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8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黃霸塚 ,在縣北二十里。

岑彭墓 ,在縣西南二十里。

劉盆子墓 ,在縣赤眉城西三里許。

范家塚 在縣西南盈家岡,有九大塚百餘,小塚相傳為范甯、范泰家塚,《冊府元龜》謂非。杜公墓 ,在縣南,相傳為唐杜甫遠祖墓。顏真卿母墓 ,在縣西峽口。

孛術魯翀墓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丹江西岸。侍郎李新墓 ,在縣北三十里。

李宗木墓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順陽川官路南。以子蔉貴,贈翰林檢討。有《撫治鄖陽都御史張國彥碑》。

胡都憲墓 在縣大峪山。名瑞,有《大學士賈詠碑》。

太史李蔉墓 ,在縣西七里。

參政許評墓 在縣

侍郎張悌墓 在縣城南二里。

許孝廉墓 在縣虎頭川,名維清,許評次子。以子宸貴,贈按察使。有《前禮部尚書錢謙益墓誌銘》。

淅川縣

三戶城 在縣南汙村堡,週圍一里。春秋時,晉執戎蠻子畀楚師於三戶,即此。《晉》杜預《注》云:「今丹水縣北三戶亭。」

析縣 在淅川縣,今白亭。張坡《春秋》:「楚置析邑,漢為縣。」

丹水城 在縣,漢縣。《括地志》云:「故丹水縣在內鄉西南一百三十里,南去丹水二百步。」 蓋所為內鄉,即今西峽口,當在上白亭堡。舊有鯰魚崖側大水泛出,漢靈帝時丹水丞陳宣《功勳碑記》。南鄉城 ,在縣,漢縣。

龍城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週圍六里許。元世祖為太弟駐兵於此,有龍見,故名。

馬蹬城 在縣東岵山下。週圍一里,即舊淅川縣。明設驛,今廢。

張陂城 ,在縣西二十里下張陂堡。

興化城 ,在縣淅江西,舊有碑,成化間廢。漢王城 ,在縣東嶽廟。

四王砦 在縣西北十五里。金武仙所置。石穴砦 在縣馬蹬堡石門山。宋理宗寶慶中,金將武仙屯兵順陽,為宋將孟珙所敗,奔馬蹬山。置大砦於石穴,以馬蹬、沙窩、岵山三砦蔽其前,又以麗金、默理、板橋、王子山、鯰魚崖五砦翼其傍,甚險。今故址尚存。

羅漢祠 在縣岝峉山。有石,鑿羅漢,尚書胡濙有詩。

九女洞 ,在縣西北九十里。未詳所自。

漢王洞 ,在縣西北一百里。

梳洗臺 在縣荊子堡淅江之湄,巨石渾成,高丈許,方五丈。世傳唐武后遊幸於此。

表忠閣 在縣龍巢寺後。宋歐陽永叔讀書於此,學士彭凌霄建閣。

「四王塚 」 ,在縣東岵山下,未詳何王。

丹朱塚 在縣西北七里,即帝堯子丹朱。見《一統志》。

三丰洞 ,在縣岝峉山,傳為張三丰煉真處。「多羅王墓 」 ,在縣西北。未詳。

杜家墓 ,在縣荊子堡,南陽知府杜清妻楊氏、張氏追封京兆郡君,子文秀京兆侯,及孫「允忠墓。」

彭侍郎墓 ,在縣東五里官路北,名「凌霄」 《裕州》。

堵陽城 ,《一統志》云:「在州東六里。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後廢,俗呼為堵陽堆。」

襄邑城 ,《一統志》云:「在州南二里。」 西魏置郡,隋為方城縣。

順陽石峽 ,在州東九十里。孔明曾於此結庵,後徙南陽。今石峽有小茅庵,唐時《石記》猶存心遠亭。

美哉亭 《一統志》云:「俱在州舊方城縣治。」 環翠亭 在州南,今廢。

留雲臺 「在州南」 ,今廢。

漢王臺 《一統志》云:「在州東南松坡堡,漢高祖築。」

《蘭香室 》,在州牛心山之麓,仙人杜蘭香修真之所。

葛仙居 在州黃石山

扳倒井 在州東三十里。漢光武曾駐師於此,有泉,以磚砌之為井,水從旁出。後有光武廟。張釋之墓 ,在州北三里。

孫少師墓 在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