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頭盆、石馬、玉龜、仙人掌、石日月鎮嶽宮。玉井,即韓愈詩所稱「花開十丈藕如船」 者。博臺,即秦昭王令工施鉤梯處,又有石拆為唐明皇投簡處。山腹有洞,東曰昭陽,西曰西元,南曰正陽,北曰水簾,即總仙洞天。《登真隱訣》云:「嶽洞深三百里,中有瑤臺玉室,樹則蘇茅芳林,泉則石髓金精。遙望洞中,方圓丈餘,鳥道絕通」 ,人跡罕到,時出異色雲氣。洞口有石,如丹青畫像,冠帔衣服無不周備,號曰「石仙人。」 瀑布飛流

松果山 在縣西十里。有佛頭崖,雲覆巔輒雨。朝陽山 在縣境,一名留翎巑。世傳葬伯起大鳥落羽于此,故名。

好漢山 在仙谷西,以山勢雄壯得名。

雲臺峰 在華山下東巘。兩峰崢嶸,四面陡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嶷然獨秀,有若雲臺。白雲峰 在華山東北,唐金仙公主出家之所。毛女峰 在華山下西巘,秦宮人毛女所居。甕肚峰 在華山中方上。唐明皇嘉其高迥,欲于峰腹大鑿「開元」 二字,填以白石,諫官諫乃止。秦嶺 在縣南境,屬洛分壤之界,西接華郡,東抵潼關,懸崖疊嶂,高不可攀,曲徑以通行人,實終南之一脈,《通志》稱天下之大阻也。

《秦倉谷 》,在華山東,即楊儼隱處。

竇谷 ,在華山東,即王遙隱處。其水西北流,曰「小澗」 ,自城南入長澗河。

黃神谷 在華山東,真人黃蘆子隱處。谷口有黃龍潭,旱則禱焉,宋封廣潤侯。其水西北流,俗曰「大澗」 ,南入長澗河。

牛心谷 在華山東,即槐市楊震教授生徒處。甕谷 在華山西。谷口環抱如甕,為商洛徑道。桃谷 在華山西,入谷八里,為張果曬經處。按《縣志》,以多桃得名。

大敷谷 ,在華山西谷,受秦嶺以北東西諸水。仙谷 ,在華山谷內,即張公超霧市

禁坑 在縣東南四十里。今曰「禁谷」 ,以其盜關者必由之途,禁人往來,榷其征稅。有水逕,下通洛,入潼水。

水谷 在松果山西

靈谷 ,在水谷西,酈道元以泥泉水出焉。蔥谷 ,在羅敷谷西,《水經》抬頭之東北,至莊子村入河。

太谷 在蔥谷西

方山谷 在太谷西屬縣之西輻,水不常有,潦,則水從分界直北,兼受華州諸水,浸泆而東,合于蔥谷水。明正德壬申,郡守桑溥引導北流。今令王九疇始修之,水復故道。

黃河 自龍門南下,經本縣東北葫蘆灘寺南,至潼關,折而東注寺南,即渭亂河處,《水經注》所謂「歷船司空,與渭水合」 者也。

洛水 在縣東北境,闞駰以為漆沮之水焉。至葫蘆灘入渭。明成化中,乃崩入河,俗曰「三河口」 是也。其水無利,亦無甚害。

蒲谷澗 在朝陽山西。其水北流,稍西北轉,稱曰「沙渠水」 ,北入清河,達于渭。

車箱潭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測。宋仁宗每歲遣使投玉簡于此。崇寧二年,封豐潤侯,為天下第七水府,禱雨輒應。按《一統志》:「禱雨者投以石其中,若有一鳥飛出,即雨。」

渭水 ,在縣北十里許。源出隴西首陽山橫縣北境,與朝邑分壤,逶蛇至寺南,東北流入于黃河。

鎬泉 ,按《一統志》「在華陰縣東二十九里,其水或湧或止,俗傳以為河眼。」

蒲城縣

金粟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豐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一名「蘇愚。」

堯山 ,在縣北二十里。亦名「浮山。」 昔堯時洪水諸山盡沒,獨此山若浮。

金幟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高聳鋪張,若懸旆蔚蔚然。

白堂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一名「良將谷。」 秦白起立寨於此,因名。

不群山 ,在白堂山前,諸峰相接,獨此孤峙,一名「孤山。」

馬塚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北通秦山,重岩複谷,多藏盜,為地方患。

銅斗山 在馬塚山南,連冨平萬斛山,其勢峻峭而邃,盤如斗。

龍山 ,一曰「五龍山」 ,在嶧山東。

《重山 》在堯山前里許,以與堯山有重疊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