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平郡王德文 ,廷美子也。慶曆四年,宗室王者四人,以「德文」 屬祖,且賢方漢東平王蒼,進封東平郡王。薨,年七十二。贈太尉、中書令、申王,諡「恭裕。」

曹王元偁 ,太宗子。初封涇國公。真宗即位,封安郡王。大中祥符七年,進封曹王。

鄆王楷 ,徽宗第三子也。始封魏國公,進高密郡王。政和八年,廷策進士,唱名第一。母王妃方有寵,遂超拜太傅,改鄆王。靖康初,與諸王皆北遷。

濟王栩 ,徽宗第七子也。初授鎮洮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魯國公。大觀二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安定郡王。政和中,授檢校太保,進封濟王。靖康之難同北。

沂王枵 ,徽宗第十五子也。初授橫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冀國公。政和中,授檢校太保。宣和中,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河間郡王。尋遷太保,進封沂王。後從淵聖出郊,至北方,與駙馬劉彥文告上皇左右謀變,金遣人按問,上皇遣莘王植、駙馬蔡鞗等對辯凡三日,枵、彥文氣折,金人誅之。

趙德秀 ,太祖長子。徽宗時,追封滕王。

趙宗旦 ,神宗時,追封滕王。

東平侯《趙仲噲 》,太宗後。

東平侯趙《士棘 》,真宗後。

鄆國公趙元偓 ,政和六年封。

鄆國公趙叔褒 《廷美》之後。

東平侯趙叔;東平侯趙叔訛, 俱《郡王》,《隆德後》。

東平侯趙克《臻 》,鄭國公《德釣》之後。

《東平公趙叔陳 》《江國公德欽》之後。

追封孔門弟子,封顏噲為「濟陰侯」 ,咸平三年追封。

又封司馬耕為「楚丘侯 。」 耕字子牛,宋人,唐開元贈向伯,咸平三年進封,尋改睢陽侯。

又封左人郢為「南華侯。」

又封顏高為雷澤侯

又封伏勝為「乘氏侯。」

又封戴聖為楚丘侯 ,字次君,與叔德同受《禮》於后蒼。德刪《禮》為八十五篇,號《大戴禮》;聖又刪為四十九篇,號《小戴禮》。咸平三年追封。

又封彭更為「雷澤侯。」

東平郡王趙承幹 ,神宗追封。

東平公呂公著 。哲宗元祐二年,以呂公著為司空、同平章事,封東平郡公。

追封聖賢孔子聖配丌官氏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追封鄆國夫人。有詔。

冉伯牛,諱耕,鄆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孔子節小物,則以伯牛侍,曰:「吾以子自勵也。」 孔子宰中都,伯牛嘗侍左右。有疾卒,葬西門外感化橋側。至宋有劉尹來官是邑,因修感化橋,得石刻云:「伯牛卒葬汶上。」 後值劉太尹移葬東原,喜以為讖,千百載前事應於此石。遂移葬東平城西北二十里許,墓前建廟塑像,春秋致祭如制。唐贈「魯侯」 ,宋封東平侯,改封「鄆公。」

商瞿,魯人,字子木,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歲。孔子傳《易》於瞿。唐贈蒙伯,宋封須昌侯。

兗國王宗雋 ,本名阿魯觀,太祖子也。封陳王,進封兗國王。既而以謀反誅。

曹國王宗敏 ,本名阿魯補,太祖子也。天眷元年,封邢王。皇統三年,封曹國王。海陵弒熙宗,使僕散忽土殺之。

鄆王琮 ,本名承慶,顯宗子也。封趙國公。章宗即位,遷開府儀同三司,封鄆王。明昌五年薨,諡曰「莊惠。」

筈彥宗 ,天德元年,封滕王。

廣陽 ,海陵子。正德三年封「滕王。」

永蹈 ,本名銀術可,大定十一年封滕王。允濟 ,世宗子。大定十一年,封滕王,立為帝。永德 ,本名訛出,大定十一年,封薛王。

熙宗。封烏祿為曹國公後《金人》立以為帝更名雍是為世宗。

又封完顏忽魯為曹王

又封完顏訛可、完顏宗敏俱為曹王。

魯忠武王按陳那顏 ,姓弘吉剌氏,以佐命元勳,約為世婚,封王於魯,以濟、兗、單三州為其國邑。

兗王買住,韓 察合台太子之後也。《察合台》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