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卑次序,可以安建。既而差官覆按,從之』。」

寧宗葬永茂陵

按:《宋史寧宗本紀》:「寶慶元年三月癸酉,葬於會稽之 永茂陵。」

按《紹興府志》:嘉定十七年閏八月,寧宗崩,其冬,命吏 部侍郎楊華為按行使。華歸奏云:「獨泰寧寺之西,山 岡偉峙,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 鹿之秀,層巒朝拱,氣象尊崇,有端門旌旗簇仗之勢, 加以左右環抱,顧視有情,吉氣豐盈,林木榮盛,以此 知先帝弓劎之藏,蓋在於此。」尋令太史局卜格,一起 「一伏,至壬而後融結,於法最宜。」詔遷寺,而以其基定 卜上陵,名曰《永定》。

理宗葬永穆陵

按《宋史理宗本紀》:「咸淳元年三月甲申,葬於會稽之 永穆陵。」

度宗葬永紹陵

按:《宋史度宗本紀》:「德祐元年正月壬午,葬於永紹陵。」

端宗葬永福陵

按:《宋史》二王本紀不載。

按:《續通鑑綱目》:「祥興元年九月,葬端宗皇帝於厓山。」

陵號《永福》。

按《行朝錄》,宋祥興元年九月壬午朔,葬端宗於厓山。 民相傳厓山有幼主墓,而為之諱其處。 按《續文獻通考》:「端宗移師香山,崩於舟中,葬壽星塘」, 今莫知陵所在。

按:《番禺客語》,端宗陵在香山者,非也。《舊志》相傳磚厓 塘側有陵跡五處,今亦不知所在。

太祖葬睿陵

按《金史太祖本紀》:「收國七年九月乙卯,葬宮城西南 寧神殿。天會十三年二月辛酉,改葬和陵。皇統四年, 改和陵曰睿陵。貞元三年十一月,改葬於大房山,仍 號睿陵。」

按《廢帝本紀》:貞元三年三月「乙卯,以大房山雲峰寺 為山陵。五月乙卯,命判大宗正事京等如上京,奉遷 太祖、太宗梓宮。丙寅,如大房山,營山陵。八月壬午,如 大房山。甲申,啟土。十月己卯,梓宮至中都。十一月戊 申,山陵禮成。」

按《地理志》:「大定二十九年置萬寧縣,以奉山陵,明昌 二年更名奉先。有房山、龍泉河、盤寧宮。」

按《房山縣志》,「金太祖陵在縣西北二十里三峰山下。」

太宗葬恭陵

按《金史太宗本紀》:「天會十三年三月乙酉,葬和陵。皇 統四年,改號恭陵。貞元三年十一月戊申,改葬於大 房山,仍號恭陵。」

熙宗葬思陵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九年十二月,帝崩,葬於皇后 裴滿氏墓中。貞元三年,改葬於大房山蓼香甸。大定 初,追號陵曰思陵。二十八年,以思陵狹小,改葬於峨 眉谷,仍號思陵。」

按《思陵錄》:淳熙十五年十二月癸酉,諜報金人制曰: 「朕惟熙宗孝成皇帝以武元嫡孫,受文烈顧命,作其 即位,十有五年,偃兵息民,中外安乂。而海陵庶人亮, 包藏禍心,覬覦神器,陰煽姦黨,邃成篡逆,而又厚加 誣詆,降從王封。亮既得志,肆其凶殘,不道之極,至於 殺母,人怨神怒,自底誅滅。惟皇天眷佑於我家,肆予 一人,纘承先緒,暴其罪惡,貶為庶人,仍黜其殯於兆 域之外。」仰惟熙宗,號位宜正,是以間者稽合禮文,升 祔太室,復加美諡,尊而崇之。惟是葬非其所,蓋嘗憮 然,爰命有司,卜地涓日,奉遷梓宮,已於十月初八日 備禮葬於思陵,庶幾有以慰在天之靈也。

廢帝陵

按《金史廢帝本紀》:「大定二年四月,葬於大房山,合諸 王兆域中。」二十年,有司奏帝罪不當在諸王塋域。乃 詔改葬於山陵西南四十里。

世宗葬興陵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九年四月乙酉,葬興陵。」 按《房山縣志》,世宗陵在縣西北二十里三峰山下。

章宗葬道陵

按《金史章宗本紀》,「大安元年正月甲申,葬道陵。」 按《房山縣志》,章宗陵在縣西大房山東北。

宣宗葬德陵

按《金史宣宗本紀》,「正大元年三月庚申,葬德陵。」 按《房山縣志》,宣宗陵在縣西大房山東北。

哀宗陵

按《金史哀宗本紀》:「天興三年正月,帝崩,奉御絳山,瘞 之汝水上。」

世祖陵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十一年,葬起輦谷,從諸帝 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