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明時,某孝廉會試,遇火,感佛救。後修飭宏壯,輒置寺 。隋開皇年建,明崇禎年修。

望仙觀 漢武帝建,今廢。

「紫陽觀 」 ,張三丰所遊地也。

應靈觀 在縣西南三里,宋祥符年建。

太元觀 ,在縣西二十里。宋宣和年,創建郃陽縣。

壽聖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唐時建。

光國寺 「在縣治」 ,元中統年建。

太清觀 在縣治東北,金時建。

「華雲臺 」 在梁山左,明葉中丞建。

《噓雲臺 》在梁山右,雲侍御作。

靈官殿 在縣東城闉,范志懋建。

「《白衣》大士堂 」 在縣西城闉莊。曾明建。

大像寺 有塔鐵頂,內有藏經。塔。下有華雲臺,葉夢熊築,有詩。

元武宮 在縣西。明隆慶年,邑人副使范燧率眾建。

壽聖宮 在縣治西北

普濟院 在城東南一里巽隅。高起觀音閣,南望華嶽。明萬曆七年,邑參政范燧創建。

千金塔 在城東南二里淳化里。義民康守己輸千金創建,劉應卜《記》。

澄城縣

精進寺 ,在城東門外,唐肅宗時建,有浮圖九。

普濟寺 ,在金沙谷上。有佛圖澄、洗腸泉,禱雨輒應。

「治平寺 」 ,即隋文帝避暑宮。

普化寺 在縣南鎮基村,宋熙寧間建。

至德寺 在縣南伏龍村。宋大觀間賜額「興國寺 」 ,在縣南白龍村。隋文帝建。

大愍寺 在縣西高槐村,金大定年重修。迴鑾寺 ,在縣南景家河。隋文帝避暑迥鑾於此。

暉福寺 在北寺村,宋太和年建。

大雲寺 在寺頭鎮

容相寺 在董家河,金大定年建。

玉泉觀 在玉泉之上盤山,和陽子李君棲真之所。明嘉靖年,道人李教真重修。

修真觀 在縣東南二十里。漢武帝求仙,東遊梁山,棲息於此。

瑞雲觀 在縣北遮路村。金明昌間重修。崇壽宮 在北郭門外,唐建。

文昌宮 在崇壽宮右。明洪武二十一年重修,前鄉進士楊建中《記》。萬曆四十八年,知縣姚祚昌改移西關。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姚欽明重修。

聚仙觀 在縣西南蔡家河。

三官殿 在崇壽宮左,西向。金大定五年重修。中山劉穡《記》。

昭福寺 在縣北太平村,唐建。宋、金、元重修。寧國寺 在縣北馬店村,唐建。

清涼寺 在縣東段家河,金大定間重修。雲封寺 在縣北平訓村,宋建。

肅宗寺 在縣西北王莊鎮。

永興寺 在縣西北永內村。

青蓮寺 在縣南董家河。明通判路從廣施地建。

善化寺 在王家河

青龍禪院 ,在縣西北四十里洛水之陽。青涼禪院 ,在縣西段莊村南。元泰定三年重修。

大明禪院 在縣東北門村。延祐間重修。宋熙寧間賜額。

大悲禪院 在縣南中社村。金大定壬申創建,趙鼒重修。

存留院 在縣東南西觀村。金大定二年重修,進士古舜嚴《記》。

廣濟院 在縣南南社村。金明昌間建。

觀音院 在縣東撲地河,元至治元年重修。一在縣儒學正南。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姚欽明因生員路從序舊建《一》

檼闊之,為祈嗣地。「白衣堂 」 在縣南郭外迤西。明崇禎間,舉人路世龍倡建。

白雲觀 ,在「《三娘子》川。」

吉祥院 在縣西南藺莊河。

元明觀 在縣北匱谷村,宋建。

白水縣

龍山寺 ,在縣南三十里。金大定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