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靖丙午,知縣徐效賢奉檄創築,扁曰「天險。」 雒河渡 在縣西二十里,通蒲城。

白水縣

漆水橋 在縣南五里,晴設潦撤。亦名「浮橋。」 聖女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傳三神女一夜成之。今有廟存,頗誕。

平政橋 在縣東三里,令莊璹建。張家渡  、馬家渡 俱在縣東北三十里,通洛川。

韓城縣

烏仁關 在縣北

澽水橋 在縣南澽水上。

龍門渡 在縣東北

少梁渡 在縣東南

華州

石橋 在州西十里赤隄峪、石隄峪二水流其下。

太平渠橋 在州東關外。

羅紋橋 在州東十里白石峪,水流其下。小漲渡 ,在州西十五里。

大漲渡 在州西二十里。

王李渡 在州北十里

華陰縣

潼關 在縣東四十里。唐天授二年置。宋為鎮潼軍節度地。明洪武七年,設潼關守禦千戶所。九年,改潼關衛。

駐馬橋 在縣西門外。華山之秀,過者皆于此攬轡駐望,因名。舊五孔,前令馮嘉會增為七孔。東平橋 ,在縣東門外。

長城橋 在縣西十三里。邑人趙剛「捐貲增修。」 羅敷橋 在縣西三十里。敷水。今頹。

嶽鎮橋 在鎮東門外,今頹。

沙渠橋 在縣東十五里。今廢。

弔橋 在縣東三十里,以「弔伯起」 得名,今廢。圍林渡 在縣西北二十里。

望仙渡 在縣東北三十里。係官渡。

寺南渡 在縣東二十五里。

上村渡  東柵渡 俱在縣北二十里。落村渡 在縣西北三十里。

蒲城縣:《關梁》:無考。

晉城渡 在縣東南,通同州。

鄧蔡渡 在縣東南通澄城,皆為官渡。

《車渡  》。《晉王渡  》。《常樂渡》。

溫湯渡 、武堡渡  、永豐渡 :以上皆私渡也。

耀州。無考。

同官縣

金鎖關 在縣北三十里。關有神水峽。峽東西二路,一通延綏、榆林,一通寧夏、甘肅。道從石峽中出,旁高山夾峰,絕壁千尺,水流洶湧,響振山谷,實為榆塞、秦關襟喉要地。

鐘樓橋 在縣治明遠街中,濟山暴水所經。明萬曆三十四年,居民重修。

虎溪橋 在縣北虎山下,泉水所經。明萬曆十八年,知縣屠以欽重修。

龍溪橋 在縣南嶂山下,泉水所經。明萬曆三十六年,居民重修。

臨漆橋 在縣治東街之北,亦濟陽山水所經。義濟橋 在縣治北虎溪巷西。明萬曆四十年居民建。

鎮南橋 ,在城南一里,嶂山南暴水所經。蝦蟆橋 ,在城南二十里,兔窩嶺水所經。「通濟橋 ,在蝦蟆橋南十里,眾山暴水所經。」 《乾州》

雲橋 在州城南門外。唐開元八年置。德宗夜渡此橋,脫。朱泚之亂,渾瑊大戰雲橋,即此。石橋 在州北街,地名橋子口,桑某建城以取龜形,此橋即龜之腰眼,以通其氣也。遺址猶存,其石旁落殆盡。

望隴橋 在州城西門外。

麻溝橋 在州城北門外。

草店橋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大羊里。北青龍橋 ,在州城東三里青龍村。

九龍橋 在州西北三十里柳召村。

龍柏橋 在州西北四十里,近臨平鎮。

甘泉橋 在州東三十里。

道橋 在州西二十里

武功縣:無考。

永壽縣

穆陵關 在縣南四里。宋嘉祐四年置。有韓桐讀書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