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油岡 在光州北六十里,有古寺。相傳明太祖微時游淮上,龍潛此寺,曾上油於佛燈,故名。潢河 在光州,一名「小黃河。」 源出湖廣麻城縣分水嶺,經光山縣界,至州西北流,貫城東,出合恨溝入淮。

白露河 在光州東四十里。源出弋陽縣南,北流歷陰山關,會淠水北流入淮。

「元湖 」 在光州北郭外,明給諫劉繪別業。每集名流觴詠其中。

馬家湖 在光州西三十里。

金線泉 在光州南七里平源鄉。其水湧出不竭,流通沙溝達小黃河。

潢水 在光州。源出黃土、白沙兩關之間,東流至州南,抱城而東,與淮水合流。趙彥珖詩:「潢河繞出郡城樓,樓枕潢南城上頭。天闊星連翼軫分,地長川帶漢江流。」

光山縣

浮光山 在光山縣北八十里。其山仰凌碧落,俯映長淮。一名浮弋山,即弋陽山也。晉改名弋陽郡,以此。又名濮公山。中有濮公祠及石洞、石池、仙跡,相傳濮公煉丹此山,光俘於天,故州郡咸以「光」 為名。又出黑石,溫潤可為棋子。按浮光山即濮公山也。

龍山 在縣南十五里

會龍山 ,在縣南四十二里,與龍山相連。其峰並峙,若兩龍相會然。

迎春山 在縣南四十里。

僊人山 在縣南四十里。相傳有人於山頂擁車,羽蛻仙去,履轍之跡猶存。

三山 ,在縣南七十里。綿亙二百里,千峰萬壑,迥出雲表。

四面山 在縣南八十里。其峰四面拱立,一水迴繞,儼如圖畫。

白壓山 在縣南八十里。絕頂有洞,洞有古井,泉水流出為高陌河。

龍蟠山 ,在縣南八十里。每雲出必雨。

石盤山 在縣南九十里。山岫險峻,其巔平衍若盤,有古寨,可屯千餘騎。石上又出萬年松。馬鞍山 ,在縣南一百里。

黑石山 在縣南一百里,上有黑龍王廟。磨雲山 ,在光山縣南一百二十里。山頂出雲,常盤旋凝結不散。

淨居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中有淨居寺。北齊天寶中,僧慧思結庵於此,內有蘇東坡「讀書堂」 並詩存焉。

杏山 在縣西六十里。上有《抱朴子種杏仙跡》。金泉山 ,在縣南一百里。上有泉水,色如金,流為梅林河。

花石山 在縣內,有五色石,上有花石洞。碁盤山 ,在縣南九十里,有仙人碁石。

千金山 ,在縣南一百里。

獨山 ,在縣西六十里。

香爐山 在縣南一百里,有黑石,形如香爐。張果老山 ,在縣南五十里,有白雲觀。

撞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兩山夾河中流,又浮出小石山。

天臺山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壁立萬仞,一望千里,其上有鐵瓦寺。

僊居山 在縣杏山西南七里。其南西山石室,僊人所居也。梁置僊居縣以此。劉宋公置樂安。晉葛洪為樂安宰,年饑,濟之以丹。

霧山 在縣西七十里。高插霄漢,雖晴亦霧。寨山 在光山縣南七十里,上有三井,元陳老立寨避兵。

五馬山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相傳有五仙人乘馬而去,馬跡猶存。

春風嶺 在縣南六十里。

淮水 ,在縣北九十里。詳見《確山山川》。

寨河 在縣北二十里,合清流河北入淮。官渡河 在縣南五里,源出分水嶺,至光州為小黃河,合梅林河入淮。

臨僊河 在縣南二十里。合官渡河北流入淮。高陌河 在縣南四十五里。源出白壓山,東流入臨僊河。

紫水河 在縣城外,源出僊居山。

竹竿河 在縣西四十里。

陡山河 在縣南九十里,東流入官渡河。三道河 在縣。源出界河,東北流入官渡河。梅林河 在縣南八十里,東流入官渡河。泊陂河 在縣南四十五里。

紅石河 在縣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