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寶安寺 在重江一都。元至正庚寅年創。明洪武十七年,僧行榮重建。

下黃花寺 在重江五都。宋咸淳二年創。明洪武十八年,僧本高重建。

道堂寺 在衡陽一都。宋政和乙未,僧嗣清創。明永樂十二年,本都民重新之。至崇禎間復圮。歲庚午,僧悟逵、悟興、悟禪等募建。

龍溪寺 在衡陽一都。唐同光元年,僧永泰刱,明宣德元年,僧覺慶重建。至萬曆丁丑復圮,寺僧募修,始完葺焉。

珠玉寺 在零泉都

川口寺 在衡陽二都。寺右有「石洞,闊數尺,深里許,居人莫敢入。洞口有泉,蒼碧澄泓,可溉田百餘頃,蛟每出沒其中。」

巨庇寺 在衡陽一都。唐昭宗時,復圓禪師於祝融夜見巨庇峰頂有天燈下垂,始建寺。宋咸淳元年,忠國師駐錫於此,敕賜「巨庇峰嘉應山天池禪寺。」

大雲寺 在懷節一都。宋咸淳二年,道人洞元創,火於兵。明正統三年重建。

慈蘊寺 在新城四都

爐田寺 在新城二都。元至正元年創,後廢。明宣德年,僧覺宣重建。

花光寺 在太平一都。悟禪師嘗養白雞,每誦經,則登膝而聽。後雞死,埋於寺側。未幾生白蓮花,花謝泉湧,故號曰「白雞泉。」 後有僧花光,善畫梅,黃山谷贈以詩。康熙九年,伊山珠法嗣玉關禪師重建叢林於此。

法輪寺 在政義四都。康熙初,釋石隱、行貞、得法牧雲,建叢林於此。

廣福寺 在清化三都

崇勝寺 在太平三都,寺有「己公亭。」

香積寺 在政平、下里二都。有梁海尊者卓錫泉、娑羅樹。今廢。

栴檀寺 ,去郡郭五里許,為往來輪蹄孔道。明萬曆四十年間,僧正融持榔栗遊薊門,受偈於達觀可禪師。已遊閶門,乞栴檀,刻佛像,買舟掠黃梅,西還其鄉。會風駛帆利,倏度岳陽,達衡霍之麓,因卓錫郡北,自仗衣缽,并乞檀施。累三四年,植殿五楹,居栴檀像。又前為堂三楹,居白衣大士像。茶寮庖湢,靡不畢具,宏麗深靚,甲於郡邑。額其菴曰「栴檀林」 ,則取龕之栴檀像,蓋憨山德清題,而郡丞尹愉手書也。庵有聯云:「觀來面目栴檀像;敲徹元微石鼓音。」 乃郡守惠安劉春所題也。大士範銅為質,費可五百緡,則冏卿蔡槐亭及郡人督學陳景元共成之。明之末造,郡罹兵燹,而斯庵巋然獨存。

豪山般若叢林 ,在城西七十里。層巒環翠,亭亭雲表,如蓮蕊狀。明崇禎初,大辯道焜師卓錫於此,尋買山構建殿廡嵷巃,甓甃磴道,為諸叢林最勝,從學者將以千計。順治中,勒石「太平寺」 開峰南雲禪寺 在城北。舊為地藏殿,鄉紳劉、陳兩姓地。康熙元年,釋密行忍得法破山,卓錫於此。劉陳因輸地忍,循乞十方,遂為叢林。忍幼失怙恃,不知書,睹霜葉振落,遂生幻想。十四披緇,後走梁山,一日因砌牆見蜈蚣,忍以甎擊為兩段,皆動。破指問曰:「佛性有阿那頭?」 師以腳踏碎,說偈曰:「只者蜈蚣大煞奇,戰場不怕斷頭皮。攔腰一擊重開眼,正是當年種毒時。」 破心識之。一日,僧設酒供,破有蠅投杯中,破謂僧曰:「這性命要汝償。」 僧悚然。師喝曰:「是甚麼所在,由你索命。」 破知其穎脫,書偈曰:「蚊子喁喁上鐵牛,無容下觜處難酬。紛紛一夏還歸去,遇虎逢龍攜出頭」 ,舉以授忍曰:「正法眼藏子已得矣,留此以定宗旨。」 忍辭歸滇後,乃遊衡,建今寺。歲己酉,歸自燕,復欲還滇。法嗣畫先一圓觀,眸石宮維,乞留齒髮立塔寺後。庚戌偶旱,寺眾苦於水忍以杖撥草間,泉隨杖出。遂甃之為井。其水澈碧如玉。因名「碧玉泉寺。」

紫雲峰佛國寺 ,在城西百里。創於宋淳熙三年。及明正統己巳重修,歲久復圮。康熙四年,釋《智祥,字頻吉》,得法元潔,始募貲重修。

海會寺 在清化五都黃查沖。寺脈發自南岳,常有雲氣遶之。又名「寶雲山。」 釋不聞智存為義山門人創建。

七佛寺 在城內鼓樓前,舊名「七廊廟。」 康熙十年,僧慶慈募貲重修。

呆山叢林 山在城西百里清化鄉,甚峻而奇。鄉人每夜望山際火光如電,及曉遍跡之,無驗。崇禎末,釋普林號此山,卓錫其上,火光即止。師得法密雲雲,將咐囑之,迺逃隱,於是作《崖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