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湖 在縣南城外,廣次西湖。其地中界民居、壇壝,析為兩湖。在橋東者,俗名「延家湖」 ,邑教授延鶴讀書其中,今已淤,僅可通舟。在橋西者,壇壝、民居、白馬廟俱列焉。

北湖 在縣北城外。舊《志》曰:「官池是也。」 東西通湖水,遞年水起傾城,知縣丘宜募民築其半而舍之,中界官道不相通也。近城西北隅官池內有陸文學井。

蒿臺湖 在縣東七十里,達回河入於漢。松石湖 ,在縣東七十里。邑司徒陳所學有「松石園」 ,嘗攜新安松羅茶種其地,併著《石園集》藏於家。

青山湖 在縣西三十里,近青山。相傳讖曰:「青風足下圓,景陵出狀元。」 或疑即青山、風波二湖也。

風波湖 在縣東七十里。其湖有安定黃林,納柳家河,達楊林口入漢,即古「大小十八里渡。」 上帳湖 在縣南七十里,其湖有紅花、魚腦、牛頭、黃沙、楊莊,自麻陽潭逕破江潭灣入下帳。下帳湖 在縣東南百里,其湖有范老反灣,有長洲、官洲、團洲,受黃荊口破江蓮臺,東合張池口,趨白湖。

馬潭 在縣南三十里。有陡湖、河湖、雙湖、石泉、爛泥、三角、龔家諸湖、陳家濠、柏家灣、老鸛塌,其水皆達於漢。其地多淤為田。

車湘港 在縣東十里。一曰「車湘河。」

紅花港 在縣東一里東湖隄漏澤園前。西連河水,迴旋縣治,東出楊林溝復入河,遞年水漲河淤,今復通其半近民界河,築堤壅水南下,此港終當疏之。

板港 在縣東二十里。又名板港河。有大小二渡。

覆釜洲 :在縣治西,以形似名。相傳即唐陸羽隱居之地。

石堰渠 在縣北十里,唐咸通中,刺史董元素開。故《志》作「石渠堰。」 其流自五華山,西通巾水。按:縣北六十里石堰口,自龍尾,不自五華。

灌溉堰 在縣東南四十里。

葫蘆三灣 在縣西南五十里。有湖,曰白泛花臺、羅臺、蒿臺堰,曰「洪積淵」 ,曰桐樹浲、曰《漁泛港》,曰「月入於漢。」

甘魚陂 ,《志》引楚公子比次於魚陂。杜預註:「竟陵縣西北有甘魚陂。」 《水經注》:「在竟陵城旁有甘魚陂。」 《左傳》昭公十三年,「公子黑肱為令尹,次於魚陂者也。」 《玉海》曰:「戰國多以水攻,故楚守甘魚之口。」 今其地不知所在。

七里沔 《周地圖》云:「夏水合諸水同入漢,自漢入瀦,名七里沔」 ,州名故取諸此。《方輿勝覽》在復州,江、漢、夏三水所匯之處是也。或疑景陵有七里泛,即七里沔。

白雲三汊 ,在縣東南八十里。有泛曰「百步」 ,曰「蘇家」 ,有湖曰「白湖」 ,有河曰「拖鎗」 ,入於漢。

永豐堤 在縣東北,長四里。

班堤 舊傳為魯班所築。

《西湖堤 》即《鴈覆陸羽》處。

「洗墨池 」 ,有青錢亭在池中,李翱讀書之所。牛蹄口 ,在漢北,小河也。其河逕三汊口,出橫鱗口,入於漢。又分漁泛浲水,逕淘溪潭、白雲潭,入於漢。

玉真泉 在縣玉真觀內。

萬人井 在南門東二十步。口徑七尺五寸,可飲萬人,故名。

漁泛浲 ,獅子河 、馬腸河 、清水河 諸河,皆潛也,俱會潑江逕潭灣,由漢流達於江。諸河又逕張池口,會下帳湖,東南注於白湖,惟漁泛浲如故。其獅子、馬腸、清水等河故道已淤,由漢南為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