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安寺 ,在咸寧鮑陂里,去城二十里。唐鳩摩羅什譯《經》於此。

清禪寺 在城東南六十里,唐天寶年建。豐應寺 在豐德山,唐時為勝地。

羅漢寺 在五臺西,石鱉谷四十里。又上嶺二十里,有羅漢洞,遊人至此,如在天上。

真相寺 明隆慶建

石佛寺 元建

寶泉寺 明洪武建

天會寺 「明洪武年建。」

杜光寺 唐貞元年建

千佛寺 明洪武年建

興龍觀 ,「漢時建。」

永昌觀 ,本神農黃帝祠,今改為「觀。」

昊天觀 貞觀初為晉王宅,顯慶年改為觀。唐昌觀 在安業坊內,有玉蕊花,乃明皇女唐昌公主所植。每花發,若瓊林瑤樹。元和中,春物方妍,車馬尋玩者相繼。忽有一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繡乘馬,峨髻雙環,無簪珥之飾,容色婉娩,迥出於眾。從以二女三小僮,僮皆緋頭黃衫,端麗無比。下馬以白角扇障面,直造花所,異香芬馥,直聞數十步之外。觀者以為宮掖,莫敢逼視。良久,令小僮取數花而去。將乘馬,謂黃冠曰:「曩有玉峰之約,自此行矣。」 時觀者如堵,覺煙霏鶴唳。百步有輕風擁塵而去,須臾見在半天矣。迎祥觀 在府治西,唐建。

天寧觀 在府治南粉巷,唐建。

「元都觀 」 在府城南興善寺西,劉禹錫回朝作詩處。

太乙宮 在府南太乙山中,漢元封初建。山中雲氣融結,隱然成象。

嘉猷觀 在府平康坊,唐建,有元宗御書額。太真觀 ,在咸寧安邑坊,唐建。

丹陽萬壽宮 ,在咸寧治西,內有雪巖,王中書《四聖七真》字。

通真觀 唐武宗時建

天慶觀 宋祥符年建

紫微觀 元泰定年建

遇仙觀 元至正年,邑人李之元建。

雲興觀 ,元大德二年建。

白鶴觀 有《鄭谷詩》。

乾元觀 唐大曆十三年,以節度馬璘宅作「乾元觀。」

元真觀 唐尚書左僕射申國公高士廉宅,天寶年改為「元真觀。」

女冠觀 ,唐睿宗在藩之地,明皇升極於此。回元觀 ,即安祿山舊宅。

興唐觀 ,本司農園地,唐開元年造觀。元和間,命中尉彭中獻帥徒三百人重修。

華封觀 ,唐天寶年,高力士捨宅置觀。

崇真觀 ,本李齊古宅,唐開元初立。

丹霞觀 ,漢周亞夫回細柳營,有疾而愈,建立新昌觀 ,唐天寶六年新昌公主為駙馬都尉蕭衡建。

太清宮 ,唐開元年,詔兩京及諸州各置元元皇帝廟。天寶年,參軍田同秀上言:「元元皇帝見於丹鳳門,以天下太平,聖壽無疆」 之言,傳於元宗,仍有靈符在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函谷關得之。於是置廟,後改為太清宮。

仁王院 ,在景風街,今訛為「九府街」 ,即十方院。有唐韓擇木八分書,史惟則篆額。

塔院 去杜祠二里。開元寺,福昌塔之莊也。濛溪宮 ,在城南四十里,內有董真人仙去。又有趙閑閑「易安」 二字,石刻甚佳,原為蒙恬舊宅。元慶庵 ,康熙二年,兵部尚書巡撫賈漢復重建。

永慶庵 :順治六年建。

文昌閣 在長安東省城正中。

顯仁寺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

洪福寺 在西關

普照寺 在城西三十里。

巢林寺 在城南五十里。

甘露寺 在城南五十里。

蓮池寺 、水月寺 二寺俱在縣治北。

安慶寺 在城西關

寶福寺 在城西三十里。

逍遙寺 在城西南三十里。

西明寺 ,在城西南五十里。即唐西僧無畏從宣律師持戒處。

披雲觀 在城西二十五里。

通元宮 在城西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