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3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短長。自秦漢至五代,典其事者,雖立法不同,而皆 本於《周禮》。惟後漢隋五代著於史志,其法甚詳,而歷 載既久,傳用漸差。國朝復挈壺之職,專司辰刻,署置 於文德殿門內之東偏,設鼓樓、鐘樓於殿庭之左右。」 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漏箭、時牌、契之屬。壺以貯水, 烏以引注,稱以平其漏,箭以識其刻,牌以告時於晝。」 牌有七自卯至酉用之制以牙刻字填金《契》以發鼓於夜, 常以卯正後一刻為禁門開鑰之節,盈八刻。

後以為辰時,每時皆然,以至於酉。每一時直官進牌 奏時,正雞人引唱,擊鼓一十五聲。惟午正擊鼓一百五十聲至昏 夜雞唱,放《鼓契》出,發鼓擊鐘一百聲,然後下漏。每夜 分為五更,更分為五點,更以擊鼓為節,點以擊鐘為 節。每更初皆雞唱,轉點即移水稱,以至五更二點止, 《鼓契》出。凡放鼓契出禁門外擊鼓然後衙鼓作止鼓契出亦然而更鼓止焉五點擊鐘 一百聲,雞唱擊鼓,是謂「攢點。」至八刻後為卯時,正四 時皆用此法禁鐘。又別有更點,在長春殿門之外,玉 清昭應宮、景靈宮、會靈觀、祥源觀及宗廟陵寢亦皆 置焉,而更以鼓為節點,以鉦為節。

按《職官志》:「祕書省鐘鼓院,掌文德殿鐘鼓樓刻漏進 牌之事。」

按《宋會要》,漏刻之法有水秤,以木為衡,衡上刻疏之 曰「天河」,其廣長容水箭。箭有四,以木為之,長三尺有 五寸,著時刻更點,納於天河中,晝夜更用之。

真宗景德四年奏復報時唱詞之制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律曆志》,「殿前報時雞唱」, 唐朝舊有詞,朱梁以來因而廢棄,止唱和音。景德四 年,司天監請復用舊詞,遂詔兩制詳定,付之習唱。每 大禮、御殿、登樓、入閣、內宴、晝改時、夜改更則用之,常 時改刻、改點則不用。

大中祥符三年韓顯符定二十四氣晝夜刻數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律曆志》,大中祥符三年, 春官正韓顯符上銅渾儀法要,其中有二十四氣,晝 夜進退,日出沒刻數立成之法,合於宋朝曆象。今取 其氣節之初,載之於左。

二十四氣 日出          日沒, 冬至     卯四刻。一百四十四半 申三刻。五十一半 小寒     卯四刻。一百一十九半 申三刻。七十六半 大寒     卯四刻。三十四半   申四刻。十四半 立春     卯三刻。五十六半   申四刻。一百三十九半 《雨水》     卯二刻。五十八半   申五刻。一百三十七半 驚蟄     卯一刻。四十半    申七刻。八半 春分     卯初。       酉初。 清明     寅七刻。      酉一刻。四十半 《穀雨》     寅五刻。一百二十七半 酉二刻。六十八半 立夏。     寅四刻。一百四十九半 酉三刻。七十六半 小滿,     寅三刻。一百四十六半 酉四刻。四十九半 芒種     寅三刻。七十一半   酉四刻。一百二十四半 夏至     寅三刻。五十一半   酉四刻。一百四十四半 小暑     寅三刻。七十一半   酉四刻。一百二十四半 大暑     寅三刻。一百四十六半 酉四刻。四十九半 立秋     寅四刻。一百一十九半 酉三刻。七十六半 處暑     寅五刻。一百二十七半 酉三刻。六十八半 《白露》     寅七刻。八半     酉一刻。四十半 秋分     卯初。       酉初。 寒露     卯一刻。四十半    申七刻。八半 《霜降》     卯二刻。五十八半   申五刻。一百三十七半 立冬     卯三刻。五十六半   申四刻。六十九半 「小雪。」     卯四刻。三十四半   申四刻。十四半 「大雪。」     卯四刻。一百十九半  申三刻。七十一半 二十四氣 晝刻、          夜刻: 冬至     四十刻。      五十九刻。一百四十二 《小寒》,     四十刻。五十五    五十九刻。九十二 大寒,     四十一刻。七十八   五十八刻。六十九 《立春》     四十三刻。三十四   五十六刻。一百一十三 《雨水》     四十五刻。三十    五十四刻。一百一十七 驚蟄     四十七刻。六十六   五十二刻。八十一 春分,     五十刻。      五十刻。 《清明》     五十二刻。八十一   四十七刻。六十六 《穀雨》     五十四刻。一百三十七 四十五刻。 《立夏》     五十七刻。     四十二刻。一百四十一 小滿,     五十八刻。九十九   四十一刻。四十八 芒種     五十九刻。一百二   四十刻。四十五 夏至     五十九刻。一百四十二 四十刻。 小暑     五十九刻。一百二   四十刻。四十五 大暑     五十八刻。九十九   四十一刻。四十八 《立秋》     五十七刻。     四十二刻。一百四十一 《處暑》,     五十四刻。一百三十七 四十五刻。 《白露》     五十二刻。八十一   四十七刻。六十六 秋分,     五十刻。六二     五十刻。 寒露     四十七刻。六十六   五十二刻。八十一 《霜降》     四十五刻。三十    五十四刻。一百一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