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白石村元燬。明洪武初重建,為叢林。永樂中移今所。

龍樹庵 慶春門外。周廣順元年建。宋大中祥符間,改名「法善。」 明萬曆初,僧雪松重建,虞淳熙題額。

崇福寺 艮山門外,宋雍熙間建。大中祥符初,改今額,後累燬,明洪武中重建。

因果寺 艮山門外。晉開運初錢王建,宋祥符間改額,明初重建,今號「月居庵。」

寶界寺 艮山門外。梁貞明間建於城中,名「翠峰。」 宋治平中改額,移今所。洪武二十四年併崇善寺。

定香寺 艮山門外,宋乾德初建西湖上,今定香橋是也,名「香積院。」 治平初改今額。寶慶間移建今所。

多福寺 原名「隱道」 ,在孝女南。鄉僧淨啟卓錫。著《秋林語錄》。虎盜賴其感化,令慕鶴鳴,嘉予今額。

月塘寺 艮山門外,宋淳熙間建,在月塘北。嘉熙間徙今所,後燬,明洪武間重建。

正宗庵 山川壇北。元至大中建。

大慈禪寺 俗稱「包山寺」 ,宋乾道中建,淳熙間賜額。內有泉,甘冽不減中冷虎跑。

下天真寺 與包山接壤。齊建武間,普正大師建。明成化中,毒峰善禪師重建。善師建十剎,此其一也。

善慧禪寺 元延祐間,狹龍岡禪師道場。有涼馬池。

淨因寺 和肅坊,元延祐間建。有銅佛三像,銅塔一座,桐木十八羅漢像。元末燬,明洪武、弘治相繼重修。昔有道人竊銅佛一臂去,未幾臂腫潰,不可治。後哀悔投誠,化金修臂而逝。

普福庵 桃花嶺下

奉聖禪寺 舊名「廣福院」 ,在鴻鴈池北。宋開寶中,一真法師建。大中祥符初,改今額。明萬曆中重建,今廢。

普寧庵 鴻鴈池南。宋隆興初,道慧禪師開山請額。宋末燬,元重建。明初,歸併萬壽寺,萬曆初,復建。僧宗林號「朽庵。」 弘治八年,宣至京,提督五臺山,校正《清涼通傳》八藏。正德間,欽賜紫衣玉帶,法王佛子大宗師後歸北京大香山寺,欽建宗師府。

道林寺 普寧庵西。舊為「普濟院」 ,宋大中祥符初,改今額。元末燬重建。

龍華禪寺 錢王以瑞萼園建,明宣德四年重建。旁有《十景》。

兜率庵 在四顧坪右。古壁有小石佛三尊,乃梁傅大士宴坐處。僧佛石結庵於此,今廢。永壽禪寺 ,在慈雲嶺,吳越王建。

上天真寺 ,在登雲臺後。梁龍德間,吳越王建。明成化間,毒峰善禪師重建。毒峰有《語錄》十卷,藏板寺中。

天龍禪寺 在慈雲嶺之陽。唐真覺禪師建,宋改名「感業。」 紹興十三年建圜丘,以淨明院為齋宮,以此居從官。由是僧徒漸散,而寺亦圮。元延祐間重建。寺有堂扁、《貫雲石書、山舟》。

淨明院 ,宋郊壇齋宿處。遍山皆棕櫚,內有易安齋、梅花巖、江月庵、「筇兒亭。」

《初地庵 》在慈雲嶺之南。

天華禪寺 天龍禪師說法於此,因散天花,名說法臺。說法時,叱蛙不嗚,故有禁蛙池。明嘉靖間重建。按《錢塘縣志》:名千春龍冊寺,內有頤軒、妙音樓、化生池、觀音閣。

勝相寺 俗稱「五丈寺。」

保和寺 在龍山下閘

九曜寺 擔水巷俗稱「安家堂」 ,相傳宋曹彬下江南時建。

廣澤禪寺 ,舊名「甘露」 ,吳越王建。寺有泉若甘露,故名。宋治平中,改今額。明正統間,毒峰善禪師重建。

定慧禪寺 即虎跑也。唐元和十四年,僧寰中建,憲宗賜額曰「廣福院。」 乾符間,改大慈定慧禪寺。宋、元旋燬旋復。明初重建。

開化寺 即六和塔,塔院在月輪峰旁。梁開平間,吳越王建大錢寺。入宋,寺廢。智覺禪師乃即錢氏南果園建塔,以鎮江,潮高九級,五十餘丈,海船夜泊者,以「塔燈」 為《指南》。宣和燬於兵,紹興中重建,七級而止。寺有秀江亭,左塢有月輪庵。龍岡禪院 在江干。

太和禪院 在萬松嶺

五雲山真際院 ,周顯德丙辰,志逢禪師結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