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邊地一分一釐;一在祥禽鄉宦塘地二分七釐;一在折桂鄉塔山下地一分二釐;一在新登鄉漆樹灣地一分三釐;一在東洲鄉下坂地一分四釐;一在廣陵鄉三溪口地五釐。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八年建。嘉靖六年,知縣袁澤重建。隆慶三年,士民增建寢宇,置祀田。歲以五月十七日神誕致祭。

杜將軍廟 在縣西半里。祀唐杜稜。昭宗以稜有捍禦功,立祠今處。梁時增建,宋嘉泰間重修,後燬。明洪武元年重建,三年復建。嘉靖間,知縣袁澤重修。

廣利廟 在縣松溪。祀晉分水令朱徹。吳越時封通靈侯。宋大觀四年賜額方臘迫境,邑人營於祠側。明日,賊不戰潰。詔封「威顯」 ,未幾燬,紹興二十二年重建。

孫尚書廟 在太平鄉百丈村,祀唐邑人孫陟。陟仕錢氏,為尚書,防禦常州。時寇盜充斥,調兵督戰,歿於陣。唐為立廟呂城,以卹禮歸葬,因立廟墓所焉。

輔德廟 在縣南太平鄉淥渚,祀宋周雄。雄,里人,歿而為神,屢著靈異。端平二年,被旨封「翊應將軍。」 嘉熙間,新廟宇。淳祐四年,改封侯。寶祐二年賜額。咸淳間,累加封爵。

靈休靈佑廟 在縣治北二里。相傳廟神二,一張姓,一范姓。以陰功平方臘。宋宣和三年,賜今額,「張」 曰「靈休」 ,范曰「靈佑。」

姚開府廟 在縣東洲鄉姚村,祀宋襲慶軍節度使姚興。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入寇和州,興率軍力戰,手刃百人,援不至而死。立祠以表其忠。

東平王廟 :在社壇內。

多福廟 在折桂鄉

孚惠廟 在折桂鄉

福民侯廟 在雞鳴山

應瑞侯廟 在下泊岸

崇福侯廟 :在苦竹村。

濟福侯廟 在莊澤

富民侯廟 在後村

壓境侯廟 在上汪

積善侯廟 在壓港

鎮江侯廟 在港口

安民侯廟 在馬鞍山

興福侯廟 在百丈山

普慶侯廟 在汪瀨

行宮廟 在永昌鄉

女仙廟 在新登鄉

蕭將軍廟 在廣陵鄉

昭應廟 在寧善鄉

昭惠廟 在寧善鄉

祚寧廟 在寧善鄉

許忠烈祠 在縣塔山。祀唐睢陽太守許遠。宋乾道二年,縣令耿秉請祠,賜額曰「靈惠忠烈。」 有司歲以公死事日祀之。明天順間,郡守吳濬重建。嘉靖間,知縣袁澤修葺。萬曆元年,邑人工部侍郎方廉更新之。

耿侍郎祠 在景德觀西廡,祀宋耿秉。秉為宰,勵廉隅,勤政事,興學校,輕賦斂,吏民懷之。既去,為立祠。

東嶽行祠 在果圓山麓,後改遷山巔。明隆慶六年,仍移建故址。

劉公祠 在新城漁池山下,祀明知縣劉秉。張公祠 在縣北一里,祀明知縣張霆。崇禎九年建立。

金龍大王祠 在縣南門外一里。明天啟四年建。

岳王祠 在西門外

三義祠 在新登鄉

昌化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南。明洪武二年建於雙溪之南山下。後以涉水不便,改建於上清宮之西,復以址狹隘,改今處。

社稷壇 在縣西鳳凰嶺。始在縣東,元初廢。舊址別置城西南之上灘園。明洪武二年於縣西改建。後以壇址迫山,改今處。

邑厲壇 在縣東北唐山麓。

鄉厲壇 無考

城隍廟 在縣西,莫詳所始。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二年復建。三年并其東「真聖觀」 址及拓民地廣之。

東平王廟 在縣朱柳,邑人章烇有記。

朱將軍廟 在縣西七里洞,元時敕建,旱澇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