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汝寧府部雜錄

《列子說符篇》: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 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 間有寢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惡。楚人鬼而越人禨, 可長有者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 辭而不受,請寢丘與之,至今不失。

《史記貨殖傳》:「越楚則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 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 《漢書翟方進傳》:「初,汝南舊有鴻隙大陂,郡以為饒。成 帝時,關東數水,陂溢為害。方進為相,與御史大夫孔 光共遣掾行視,以為決去陂水,其地肥美,省隄防費 而無水憂,遂奏罷之。及翟氏滅,鄉里歸惡,言方進請 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罷陂云。王莽時,常枯旱,郡中追 怨方進,童謠曰:「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魁。反 乎覆,陂當復。誰云者?兩黃鵠。」

《後漢書。何敞傳》:「敞遷汝南太守,修理鮦陽舊渠,百姓 賴其利。」《注》:「鮦陽縣屬汝南郡,故城在今豫州新蔡縣 北。」《水經注》云:「葛陂東出為鮦水,俗謂之三丈陂。」 《來歙傳》:「帝以歙有平羌隴之功,故改汝南之當鄉縣 為征羌國焉。」《注》:「征羌故城在今豫州郾城縣東南也。」 《水經注》:「淮水又東逕浮光山北注淮水。又東合慎縣 水,水」出慎陽縣西,而東逕慎陽縣故城南,縣取名焉。 應劭曰:慎水所出,東北入淮。慎水又東流,積為燋陂。 陂水又東南流,為上慎陂,又東為中慎陂,又東南為 下慎陂,皆與鴻郄陂水散流。其陂首受淮川,左結鴻 陂,漢成帝時,翟方進奏毀之。建武中,汝南太守鄧晨 欲修復之,知許偉君曉知水脈,召與議之。偉君言成 帝用方進言毀之。尋而夢上天,天帝怒曰:「何敢敗我 濯子淵?」是後民失其利。時有童謠曰:「敗我陂,翟子威; 及子覆,陂當復。明府興,復廢業,童謠之言,將有徵矣。」 遂署都水掾,起塘四百餘里,百姓得其利。

《王氏談錄》:「『公言:人嘗云:『汝南出鳴雞』。考之舊事,漢時 於汝南取能鳴雞歌之人,其云鳴雞』,蓋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