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屋於城中者五十楹,以處將吏士兵。明年戊辰冬, 城《廣運》,繼城昭平。《廣運》則因其舊而加甃砌焉。為門 一,為樓二,為鋪四,為屋如足灘之數。昭平西岸有廢 城一區,成化中總督桂陽朱公所築,後陷於寇。蓁莽 叢生,狐兔所曍,豺狼所宅。將營新城,父老進而言曰: 「城之規制,請廣之,便兵與民並處。」乃度東岸亢爽之 處,移廢城舊甓以助費,為城一百八十餘丈,又為門 三,為樓八,為屋七十楹。移驛舍巡司於城內,虛其地 三之二以為民居。而於三城之外,環以壕塹,其深與 廣十餘尺,豎旗標於方隅,嚴鉦鼓於旦暮。凡攻守之 具,無一而不給焉。總其費,磚以萬計者一百七十有 奇;瓦半之,木與石磚閷十之九,用銀以兩計二千五 百有奇。然皆出於公帑,未嘗濫徵一錢。其力則取於 輪戍之兵及所居之民。規畫考校,極其纖悉,費無欺 蔽,夫無浮冗。既落成,形勢壯偉,規制完整,屹為一方 雄鎮。鄭君以書來,囑余記其事。竊嘗慨夫府江之寇, 巢穴阻深,出沒無時,臨以大兵,則禽奔獸逸,殄滅未 盡,遺種復熾。視常時防禦,不能一日去兵,而所以為 守之具者,尤不可以無備。顧玆三堡,因陋就𥳑於數 百年之間,一旦舉而城之,其斯地永久之利,未可以 一二計也。使非陳公好謀能斷,長顧卻慮,知人善任, 不為疑阻。鄭君雖負籌邊長算,安能展布四體,略無 顧忌,共成保障之功哉?陳公名金,字汝礪。鄭君字汝 華。鄭君擢憲使以去,余同年友平樂知府安仁官侯 旭,屢書來速記,且亟稱二公之功不可以無述。次其 始末,以告之後人。

《點翠亭記》
唐·復

郡城西有石一拳,崒嵂灕、樂二水中,如龍戲珠狀,舊 名曰「西山」,俗以其形如印,又稱為印山。凌霄拔秀,漾 碧澄清,誠一郡之佳也。惜乎居者視為巉頑而不識, 過者目為荒丘而不睨,其致趣之美,湮鬱岑寂,非一 寒暑矣。余以其蒼翠一點,正在昭潭驛前,因名曰「昭 山點翠。」一日,移舫艤山下,欲登覽焉,四壁如削,遂拂 衣踞坐寒石,令人猿攀而上,見頂平如掌,縱橫各八 九尺有奇,竊嘉焉。於是因山為基,因石為蹬,與文武 賓士策杖而陟其巔。睇樓堞之雄駿,瞻峰巒之遙峙, 瞰帆檣之颺颻,數鱗翼之泳飛,雲煙杳靄,林壑蔽虧, 𤕤豁高明,一瞬無際,萬狀千態,獻秀舒奇,此浩瀚無 窮之氣象。昔之韜珍祕光,一寓目而「盡得於今日也。」 遂題入八景,構亭於上,曰「點翠亭」焉。既成,文武賓僚, 持餚核,挈觥籌,畢集亭下,更酬互勸,人各得以適其 趣而樂其樂,而不知余之所以自樂何如也。昔司馬 文正公作《獨樂》、歐陽文忠公《醉翁亭》,詞采風致,膾炙 人口。以余視之,蓋自樂而自醉耳。今復作斯亭於昭 山之上,來者嬉,去者遊,或壺歌觴味於風晨月夕,或 管弄絃喧於嵐晴靄淡,無遠近彼此之間。時乎晨良 景美,咸得以成趣而賞樂,奚啻登蓬島而迨廣寒也。 噫前日荒涼岑寂之區,一旦變而為勝概絕倫之景, 娛心耀目,與眾共之,非余所得而私也。於焉盡歡而 飲,飲畢而醉,踉蹌而歸,書以識之。「正統七年壬戌夏 六月吉日立。」

《登瀛橋記》
馮時可

秀峰之東南,環帶一江,濬源於鳥源、石鼓、黃沙三嶺, 激島湍瀨,逶迤下注,瀦為巨浸。當楚粵襟喉,三湘八 桂門戶。夏潦秋霖,百谷揚波,浮丘沉陸,涸則兩涯嶙 峋,鶴汀錯出,不可以舟行李𨓏𨓏而阻有宋先大夫 履齊公嘗疏刱書院於江東廠馬帳授生徒橋古剎 之畔曰「合江。」自是有址可仍,代亦迭構,大都借材於 木,嘗試乎《馮夷》享利。無何,陽侯乘之。時維萬曆癸巳 春,茂才公文仲、隱士公行惠、文寶、文壽等,共策永久 之計,各捐緡錢若干。一唱百和,通毛氏之族,家輸貲, 人子來,所在慕義者競捐刀布有差。石工雲集,度地 分墩,鑿空蛟室,奠石於其中。每高三丈許,廣袤縱橫, 遞殺以級,架以木,布以板,結屋十五楹以覆之。中聳 一樓,南面像祀文昌司祿君;東西皋對豎兩坊,題曰 「登瀛橋。」功未落成,適余濫登甲午鄉舉,計偕上春官 過此,宗老具祖帳贈以言,有「登瀛客履新」之句。明年 成進士還,宗老又帥子弟觴余於橋樓上,酒三行,問: 「憶昔贈言否?」余跼蹐謝。又左右顧曰:「登瀛客若爾。」余 又頳頳然辭俗吏瀛「州無籍,是在諸伯仲矣。」宗老曰: 「何必班房張杜,乃遊禁林,苟致身青雲,亦復如是。二 三子他日出而觀國,先考槃人,當復作夙習《瀛洲詞》, 賡前韻以贈子。試修瀛海筏。」眾皆避席,唯唯洗觥浮 白為壽,遂題其額。橋成而水有受年來日割月齧河, 身轉浚橋足轉孤,識者又慮之。隱士公行慤鳴陛等 若而人,號於眾曰:「河伯將不利我橋,勿恤一簣,以遺 九仞憂。」乃於下流湍急處,伐石作坊。自東徂西,橫數 百步,高七八尺。東隅有坦川,出會大河。邇以坊障逆 行,為東岸患,輿梁雖利,陸地又坎坎矣。則又修彼石 梁,石砌斯干,以宏周道。河伯始無地醮,而橋益壯。由 癸巳迄戊戌,橋事竣,坊功成,則經始於丁未,落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