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一百七十五名秋班軍三百五十九名。

皇清悉更前弊,屯糧歸之都司。惟「《兗州》營設防守官。」

一員率馬步兵七十名。每半年更番值汛,並無滯留,最為簡要。

陵縣

「原設巡捕官一員,以佐貳首領領之。有馬快手充義勇三十四名,有《馬存操》快手二名,有《馬存操》民壯四名,團操民壯六十名,本縣守城民壯八十名。城市、鎮、店、鄉村各立保甲,大約五十人為一保,立保長一人領之。二保百人,又立保正一人總之,此舊制也,不知廢自何年。今排門為甲,各莊設立保長,以防匪類。」 知縣史颺廷立法甚嚴,申飭保甲,令之各自為守,互相防禦。萊蕪縣

把總一員。分防汛兵九十名。內闕額守兵十六名。在城馬兵五名,守兵三十七名。城外伏路馬步兵二十四名。至泰安沿途撥送公文八名。《德州》

舊制:德州營兵一千名為額,統以參將一員。我

皇清順治元年,山東巡撫方大猷題定《經制參將一》:

員,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二員,馬步兵丁六百名,分為半戰半守,駐劄德州,防護漕運,接送銀鞘等項,是其專責,受臨清總鎮管轄,未註分防州縣,於順治十七年九月內奉

旨:「抽兵一百名調補武定營闕兵。」復議定經制額兵。

五百名,戰守各半。於康熙三年六月內奉。

旨「為遠近之分汛、尚需調劑」等事。抽撥萊州營兵二

百名,馬六十匹,歸德州營經制。又於康熙八年十一月內,提督許天寵檄行,為請裁總督等事,將大名府撥回官兵,添設「德州營馬步兵二百名,馬四十匹,見定經制參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馬步兵丁八百九十二名,戰馬一百七十八匹,分為馬二步八」 ,駐劄德州,分防德平縣、陵縣、臨邑縣、濟陽縣、商河縣、齊東縣、「德左二衛,防護漕運,接送銀鞘差使。受登州總鎮管轄。所屬一中軍,一千總、三把總、參將衙署,仍舊坐落州西北。守備、千把等官,無有經制衙署,俱係租住民房。各兵營房一百間,坐落南關教軍場左右兩邊。」

見在馬戰兵一百七十八名,守兵六百三十八名,戰馬一百七十八匹。

德州衛 、及德州左衛、舊設指揮千百戶諸員。我

皇清革去指揮、千百戶等官。每衛改設守備一員。左

右、中、前、後、中左各設千總一員統之,惟存運軍五百名。順治十一年,河間府駐防滿兵,移鎮德州,圈住城內東北隅一帶民房。

欽設城守大一員。今改為「城守尉。」章京八員。筆帖式

二員,披甲兵丁三百餘名。

樂陵縣

「明設武德道圑操。有馬快手六名,步兵四名,箭手十名,神鎗手十四名,長鎗手三名,鎲手五名,把手四名,牌標手一名,刀手一名,郎筅手二名。本縣守城民壯五十五名,箭手十九名,神鎗手十一名,刀手五名,炮手八名,吹鼓手十二名。」 商河縣:

明天順間,設「武德道,團操步隊民壯五十名,守城民壯八十名。」

濱州

舊有守城民壯八十名,團操民壯八十三名,團操快手二十名,弓箭手一百五十名,鼓手二十名,民兵一百八名,保甲輪應。今無。

皇清設,置駐防把總一員。隸武定營。馬兵十名、步兵

五十六名

蒲臺縣

舊有守城老人四名,守城民壯二十五名,聽征民兵四名,團操快壯十二名,今俱廢。

皇清城守把總一員。設隸武定營。民兵五十名輪番

濟南府物產考        通志

府總

《靈巖椒 》,出長清縣靈巖。味辛而香。

文林郎 《本草》云:「出渤海,如李,如林檎。其樹自河中浮來,得之者為文林郎,因名。」

金杏 :《酉陽雜俎》云:「金杏種出濟南郡東南之分流山,蓋其上飲天漿,下啜地沫,故其生繁,大於梨,黃於橘,而味為獨美。昔漢武帝訪蓬瀛,有獻是者,帝嘉之,故今人猶呼為漢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