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展輿,又廢之。展輿乃弒黎比公自立。去疾奔齊,齊出也。展輿,吳出也。展輿立而奪群公子秩。公子召去疾於齊,齊納去疾,是為著丘公。展輿奔吳。著丘公卒,子郊公不慼,國人弗順,欲立著丘公之弟庚輿,莒大夫蒲餘侯因作亂,郊公奔齊。莒人乃逆庚輿於齊而立之,是為莒共公。虐而好劍,苟鑄劍,必試諸人。國人患之。又將叛齊,烏存帥國人以逐之,遂奔魯。齊人納郊公庚輿,後四世而楚滅之。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楚人遷魯於莒而取其地在城陽莒縣,今莒州是也。按少皞氏,己姓,莒為少皞之後,不得為嬴姓。夫嬴,伯翳之後也,與少皞遠矣。意者莒為彝君,而嬴乃遠裔,別有出歟?又莒之見於《經》曰:「莒人曰莒子」 ,則莒者國名也。而《定公十四年》,「城莒父,子夏為莒父宰」 ,是莒與莒父二弟也。考之舊志,莒始封在高密縣東南,乃莒子之都,而子夏為宰之莒父也。春秋時遷於城陽。漢封劉章為城陽王,置莒縣,即其地,而為今之莒州也。莒兩名而有二地焉。

向 ,姜姓,炎帝之後,附庸國。《春秋:隱公二年》,「莒子娶於向,向姜不安莒而歸,莒人入向,為莒所滅,今莒州之地是。」 按隱公二年莒已滅向,後僖公二十六年「會莒衛於向」 ,何也?杜預註:向為莒邑,蓋向既滅而莒猶仍其名為邑耳。宣公四年,魯伐莒,取向,則向為莒邑而不改,信矣。萊 姓未詳。或曰,姜姓,炎帝之後,子爵,蓋東方彝國也。《禹貢》「萊彝作牧。」 太公就封時,亦嘗聞周室未定,起兵來爭營丘。《春秋》:襄公二年,齊伐萊,萊使正輿子賂夙沙衛馬牛皆百匹,齊師還。六年,齊晏弱圍萊,萊共公浮柔奔棠,晏弱圍棠,滅之,遷於郳萊,在今東萊黃縣。

杞 ,姒姓,出自夏禹之後。武王克商,求禹苗裔,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杞,本侯爵,魯莊公二十七年,杞伯來朝,又為伯爵。自東樓公傳四世為武公,遷在莒之南,近於淮。又傳四世為成公,為淮彝所病,又遷居城陽,又稱杞子。成公卒,弟桓公姑容立,傳子孝公丐、文公益姑,平公鬱來,兄弟也。鬱來傳子悼公成,成傳子隱公乞,乞為弟過所弒而自立,是為僖公。過傳子閔公維,維為弟哀公閼路所弒而自立。閼路卒,閔公子敕立,是為出公。傳子簡公春,一年為楚惠王所滅。按:《春秋》隱公四年書「莒人伐杞,取牟婁。」 註云,「牟婁,杞邑也。莒人伐而取之,必近於莒,非開封,故杞也。」 《索隱》曰:「牟婁者,東邑也。」 蓋春秋時杞已遷在東國。今按:杞初遷,必在莒之南。沂州、滕縣等地,近於徐、淮,故後之成公為淮彝所病,諸侯城為城,緣陵而遷杞焉。緣陵,即漢淳于,今高密也。今滕縣東北去越峰三里有杞王女城,豈其初遷時所有城歟?不然,何以有杞之名也?安丘縣東北有杞城,蓋其後遷時城也。《索隱》曰:僖十四年傳云「杞遷緣陵。」 《地理志》北海有營陵淳于公之縣。臣瓚云:「即春秋緣陵,淳于公所都之邑」 ,即今安丘城高密界是也。

介 介,東彝國也。曉鳥獸言。《春秋》魯僖公二十福安憲惠王 ,名壽鉁,恭王子。萬曆八年封,無子,除。

寧德王 名壽鉞,恭王子,萬曆十一年封。泰興王 名壽鏞,恭王子,萬曆十一年封。《長泰》昭和王 名壽錥,恭王子,萬曆十一年封。永福王 名壽鉅,恭王子,萬曆十八年封。以後無考。

漢名高煦,成祖第二子。永樂初,封樂安王州。宣德元年以罪廢除,改州名《武定》。

德莊王 ,名見潾,英宗第二子。成化三年封濟南府。子懿王祐榕子、懷王子、恭王子、定王子、端王子,嗣王。己卯薨。崇禎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冊封。《紀成王》日,冊封為德王。

《奉安王 》名「祐。」莊王子,成化十六年封濟寧安僖王, 名祐「樳」,「莊王子。」成化年間封。無嗣。

東平王 名厚《燉》懿王子,嘉靖二年封,無嗣。《歷代》榮和王 名厚《㸅》懿王子,嘉靖七年封,無卒。莊公十年,宋人遷宿,而宿遂亡,在東平無鹽縣。

任 ,風姓。戰國時尚有之,《孟子》「季任為任處守」 是也。在今濟寧州。

遂 《春秋·莊公十三年》:「齊人滅遂。」 注:「遂國在濟北蛇丘縣東北。」 《漢書》曰:「蛇丘有遂鄉。」 今定陶、鉅野二縣交界有蛇丘。

鑄 堯後。《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宣叔娶於鑄臧,賈臧為出在鑄。」 《漢書》曰:「濟北國蛇丘有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