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6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疏,淳風作《甲子元曆》以獻,詔太史起麟德二年頒用, 謂之《麟德曆》。古曆有《章蔀》,有《元紀》,有日分,度分參差 不齊,淳風為總法千三百四十以一之,損益中晷術 以考日至,為木渾圖以測黃道。餘因劉焯《皇極曆法》 增損所宜,當時以為密,與太史令瞿曇羅所上經緯 曆參行。

武后聖曆元年命瞿曇羅作光宅曆不果仍用麟德曆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曆志》,弘道元年十二月 甲寅朔,壬午晦。八月,詔「二年元日用甲申,故進以癸 未晦焉。」永昌元年十一月,改元載初,用周正,以十二 月為臘月,建寅月為一月。神功二年,司曆以臘為閏, 而前歲之晦月見東方,太后詔以正月為閏十月。是 歲甲子南至,改元聖曆,命瞿曇羅作《光宅曆》將用之。 三年,罷作《光宅曆》,復行夏時,終開元十六年。

麟德曆法

《麟德曆》麟德元年甲子,距上元積二十六萬九千八 百八十算。

總法千三百四十。

期實四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

常朔實:三萬九千五百七十一。

加三百六十二曰「《盈朔》實。」 減三百五十一曰「《朒朔》實。」

辰率:三百三十五。

以期實乘積算,為期總。如總法得一,為日。六十去之, 命甲子算外,得冬至。累加日十五,小餘二百九十二, 小分六之五,得次氣。六乘小餘,辰率而一,命子半,算 外,各其加時。以常朔實去期總,不滿為閏餘。以閏餘 減期總,為總實。如總法得一,為日。以減冬至,得天正 常朔。又以常朔小餘併閏餘,以減期總,為總實。因常 朔加日二十九,小餘七百一十一,得次朔。因朔加日 七,小餘五百一十二太,得上弦。又加,得朢及下弦。 進綱十六。秋分後 《退紀》十七。春分後

《中節   躔》差率,     《消息總》。

冬至   益:七百二十二  息初。

小寒,   益六百一十八,  息七百二十二。 大寒,   益五百一十四,  息千三百四十。 立春   益五百一十四,  息千八百五十四。 啟蟄   益六百一十八,  息二千三百六十八。 雨水   益七百二十二,  息二千九百八十六。 春分,   損七百二十二,  息三千七百八。 清明   損六百一十八,  息二千九百八十六。 穀雨   損五百一十四,  息二千三百六十八。 《立夏》,   損五百一十四,  息千八百五十四。 《小滿》,   損六百一十八,  息千三百四十。 《芒種》,   損七百二十二,  息七百二十二。 《夏至》   益七百二十二  《消初》。

小暑,   益六百一十八,  消七百二十二; 大暑,   益五百一十四,  消千三百四十; 立秋,   益五百一十四,  消千八百五十四; 處暑,   益六百一十八,  消二千三百六十八; 白露   益七百二十二,  消二千九百八十六; 秋分,   損七百二十二,  消三千七百八; 寒露,   損六百一十八,  消二千九百八十六; 霜降,   損五百一十四,  消二千三百六十八。 《立冬》   損五百一十四,  消千八百五十四。 《小雪》   損六百一十八,  消千三百四十。 《大雪》   損七百二十二,  消七百二十二。 《中節   先後率》,     盈朒積

冬至   先五十四    盈初。

《小寒》   「先」四十六,    《盈》五十四。

大寒   先三十八,    盈百。

立春   先三十八,    盈百三十八; 《啟蟄》   先四十六,    盈百七十六; 雨水   先五十四,    盈二百二十二; 春分   後五十四,    盈二百七十六; 清明   後四十六,    盈二百二十二; 穀雨   後三十八,    盈百七十六; 立夏   後三十八,    盈百三十八; 小滿   後四十六,    盈百。

芒種   後,五十四,    盈五十四。

夏至,   先五十四,    朒初。

小暑,   先四十六,    朒五十四。

大暑,   先三十八,    朒《百》。

立秋   先三十八    朒百三十八; 處暑   先四十六    朒百七十六; 白露   先五十四    朒二百二十二; 秋分   後五十四    朒二百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