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卷目錄

 平樂府部彙考二

  平樂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平樂府城池考

  平樂府關梁考

  平樂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十四卷

平樂府部彙考二

平樂府山川考二       府志

荔浦縣

青山 ,去縣十五里。山有雙石如魚,名曰「雙魚石。」

獨秀山 ,在縣南三里,即賓山。

龍頭山 ,去縣北一里。

中山 ,去縣北二十里。

銀瓶山 在縣東十里

獨山 去縣二十里

延賓山 ,去縣十五里。

《火焰山 ,對江》高數仞山峰疊出,

聖山 ,在縣南一十里。上有巖,中有石乳,天久不雨,山頂忽霧,滃然,雨即至。

鵝鴒山 ,去縣六里。又云娥英巖,巖有二層,高百丈。第一層巖內有一石,如鵝首狀,孔中滴水如乳,天旱禱雨輒應。宋甘叔異詩:「俗謂鵝翎未必然,娥英恐是古時傳。溪聲流盡蒼梧淚,斑竹林中聞杜鵑。」 明呂文峰詩:「夏日登臺快勝遊,偶聞田婦唱吳謳。人題往事詩猶在,石乳瑤瓊香欲浮。半榻餘杯攜客飲,一盤殘局」 喚童收。民貧賦簡無他事,時對娥英一勸酬。

長鬃嶺 去縣五里。山上有石類雞冠,亦曰「雞冠山。」

望高嶺 在縣西一里。係縣治龍脈。

北關嶺 在縣北

長生嶺 在縣東

藍村巖 在縣東諸處。景致多奇,有似諸天。佛殿以石撞之,聲如銅鐘。廣闢四五洞。但其巖洞深黑,遊者必須燃炬。明知縣呂文峰詩云:「到處名山不盡奇,九天飛傍聽笙吹。岧嶢諸殿從空下,縹緲孤峰半壁垂。雲壑泉清偏解暑,石門芝秀可充饑。山靈原有前生約,此日來遊証宿期。」 天門巖 在縣南五里,舊名黃姜巖。巖右旁有一小洞,如《太極圖》,廣闊平夷。有大石十餘,倒地如睡僧然,宛若廣寒宮也,名曰「廣寒巖。」 又有石筍,儼若神像。前面一石,如香案然,名曰「真武登殿。」 有一洞,四圍皆石,獨有一門可入,恍若「幽閨洞府」 ,名曰「幽閨洞府。」 有一石,如老人樣,四圍石皆網形,從上懸下,名曰「漁翁撒網。」 其洞口之深邃,非一日遊玩之所能盡,但沉黑耳。

界牌峽 ,在縣北十五里,即古之「鏌鋣關。」 雙魚石 山有雙石如魚,故名。

荔江 在荔浦縣。水色如荔,故名。荔浦水出柳、象二州及永福、理、定界,會荔江出青山河,經縣前合流而東,會於灕,入於平樂,即府江河也。東江 出永安州龍回里,經縣前合荔水入於平樂。

山月江 :在雞籠南。源至山月江合流而東,會荔水,入於平樂。

丹竹江 、延賓江 ,二江源自上峒而出,會荔水合流,入於平樂府。

「北門井 」 在壽山觀邊。有泉湧出,清冽異常,冬夏不竭,邑居人多飲之。

修仁縣

文筆山 在縣南二十里。奇峰插天,中列三台,為學宮朝對山。

觀音大座山 :在縣西三里。高數百丈。

蘇山 在縣北五里。高數百丈餘。宋皇祐間,知縣狄遵誨討山寇於縣北十里山下,夢蘇武神,因禱焉。師捷,請於朝,即建廟祀之,賜額「順應」 ,因名山曰「蘇山。」 前有一石壁,水從上滴下,凡有祈禳,或宰牛豕,水從峽出,如所宰之牲應之。壁下一石,上有馬蹄一、馬膝二,遺跡在焉。遇旱則禱雨於此。

崇仁山 在縣南五里。高數百丈,有雲霧覆頂,風雨即至。

羅仁山 在縣東三里。《廣輿記》:名獨山。高千丈,巍然突立,四圍皆懸崖峭壁,惟南一穴可通。山巔上有桃樹,多猿猴。寇起,居民緣梯而上,以石擊之,莫敢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