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3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名。

懸泉 在浮山縣東北二十里,北天壇之西巖。懸崖 涓滴,鏗然有聲,宛若戛玉鳴珮,匯流成潤,甘涼透骨, 號曰「清溪。」西北流合於黑水。

馬跑泉 在趙城縣廣勝寺北范霍峪山頂上有一 大石,上有馬蹄跡及人面半邊之跡,俗傳以為「二郎 神」聽水面貼於石,遂有此跡及馬蹄云。

沸泉 在曲沃縣東南二十五里,源出絳縣,流入縣 景明村。《水經注》曰:「俗謂之白水」,非也。水出絳山,東至 寒泉奮湧,揚波北注,懸流奔壑十一許丈,青崖若點 黛,素湍如委練,望之極為奇觀矣。

馬泊泉 在翼城縣北二十五里壽城村。其北有山, 似臥馬,故名。俗傳有人以襖塞之,泉遂不涌,因易其 名曰「襖泉。」順流而南,居民導以溉田。

釵股泉 在翼城縣西。雙泉並涌,形如釵股。舊《志》云: 「漢薄太后從文帝之代,聞河上翁明老子道,枉駕訪 之,衛士渴甚,太后祝天,插釵於地,遂得泉,因名」 媯汭泉, 在蒲州東南五十里歷山之中。《爾雅》云:「水 北曰汭」,亦小水入大水之名。蓋兩水合流之內,故從 水從內。又二泉下南流者曰媯,下北流者曰汭,異泉 而合流也。「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即此。上有舜廟, 周宇文護所建。

鴦漿泉 在蒲州東五十里草坪山。《水經注》曰:「鹽道 山,其西則石壁千尋,東則磻谿萬仞。方嶺雲迴,奇峰 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山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 郭景純云:「世所謂鴦漿也,發於上而潛於下。」張文毅 有碑。

桑落泉, 在臨晉縣東北七里。唐改桑泉縣,因縣有 徙民姓劉名墮者,宿擅工釀。泉畔多植桑,秋深葉落, 水清甚。採挹釀酒,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漿。王公庶友 牽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顧」,思同旅語。索郎,即反語 為桑落也。見《水經注》。今此法無人知者。

瀑布泉 在臨晉縣王官谷天柱峰西,懸流直下百 尺餘,經休休亭入峰之東,復有懸泉,沿崖而下,崖上 蒼苔匝生,歲久皆玲瓏石如羊胃狀。

靈泉 在臨晉縣,亦出條山觀嶺下。世傳李皮囊隱 此。時夏月,山久涸,獨坐忽聞人言,「有頃,半溪亂石間 隱隱雷鳴,泉水奔流,比常特異。」

蘆子泉 在臨晉縣西北。舊《志》:「唐中宗時,則天后因 術士言虞鄉有王氣,遂斷龜背岡蘆根,出血而止,化 而為泉。」今引溉田。

洗馬泉 在臨晉縣,出洗馬村南。世傳晉太子病肝, 秦使扁鵲來視之,太子洗馬於泉北,有扁鵲祠。 瀵泉, 在臨晉縣西三十里,其泉有五,郃陽有四,此 有其一,異出同源,其眼大如車輪,常時沸湧,故名曰 瀵。《爾雅》云:「瀵水出尾下。」郭璞云:「河東汾陰縣有瀵水, 源在地底湧出,其深無限,東西潛流相通,里人因立 神淵廟。」見《一統志》。

瀵魁泉 在榮河縣南趙村,洳澤方丈,知縣侯祁相 地脈掘得之。《水經注》曰:「汾陰縣南四十里,西去河三 里,平地開源,潰泉上湧,大幾如輪,深則不測,俗呼之 為瀵魁。」

文波泉 在猗氏縣東北隅。時溢則縣多科第,故名。 「雙璧泉」, 在猗氏縣西北五里靈巖寺後。明萬曆間, 二泉湧出,南流五十餘步。後每泉出,邑中輒有父子 中進士者。

檻泉 在萬泉縣孤山西麓,泉旁有寺,初建寺無水, 見兔入穴,掘而得水,又名「兔泉。」

雙泉 在萬泉縣孤山東麓。柏林迤西,二泉涌出,一 在山半,一在山足,俗呼「上泉、下泉」,歲旱不竭,遠近居 民利賴之。

聖水泉, 在萬泉縣孤山陽。旱不竭,潦則流。

鵰石泉 在萬泉縣孤山南峪鵰石巖下,南流與聖 水合。

「半截桶泉」 在萬泉縣孤山陰黃家峪,泉如桶形,水 止不流。

《漉漉泉》 在萬泉縣東四十里稷王山下。近山居民 多缺井,咸遠汲之。

張公泉 在解州洫水灘澗東三里山谷中。遇旱,以 數十老年婦執帚禱於廟劘泉,便得雨。此二澗泉水 大與鹽池相涉,張堰以障西水,不使入女鹽池也。 青石泉, 在安邑縣東南三十里,出中條山,由青石 槽經東郭入黑龍潭。

玉鉤泉 在安邑縣玉鉤山下。水光澄澈如鏡,一名 「玉女泉」,南入姚暹渠。

野狐泉 在安邑縣西南十八里鹽池北岸。味甚甘 冽,亭榭佳麗,一方勝概。

淡泉 在安邑縣西南十六里。鹽池北岸,池水皆鹽, 此獨淡。

湧金泉 在夏縣西南一十五里,西入安邑黑龍潭。 世傳鹽池得此水始結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