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雲霧山 在縣西南芭蕉沖。

筆架山 ,三峰奇峭,形如筆架。《堪輿》謂「廉貞為龍陽、益陽、沅江之祖,人文鍾秀皆由此。」 此古三尖山也。

獅子山 :兩山對峙,如蹲如舞。

馬頭山 在縣西

五寶山 在縣西北里許。

燕子山 ,在縣西南五里。

雲頭山 在縣南二十里。山頂如雲,又名「雲臺太常山 」 ,即以吳太常得名。

甯家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山勢聳特,支派包絡,世主必甯氏。

《劍峰山 》:「峰尖劍立。」

《金盆山 》:「山體圓而水流曲。」

迴龍山 環抱縣南諸山。

龜山 在縣東三十里,與蛇山諸嘴相對,其形逼肖。里人有九蛇接一龜,語為水口總會。赤山 一望綿亙,接沅江界,其流因為赤沙。老虎山 在縣北湖口。

姜山 地勢平衍,環數十里,皆以名,或云「香山。」 曬穀巖 在縣南清安陂,有石掌平,周闊可尺許,土人嘗曬穀其上。

石洞 在縣西

六溪洞 ,在縣西八十里。峭石為門,古樹覆焉,窅然無際,煙雲嘗起。

滄浪水 ,在縣西十五里。自滄、浪二山發源,合流為滄浪之水。按:《一統志》楚辭,屈原「行吟澤畔,遇漁父,歌滄浪。」 即此。

芷水 ,在縣西四十里。其地多生杜蘅、白芷,故名。

鼎口水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有神鼎出其間。宋改朗州為鼎州,即此。《水經》又云:「水東歷諸湖,方南注沅。」 此漸水合沅處。

酉水 ,在縣東一百八十里。《漢志》云:「源出辰州酉陽,故名。」

孫家河 在縣西

劉家河 在縣東南

蠡湖 在縣東三十里,跨沅江縣界,一名赤沙湖,一名赤鼻湖。唐杜甫詩:「殿腳插入赤沙湖。」 《寰宇記》:范蠡遊此,故中有范蠡廟。

太白湖 在縣東八十里。東北入洞庭湖,西南會天心湖,達安樂湖入大江。或曰:「李太白遊此,故名。」

洞庭湖 在縣東一百六十里,跨沅江界。《山海經》云:「洞庭乃沅、澧之交,瀟、湘之淵,九江之口。」 《禹貢》:「九江孔殷」 註云:「即今之洞庭也。」 沅、漸、元辰、敘、酉、澧、澬、湘九水皆合於此,而沅、澬、湘三水為最大,皆自南而入於湖。岳州則荊江自北而過,每歲夏秋之交,湖水泛溢,方八九百里。龍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耳。一名青艸湖。其相連諸湖,唯此獨大,則「洞庭」 亦其總名也。

太滄湖 在縣東十五里。《隋志》「此縣名曰查湖」 ,陡門湖 一名陡明湖,去縣西十五里。

潭明湖 在縣西十五里。

鹿皮湖 即鹿皮翁處

清泥湖 :在縣滄港內。

山湖 在縣北七里。西通黃城港,東會高公橋湖入小江。

天心湖 ,在縣東南六十里。有上下天心,東連洞庭。

安樂湖 在縣南八十里。東北會天心湖入大江。

龍池湖 在縣南九十里。北接安樂湖,東連天心湖。

洪沾湖 在縣北一百里。

眉洲 在縣西十里。突起中流,狀如蛾眉。白鶴洲 在縣北十里,其形類鶴。

香爐洲 在縣東五十里。形如香爐,在江畔。崇神潭 在邑西三十里。舊名「九潭。」

長江潭 :在邑西八十里。

三姑潭 :在邑西十里。

龍潭 在陳陂總內,石峭水深,或云「呂仙潭。」 梅谿 溪水曲流夾岸產野梅為盛,因名。洞賓有詩。

石板灘 在縣東

鴨子港 在縣東

周家港 :在邑東,通大江。

接港 在邑東十里

三汊港 :在邑東十五里。

武陽港 :在邑東二十里。

鳳港 :在邑東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