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敕議海防六事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請敕議海防六事疏(同治十三年) 
奕欣
1874年
本作品收錄於《道咸同光四朝奏議

  恭親王臣奕欣等跪奏,為海防亟宜切籌,武備必求實際,謹將緊要應辦事宜,撮敘數條,請敕詳議,以期振作,恭折密陳,仰祈聖鑒事。

  竊查日本兵踞台灣番社之事,明知彼之理曲,而苦於我之備虛。據沈葆楨來函:謂見在兵端未開,澎湖、雞籠等處,彼以避風為詞,宜防而未宜遽阻。然見為籌防之計,購買鐵甲輪船未成。李鴻章函述:曾致沈葆楨信,並令提督唐定奎,祇自扎營操練,勿遽開仗。實以一經決裂,濱海沿江處處皆應設防,各口之防難恃,不得不慎於發端。雖累經奉旨嚴飭各疆臣實力籌備,而自問殊無把握。今日而始言備,誠病其已遲。今日而再不修備,則更不堪設想矣。溯自庚申之釁,創巨痛深,當時姑事羈縻,在我可即圖振作,人人有自強之心,亦人人為自強之言,而迄今仍並無自強之實。從前情事,幾於日久相忘。臣等承辦各國事務,於練兵、裕餉、習機器、制輪船等議,屢經奏陳籌辦;而歧於意見,致多阻格者有之;絀於經費,未能擴充者有之;初基已立,而無以繼起久持者有之。同心少,異議多,局中之委曲,局外未能周知,切要之經營,移時視為恆泛,以至敵警猝乘,倉皇無備,有鑒於前,不得不思毖於後。見在日本之尋釁生番,其患之已見者也。以一小國之不馴,而備御已苦無策;西洋各國之觀變而動,患之瀕見而未見者也。倘遇一朝之猝發,而弭救更何所憑,及今亟事綢繆,已屬補苴之計。至此仍虛准備,更無求艾之期。惟有上下一心,內外一心,局中局外一心,自始至終,堅苦貞定,且歷之永久一心,人人皆洞悉底蘊,力事講求,為實在可以自立之計,為實在能禦外患之計,庶幾自強有實,而外侮潛消。昔人云:能守而後能戰,能戰而後能和。此人所共知,而今日大局之萬不可緩者也。臣等悉心公同商酌,謹將緊要應辦事宜,撮敘數條,請敕下南北洋大臣、濱海沿江各督撫將軍,詳細籌議,將逐條切實辦法,限於一月內奏複,再由在廷王大臣詳細謀議。如臣等所擬各條,僉議相符,即應確切籌辦,如各條外別具良策,亦即一並奏陳會議,均於議定後,請旨遵行。總期實備精求,務臻有濟,以紓目前當務之亟,以裕國家久遠之圖。臣等幸甚,天下幸甚,所有請敕詳議緣由,謹繕折密陳,並錄臣等擬議各條,恭呈御覽,伏乞聖鑒訓示。

  一、練兵。臣等於撫議初成,即有練兵之請。嗣於直隸請設六軍,業經定議開辦,無如有兵之名,無練之實,即踵事者力加整頓,亦驟難轉弱為強。若求實在可禦外患,事較辦發捻諸賊為更難,兵亦較辦發捻宜更精,陸路之兵,固須益加訓練,外海水師,尤當亟事精求。各口岸固須設防,然非有海洋重兵,可迎剿,可截擊,可尾追,彼即可肆然無忌,隨處登岸,襲我之空虛,疲我以更調,使我有防不勝防之苦,應如何就水師原額,挑選精壯,及曾經制勝之洋槍隊,練習水戰,並酌募嫻於駕駛、熟狎風濤之得力兵士,迅速成軍,陸續擴充之處,由各大臣詳議辦法,務期藥能對証,有備無虞。

  一、簡器。行軍既尚火攻,水戰尤難得手,若器先遜人,勝負可不戰而決,各國所恃者,在槍炮之得力,日出日精,明知效彼之長,已居於後,然使並無此器,更何所恃!自庚申以後,臣等歷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丁日昌諸臣,及臣崇厚在三口通商任內,商明奏辦,在津、滬、閩分設船廠機器局,令兵弁等肄習,亦漸有成效,雖較各國之技未逮,祇有力求精進,萬不可廢於半途。見在急於成軍,不能不購之外國,凡炮台及水炮台所需巨炮,應如何購辦,水陸各軍所用洋槍,應如何一律購用最精之品,及以後應如何自行鑄造,精益求精之處,均各切實詳議籌辦。

  一、造船。自各國有輪船,而中國所用舊式戰艦,萬難抵御,人人知之,臣等於閩省制造輪船一事,實因萬不容緩,與各督撫往返籌商,奏明設局,由船政大臣經理。年來中國匠工,亦已明其規矩,可以自行制造駕駛,明知費用浩繁,及所制不及西人之精,局外亦頗有異議,甚且欲行停止,不知一經停止,則從前所費,俱歸虛擲。且停止以後,更何從別求精進以資防禦;而人之伺我正切,勢又不能不辦,是以定見堅持,未如所議,究竟中國海面,緝捕有時,盜氛久靖,及此次台灣番社倭人釁起,猶賴此稍有准備,我兵得以迅集,不可謂非制造輪船之效。惟既創立外海水師,見有之船,不敷應用,應如何添購各兵船及鐵甲船,並以後自行制造擴充之處,均宜詳議辦法,實備切籌。至鐵甲船,為屏衛全軍、衝擊敵軍之具,即所謂水炮台,一軍中應用若干船隻,此項船隻價值最巨,購買之資,如何厚集應用,如何用無虛縻,修船造船,如何添設船廠,該船吃水最深,各海口何處宜於停泊;外國如用此項船只乘我,又如何抵御;聞英國新制巨炮,能於數里外攻破鐵船。此項炮位如何購備,如何演放,並購能載此項炮位之船隻,及陸路安放此項炮位之炮台,亦宜逐一詳議妥籌。若徒執舍短用長之說,以矛刺盾之喻,於事無濟,轉滋空談,總以詳細體會,力求實際為宜。

  一、籌餉。以上各層,此時創立之需,日後久遠之費,凡一切薪水教練之資,加給口糧之額,購船、造船、修船及軍械、槍炮、火藥、駕駛工食、日用、煤斤諸項,為數浩繁,非有大宗巨款,不能開辦,非有不竭餉源,無以久持。臣等於同治五年奏明提出四成洋稅,由戶部另款存儲,原以備不虞之用,無如歷年以來,陸續借撥,所存無多,計開辦所需,已不敷十之二三,亟宜破除成見,統籌大局,權衡利害,孰重孰輕;先籌目前開辦經費,應用若干,即速集若干,此濟急之用也。再於一切開源節流之計,悉力設法,凡可盡人力因地利以裕國計者,專心悉慮,切實經營;期補挹注之急需,求充永遠之支應,此經久之用也。兩層均應詳籌確鑿辦法,厚備堅持,不至半途而廢,庶幾應變有資,而歷久可恃。

  一、用人。以上各事,一不得人,均歸虛費,然其誤在於用非其人,而不在法之未善,不得謂事之不可為,應簡派知兵重望、實心辦事、熟悉洋情之大員,為之統帥,責成經理,及遴派得力提鎮將領為之分統,均由各大臣實舉所知,公議會推,奏請欽定。

  一、持久。天下事,事前以為多事,事至苦於無及,及事之已過,又漸即因循,終等於具文。無事不然,而於用兵馭外為尤甚,方今大局攸系,莫如外患,御患之道,莫如自強;非局中、局外同心切籌,堅持定見,豈能有濟;如此時果有直截易辦之法,原屬大快。今既不能,則凡屬內外臣工,皆知此事為國家切要之事,即應皆知此事為分內宜籌之事,自當博採眾論,集思廣益,期於萬全。設所見未能僉同,斯閱時不免變計,與其半途中止,轉不若不辦之為愈。果其揆時度勢,意見相同,均以為不能不辦,則一經議定,開辦之後,應如何一心一力,歷久堅持之處,尤宜同盡公忠,永維大局。

  ↑返回頂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