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一百里

渭溪城 ,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即唐獎州所統溪縣也。唐析夜郎置此縣。

峨溪城 在城西二百五十里,即唐獎州所統之峨山縣也。按《舊續志》:「唐貞觀八年,析龍標置夜郎縣。天寶元年,更夜郎為峨山縣。」 峨山城,即夜郎縣。李白被謫,即其地也。

龍標城 ,在鎮江寨,去州西南五十里。梁置城,屬辰州。唐曰「龍標」 ,為敘州,即夜郎也。王昌齡嘗遷為尉。

潭陽縣 在黔江西南一百里,又曰檀溪盧陽縣 ,去縣西三十里。唐垂拱二年,置錦州,治盧陽縣。宋廢為錦州寨,其縣統於沅州,治亦遷焉。洪武九年裁革,即預備倉。

唐《明皇像 》,天寶中以銅鑄之,每州各賜其一,此則賜「獎州」 者。熙寧七年,自峨山移至沅州元妙觀。

《雁塔石柱 》:原在盧陽縣學。宋初勒石,一時科甲俱題名於上。

黔陽縣

朗溪城 在縣東。本漢鐸城,唐貞觀中,析龍標縣置于朗溪之側。

諸葛營 在黔陽縣,有四:一在渡口,一在原神鄉,一在安口,一在托口,俱孔明撫綏溪洞諸蠻駐兵之所。營壘遺址尚存。

臥龍巖 一名「古城」 ,在縣西南四十里,廣數步,深數里,石壁如飾,泉流不竭。有石竈,相傳諸葛駐兵所置,居人多避寇於其中。

張果老巖 在城北五里。一石中分,孤聳江流。相傳果老跪而望母,石為之穿。今遺跡尚存。竹灘鋪 在縣西北二十里。以控扼要路。銅安鋪 在縣東北二百五十里。

菱托鋪 在縣東一百六十里。自安江寨至菱托鋪,皆溪洞,猺賊出入要道。宋時特置寨鋪以控扼之。

「面山草堂 」 在縣治後。成化癸未年建,今廢。「退思軒 」 在縣堂後。

望山堂 在退思軒西

三足堂 在縣治內,有記。

太古亭 :在縣城東三十里。

紫霄軒 在縣城北一里。

「盍簪亭 」 在縣城東。

澄練亭 在縣城西

奎光閣 在東門學街,朗溪經其前。今學改置,閣亦廢。

麻陽縣

富州 在縣高村。建置無考。傳有公署名「錦州 」 ,在縣西四里,唐垂拱二年置。舊傳沿江兩岸多桃李,花開映水似錦,故云。又云:傍州之水名錦江,水平蕩漾無波,鄉民於午日多於此競渡,奪錦爭奇。未知孰是?然競渡之風,至今此地稱盛。

招諭縣 ,去縣東九十里。唐垂拱二年置,今廢。龍門縣 ,在縣南三十里。唐垂拱四年,析麻陽置龍門縣,尋廢。

黃陵城 ,去縣西五十里。

廟山寨 在劍潭東岸。元至正間,主簿田德明與其弟德興聚兵於此。

桐坡寨 在江口,離縣三十餘里。舊傳元末有蘇、羅二土戶聚兵於此,明興伏誅,徹其屋為縣堂。至今羅戶子孫名其地為「老屋沖寨。」 坡多桐樹,時有雲覆山上,雲向外飛則天晴,內飛則雨,鄉人以此為陰晴之驗。

馬皮寨 在巖門雨落溪內。石峰插天,懸巖壁立,止有一小徑可登寨後。山腰中有水可汲,鄉民多避兵於此。

「金聲樓 」 、「玉振樓 」 在麻陽縣學左右。

最高臺 在麻陽縣治後。知縣朱瓚築,尋廢。萬曆十三年復築。

陵墓附

沅陵縣陵墓無考

瀘溪縣

元教諭陳秀墓 在縣曾家溪。

辰溪縣

善卷墓 在大酉山。祥符初,禁採樵。相傳曾有竊發其塚者,鐵厚尺許,須臾雷雨交作,遂莫敢犯。先生姓名未詳,或云舜時人。宋真宗時封辰州通判。歐陽席言先生有功於民,詔封塋立祠,賜號「高蹈。」

漵浦縣陵墓無考

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