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汶陽、龜陰」 之由矣。其北為蒙陰,其南為費商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東西二砦,險可避兵。下有鮑村、東崖、黃陰二泉,流入泗水。

安山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洞岫森列,泉經其間,其上多喬木。

鳳凰山 在縣東南五里。珍珠泉出焉。

聖公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山巔有孔子書臺遺迹。又東南為歷山,去縣七十里。尖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下有巧石埠。巧石者,大如榆莢,其角六出,中為旋渦,亦作人物禽魚之形,雕𤥨天成,相傳豐歲冰結而成。龍門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其旁為奉仙山,有石鐫,即李、杜詩中所稱「石門」 也。

陪尾山 在縣東五十里。泗水發源於此。泗水 在縣東五十里,出陪尾山下,四源並出,故曰泗水,所謂泉林也。陪尾山之右為漏澤湖,地在費縣,亦謂之雷澤。《水經注》曰:魯國卞縣東南桃墟,有澤,方十五里。自此連岡通阜,四十里許。岡之西際,便得泗水之源,蓋謂陪尾山也。山下有仁濟侯廟,以祀泗水之神。廟前石穴吐水,數泉俱導。其前有寺,深林茂樹,蔽虧蕭森。寺之左右大泉十數,泓停澄澈,互相灌輸,會而成溪,是為泗水。西南經卞城,城東有橋,曰卞橋。《水經》卞縣南有姑蔑城,水出二邑之間是也。自卞橋而西至於邑城,復有大泉數十,南北交會,入於泗水,以達曲阜、大扺。邑境數十里內,泉如星列,皆泗水也。

洙水 《水經》:洙水出泰山蓋縣臨樂山,西南至卞縣,受盜泉水。盜泉出卞城東北卞山之陰。《尸子》曰:「孔子至於盜泉,暮矣而不宿,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 洙水又西南流於卞城西,合於泗水,至魯縣東北,分為二水,水側有故城,兩水之分會也。《春秋》浚洙,非謂始導,蓋深廣之耳。

滕縣

染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北則鄒,西則魚臺。其上有伏羲廟,有泉曰「聖母池」 ,流入小白河。龍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峰巒奇秀,蜿蜒如龍。上有龍湫,可以禱雨,流為小白河。

雙谷山 在城東北四十里。兩峰對峙,山多虛谷,前有青陽洞,東有安陽洞,上有聖水泉。蓮青山 在城東北五十里,其一為西蓮青山,絕頂兩峰插入雲漢,名蓮花峰,其北即巨越山也。其一為東蓮青山,形頗擁腫,巋如屯雲。其上有九十九峰,前有玉女池,後有水簾洞。東有桃花峪,峪多桃花,每春水出澗,浮帶桃花,邑人謂之《小桃源》也。

黃葉山 在城東北九十里。山巔石裂尺許,下探無際,雲出如煙,是為「雲谷。」

樓山 在城東北七十里,山巔有井,前復起一小山,為樵山,有大泉,水歷疊巘而下,聲聞一里,望之如匹練。其下有臙脂溝,水淡紅如桃花色即雨,雨止如故。

太白山 在城東北八十里,上有太白洞,幕以瀑布。其西稍落者,名「仙姑山。山南而橫臥者為鳳凰嶺。嶺南則漷水南流,嶺北則沂水北流。由嶺而東上為崆峒山。山前有洞,洞多蝙蝠,白者大如鴉。」

述山 在城東北一百里。山上有寨,四面皆絕壁也。其麓有泉,流而為漷水。

大崖阜山 在城東北九十里。高出雲表,如三重臺閣,四面皆如削壁,一徑直上,如豎表千仞,登則後人仰見前人履底也。其上有洞,稍南為巉山,山有兩泉相對,飛灑為二瀑布。

越峰山 在城東北七十里。由蓮青東涉漷水而得此山。高出雲表,自越峰南去,峰峰相連者凡九,為「連珠山。」 其左一里,兩峰錯出如曳旗者,為「旗山。」 其右八里,兩峰如冠,前後相隨,俯而南拱者為麞山。俗以多麞,故名,即唐帽山也。青龍山 在城東北五十里,三峰突起,狀如僧笠,又名「牙山。」 中峰有寨,井臼猶存,亦避兵處也。青龍山之南為寄寶山,山頂方平,前復起一小峰,圓秀如端冕而執圭,儼然尊於諸山。牙山之前又為屏山。屏山西去三峰相連如張蓋,為華蓋山。寶峰山在奇寶山南,北有龍峪,西有洞,玲瓏多鴿,久雨則石孔皆為泉,流而為西江水。馬山 在城東四十里,其南有泉,西流為明水。其西有石溝,車箱淵水出焉,而北流入於漷。薛山 在城東四十里,《通志》所謂雪山也。其東邊削壁,薛水出焉。其上有悟真巖,有盤陀石,有青龍、白雲、超仙、觀音、黃龍、丹陽諸洞。其下有泉焉,謂之茶泉,流而入於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