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8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西向建道房五間,兩廂十間,門樓東向,周圍土垣計丈一百九十磚券。山門三間,東西角門各一間,淮源宮田五頃五十畝會稽胡謐記。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閻興邦「重修大殿、拜殿、御香亭、兩廡,官廳、道房各三間,鐘鼓樓各一間,戟門、山門各五間,周圍牆一百六十四丈。」 順治八年四月朔、七日,遣太常寺卿段國璋致祭。十八年九月朔、十日,遣通政使冀如錫致祭。康熙六年十月朔、二日,遣戶部左侍郎艾元徵致祭。十五年二月朔、七日,遣禮部右侍郎楊正中致祭。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遣內閣學士圖納致祭。二十三年十二月,遣戶部侍郎鄂爾多致祭。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遣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對親致祭。三十三年七月二十日,遣禮部員外郎晉布賚

御書「淮瀆安瀾」扁額。

原吳祠 在西關,祀右副都御史原傑、河南巡撫吳道弘。二公初置縣,有功于民,今祠圮。關帝廟 在縣北關。

東岳廟 在縣八里坂。《金山寺 》在縣平氏鎮。

古臺寺 在縣唐家城

鄧州

社稷壇 「在州子城外西北隅。」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土城外東南隅。郡厲壇 在州子城外正北。

八蜡壇 在州子城東門外。

城隍廟 在州西門外。以上「知州」 主祭祀同。「三君子祠 」 在州西關臨湍書院。祀韓文公、寇萊公、范文正公。春秋二仲上戊日祭。

鐵忠烈祠 :在州外城東南隅。春秋二仲上戊日祭祠。久廢。康熙三十三年,知府朱璘重建,自為《記》。

李文達公祠 :在州城外東南隅。弘治三年,知州高昇申請建。春秋仲月祀,敕賜祭田四十畝,奉祀生四名。歲久圮。康熙三十三年,知州萬愫重修。

李給諫祠 在州外城董家巷,春秋仲月祀。彭方伯祠 在州內城東南隅,春秋仲月祀。以上亦知州主祭。

禹廟 在禹山。彭而《述記》。

湯廟 在州湯山

關帝廟 一在州東門內,彭而述重修,有記。一在大西關,藍偉「記。」 一在小東關,知州趙德重修。岳忠武廟 在州小西門月城內。

馬神廟 在州大東關。彭而述《記》。

白龍廟 在州太平村湍河南岸。下有石潭,時啟時閉。宋宣和間,敕賜「惠潤廟」 額,有斷碑存。廟內有古楸七株,皆大數十圍,相傳為宋時所樹。勝福寺 在州紫金山東。宋天聖中建,明天順時重修。李賢《記》。

「開元寺 」 ,在州小東關。《藍瑞記》。

彌陀寺 ,在州狄陂。有王道行《重修陂堰碑》。海雲寺 ,在州茶店。

喜施庵 :「知州陳良玉建。」

新野縣

社稷壇 在縣西關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南關外。

邑厲壇 在縣北關外

八蜡祠 在縣南關外,嘉靖二十六年,知縣陳世祿建。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洪武二年縣丞李思誠建。以上知縣主祭祀。同

光武祠 在縣南關外,久廢。今祀于白水書院。「昭烈祠 」 在縣南關外,舊在光武祠故址。嘉靖三十二年,都御史張公改建于演武場,以諸葛亮、徐庶、龐統、關羽、張飛、趙雲配。康熙三十年,知縣顏光是重修。

高密祠 在城南五十里,久廢。今從祀光武。武侯閣 在南關。知縣崔誼之建。

「壯繆祠 」 在邑有數十處,惟城北廟建最古。有《晉楸》。

劉公祠 明嘉靖間,分守南汝道有記,今廢。乾明寺 在縣城南。

內苑寺 在縣城南

藥師寺 在縣城南二十五里。

泰山廟 在縣《樊家集》。

五龍廟 在縣城南二十五里。

內鄉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東南三里許,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