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禮房各三間,右兵、刑、工房各三間。

皇清順治十年,冒正崇建鼓樓一座,縣治更行修理。

康熙三年,張若椷於後堂右建「靈官廟」 三間;「縣丞廨 」 在縣堂左,今裁。

主簿廨 在縣堂右,久廢。

典史廨 在儀門左

皇清康熙六年,火。康熙十年,典史徐允禎鼎建廳堂。

三間,額之曰「芙蓉堂。」 又建穿堂一間,後衙三間,左右翼以廂房。大門一座,靈官祠一座,扁曰「五靈一貫。」

布政分司 在縣西一百八十步。明正統七年,知縣李昂建。立正堂三間,穿堂一間,左右翼以廂房;後堂三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成化八年,知縣李森重建。嘉靖十三年,知縣薛炳重修,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西二百步。明洪武二年,知州段旻建正堂三間。成化八年,知縣李森重建。嘉靖十三年,知縣薛炳重修及增建。後官廳三間。兵燹後,廢興不一。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縣李滋奇鼎建大堂三間、穿堂。

一間,後堂三間,左右翼以廂房。儀門一間,大門三間,週圍環牆,併為各上司行署。

府館 在縣西南半里。明成化二年,知縣李泰建,十二年重建。嘉靖十三年知縣薛炳重修,今廢。

龍潭行署二所 明萬曆戊午年,知縣王淦、沐鼎建。每署大堂三間,捲篷一間、穿堂一間、後堂三間、書吏房六間,屏牆一座,四圍牆垣俱存。後因歷經兵火燬焚,其址猶存。

守備府 在赤山南嘴。崇禎十四年辛巳,因臨武藍山大盜倚湖擄劫,勦擒後,即設守備一員駐扎,因建府於此。今廢。

興屯署 在按察分司右橫街。

皇清康熙己酉,知縣張允先建,即明時府館舊基,今

鼎口巡檢司 在縣江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八年創建,今亦廢。

上小江巡檢司 在縣西北四十里。明洪武初年建,與武陵接壤。其水從大江分一旁支流,至花子口,達荊、澧等處,故設巡檢。

《皇清》已經裁革。

縣稅課局 在縣東。明洪武初建,久廢。

胡家村稅課局 在縣西十里。明洪武間建,久廢。

陰陽學 在縣前

醫學 在縣後

僧會司 在淨照寺內

道會司 ,在景星觀內。

便民倉 在縣北湖岸

預備倉 二所一在縣南二里,一在縣北一里。惠明藥局 在醫學內,今廢。

養濟院 在縣東關外符家巷。

沅江縣治 ,居石溪湖北。明洪武二年,知縣錢文英建,北向。景泰二年,知縣張紳改南向。建正堂三間,幕廳三間,譙樓三間,儀門三間,大門一間,六房八間。成化間,知縣范玨重修。弘治間,知縣馮鋼增建。戒石亭井、旌善、「申明亭。」 歷後遞有修葺。

皇清康熙間,知縣成明瑞時加修葺云。

典史廨 在儀門前

布政分司 在縣南六十步。久廢。

按察分司 去縣西八十步。舊儒學前,今廢。府館 在縣西。成化間,知縣范玨重修。

沅江湖河泊所 ,在縣東一百步,洪武十四年建。

陰陽學 在縣東

醫學 在縣南

預備倉 在縣東北

便民倉 在縣北湖岸

常德府學校考        府志

本府

常德府學 在府西南半里,前瞰大江。創建歲月無攷。宋咸淳八年,郡守、湖北常平使龔日昇鼎建堂齋規模略備。元延祐六年,常德路達魯花赤哈改建:

文廟五間,築基以石,環以石欄。前築露臺,下為神

路為丹墀,東西為兩廡,各十三間,前為戟門,左右為碑亭,前為櫺星門。門濱大江,築石櫃,建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