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江經太平南寧潯,橫繞城北,至東與繡江合,東流至府城西南,與桂江合。唐武德初,有安撫使泛舟中流,佩劍躍入水中,故又名劍江。李純詩:「天光曉闢東山陰,洲嶼欲沒天沉沉。桃花已隨夜雨盡,海鷗不知春水深。失穴蛟龍觸山怒,此際神驚危砥柱。柳邊舟渡浪停時,行人莫負斜陽暮。」

繡江 在縣東南。源出廣東高州府,經北流容縣,至此東北隅與藤江合流。

濛江 在縣西二百里。通三江、大黎、大任、楊垌、隨化五屯,東流入藤江。按《縣志》:在黃丹東五里,其源一出南平縣大同里,一出永安州。永安,古濛州之地,故名濛江。二水合注五屯所之東,至五屯所大良村,入於鬱江。

皇華江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信宜縣,至恩澤村入北流江。

幕寮江 去鬱江十餘里,其源一出羅伏山,一出長樂山,皆羅幔之派,至上與鬱江之流合。都榜江 去幕寮西五十里,其源亦出羅幔嶺,至黃丹驛南岸入鬱江。

牛皮江 ,其源自蒼梧縣安平鄉,經隨化里瀧底,至思緣村入濛江。

黃埇江 在縣東五里。其源出濛告村,至瓦窯入鬱江。

下琴江 去黃埇東七里。源出四安山,至褟洲入鬱江。

白石江 ,去下琴江東五里。源出靈山,至白石江口村入鬱江。

四培江 在縣北岸東七里。其源出蒼梧縣思排腦,至褟洲尾入鬱江。

義昌江 去縣南一百里,其源一出岑溪縣東鄉,一出靈山,至二十五都入繡江。

潘洞江 在繡江西岸,由皇華江愬流三十餘里,其源一出都歐山,一出羅幔嶺,至嶺頭村入繡江。

思羅江 由潘洞江愬流十餘里,源出容縣大榕山,經竇家寨入繡江。

迴龍洲 在縣東五里,不甚寬廣,望之若水面浮印。

褟洲 在迴龍洲東十里,橫二三里,縱五里,陽多陂池,居民稠密,為藤一縣水口。

托洲 在褟洲東三十里,托赤水之上游,居民極盛。萬曆癸丑,大水,徙者三分有二矣。

登洲 ,在縣西二十餘里。中流孤峰,高數百尺,崔巍蒼翠,列八景之一。

思禮洲 去《登洲》四十餘里,上集居民,俗勤樹畜,紡績,生產頗多。

恩洲 ,去思禮洲西二十里,橫里許,縱可三里餘,多種豆、蔗、芝麻、綿花等物。

黨洲 去恩洲西二十里,原為邑中胡氏業,今入充儒學餼租。

黃鮀洲 在黨洲之左,廣畜生產。

龍潭灣 在縣治正北。潭深無際,冬時水落石出。人踐之則足《音下》應,間而水湧。頃刻數丈大作波濤,移時始平。世傳其下有臥龍焉。

將軍灘 在通津門外。冬月水涸,舟行甚難。鴨兒灘 在縣南三里,灘石高險。富禮詩:「秋高霜降餘,灘淺石齒齒。漁郎吹笛來,野鴨斜飛起。山頭兩石人,並坐如笑指。」 按《縣志》:在將軍灘南五里。灣環洶湧,春水泛漲,波瀾瀠秀,瀰漫旋轉,甚可愛也。

中嚳灘 去鴨兒灘南四十餘里,江有石嶼,砥柱中流,江分兩派,判數里而復合,其水捷而極險,舟楫畏渡,有從此下者,俗謂之「穿嚳。」

石城灘 ,南去中嚳灘百餘里,隱石橫截江流,其狀如城,故名。

龍潭 在縣東北。天欲雨,則波浪自湧,震撼有聲,相傳龍潛於此。按《縣志》:在縣東十五里褟洲之北。夏時水滿江劃一井,中虛見底,周環數丈,響聞十里外,即巨艦值之輒沒。舟師目為畏途。土人建雷祠於上鎮之,有司以時致祭焉。復建天妃廟於其旁以鎮之。

注玉泉 在縣西南。取秦觀《泉賦》「晨夜有聲,涵雲注玉」 之句。元余觀詩雲蒸崑山液,月浸藍田英。臨風嚥沆瀣,滿腹珠璣鳴。

桂山泉 在縣東二里富壽坊。自石竇中流出,色白味甘,釀酒異於他水。元余觀詩:「寒蟾窺玉甃,老兔遺香酥。化為銀河水,一沃炎海枯。」 清涼井 在縣西南。泉出石罅中,味甚甘冽。石壘井 在縣城西具賢坊,味亦甘美清涼。南泉井 在迎恩門外,地甚卑陷,涉旬日而味。