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石載丘濬所作記,其略云:「予擇勝得此亭,名曰天繪,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月日,當有俗子易名清暉者,可為一笑。」 考命名之日不差。宋鄒浩詩:「江山天繪出,留與主賓同。」

退藏亭 在兵備道內,龍大有建。

鳴岡亭 在鳳凰山,今廢。

洞仙亭 環亭皆池,荷花燦爛,居邑景之勝。太守楊榮蔭建,今廢。

多景亭 在東山寺後,今廢。

十愛亭 在府治西北。宋郡守梅摯建。其《十愛》詩有云:「我愛昭州月,閑宵入綺樓。涼生荔浦樹,冷熨桂江秋。朱戶千家啟,浮雲萬里收。誰誇魏公子,飛上鄴門遊。」 又有愛寺、愛角、愛水、愛土、愛觀、愛路、愛樂、愛酒、愛果,共為十詩。

梅公亭 :在府治東,梅摯建,有昭州詩及《五瘴說》,刻石嵌於壁。

翠點亭 在昭山下,今廢。

適然亭 在兵備道後東池上,副使鄭岳建,有詩云:「隙地纔尋丈,鋤荒搆草亭。軒臨一水碧,簾捲數峰青。竹筍穿階出,蟬聲隔岸鳴。晝長公事少,恍若在林坰。」

餘樂亭 在演武廳後。兵備張弘宜建,今圮。友松亭 在所東。守備都指揮魯宗貴建,今圮。君子亭 在府城內,今廢。

明秀亭 在府城南門外。元劉懷遠詩:「明秀亭前水渺茫,水明山秀類瀟湘。闌干十二東風軟,蝴蝶一雙春晝長。沙暖偏宜鷗鷺宿,城高不隔芰荷香。晚來公府無餘事,閑伴詩人入醉鄉。」 磨刀石 在城北二里溪澗中。孟粵《北征記》曰:「臨賀有石二丈,有磨刀斧跡。」

魯班石 在東鄉里榕津渡。傳魯班所鑿,欲於此建橋,未就。

感應泉 在城北。宋鄒浩謫居昭州,以江水不可飲,汲數里外。後所居仙宮嶺下忽有泉湧出,清冷瑩潔,因疏為井,名曰「感應泉。」 後將召還,泉忽涸。

玉山泉 在龍門峽。山上有池,水從崖上瀑飛,一帶直下大江,瑩潔可愛。石壁上刻曰:「龍門峽玉山泉。」 治平三年沈紳書。

魯班井 ,在考槃澗口東山寺側。深四五尺,磚上有「劉光祖」 三篆字。

梅公井 在府治東大街。宋太守梅摯所築。「敬公井 」 ,在龍興觀。唐刺史敬超先所鑿。「張公井 」 在兵備道正堂右,副使張吉所鑿。府中之泉,此為第一。

僊井 在樂山里。談氏二僊飛昇於誕山,山麓忽湧泉,清芳襲人,能解狂熱者。

恭城縣

御史堂 在東城五里。宋御史周渭讀書處,今圮。

冨川縣龍平縣地 ,原在牛廟後。其縣印不知失於何年。嘉靖初,邑人鍾《東釜》拾而送之府,貯庫焉。馮乘縣地 ,在縣東三十里,今廢。

丹霞觀 在縣西三十里。《白霞》,相傳張道陵於此飛昇,今廢址尚存。

太尉廟 在縣北。祀宋毛炳,今廢。

賀縣

廢馮乘縣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漢舊縣。唐屬賀州。宋初省入冨川縣。廢封陽縣 ,在縣境。本漢舊縣,隋屬封州。唐屬賀州。宋初省入臨賀縣。

廢蕩山縣 在縣境,梁置,隋省入冨川。唐復置,屬賀州。宋初省入臨賀縣。

廢桂嶺縣 在縣境。唐置,屬賀州。宋因之。元末省。

廢臨賀縣 在縣城內,漢置,明省入賀州。荔枝亭 在縣內。宋知州譚良佐建。

十箴堂 在縣境內,有周必大《十箴刻》。

中和堂 「在舊州址,今圮。」

清音閣 傍有瀑布巖,因名。在縣西五里。宋知州譚良佐建,今圮。

望雲樓 在縣境內,宋守黃尚賢建。

荔浦縣

荔州城 ,在荔浦縣,周數十丈,高丈餘,基址屹然。

修仁縣

修仁舊縣 ,在縣西三里,因賊陷,久廢。

澄賀縣 在荔浦縣西二十里。今縣廢而城址猶存。

鏌鋣關 ,在荔浦縣北四十里,有兩山夾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