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當陽縣

玉泉寺 在縣西五十里天台智者入定,關將軍役鬼工蓋造,七日而成。隋煬帝朝,詔頒玉泉寺額。其夾道萬松,皆唐貞觀中僧法琪所植。大通寺 ,在玉泉東七里,楞伽峰之前。

一音寺 ,去玉泉寺五里,巖巔有寺,亦智者道場,今廢。土人呼為「音寺巖。」

龍興寺 ,在玉泉寺南二十里,今割入彝陵。「大雲寺 」 ,在玉泉寺之南,今南庵是其遺址,即真公蘭若。

蓮花寺 ,去玉泉西十餘里。相傳智者時陸地生蓮,故建。

斗山寺 在布裩塔院之旁,形如斗,沮水環流於前,佛耳巖峙於右。

祥雲寺 在縣北四十里香爐山。元至正間建,今廢。

雲坡寺 在縣東三十五里。

洪山寺 在縣南三十里。

普通寺 在縣南七十里。

慈化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唐黃龍祖師開建,明萬曆間重建。

富里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

龍泉寺 ,在縣北。晉孝武時,遠公法師開建。紫蓋寺 ,在縣南六十里。唐德宗天皇悟禪師開建。

三星寺 在縣一百四十里。《碑》云「晉遠公法師倡道之所。」 兵燹,明永樂間重建。

聖水寺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寺前有石洞,名「聖母。」 歲旱,居民取水祈雨多應。唐德宗為道明禪師建。

普濟寺 在縣北三牛嶺,明永樂間建。

大通寺 ,在縣西十五里。有《神秀禪師碑》,唐丞相張說撰。

圓通寺 ,在縣北五十里,明宣德二年建。郝母寺 ,在縣東四十里,元延祐七年建。觀音寺 ,在縣南,明洪武初建。

紫盇觀 在縣南花陂。《荊南記》云:「有金牛,每日晦輒出見,出則光照一方。」

永興觀 在縣東,唐元和中建。

紫金觀 在縣北四十里方山,有石爐,元至正元年建。

燦霞觀 在縣東圓臺山,古塔尚存,唐玉真公主所建。

玉陽觀 在玉陽山內。有玉虛閣、王母祠。明崇禎己巳,主簿王家棟重建正殿。天啟三年,典史郭紹椿再建。

大魁閣 在學宮左。明天啟間,知縣胡汝川建。崇禎間,庠生汪士傑、梁燿等重修,尋燬。

「文昌閣 」 ,在玉陽山麓。知縣胡汝川建,今燬。「三元閣 」 在東門外城東稍曠,故於合水之處建此,以固風氣。

玉津閣 在北關。明崇禎間,典史張啟明建。五印庵 在城北。明天啟間,栗聯芳建。

潮音庵 在城西北隄上,層峰拱列,林木清映。七寶庵 在城北。明崇禎間,邑庠張清川建,今廢。

印善庵 :在城南,《汪錄》建。

三慧庵 在縣南六十里。明天啟間,汪宗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