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㲼河,注小河。此一澨也。馬溪河發源趙橫寺黑龍洞,迴而東流,灌注甚廣。南逕馬頭山、臨溪寺,又東南為官橋河,又東南為馬溪河,此一澨也。石家河發源空山洞如意寺甘家沖,南流為雙河口,為雷公潭,逕白土苑,又東南為石家河,此一澨也。合馬溪河至黃土灘,並注景陵縣河,景陵人亦謂之三㲼口,通上司馬河,名三澨。唐皮日休有《三澨漁歌》詩。《左傳》有「句澨雍澨,漳澨篴澨」 ,或以為即此。按杜元凱以句澨為楚西界,漳澨在漳水邊。夫春秋時京山非楚西界,漳又在當陽,似難強合。唯《左傳》「敵與楚戰,楚濟漢而陳,自小別至於大別,而敵兵大敗楚師於清溪,又破諸雍澨,遂入郢。」 及敵師還,楚左師司馬戍亦「敗敵師於雍澨。」 詳其師行之路,似與此合,則雍澨或三澨之數也。然《書》言「漢過三澨」 ,今三澨所入,特漢之支流,何耶?蓋禹時初脫沮洳,漢流猶廣,自小河以南,通謂之漢矣。又漢東諸水,可稱者眾,而《書》不言獨稱「三澨」 ,何歟?蓋水初平時,諸水猶未可辨識,唯此出叢崖中,顯敞易見,故耑揭之耳。

楊家河 ,去縣百餘里,在富水之北。水出大洪山黑龍池。東南逕隨州剩場,入縣界,逕平坂市。又東南逕號子嶺,土人善號歌,故名。又東南為翻車潭,相傳孔子適楚經此車翻,故名。又東南逕千鍾畈,為金鍾潭。又東南過陳子畈,至應城縣兩河口,左合溳水。又東南逕高樓山,至劉家隔新河口達沔,所謂溳口。唐人詩曰「暮兩不知溳口處」 是也。按《水經注》謂富水東流於溳,今入溳者楊家河,而富水與楊家河絕不相通,酈蓋未之深考矣。又《文獻通考》云:京山隋時有漳水,今不詳所在。惟沈存中《筆談》云:安州有漳水,云漳、溳合流,今楊家與溳合。豈《通考》所指即此歟?寨子河 ,出縣西北八十里橫嶺,嶺有泉五泓,故謂「五泉。」 湧如鼎沸,灌田甚溥。南流匯為河,至耶屈山西北與官橋水合。水出路南諸山,逕官橋鋪西流,逕郢東驛,屈而西北,注寨子寨子。又東南逕耶屈山,西南為長灘河,左合臼水小河 ,漢支流東北入縣界者也。逕穴河寺、高家洪、楊家灣、紫荊潭。又東為南河,又東南逕拖船埠、鯉魚嘴,又東南逕青山,又東南為景陵縣魚新河,至景陵縣治南,謂之「義河」 ,東南復入漢。柳家河 在三澨東,河本在景陵界,而發源京山東南三十里湖山寺西北有泉,東南流十里許,會綠水堰泉。泉在兩山中,灌田數十頃。又東南過泉激寺,又東南過帥家泉,又東南為雲潭河,京山界盡此。又東南為柳家河,入風波湖,至圓湖口達漢小河。北有土橋港,水出大脊山,東南與珍珠泉合。泉出山中,沸如珠湧,聞人聲愈大,民資灌溉。

五龍河 在縣東。河本在應城界,而發源京山東六十里,有三水:一為王家泉,出大月山,東南匯為寺畈河,寺即舊天王保福院。又東為蘇家河、華家河;一為靈濟泉,出靈濟山,東南,匯為清水壋;一為梅花嶺諸水,及盤石寺諸泉,匯為石滾壋。又東南有四龍河,與華家河、清水壋二水合入應城,為五龍河,入三臺湖達漢。攷《唐書·地理志》,富水縣有白沙山,在磨旗山後。舊引《宋志》程演《職方機要》云:「白沙山即白沙水所出。」 而《水經》言「江水東得白沙口,謂白沙入江處。」 今攷《水經注》,白沙水本在蒲圻、江夏間,去此數百里。《沔陽志》又言,「白沙在其州北二里,為宋置玉沙所由得名。」 則知《機要》誤也。又《水經·敖水註》云:「水出新市縣東北,又西南太陽山,西南流,逕新市縣北,又西南而右合枝水。」 今攷敖水本出太洪山,西南流,合枝水入沔。鍾祥人謂之直河,實不於縣境經過,豈古新市疆域固出鍾祥外歟?然太陽固今縣山也,姑記以俟博物。

縣河 在縣治前。下流至景陵縣蒿臺湖入漢江。

撞河 在縣東北八十里。舊傳有白龍撞石開此河,故名。源發隨州洪山白龍池,下流至漢川入大江。

泗㲼湖 在小河南,去縣一百二十里。縣南諸水所聚,其中多魚,多菱荷,東南注於漢,曰「武當口。」

西陂湖 在小河北。去縣百里。有楊林湖,有布袋湖。去縣八十里。有古老湖,有鷺鷥湖,有赤馬野豬湖,去縣一百里。六湖俱東南入小河。土牆湖 ,在縣南七十里寶香山畔,俗呼呂王城。湖側有金雞塚,昔有金雞鬥其上,樵牧皆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