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民屋矣

陰陽學 在縣南門內

醫學 與「陰陽學」 並今俱廢。

僧會司 在縣南門法華寺內。

道會司 在縣東岳廟內。

察院 在西門內

按察司行署 ,在縣署南偏西,今廢。

布政司行署 與「察院」 並。

會文館 在北門外。明萬曆四十三年,沈國華創建。今廢,有基址存焉。

防守廳 在南蒿坪。明萬曆四十年,署印經歷劉常吉建。

演武廳 :在北關,久廢。知縣郭顯賢重建。社倉 每里各一,俱擇寺觀之寬敞者建設之,以貯社穀。

教場 在城北

養濟院 在南關街之西,王邦才置。

漏澤園

涇陽縣治 在南門大街東百步許。署不知創自誰氏。元大德間,集賢學士蕭㪺重修。明弘治間,知縣宋鑑重修。嘉靖間,知縣屈諫起大門為重樓。崇禎間,知縣高去奢以陰陽家言稍抑焉。縣治西舊有申明亭、旌善亭,今俱廢。

縣丞署 在縣堂東

主簿署 在縣堂西。今簿裁署廢。

典史署 在丞署東之南。

預備倉 在惠果寺東。知縣翟廷南增修之,視舊宏麗。倉後,故草廠也,併入倉內。

稅課局 ,在鐘樓街東,惠果寺前左。建自明洪武初。嘉靖間以稅少廢。

陰陽學 ,在縣治後偏東,北向。今廢。

醫學 在「陰陽學」 左,今廢。

僧會司 在惠果寺內

道會司 在北極宮內

西察院 在縣治西,故元屯田總管府,故明按察分司也。

東察院 在縣治東五十步許,故明布政分司。「北察院 」 在惠果寺西,與城隍廟鄰,乃故廣盈倉,明嘉靖間,鍾岱改修。

南司署 在縣治街南,乃道府公署,明末時廢為馬廐。水司署 在洪口,古洪門監也。故有水利僉事一員駐節督水中門外。東府衙,西縣衙,則管水府同知及縣主簿治。今廢。

養濟院 在城隍廟西,知縣暢亨建,知縣王際有重修。

三原縣治 在城南門內街東巷內,坐北向南。元至元二十四年,自東北舊縣徙於此,縣尹郭真建。明洪熙元年,知縣宋麟重修。

關內道署 :在縣治北。明洪武二年,縣丞仰山建。十年,知縣吳自當重修。天順六年,知縣莫謙又修。

布政分司署 在縣治北白渠北岸,向南。明正統六年,始置知縣楊聰建。

府廳 在縣治西,天順二年知縣朱芾建。稅課局 在譙樓北,明洪武間,知縣杜康祖建。陰陽學 原在縣治北,明洪武七年知縣杜康祖建。

「醫學 原在縣治北,明洪武七年知縣杜康祖建。弘治四年知縣馬龍移置二學於縣治前。」 僧會司 在縣治北,西觀音寺,明洪武年開設。道會司 在縣治北。龍陽宮,明洪武年開設。盩厔縣治 在城東北,即宋元舊治。明洪武二年修正堂、左庫樓,陶甓礱石為之。知縣梁克從建石室三楹,貯鹵簿羽儀。前左右為六房,循右而南,為圜扉,有酇侯祠,內為戒石亭、庾臺,有新有故。新者以避紅腐,就爽塏,故者拘繫罪人。前為儀門外,左為土地祠,右為寅賓館。東西故有廐,後廢。知縣何起鳴東建《彰善癉惡》亭,西建「《優老》恤孤亭。」 前大門故卑隘,知縣蕭選建樓三簷,高三丈,置鐘鼓其上,直更後圮。知縣黃嘉樂重葺堂後,知縣李春芳建。「退思堂後,為知縣宅」 ,縣丞署 在堂西。

主簿署 在縣丞宅西。今官裁,署廢。

典史署 即「主簿宅」 ,改其儀門西;「典史宅」 今廢,益入「吏舍。」

察院 故有正堂,後有內廳、通寢房。明知縣李承恩建。寢房及東吏舍、西廚房,皆知縣李春芳建。前左右為皂隸房,中儀門,左、右小門;前為大門,左右為聽事房。兵燹後,廢為平壤。

皇清知縣駱捐貲庀材,營建一新,內外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