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壽嶽碑 》二字刻在祝融峰下巨石上,為宋徽宗御筆。

《壽字碑 》二字刻在祝融峰下,大徑丈,宋三山黃桂書。

《軒轅彌明碑 》,唐端平二年七月立,字今磨滅過半,不可讀以句。昔彌明隱居南岳水簾洞,為道士,善詩,與劉師服、侯喜有石鼎聯句詩。七十二峰碑 ,舊有碑刻《七十二峰圖》,久裂草莽中,鄧淮取而彌完之,覆以亭,在祝融頂上。金簡玉書碑 ,《吳越春秋》言禹治水獲此書,刻石山之高處,今未有見者。

玉砂石刻 ,在金簡峰。石高闊數丈,下有水聲,泠泠欲瀉。崖間刻字云:「玉砂之水,如乳甘香,人得一啜,地久天長。」 然人跡罕到,未有見者。《耒陽縣》。

桂陽故城 ,東漢置。建武中徙郡治於此。金州故城 ,在縣北八十里。

耒陰故城 ,在縣鰲山口,今為市。

武侯石碑 ,在縣東五里。相傳諸葛武侯立石誓蠻。至宋,狄青討儂智高,立碑其右。後為雷轟石柱 ,在縣西五十里,高五六尺,上有字磨滅。舊可識者「天寶十一年」 五字,今亦不可問矣。《鳳雛亭 》,在縣境內。

訪杜亭 在城南

尊經閣 在儒學明倫堂後,今廢。

環秀樓 在縣治東,四山拱揖如環。

常寧縣

憩亭 在縣北十五里。順治九年,知縣朱瑛建於洪寧橋上,後燬。康熙八年,知縣張芳重建。觀德亭 在儒學南。明知縣謝廷舉建,今廢。迎旭樓 在東門外,每歲迎春處。萬曆二十四年,知縣陳勳題曰《迎旭》。

仰廉樓 在城西廉政橋下,知縣陳勳建。「青雲閣 」 在城東下廊橋左。

安仁縣

安仁舊治 在宜陽鄉

楊梅古寨 ,在縣北十里。馬殷將歐陽頵立寨以避南漢,遺跡尚存。

衡陽故城 ,在縣西八十里。舊《經》云「歐陽將軍所築。」 按《湘水記》,將軍名星,疑區星也。

涵碧亭 在按察司後。明正德時,知縣韓宗堯建,今廢。

「惠民」 亭 在縣治內。

憩蔭亭 在縣南七里

渴飲亭 ,在縣南十五里。下有甘泉。

文明閣 在縣學左

酃縣

「巢駐 ,去縣七十里。」 黃巢在嶺南,士卒死者十二三,其徒勸之北還。巢自桂州編筏數千,乘暴水沿湘而下,抵潭州,一日陷之。酃,故潭州境也,相傳其地有錢物藏窖,土人間於其地得之。飛香亭 在炎陵,今廢。

「摩雲亭 」 「在湘山」 ,今廢。

五經臺 邑人尹賓建,明禮部尚書尹臺《記》之。「映宿臺 」 ,在縣署內。

文昌閣 「在儒學左。」

桂陽州

平陽故城 ,東晉時置。

宮市廢縣 ,在州北九十里。陳末廢。

晉寧廢縣 在州北三十里。東晉置,陳時廢。壇山。石跡 ,去州九十里,石上有巨人足跡。弔鐘 ,在州北四十里,地名「古社」 ,有飛來鐘,繫古樹上,至今存焉。

拂雲亭 在州治。宋郡守陳傅良建。

石林亭 宋黃照鄰讀書處,有石列立如偃月。「仰高亭 」 在州治東。

景莊亭 :在州治西。明顧憲成建。

洞賓亭 在州東常清觀後,相傳呂仙曾遊此。「栖真亭 」 在州治東鹿頭山,明知州蔣學成建。「拙翁亭 」 在拙翁巖,知州蔣學成建。

玉液樓 「在治內」 ,今廢。

嘉禾縣

《偕亭 》在縣治左大石橋,知縣湯學尹建。《蓮亭 》在縣署,知縣蔣起蛟建。

臨武縣

敧眠館 韓愈與張署枕臂敧眠處,在官山上,後改為「韓張亭。」

韓張亭 在縣治後官山,因韓愈《張署》得名。「無盡藏」 三字碑 ,宋武陵趙汝恆書。

「枕流漱石」 四字碑 ,朱熹書。

秀巖碑 米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