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通曉苗情,舉保是官,子孫世襲,秩從九品,無俸逮。

皇清鼎新之後,舊篆悉繳,尚未復是職焉。

溪洞巡檢司 在南浦市,去縣治六十里。宋紹興初,通判楊抗於此置立火樓鳴鼓為號,鎮壓蠻民。弓兵七名,以捕盜賊,以詰奸宄焉。

河溪巡檢司 在縣治南九十里。宋、元時嘗置寨於此。洪武初建置,萬曆中裁革。

倉儲 舊在縣治北山麓。明隆慶五年被水徙後雖修葺,仍易毀敗。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東,今俱廢。

僧會司 在縣治西,洪武中建。

道會司 在縣治東。亦洪武中建。

辰溪縣署 舊在城西,洪武初,知縣潘永中建。正統中,寇燬。景泰壬申,知縣杭宗道遷於城之北隅。

典史廳 在縣治西

察院行署 布、按二司行署 俱在縣西門外渡口。巡檢司 、遞運所俱廢。

預備倉 舊在城外西南,萬曆十年,知縣朱同軌改建於縣二門左。

義倉 在縣二門右

陰陽學 ,在縣治西南。

醫學 在縣治西

僧會司 在縣治西門外。

養濟院 在縣東門外

漵浦縣署 在桃谷山歬,唐時舊址。洪武初,知縣丁允中建,寇燬。成化庚寅,知縣朱珍重建。縣丞廳 在縣左。

主簿廳 在縣西

典史廳 在縣南

布政司行署 在縣東,洪武初建。

府館 「在按察司左。」

鎮寧巡檢司 在縣北六十里。洪武初建。龍潭巡檢司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洪武初建。陰陽學 在縣東南。

醫學 在縣西南

僧會司 在縣東

預備倉 、養濟院 俱在縣東。

沅州署 在邊糧府西。洪武初,知府馮泰建,後知州孫華又建。立正堂,左即庫,右為公議所,後為州牧宅,兩翼為十房《科原》州獄在治左,因有礙儒學風氣。萬曆二十五年,知州韓鳴鳳改於右儀門外,左為寅賓館,右為土地祠。三十年,知州陳一理以州治堂卑地下,將舊堂陞高數尺,正門改建鼓樓。三十七年,知州于瑞臨以樓高廠有礙大堂,仍改立正門如初,又建作新坊於甬道。

皇清初,因總鎮駐道,「治兵道」改駐於內。順治十七年,

知州蕭來鸞暫修建於城南。吳逆叛後,悉為毀塌。康熙甲子,知州楊希震捐貲重修。

州同廳 在州東

州判廳 在州西

吏目廳 在州之右

總督軍門行署 在州治東北。先是貴州軍門李義壯奏請開設,後麻陽苗叛,命張岳討之。嘉靖二十七年始建。四十二年,議裁總領於黔偏院。軍門署 在城北隅,其地原係《鄉賢名宦》舊址,康熙三年奉。

旨「改駐長沙。」

察院行署 在州東,萬曆元年建。

布政司行署 在州西,成化七年建。

按察司行署 久廢

兵備道 駐設沅城東南。舊學地,嘉靖中新建。萬曆十年,學道龍宗武擴其制。

府館 即兵糧廳,舊在州北,萬曆戊申改建於徐公書院,即舊《兵道》基址,今為糧捕通判。

皇清康熙閒,改建於州治東。

渡口巡檢司 今裁

晃州巡檢司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洪武中建。原設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今裁。

豐積倉 在州治西南

預備倉 與「豐積倉」 並峙。

陰陽學 、醫學 俱在州南。

僧正司 ,「在州西南隅」 報恩寺內。

道正司 亦在西南隅元妙觀內。

養濟院 在州城南

黔陽縣署 在南門內,仍宋舊址。洪武初,知縣郭原建,後燬於寇。景泰庚午重建,年久傾圮。成化庚寅,知縣張銘重建,然規模陋隘。甲辰,縣令陳鋼更區畫而更新之,建正堂三間。堂之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