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金蝦游泳》其內」 ,今淤塞。

平塘湖 在州東南五十里。南流入三湖,東合沔。

蒿臺湖 在州東南一百八十里。晉遠公過此,插蒿為記。後蒿極繁盛。

借糧湖 在州東南二百里青塚村。

長湖 在州東南二百里東寨村。

赤湖 在州治南一百六十里。晉桓元挾帝西幸,劉毅等追襲之,斬元黨,流血,水為之赤,故名。馬良湖 ,在州馬良村。

潤鄉洲 在州東南一百四十里,江陵縣界。古諺云:「流盡潤鄉田,荊門出狀元。」

洗馬潭 在州南門外。相傳關將軍洗馬於此,石崖尚有坐痕。

白龍潭 在蒙山西北

曹將港 在州東五里。唐曹金晸、劉巨容嘗敗黃巢於此。

孟子港 在州西南五十里。唐孟浩然嘗往來於此,故名。

白龍洞 ,在州北五十里,洞門高丈餘,深不可測。每旱祈禱,取水即雨。

撇洞 、田家沖洞 、郭溝洞 ,俱在州西北十里之內。

天坑 ,在州西北十里西堡山東北。周圍半里,大旱不涸,中有深洞。

沙陽 ,在州東一百八十里,漢江上。

蒙泉 、惠泉 俱在州西二里。源出峽山之麓,分為二派。後人名其北泉曰蒙,南泉曰惠。蒙泉水常寒,晝夜兩潮,水溢數寸。唐沈傅師詩:「京路馬駸駸,塵勞日向深。蒙泉聊息駕,可以洗君心。惠泉水常溫。」 宋知州彭乘為三沼,延其流至竹陂河,入漢江,民引以灌田。蘇軾詩:「楚人少井飲,地氣常不洩。畜之為惠泉,貧者有所」 藉,宋、元人多遊此,二泉上有四碑刻猶存。

「客星井 」 ,在嚴山,相傳嚴子陵居此,其井見光芒。

當陽縣

玉陽山 在縣治西北。又名仲宣臺,縣之主山也。青溪之山入境,分為二支,西為玉泉山,東支之盡為玉陽山。酈道元云:「縣城因岡為阻,北抗沮川,即北川也。」 又按:「邑曰當陽」 ,蓋以此山在荊山之陽。其前平原廣野,群峰迴合,兩川縈環,煙樹芳林,錯繡掩映,誠一邑之偉觀也。

鳳凰山 去縣西四里。玉陽山之來脈,分支展翼如鳳形。

玉泉山 ,初名覆舟山,在縣西三十里。發自青谿,高九百丈,尊特竦秀。其上時有異氣,非煙非霧,一名堆藍山。下為玉泉寺,隋智者道場。階東有泉湧出,俗名金龍池,即玉泉。郭璞《遊仙詩》稱「玉泉潛行九萬八千里,通天竺」 ,注震旦。蓋指此。寺東石鐘峽下有乳窟,水邊茗草蘿生,葉如碧玉,名仙掌茶。寺東顯烈山,為關侯顯烈處,有廟里許,達智者洞,道中多奇石,洞左有寒亭舊址,一名「翠寒山」 ,下珠泉出焉,每鼓掌即串珠而上。西流與玉泉合,折而東逕己公嶺,又東逕縣城南,合沮水南。宋度宗時,四川宣撫張夢發欲城當陽之玉泉山,以保聚流民,賈似道不以上聞,事遂寢。

雲夢山 與青谿連,上有三石,高丈餘,方廣如之,名曰「鐘鼓石」 ,分列左右,其上可容數坐,石紋如碁枰,傳為《鬼谷子》手談處,又傳諸葛屯兵處。石色蒼幽,時有嵐氣籠罩,亦奇觀也。

紫蓋山 在縣南五十里。《道書》為第三十三洞天。《寰宇記》:紫蓋有南北二峰,頂上四垂若繖狀,林石皆紺色,下出綵水,井馨異常。宋葛立方詩:「紫蓋亭亭秀荊渚,股分綵水穿林莽。尚想當時老瞞雄,鐵騎蛇矛走先主。」 登其上,江帆在目。東南諸山,皆可指數,舊傳樊夫人昇仙處。又葛鉉嘗煉丹於此。山頂有孝先閣、丹井、碧霞洞。山半為紫蓋寺,唐貞元十四年,天皇道悟禪師建。柴紫山 與紫蓋相連。五代僧天皇道悟居此,有石室,甚幽。

狼尾山 :在縣南五十里。

龍泉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山自九子領脈,重岡複嶺,翼抱若城。中峰孤峭,其下即遠公道場。右為胡康侯祠墓,左為龍泉,即遠公卓錫湧泉處。後有遠公洞。宋徽宗築明堂,常取水於此,投以金龍,一名「金龍潭。」 潭旁別流為紅泉。

九子山 在縣北十里。九峰嵂崒,紫翠絪縕,以擬九華。麓有仙姑洞,甚高敞。石纍纍如旋螺,傳為曹、何兩仙姑栖真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