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豹子寺 在境內

白鶴觀 在縣東二里。相傳多寶寺其故基也,後廢。有黃冠,即今處建,觀仍舊名。嘉靖三十二年,羽士董元真重修。三十五年,羽士王元靜增建「三清殿。」 觀旁亦有銀杏樹,視多寶寺更茂。樹下有井,甚甘冽。

東嶽觀 有古銀杏樹二本,各數抱,其一尚存。聖境觀 在聖境山。

長森觀 在縣東北百里。宋名「興福禪院。」 大德觀 在縣東北一百里。正統十年建。長慶觀 在天門山。大定中建。嘉靖甲寅,唐人重建。

騎龍觀 ,去縣七十里,在佛指山尾。

天王保福院 ,宋時寺也。今廢,為王諒、王易墓所。

禪房院 在禪房山,今廢。

中峰山院 在縣北,明永樂間建。

白雲庵 正統四年建。今廣為寺,在縣西南五十里馬頭山頂。

聖水庵 在縣北十里。正德中,荒蕪。嘉靖三十三年,多寶僧自寧復興之。

「郝氏海願庵 」 ,在縣西十里康樂園。華亭董思白、永嘉何無咎各手書佛經數十卷藏於其中。《潛江縣》

大佛寺 在縣西北。元泰定間開創。「吳元年建草庵,洪武元年重修,十五年設僧會於寺中。景泰三年重修大佛殿。弘治九年建廟廚,十一年建方丈,十三年建法堂,十四年建山門。嘉靖五年建禪堂於法堂後。」

常樂寺 宋紹興間建,在縣西南六十里。廣化寺 宋淳祐間建,在縣西南六十里。白鶴寺 宋嘉定間建,在縣西北八十里。萬曆八年七月,水圮。

蓮花寺 宋淳熙間建,在縣南三十里。

大安寺 元泰定間建,在縣北二十里。弘治十二年重修。

龍巢寺 宋嘉定間建,在縣西六十五里。新洲寺 ,在縣西十五里。天順間,水漲成洲,知縣呂文創觀音閣以鎮水勢。成化元年,黎淳更今名。後因水崩,遷建於隄內。

普賢寺 元至正間建,在縣西四十里。

白湖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元至正間建。清湖寺 在縣南五十里。唐宋年間建。

二聖寺 在縣西八十里。

萬壽寺 萬曆初,本府通判屠炳然建,在縣南二十五里。

通明觀 在縣治東,一名「妙庭觀。」 元時創,洪武初再建。天順六年,建玉皇閣、四聖殿,七年建鐘鼓樓。正德十四年,改建玉皇閣為蓬萊閣。萬曆二十八年,修元帝祠,累石為臺,高丈餘。

元真觀 在縣南二里。正德十四年建。癸未水圮重修。萬曆二十八年,知縣潘之祥移三元閣,改建四真閣。觀門左有古樹二株,其下連根。大樂庵 在縣北護城隄上。崇禎年間建。崇壽庵 在縣南馬市潭。

金蓮庵 在縣南護城堤旁。萬曆二十二年建,賜額。

觀音閣 有三:一在東河街,乾河口右,萬曆四年建;一在大河東,黃漢垸伏波祠前,萬曆二十八年建;一在大佛寺天王殿後,萬曆二十八年建。

長春宮 在縣南三里

沔陽州

報恩寺 在城東隅。明洪武年間刱建,敕賜今名。

廣福寺 ,在黃蓬山,宋乾道元年,馬祖道一禪師建。

永固寺 ,在永興村。有古鐘一,景定元年十二月鑄,次年六月從太馬長河逆流至寺,聲甚鏗鍧,上有金環金釵,被盜竊去,鐘遂不復鳴矣。清正寺 ,在七里城上泗港。

法華寺 、圓通寺 ,俱在沙湖。

甘露寺 、西來寺 、響應寺 俱在仙鎮。花墳寺 ,在新隄。隄外有古柏樹,半懸江岸,後岸崩,由樹及寺。順治八年,軍門金以毋夫人病至寺前,問其地為金家灣,因議遷其寺於隄內。大柳寺 ,在千家村。

龍昇寺 在縣江口

上華嚴寺 在小林村

紫陽觀 在城北,一名天慶,故《志》內有古鐘一,神龍間鑄,及有三色檜。張耒詩:「亭亭古柏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