平帝,平帝年九歲,常年被疾,太后臨朝,委政於莽,莽踐祚居攝,太后力不能禁,及莽即位,更命太皇太后為新室文母,年八十四,建國五年崩,合葬渭陵。

孝元傅皇后,哀帝祖母也,少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為太子得進幸,元帝即位,立為婕妤,生定陶恭王,更號昭儀,元帝崩,傅昭儀隨王歸國,稱定陶太后,恭王薨,子代為王,王母曰丁姬,太后躬自養視,成帝無繼嗣,遂立定陶王為太子,哀帝即位,尊定陶恭王為恭皇帝,傅太后為恭皇太后,歲餘,尊為帝太太后,丁姬為帝太后,後又更帝太太后為皇太太后,稱永信宮,帝太后稱中安宮,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稱長信宮,成帝趙后為皇太后,並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元壽元年崩,合葬渭陵,稱孝元傅皇后云。

孝成許皇后,大司馬車騎將軍平恩侯嘉女也,元帝悼傷母恭哀后居位日淺,而遭霍氏之辜,故選嘉女以配皇太子,成帝即位,立為皇后,是時大將軍鳳用事,威權尤盛,其後比三年日蝕,言事者頗歸咎於鳳矣,而穀永等遂著之許氏,後姊為媚道祝詛事發覺,許后坐廢,處昭台宮,後九年,賜藥自殺。

孝成趙皇后,本長安宮人,號曰飛燕,成帝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復召入,俱為婕妤,許后廢,乃立婕妤為皇后,弟為昭儀,姊弟顓寵十餘年,卒皆無子,成帝崩,民間歸罪趙昭儀,皇太后詔治問皇帝起居發病狀,昭儀自殺,哀帝既立,尊趙皇后為皇太后,哀帝崩,王莽白太后,貶皇太后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後月餘,廢為庶人,是日自殺。

哀帝母丁太后,定陶恭王姬也,哀帝即位,尊定陶恭王為恭皇帝,丁姬為恭皇后,後又更為帝太后,建平二年,丁太后崩,上令起陵恭皇之園,哀帝崩,王莽秉政,使有司舉奏丁傅罪惡,貶傅太后號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號曰丁姬,又奏發共王母及丁姬塚,取其璽綬,莽又周棘其處以為世戒云。

孝哀傅皇后,定陶太后從弟子也,哀帝為定陶王時,傅太后欲重親,取以配王,王入為漢太子,傅氏女為妃,哀帝即位,為皇后,帝崩,王莽白太皇太后,廢為庶人,自殺,孝平王皇后,安漢公莽女也,平帝即位,年九歲,成帝母太皇太后稱製,而莽秉政,欲依霍光故事,以女配帝,太后不得已而許之。明年,遣大司徒宮等,奉乘輿法駕迎皇后於安漢公第。后立歲餘,平帝崩,莽立子嬰,尊皇后為皇太后,莽即真,以嬰為定安公,改皇太后為定安公太后,太后時年十八矣,漢兵誅莽,自投火中而死。

○雜錄

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百官表。)

成帝即位,匡衡上疏曰,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後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故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為宗廟主,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自上世以來,三代興廢,未有不由此者也,願陛下詳覽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聲色,近嚴敬,遠技能。(匡衡傳。)

自上為太子時,以好色聞,及即位,皇太后詔采良家女,杜飲因是說大將軍鳳曰:「禮壹娶九女,所以極陽數,廣嗣重祖也;必鄉舉求窈窕,不問華色,所以助德理內也;娣侄雖缺不復補,所以養壽塞爭也。故後妃有貞淑之行,則繼嗣有賢聖之君,制度有威儀之節,則人君有壽考之福。廢而不由,則女德不厭;女德不厭,則壽命不究於高年。《書》云『或四三年』,言佚欲之生害也。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婦人四十,容貌改前。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禮為製,則其原不可救,而後來異態;後來異態,則正後自疑,而支庶有閑適之心。是以晉獻被納讒之謗,申生蒙無罪之辜。今聖主富於春秋,未有適嗣,方鄉術入學,未親后妃之議。將軍輔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製,詳擇有行義之家,求淑女之質,毋必有聲色音技,能為萬世大法。夫少戒之在色,小弁之作,可為寒心,唯將軍常以為憂。」鳳白之太后,太后以為故事無有。欽復重言:「《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後氏之世』,刺戒者至迫近,而省聽者常怠忽,可不慎哉!前言九女,略陳其禍福,甚可悼懼,竊恐將軍不深留意,後妃之制,夭壽治亂存亡之端也,跡三代之季世,覽宗宣之饗國,察近屬之符驗,禍敗曷常不由女德。是以珮玉晏鳴,關雎歎之,知好色之伐性短年,離制度之生無厭,天下將蒙化陵夷而成俗也,故詠淑女幾以配上,忠孝之篤,仁厚之作也。夫君親壽尊,國家治安,誠臣子之至願,所常勉之也。《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凡事論有疑未可立行者,求之往古,則典刑無,考之來今,則吉凶同,卒搖易之,則民心惑,若是者誠難施也。今九女之制,合於往古,無害於今,不逆於民心,至易行也,行之至有福也。將軍輔政而不蚤定,非天下之所望也。唯將軍信臣子之願,念關雎之思,逮委政之隆,及始初清明,為漢家建無窮之基。誠難以忽,不可以遴。」鳳不能自立法度,循故事而已。(杜欽傳。)

河平元年夏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詔公卿百僚陳過失,無有所諱,光祿大夫劉向對曰:「四月交於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其占恐害繼嗣。」是時許皇后專寵後宮,希得進見,中外皆憂上無繼嗣,故杜欽、穀永及向所對皆及之,上於是減省椒房掖庭用度,服禦輿駕所發諸宮官府,及所造作遺賜外家群臣妾,皆如竟寧以前故事,皇后上疏自陳,以為「時世異製,長短相補,不出漢制而已,織微之間,未必可同,若竟寧前與黃龍前,豈相放哉?家束不曉,今壹受詔如此,且使妾搖手不得,設妾欲作某屏風張於某所,曰『故事無有』,或不能得,則必繩妾以詔書矣。此誠不可行,唯陛下省察,故事以特牛祠大父母,戴侯敬侯皆得蒙恩以太牢祠。今當率如故事,唯陛下哀之。今吏甫受詔讀記,直豫言使後知之,非可復若私府有所取也。其萌牙所以約製妾者,恐失人理,唯陛下深察焉。」上於是采穀永、劉向所言災異咎驗皆在後宮之意以報之,且曰:「吏拘於法,亦安足過,蓋矯枉者過直,古今同之,且財幣之省,特牛之祠,其於皇后所以扶助德美為華罷也,咎根不除,災變相襲,祖宗且不血食,何戴侯也?傳不云呼,以約失之者鮮,審皇后欲從其奢與,朕亦當法孝武皇帝也,如此則甘泉建章可復興矣。孝文皇帝,朕之師也;皇太后,皇后成法也。假使太后在彼時不如職,今見親厚,又惡可以逾虖?皇后其刻心秉德,謙約為右,垂則列妾,使有法焉。」(外戚傳。)

永始元年,帝欲立趙婕妤為皇后,先下詔封婕妤父臨為列侯,劉輔上書言,臣聞天之所與,必先賜以符瑞,天之所遠,必先降以災變,此神明之徵應,自然之占驗也,昔武王周公,承順天地,以饗魚鳥之瑞,然猶君臣祗懼,動色相戒,況於季世不蒙繼嗣之福,屢受威怒之異者呼,雖夙夜自責,改過易行,畏天命,念祖業,妙選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廟,順神隻心,塞天下望子孫之祥,猶恐晚暮,今乃觸情縱欲,傾於卑賤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於天,不愧於人,惑莫大焉,裏語曰,腐木不可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禍而無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壹言,臣竊傷心,自念得以同姓拔擢,屍祿不忠,汙辱諫爭之官,不敢不盡死,唯陛下深察,書奏上使侍御史收縛輔係掖庭秘獄。(劉輔傳。)

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稱太皇太后,成帝趙皇后稱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與母丁後皆在國邸,自以定陶共王為稱,高昌侯董宏上書,言秦莊襄王母本夏氏,而為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後,俱稱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後為皇太后,事下有司,時師丹以左將軍與大司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號,天下一統,而稱引亡秦,以為比喻,詿誤聖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謙讓,納用莽丹言,免宏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稱尊號,上於是追尊定陶共王為共皇帝,尊傅太后為共皇太后,丁後為共皇后,郎中令冷褒黃門郎段猶等,復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復引定陶藩國之名,以冠大號,車馬衣服,宜皆稱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共厥職,又宜為共皇立廟京師,上復下其議,有司皆以為宜如褒猶言,丹議獨曰,聖王製禮,取法於天地,故尊卑之禮明,則人倫之序正,人倫之序正,則乾坤得其位,而陰陽順其節,人主與萬民俱蒙祐福,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亂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為號者,母從子妻從夫之義也,欲立官置吏,車服與太皇太后並,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義也,定陶共皇號諡已前定,義不得復改。(師丹傳。)

三宮。(王嘉傳貢獻三宮,師古曰,三宮天子太后皇后也。)

兩宮。(五行志,兩宮親屬,師古曰,謂太后家王氏,皇后家趙氏,故云親屬。)東宮。(劉向傳,依東宮之尊,師古曰,東宮太后所居也。)中宮。(哀紀,食邑如中宮,師古曰,中宮皇后之宮。)

東朝。(灌夫傳,東朝庭辨之,如淳曰,東朝太后朝也。)

永信宮,中安宮,長信宮,(哀紀,傅昭儀皇太太后稱永信宮,帝太后稱中安宮,成帝母太皇太后稱長信宮。)

椒房。(《車千秋》傳“未央椒房”,師古曰: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而芳也。)

青蒲。(《史丹傳》。應劭曰,青蒲非皇后不得至此。)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